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guān)于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國時曹魏文學(xué)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稱嵇中散。
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文學(xué)家、思想家。字嗣宗。世稱 阮步兵
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市)人?!钢窳制哔t」之一,擅長喝酒和品酒。
阮咸,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爸窳制哔t” 之一。阮籍之侄, 與籍并稱為“大小阮” 。
王戎(234—305),字濬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
2,竹林七賢 為什么叫賢 他們賢在哪里
因常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博愛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稱其為七賢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然也不知道稱他們什么了,古人也就那些詞。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博愛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對此王曉毅先生在《竹林七賢考》(《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過檢索佛教經(jīng)典《大正藏》的相關(guān)譯名,認為“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jīng)典的觀點值得商榷。韓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賢名義考辨》(《文學(xué)遺產(chǎn)》,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僧徒解經(jīng)的格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義”之說不足為信③衛(wèi)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xué)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認為,“竹林”應(yīng)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對“竹林”進行實地考證的學(xué)者大都不出以上二說,但尚存疑慮,并未真正地解決問題。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神,但由于當(dāng)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一直受人們敬重。
竹林七賢 是指 西晉 初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 ∷麄兪钱?dāng)時魏晉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主張老莊之學(xué)。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罴⒘?、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后各散西東 竹林和七賢渾然一體,難分難解,人稱竹林七賢?! ≈窳制哔t不僅在文學(xué)上頗負盛名,而且個個是出了名的好酒者。有關(guān)其事跡在古文獻中多有記載,在傳世名畫和出土文物中也有反映。南京市西善橋東晉墓中,發(fā)現(xiàn)一幅刻磚壁畫《竹林七賢圖》,圖上人物廣袖長衫,衣領(lǐng)敞開,跣足袒胸坐于竹林中,嵇康撫琴,阮咸彈阮,劉伶捧杯,阮籍、山濤、王戎席地而坐,面前置酒杯,向秀似醉,頹然坐地。東晉畫家史道碩所繪的《七賢圖》,也是以竹林七賢為題材的。唐常粲的《七賢像》,形象地描繪了七賢各自獨特的風(fēng)姿。此外,上海博物館收藏一幅唐代畫家孫位的《竹林七賢圖》,也稱《高逸圖》,此圖織本設(shè)色,畫面已殘缺,僅剩下四個人物:上身赤裸,抱膝而坐的山濤,手持如意、赤足而坐的王戎,手握酒杯回首欲嘔的劉伶和執(zhí)塵尾扇、面露譏笑的阮籍,均刻畫得入木三分?! ≈窳制哔t生活在晉王朝統(tǒng)治比較昏暗的年代,由于不滿于當(dāng)朝的統(tǒng)治者,?!帮嬀苹韬ā?、“遺落世事”,頌揚老莊學(xué)說,縱酒清談,正如杜甫所云“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悉絕”,除了借酒消愁,主要目的是隱于酒鄉(xiāng),遁世避禍。宋人葉夢得說:“晉人多言飲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蓋時方艱難惟托于酒,可以疏遠世故而已。陳平、曹參以來,已用此策……傳至嵇、阮、劉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為保身之計,……飲者未必劇飲,醉者未必真醉耳!”竹林七賢以酒來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上的糾紛,常常做出一些怪誕癲狂的舉動。竹林七賢信老莊,尤崇莊子。他們與竹林物化真趣的景象,用莊子化蝶的故事來比喻,真不知是竹林化作了七賢,還是七賢化作了竹林?抑或竹林本就是七賢,七賢本就是竹林。 竹林七賢是個群體,如若將他們喻為竹子的話,七人猶如七棵青翠的竹子,參差散立在嵐氣籠罩的竹林中?! ∮腥苏J為竹林七賢皆是些脫俗之人,其實,他們身上有很多的俗氣,各自又有各自不同的俗氣。其可貴之處,在于以苦苦的掙扎來蔑視俗,打破俗,跳出俗。其可悲之處,在于掙脫的失敗,以及由此帶來的沮喪,或“迷途知返”,重新與俗合流?! ∷麄兊纳砩嫌型?,至少都有過同,這個同是高蹈出世,是做隱士,是學(xué)神仙,是與人間的煙火保持某種距離。沒這個同,不可能聯(lián)袂走進竹林中;沒這個同,不可能在一個相當(dāng)?shù)臅r間內(nèi)將竹林視作為家;沒這個同,也就不可能被人呼作“竹林七賢”?! ∪欢?,正像偌大個世界中,沒兩棵竹子會是一模一樣的,竹林七賢是七個人七個樣。這七棵“竹子”,搖曳多姿,各有各的靜態(tài)舞姿,各有各的青黃季節(jié),各有各的風(fēng)韻精神。 他們身上有異,有反差很強烈的異,這個異是來自如何對待以禍患為底基的榮華富貴?如何對待以煩惱為伴儔的身家性命?如何對待寂寞為主題的漫長生涯?如何對待說空非空生前身后的名?沒這個異,竹林也就太平靜了;沒這個異,七賢的生存狀態(tài)也就太簡單了;沒這個異,竹林七賢也就失去了作為千古話題的意義。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據(jù)陳寅恪先生考,西晉末年,比附內(nèi)典,外書的“格義”風(fēng)氣盛行,東晉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爸窳帧奔确堑孛卜钦嬗惺裁础爸窳帧?。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神,但由于當(dāng)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3,竹林七賢是誰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麄兂<谏疥?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xué),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quán)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怠 ★担?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段菏洗呵铩罚骸埃担┡c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彼呐笥焉綕ň拊矗?,后來投靠司馬氏 當(dāng)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dāng)時掌握政權(quán)的司馬集團,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莊”,排斥“六經(jīng)”,強調(diào)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xué)思想基礎(chǔ)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chǎn)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嵇康自幼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fēng)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杜c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xué)論》等為其代表作。詩長于四言,風(fēng)度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較有名。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而其目的則在于否定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xiàn)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述?! ∪罴 ∪罴?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dāng)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yīng)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dāng)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xué)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xiàn)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jié)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出版?! ∩綕 ∩綕侵窳制哔t中最年長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風(fēng)神氣度。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論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說,他給人一種質(zhì)素深廣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時名士之一種風(fēng)度。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是志趣其實并不相同,這從他舉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與之絕交一事,即可說明。他走的是另一條入仕的道路?! ∩綕且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quán)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quán)力爭奪的關(guān)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wù)"。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dāng)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quán)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著這層關(guān)系,他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知道他的用意與抱負,便對他說:"呂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zhuǎn)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開始做的當(dāng)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書吏部郎的時候,山濤的仕途便一帆風(fēng)順了?! ★翟小杜c山巨源絕交書》一文,后人因此對山濤頗多鄙夷。雖然山濤并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剛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違俗而已。譬如他也飲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與其他人的狂飲至于大醉不同。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殺后二十年,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友?! ≈劣谒犊克抉R氏,似也無可非議。因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經(jīng)世致用",他們想必也有所謂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問題。但他們擁有的純知識的地盤卻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歷法以外,其他的科學(xué)技術(shù)幾乎都是"醫(yī)卜星相"、"百工"的賤業(yè)。法律、經(jīng)濟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專利,琴棋書畫之類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是業(yè)余愛好,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讀書與做官了。在皇權(quán)壟斷一切的社會,僅有一技之長以至雞鳴狗盜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經(jīng)緯天下之術(shù)的蓋世英才,舍"貨與帝王家"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 ∠蛐恪 ∥簳x間文學(xué)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子期。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yīng)征到洛陽。后任散騎侍郎,又轉(zhuǎn)黃門散騎常侍。向秀好老莊之學(xué)。當(dāng)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tǒng)”,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xué)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后,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chǔ)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fā)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拓?zé)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校俊顾@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時人并稱為“大小阮”。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 必絕于時”(見《晉書》本傳), 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 ∷c阮籍一樣放達任誕, 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這在當(dāng)時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后來婢女走了,阮咸借驢騎上追趕,終于把婢女追回來了,并生了一個兒子叫阮孚,為世所譏。他不隨便交朋友,只和親友知交弦歌酣飲。有一次,他的親友在一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當(dāng)時有一大群豬走來飲酒,阮咸就和豬一起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于是“與豕同飲”就傳為笑話?! ∪钕堂罱庖袈?,善彈琵琶,為當(dāng)時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咸”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咸,便極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阮咸還有著作《律議》傳世,見《世說新語·術(shù)解》注?! ⊥跞帧 ⊥跞?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顾恰钙哔t」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莸蹠r,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 一、人物: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nèi)向秀、瑯邪王戎。 首先竹林七賢并非什麼學(xué)術(shù)團體,也不是政治組織,他們在一段時間聚集后來也因某些因素而自然分化。他們聚集時間很短大概在正始末年至嘉平年間的五六年之內(nèi)?!?二、環(huán)境背景與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產(chǎn)生在歷史上具有某重大的意義就環(huán)境的背景來說實有其重大關(guān)聯(lián)性。魏晉時代為中國史上變動極為劇烈的時代環(huán)境的變動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1.五胡的入侵、這是漢族和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爭。2.中國境內(nèi)則因經(jīng)濟的衰敗導(dǎo)致農(nóng)民產(chǎn)生的暴動。3.政治方面當(dāng)權(quán)者內(nèi)部的斗爭主要表現(xiàn)在曹魏集團與司馬氏集團之間為皇權(quán)的明爭暗斗。4.在思想學(xué)術(shù)上則是名教儒學(xué)與老莊玄學(xué)的相互辯難和分合。在此四個方面來說后面兩個情形是與竹林七賢較為密切的■ 三、政治環(huán)境魏明帝逝世,皇太子曹芳繼位時年八歲,由曹爽及司馬懿輔政兩人背后各代表兩大勢力。曹爽是魏帝宗室;司馬懿則三代重臣,兩大集團的爭斗相當(dāng)激烈,然而曹氏集團在漢末天下大亂時掌握許多優(yōu)勢,當(dāng)朝的許多文武百官多為曹氏集團提拔,所以相較於司馬氏,曹魏的有利之處就多了,然而在嘉平元年司馬氏暗布兵力發(fā)動了「高平陵之變」,在此事變中曹爽三族慘遭殺害?!緯x書˙宣帝紀(jì)】「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之適人者,皆殺之?!轨妒撬抉R氏「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在廣大文士中已留下一片陰影。由於此次的殺戮過多、打擊太大,天下名士頓時大減殘留下來的也紛紛逃離、觀望當(dāng)時出進仕圖的山濤、阮籍、嵇康相繼退隱山林。因此竹林七賢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當(dāng)時較正直的文士為了避免卷近兩派爭奪戰(zhàn)的旋渦而采取的權(quán)宜之計。后來經(jīng)過多年的廝殺司馬氏取得勝利建立晉朝,在此同時竹林七賢也恰好產(chǎn)生了分化,山濤、王戎積極出仕并成為司馬氏集團的重要部臣,嵇康始終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最后被師馬氏遷入?yún)伟苍┌付D殺,阮籍、向秀在不得已之下也先后做晉朝的官。劉伶、阮咸因為其重要性遠比其他人來得低,所以他們在酒中過著一樣的日子。雖然說魏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史上政治極為不安定的時代,但許多思想文學(xué)的花朵在此時卻是綻放最美麗的時候,傳統(tǒng)的中國政治體系不僅在政治上面實施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而且在思想方面也要統(tǒng)治,因此在一般所謂政治修明的時代也是人民的思想最受束縛的時候。在建安到晉初的幾十年里,無數(shù)的戰(zhàn)爭及篡弒,人民的生活無可依靠,傳統(tǒng)的思想-儒家名教思想-已經(jīng)無法給人民任何慰藉,更可怕的是在位者更利用名教來殺害文人。而老莊的哲學(xué)主張和正合於人民厭倦戰(zhàn)爭的心理,於是乎老莊思想便開始興盛起來。在名教儒家和老莊玄學(xué)的交流過程里,是從一開始的極度偏向自然而毀害名教到后來利用老莊玄學(xué)去調(diào)和名教。所謂名教不光只是只有儒家學(xué)術(shù)思想而言,他所包含的層面是相當(dāng)廣的,中國從春秋以后,儒家的思想深入民間,到了漢朝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變的不再單純,政治家為了維持政治上的安定結(jié)合儒家思想所謂的五倫思想及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而形成一套管制人民的制度,這種統(tǒng)治方式在漢朝達置高峰,任官的標(biāo)準(zhǔn)也變成在於評斷個人的德性操守,這種方式在政治修明的時候可以發(fā)揮相當(dāng)強大的作用,知識分子也容易教習(xí)慣此制度,但一旦時間久了弊習(xí)就會逐漸產(chǎn)生,再加上不幸朝政小人當(dāng)?shù)?,這種名教制度反而成為束縛士人的一種方法。於是乎在魏晉交替的時代,不少文人即公然反對此一虛偽的禮教措施,最著名的就是「竹林七賢」。東漢末年由於朝政腐敗,一群士大夫放言高論批評時政得失,當(dāng)時的人將這種行為叫做清議,然而這種清議遭受到宦官的干涉因而殺害了不計其數(shù)的讀書人是謂「黨錮之禍」,於是乎許多士大夫不少人便心灰意冷,對儒學(xué)開始失望而后的思想學(xué)術(shù)上的變動更為劇烈。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許多殘酷不人道的事情不斷的發(fā)生,也因此有許多魏晉的名士像孔融、禰衡、楊修、何晏都是被害死的,許多士人都認為無法匡時濟世,只有詐聾扮啞、寄情酒色、相聚談玄還可以避災(zāi)禍由是談玄之風(fēng)日盛。魏晉時代是玄學(xué)發(fā)展極為盛行的時代也因此名教儒學(xué)與老莊玄學(xué)相互激蕩交流,不少有文人更是兩方面都經(jīng)研,西漢末年的揚雄注「太玄經(jīng)」他以儒家思想折衷於儒家,目的在脫離董仲舒災(zāi)易學(xué)的,謬論而另建儒道合流的玄學(xué)思想就是一個顯例。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阮咸 王戎嵇康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铚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xué),但學(xué)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yǎng)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后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鐘會有隙,被譖于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讹导窞榫啤H罴罴?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征、寄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fēng)。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于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山濤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xué)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quán),乃隱身不問事務(wù)。司馬師執(zhí)政后,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鐘會作亂于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zhèn)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余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zhǔn)。后拜司徒,復(fù)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向秀 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注『莊子』,“ 發(fā)明奇趣,振起玄風(fēng)”,《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廣之”,別為一書。向注早佚,現(xiàn)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張“ 名教”與“自然” 統(tǒng)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遙” 而違反“名教”。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沈痛,有名世。 劉伶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钢窳制哔t」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拓?zé)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阮咸 阮咸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爸窳制哔t” 之一。阮籍之侄, 與籍并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琵琶。他所用的琵琶與后來從龜茲傳來的曲項琵琶不同,唐時以他的名字為他所彈的樂器命名為“阮咸”,宋時簡稱“阮”。 王戎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惠帝時,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講述劉伶經(jīng)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走,一邊飲酒,一人帶著掘挖工具緊隨車后,什么時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飲酒更是不顧廉恥,他每次與宗人共飲,總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圍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豬群來飲酒,不但不趕,阮咸還湊上去豬一齊飲酒。劉伶曾寫下<>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酒,惟酒是務(wù),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說,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于無聲處,就是一個驚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欲感情。劉伶的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時期文人的心態(tài),即由于社會動蕩不安,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統(tǒng)治者對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或以酒避禍,以酒后狂言發(fā)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jù)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逐作罷。這些事在當(dāng)時頗具有代表性,對后世影響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