酒之禮儀二在器正,正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美酒配美器,美器滿美酒,相得益彰。最后說說“菜過五味”,一般說是飯菜的“酸、甜、苦、辣、咸五種基本味道”。這里重點說說酒的禮儀四在禮節(jié),也就是我們今天重點說的“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先說一個故事,相傳鐘毓和鐘會幼時偷喝酒,被父親發(fā)現(xiàn),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
你知道有多少對美酒的稱呼?
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酒的名稱,別稱,雅稱,美稱,蔑稱,戲稱,形形色色,大概有百余種之多。今分類介紹之。為省篇幅,只注明詞語出處,或只作簡釋或注音,概不征引原文)1,"酉"字旁類,此類最多。三酉(田藝衡《留青日扎》),酒兵(唐彥謙詩),淥酒(李珣詞),魯酒(王維詩),酪酒(《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李奇注),醍醐(本是酥油制品,喻稱酒。
白居易詩),醍(《本草綱目造釀類》),醪(杜甫詩),綠醪(白居易詩),醇醪(《史記袁盎傳》),玉色醪(蘇軾詩),醴醪(嵇康《養(yǎng)生論》),酎(《禮記月令》),酌(王勃詩),春酌(周邦彥詞),醞(梅堯臣詩),釀(《世說新語賞譽》),醴(《詩小雅吉日》),醽醁(《抱樸子喜遁》,醁醽(李賀詩),酐(音hang三聲,《廣韶》,黃酒),醳(左思《魏都賦》),醨(《史記屈賈列傳》),釃(《楚辭漁父》),酴(揚雄賦),醇醿(《白孔六帖》卷十五),醇碧(黃庭堅文),醇醨(王禹偁詩),醙(《儀禮聘禮》),醝(《本草綱目造釀類》),醑(庾信《燈賦》),醠(《淮南子說林訓(xùn)》),醥(音piao三聲,左思《蜀都賦》),醹(音ru二聲,《詩大雅行葦》),醅(杜甫詩),酦醅(庾信《春賦》),共36詞。
2,液體名類。魔漿(梁武帝文),霞漿(武則天詩),霞液(吳筠詩),瓊漿金液(王嘉《拾遺記》),流霞(孟浩然詩),黃湯(酒的蔑稱,《水滸第十四回》),般若湯(《東坡志林》),太和湯(程頤詩),璚露(劉因詩),金波(張養(yǎng)浩曲),禍泉(酒的蔑稱,《清異錄》),糟漿(《列子楊朱》),淥(白居易詩),共13詞。
3,蟻蛆類,古代酒不純,上有泡沫如蟻如蛆。春蟻(沈約詩),浮蟻(李咸用詩),香蟻(韋莊詩),綠蟻(白居易詩),玉蛆(蘇軾詩),共5詞。4,曲藥物類。曲(白樸曲)曲生(蘇軾詩),曲道士(陸游詩),曲居士(黃庭堅詩),曲蘗(杜甫詩),糟曲(蘇軾詩),狂藥(《晉書裴楷傳》),銷憂藥(白居易詩),杯中物,忘憂物(并見陶淵明詩),壺中物(張祜詩),共11詞。
5,以人指代類。用人作為酒的代稱。玉友(盧綸詩),紅友(王世貞詩),圣(錢惟演詩)圣人(陸龜蒙詩),賢圣(白居易詩),圣賢(《三國志徐邈傳》),清圣(陸游詩),酒圣(李白詩),杜康(相傳杜康造酒。曹操詩),白墮(劉白墮善釀酒。蘇轍詩),顧建康(南梁建康令顧憲之,清正廉潔,指代清酒美酒?!读簳緜鳌罚鼞n君(施肩吾詩),歡伯(《易林坎之兌》),索郎(戲稱酒。
王洋詩),青州從事,平原督郵(并見《世說新語術(shù)解》),從事青州(蘇軾詩),從事到齊(陸游詩),督郵(黃庭堅詩),共19詞。6,詩意類,此類稱謂富于"詩意”,故名。桑落(杜甫詩),羔兒(辛棄疾詞),春(白居易詞),甕頭春,甕間春(黃庭堅詩,劉克莊詞),老春(李白詩),天祿(《清異錄酒漿》),釣詩鉤,掃愁帚(蘇軾詩,喬吉《金錢記三折》),屠蘇(王安石詩),大辣酥(蒙語酒的音譯。
《水滸二十四回》),打剌孫,答剌孫,打剌蘇,打剌酥(蒙語酒的音譯的多種寫法。均見于元雜劇,《哭存孝》,《存孝打虎》,《小尉遲》,《呂純陽點化黃龍》),共15詞。以上6類,共99詞。另有兩個"酉"字旁類的詞語無法輸入。一個是酉旁一個監(jiān)字,音Ian四聲,見《說文酉部》;一個是穀字去了左下角禾字作為上半部,然后下半部加一個"酉“作底,音hu二聲,見《玉篇》。
中華酒文化趣談,古人如何喝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是李白著名詩篇《將進酒》的選段,可見酒文化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壹·酒起源的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神仙造酒。就是說酒不是凡間之物,是上天賜予的。神仙在造酒的過程中,酒不能發(fā)酵,需要有三種人的血經(jīng)過七七四十九天,才能釀出來。
神仙先找到一個文人索要了一滴血,隨后又問一個武將要了一滴血。神仙就在想,天地之間文人武將都是人中龍鳳,上哪去找第三滴血去,找呀找等到第49天還沒找到。神仙情急之下,看到一個凡人,拉著往窖子里滴了一滴血,哪知道這人是個瘋子。酒好歹釀出來,但是此后凡人喝了酒以后。剛開始溫文爾雅,再喝一會開始捋起胳膊,喝到最后的時候就耍酒瘋。
第二種說法是原始社會,一個叫夷狄的人物造的酒,但是也沒有具體的考證。第三種說法是杜康造酒。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第三種說法是最有歷史典籍依據(jù)的酒文化起源。貳·酒的趣聞·三碗不過崗古人喝的酒都是純糧食釀造的,度數(shù)比較低,叫做米酒。跟現(xiàn)在的啤酒差不多,也就有個十度八度。酒的趣聞最為大家了解的是武松打虎,三碗不過崗。
話說陽谷縣有個壯士叫武松,此人天生豪爽、力氣驚人,而且酒量特別好。有一次武松回家探親,路過一家酒鋪,酒癮上來了,一看門口掛著一個橫幅“三碗不過崗”。武松心想:呵,店家好的口氣。不管三七二十一,小二勸解不成只好上酒。咕嘟咕嘟,連著喝下十八碗,差不多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喝了十八瓶啤酒。拿上行李繼續(xù)趕路,小二說“客觀千萬不可,山上有大蟲吃人”。
武松說,呵,少來這套,剛才嚇唬我不成,又拿老虎嚇唬我。好言勸不住該死的鬼。武松晃晃悠悠進了山,沒想到真遇上老虎了?,F(xiàn)在后悔也晚了,只能硬著頭皮把老虎打死了。一轉(zhuǎn)眼,一個醉漢變成了打虎英雄。真可謂是“好酒成就英雄”。友情提醒在古代,酒被看作是神圣的飲品,因為社會生產(chǎn)方式相對落后,又是經(jīng)過糧食發(fā)酵的,屬于稀缺物品。
古人詩詞中常見“綠酒”,古代的酒是綠色的嗎?
這個問題只能折中回答,古代有很多詩人用綠酒來形象美酒,比如晉陶淵明的"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唐杜甫有詩"燈花何太喜,綠酒正相親,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等,從詩人的酒詩中無不透露著"綠",還有現(xiàn)代經(jīng)常接觸的"燈紅酒綠"的成語,通過以上古代詩人的酒詩中可以感覺古代應(yīng)該有"綠酒"一說,小編不是做考古工作的,無從考證,只能含糊回答,有綠酒吧。
看古代俠義小說,都有這么一句,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三巡怎么說?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再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意境優(yōu)美令人回味,就說的簡單的日常用語“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就足以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人本俗,說說自己的見解,權(quán)搏一笑耳。酒的起源是與天神、祖宗溝通的中介是無疑的,酒的身份最初是貴族的也無可爭議,至于進入尋常百姓之家,對于酒的禮節(jié)與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句話叫做“無酒不成禮儀”也正是最好的詮釋。
酒之禮儀一在品正,品正不僅是酒品的正宗地道,更在于喝酒之人酒品的地道。酒之禮儀二在器正,正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美酒配美器,美器滿美酒,相得益彰。酒之禮儀三在令雅,辭令高雅,升華美感,也正是對酒的尊重。這里重點說說酒的禮儀四在禮節(jié),也就是我們今天重點說的“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先說一個故事,相傳鐘毓和鐘會幼時偷喝酒,被父親發(fā)現(xiàn),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
父親問其緣由。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倍鴷t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闭f明古人飲酒時都講究一定的禮節(jié)。這種禮節(jié),使飲酒成為一種莊重的活動、一種儀式。既是儀式應(yīng)有規(guī)矩,其一,喝酒先“拜”(舉酒的動作)、再“祭”(灑一點給天地)、三“啐”(品一點夸其美)、后“卒爵”(一飲而盡),”。其二,在酒宴上,“酬(主敬客)、?。突鼐矗⒙茫突ゾ矗笔菫椤叭病?,“三巡”過后是“行(通關(guān)逐個敬)”,恐怕就有點飄飄然了啊,其實也講究個順序與恭敬,敬的和被敬的“避席”起立也是必須的。
?當(dāng)然也有另外一說,話說周公為禁酒而做“酒誥”。說了一大堆道德倫理的大話后勸勉大家不喝酒、少喝酒,仍細讀下去有點意思,不是不讓喝,是“三可喝”啊。一可喝,“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啥時候啊?好好的祭天祭神吧、好好地祭祖吧,這時候你可以喝。二可喝,“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
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啥時候?。亢煤梅N莊稼吧,多打糧食孝敬爹娘,好好出去做生意吧,好好孝敬爹娘,老爸老媽高興了,親自下廚給你弄幾個菜,你就喝吧。三可喝,“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你們好好地給你們的國王、臣子上禮吧,他們喝你們送的酒吃你們送的肉的時候,你們也可以吃飽喝足了。不難看出,喝酒這事是禮儀森嚴(yán)啊,要先敬天地鬼神、再敬父母雙親、三敬官長尊者,雖說可喝,但亦要節(jié)制,天地鬼神、父母雙親、官長尊者才飲得三爵,你敢超標(biāo),是違背禮制的啊。
看來不是江湖好漢的輪番把盞,也不是今人的一人先干仨然后打通關(guān)啊。最后說說“菜過五味”,一般說是飯菜的“酸、甜、苦、辣、咸五種基本味道”。這個本身就弄錯了一個,中國古人是沒有辣味的,叫辛,花椒而不是辣椒的味覺。至于菜過五味是說吃得不少了,自助餐桌那里都去打了五(很多)回了。古人就餐,席地而坐(現(xiàn)在的跪姿),一人一幾(不是桌子,桌子叫胡床,是唐代以后的事了),而且是分餐制,自取或者侍者送上,鴻門宴上不是一人一只豬腿嗎?樊噲兄弟“拔劍切而啖之”,就是這個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