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是指哪七個人,竹林七賢都是哪七位啊

本文目錄一覽

1,竹林七賢都是哪七位啊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竹林七賢都是哪七位啊

2,竹林七賢指的是哪七個人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朝初期的七位名人雅士,他們是阮籍、嵇康、劉伶、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這七個人,他們這幾個人但是都喜歡在竹林里一起玩耍、喝酒、吟詩作賦,所以被稱為竹林七賢。這幾個人都是非常有個性而且非常有才華的人。他們每個人的思想雖然都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品德和道行都是很高的。當(dāng)時那個朝代還能酣暢淋漓的在竹林里喝酒,不理朝政的文人真的是值得欽佩的。阮籍和嵇康他們的思想都是偏向于老莊之類的道教學(xué)說,而王濤和王戎他們兩個人雖然也是支持老莊的言論,但是他們的思想還受到了一些儒家學(xué)說的影響,不僅僅是單純的道家了。向秀就和他們都不一樣,他支持的是教與自然合一。這七個人都是非常不拘小節(jié)的人,他們不像普通得讀書人那樣拘泥于禮法,他們想干嘛就干嘛。他們經(jīng)常聚集在竹林里高談?wù)撻?,喝酒賦詩,而且他們的作品基本上都在諷刺當(dāng)今朝廷的虛偽。朝廷多次的想要收納竹林七賢,但是這七個人根本就不理睬朝廷,所以朝廷一氣之下就對他們展開了追殺。嵇康因此被殺,阮籍裝瘋賣傻逃過一劫,山濤和王戎被迫投奔朝廷,因為朝廷的干預(yù),竹林七賢就地解散。對于竹林七賢的竹林還是有爭議的,有些學(xué)者覺得這個竹林就是在嵇康家中旁邊的一塊竹林,但是也有些學(xué)者覺得所謂的竹林七賢其實并不是先有的竹林才有的七賢,而是七賢先有,后來經(jīng)過一些人的記載幻想出了一個所謂的竹林而已。但是史學(xué)家經(jīng)過史料記載和地理考察也發(fā)現(xiàn)來當(dāng)初山陽一代的確是有竹林的區(qū)域,所以竹林七賢的竹林是確有其事的。無論竹林七賢是否真的是在竹林里,這七個文人雅士還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欽佩的,他們都是勇者。

竹林七賢指的是哪七個人

3,竹林七賢分別指哪七位

中國魏晉時代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稱,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們大都“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祀為宗師。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

竹林七賢分別指哪七位

4,竹林七賢是指哪七個人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之際的一個名士集團,他們是嵇康、阮籍、阮成、山濤、向秀、王戎、劉伶這七位名士,他們曾經(jīng)在嵇康山陽(今河南修武縣)別墅的竹林里聚會,由此得名。嵇康是聚會的東道主,也是這個小團體的核心。《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孫盛(302—373)《魏氏春秋》云:“(嵇)康寓居河內(nèi)之山陽縣,與之游者,未嘗見其喜慍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琊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焙蟆妒勒f新語·任誕》又說:“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yù)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nèi)向秀、瑯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边@樣看來,“竹林七賢”之首是嵇康,他和阮籍、山濤構(gòu)成七人小組的第一方陣;比他們年輕一些的其余四人則為第二方陣。嵇康(公元224—263年),安徽宿縣人,是魏晉時期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音樂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他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主張回歸自然,厭惡煩瑣的禮教,其代表作有《與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xué)論》等。在感情上,他親近曹魏皇室,因為他娶了魏譙王曹林的女兒。但嵇康不愿意參與司馬氏和曹氏之間的明爭暗斗,也自認為沒有能力而為之,所以他只能開始了自我放逐,把目光投向了山陽縣。后因拒絕入朝為官被當(dāng)權(quán)者所不喜,于公元263年,年僅40歲被司馬昭殺害,史稱廣陵絕響。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尉氏縣人,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官職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他主張把“自然”與封建等級制度相結(jié)合。他常常蔑視禮教,以白眼(斜眼看人)看待他說人為的俗人,以青眼(正眼看人)看待志趣相投的朋友,被人稱之為“青白眼”。山濤(公元205—283年),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字巨源,西晉時期名士,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直到四十歲才做了官,當(dāng)了郡主簿。眼看仕途有所起色了,卻憂慮朝堂之中的暗潮,于是棄官43歲來到了竹林。嵇康所書《與山巨源絕交書》,就是寫給他的,這也讓后人對他有諸多非議。二十年后,他顧念舊情,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官,可見他來從來沒有忘卻過舊友之情,之前種種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向秀(約公元227年—272年),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字子期,魏晉間文學(xué)家,著有一書、一論、一賦,皆是難得的佳品,后人無可比肩。后在山濤的引薦下,與嵇康、阮籍相識。劉伶(約公元221年—300年),沛國(今安徽宿縣)人,字伯倫。曹魏末期曾做建威參軍,晉初期,他主張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反對黑暗統(tǒng)治,被統(tǒng)治者所不喜,后遭罷黜。為了躲避迫害,劉伶嗜酒放浪,肆意妄為,著有《酒德頌》一篇?!稌x書》里記載:他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焙笫佬翖壖灿小白砗蠛畏了辣懵瘛?,清代的敦誠也曾經(jīng)這樣悼念曹雪芹:“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插葬劉伶”。王戎(公元234—305),瑯琊臨沂(今山東)人,字濬沖,竹林七賢之一。年少成名,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中書令等職,與阮籍、嵇康等人常在竹林之游,他是七賢中年齡最小、最庸俗的一位,被其他幾位戲稱為“小俗物”。阮咸(約公元222—278年)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字仲容,著有《律議》傳世,是阮籍之侄,叔侄二人并稱為“大小阮”。精通音律,尤其善彈琵琶,是魏晉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長頸琵琶就是以“阮咸”為名的。竹林七賢皆是才華橫溢、不媚權(quán)貴、崇尚虛無、放蕩不羈的豪爽之士。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髓,但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迫于統(tǒng)治階級的威壓,他們往往不能正面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于是只能采用比喻、隱喻、象征等方法,側(cè)面反映自己對當(dāng)時政權(quán)的不滿與無奈。

5,竹林七賢是哪七賢啊

竹林七賢 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稱。他們是當(dāng)時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大都“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 《世說新語·任誕》:“陳留阮籍樵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yù)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nèi)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div>

6,竹林七賢是指哪七個人其中誰的才華最高

竹林七賢都是魏晉名士,有阮籍,阮咸,嵇康,劉伶,向秀,山濤,王戎等七人。竹林七賢中誰的成就最高?這個“成就”,個人理解不應(yīng)該是指政治上的成就,因為這七個人中雖然有從政經(jīng)歷者,但他們不是中途辭官就是被殺,壓根就沒想過在政治上有重大作為的,否則,他們也不會歸隱山林,做個清談?wù)?。筆者理解的“成就”,應(yīng)該是文學(xué)方面的“成就”,那就非阮籍莫屬。因為,在正始時期,阮籍是首創(chuàng)以組詩表現(xiàn)內(nèi)心復(fù)雜情懷的詩人,這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首開先河,對后世詩人在創(chuàng)作同類作品中,影響深遠。自古詩人莫不通過詩詞表達志向,來用以抒懷,開國領(lǐng)袖毛澤東把此類作品予為“詩言志”。如屈原作《離騷》,張衡作《四愁詩》,曹操有《短歌行》 《步出夏門行》,曹植有《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等,都是表現(xiàn)內(nèi)心情懷之作。但首創(chuàng)組詩的形式來抒寫內(nèi)心復(fù)雜情懷的,阮籍是第一人。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阮籍少年時猶其喜愛讀詩書,勤學(xué)以成才。曹爽曾召為參軍,但鑒于曹爽與司馬懿爭權(quán)的險惡政局,他托病辭歸。正始十年,曹爽為司馬懿所殺,司馬懿獨專朝政,阮籍不滿其弄權(quán),又深感世事已不可為,于是采取了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與嵇康、山濤等曾一度隱逸竹林?;蜷]門讀書,或登山臨水,或酣醉不醒。司馬氏曾多次派人打探其政見,他在發(fā)言時東拉西扯,以“口不臧否人物”理由來應(yīng)付。司馬昭知道阮籍有個女兒,不僅漂亮又有才學(xué),于是托人求親,讓阮籍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這其實這是拉攏阮籍的手段,可哪想到,阮籍就是不接招,媒人一上門提親,他就喝得大醉,竟然以連醉六十天使提親告吹。但是,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他又不得不敷衍應(yīng)付,先后做過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從事郎中、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為晉公,寫過“勸進文”。阮籍生逢亂世,面對政治上的恐怖高壓,他經(jīng)常處于仕隱榮辱、生死去就的矛盾痛苦之中。阮籍內(nèi)心的極度苦悶憂傷無法排遣,故借詩以抒懷,寫一篇、兩篇,甚至幾篇,都不能抒發(fā)內(nèi)心的復(fù)雜情懷,所以便創(chuàng)作了以“詠懷”為題的組詩?!对亼言姟钒耸?,是他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同題組詩的總匯,也是他一生經(jīng)歷和思想的真實記錄。《文選》李善注曰:“嗣宗身仕亂朝,??诸局r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薄对亼言姟分谐删妥顬橥怀龅?,是感嘆身世之作,其中有自述平生經(jīng)歷和志向的,如其五首 之“平生少年時,輕薄好弦歌”;其十五首之“昔年十四五,志尚好書詩”;其三十八首之“彎弓掛扶桑,長劍倚天外”,“捐身棄中野,烏鳶作患害”;其六十一首之“英風(fēng)截云霓,超世發(fā)奇聲”,豈若英杰士,功名從此大”。作品中更有憂生之嗟嘆,如其一首“夜中不能寐”中的“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其十七首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其三十三首之“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其三十四首之“臨觴歲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凄愴懷酸辛”。還有表現(xiàn)遠害避禍思想的,如其六首之“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其二十四首之“愿為云間鳥,千里一哀鳴。三芝延瀛州,遠游可長生”,其五十八首之“顧謝西王母,吾將從此逝”等,均表示想離開官場隱居之意?!对亼言姟啡谧⒘巳罴纳硎篮蛷?fù)雜的思想感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深入而全面,因而也更深痛,加之玄學(xué)思潮的影響,也顯得更深邃。鐘嶸的評價是“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頗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詩品》);黃節(jié)的評價是“情傷一時,心存百代”(《阮步兵詠懷詩注自敘》);連魯迅都認為阮詩“許多意思都是隱而不顯得,其詩具憂憤深廣、詩旨深遠、意蘊深邃的特點?!薄对亼言姟肥讋?chuàng)中國大型五言抒情組詩的體例,對后世影響極遠深遠。左思的《詠史》八首,郭璞的《游仙》十四首,陶淵明的《飲酒》 十首,庾信的《擬詠懷》二十七首,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風(fēng)》五十九首等,都與阮籍作品的文風(fēng)一脈相承,從這一點上來說,阮籍對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貢獻,為竹林七賢中成就最高者。

7,竹林七賢那幾位

阮籍、稽康、劉伶、向秀、山濤、王戎、阮咸
阮籍、阮咸、向秀、劉鈴、嵇康、山濤、王戎
向秀,阮咸,阮籍,劉伶,山濤,王戎,嵇康。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8,竹林七賢是哪 七個人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xué),但學(xué)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yǎng)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后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鐘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fēng)。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獮猴賦〉。考《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黃節(jié)有《阮步兵詠懷詩注》。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xué)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quán),乃隱身不問事務(wù)。司馬師執(zhí)政后,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鐘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zhèn)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余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后拜司徒,復(fù)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注『莊子』,“ 發(fā)明奇趣,振起玄風(fēng)”,《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廣之”,別為一書。向注早佚,現(xiàn)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張“ 名教”與“自然” 統(tǒng)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遙” 而違反“名教”。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沉痛,有名世。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zé)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咸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爸窳制哔t” 之一。阮籍之侄, 與籍并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琵琶。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顾恰钙哔t」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莸蹠r,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9,歷史上的竹林七賢是哪七個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其中以嵇康、阮籍為代表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神,但由于當(dāng)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是魏正始年間的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10,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分別是那七個人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1、嵇康嵇(jī)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xué)家。嵇康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廣習(xí)諸藝,又喜愛老莊學(xué)說。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拜郎中,調(diào)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xué)新風(fēng),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fēng)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fēng)格清峻。他注重養(yǎng)生,曾著《養(yǎng)生論》。有《嵇康集》傳世。2、阮籍阮籍(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馬昭被晉封位晉公,位相國,加九錫,這是司馬昭正式實施其篡權(quán)的重要一步。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奐下詔加封晉爵,司馬氏謙讓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勸進",當(dāng)時阮籍擔(dān)任步兵校尉之職,也被受命執(zhí)筆,但阮籍依舊喝酒,等到使者來催稿時,阮籍只好帶酒擬稿塞責(zé)。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冬,也就是在他寫了《勸進表》之后的一二個月,享年五十四歲。3、山濤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內(nèi)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山濤早年孤貧,喜好老莊學(xué)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歲時,才任郡主簿。大將軍司馬師執(zhí)政時,山濤被舉為秀才,累遷尚書吏部郎。西晉建立后,升任大鴻臚。歷任侍中、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職,封新沓伯。他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意旨,且親作評論,時人稱之為“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太康三年(282年),升為司徒,以老病歸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謚號“康”。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輯本。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山濤等七人為“竹林名士”。山濤前后選舉百官,都能選賢用能。在武帝下詔罷除天下兵役時,他認為不應(yīng)該廢除州郡武備,后來天下混亂,州郡無力鎮(zhèn)壓,果如其所言。4、向秀向秀(約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賢之一。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昭害死后,向秀應(yīng)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后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隱居之志。嵇康被司馬昭殺害后,為避禍計 ,不得已順應(yīng)朝廷威逼拉攏而出仕,先后任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但“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選擇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極無為。向秀喜談老莊之學(xué),曾注《莊子》,被贊為“妙析奇致,大暢玄風(fēng)(《世說新語·文學(xué)》)”,惜注未成便過世,郭象承其《莊子注》余緒,完成了對莊子的注釋。另有作品《思舊賦》、《難嵇叔夜養(yǎng)生論》。5、劉伶劉伶(生卒年不詳),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 。劉伶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好老莊之學(xué),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因無所作為而罷官。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被劉伶拒絕。劉伶現(xiàn)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tài),也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6、王戎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沖?,槴e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zhèn)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王戎出身瑯玡王氏。長于清談,以精辟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辟為掾?qū)佟@酃僭ブ荽淌?、建威將軍。后參與晉滅吳之戰(zhàn),吳國平定后,因功進封安豐縣侯。在荊州拉攏士人,頗有成效。又被征召為侍中,遷任光祿勛。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中書令、尚書左仆射等職,并領(lǐng)吏部事務(wù)。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認為天下將亂,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為樂。司馬倫殺張華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為尚書令,再遷司徒。張方劫持惠帝入長安后,王戎逃奔陜縣。永興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謚號“元”。7、阮咸阮咸(生卒年不詳)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人。 魏晉時期名士,文學(xué)家。阮籍之侄,與阮籍并稱為“大小阮”;又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并稱為“竹林七賢”。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騎侍郎時,山濤推舉阮咸主持選舉,晉武帝認為阮咸好酒虛浮,于是不用他。因質(zhì)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記恨,貶為始平太守。后無疾而終,享年56歲。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有“神解”之譽 。存世的作品有《律議》、《與姑書》。“阮咸”這一樂器也是因其得名。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林七賢

11,竹林七賢是哪幾位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xué),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quán)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博愛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嵇康等七人相與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歡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歡、竹林游、竹林會、竹林興、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羈的飲宴游樂,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賢”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在“竹林七賢”中以山濤年事最長,且“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濤發(fā)現(xiàn)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濤發(fā)現(xiàn)并介紹給嵇康和阮籍認識,因此,山濤是竹林之游實際的組織者和人事核心。——百度百科朋友,百度一下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去百度網(wǎng)頁搜就行了,何必如此浪費

12,竹林七賢是指哪些人

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豫其流者河內(nèi)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敝窳制哔t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顒訁^(qū)域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今河南省輝縣市西南三十公里處吳村鎮(zhèn)境內(nèi)?!稌x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豫其流者河內(nèi)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說他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yù)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nèi)向秀?,樞巴跞帧F呷顺<谥窳种?,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七人是當(dāng)時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xué),“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shù),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tài)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后各散西東。但關(guān)于竹林七賢之名的由來,學(xué)界存在爭議。東晉孫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內(nèi)之山陽縣(今河南省焦作),與之游者,未嘗見其喜慍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內(nèi)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币话阏J為“竹林七賢”之名與“集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游有關(guān)。傳統(tǒng)說法認為“竹林”位于嵇康在山陽的寓所附近。嵇康與其好友山濤、阮籍以及竹林七賢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間暢飲聚會,因而時人稱之為“竹林七賢”。這種說法見于《晉書?嵇康傳》及《世說新語?任誕》竹林七賢條。陳寅恪認為,“竹林七賢”的活動地方實際上并沒有產(chǎn)“竹林”,竹林七賢是先有“七賢”而后有“竹林”,七賢出自《論語》中“作者七人”的事數(shù),有標(biāo)榜之義?!爸窳帧敝o,源于西晉末年,佛教僧徒比附內(nèi)典、外書的格義風(fēng)氣盛行,乃托天竺“竹林精舍”(Vlenuvena)之名,加于七賢之上,成“竹林七賢”。王曉毅不認同陳寅恪的觀點,從漢晉時期佛經(jīng)中“竹林”這一譯名的出現(xiàn)頻率質(zhì)疑了陳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一說,并結(jié)合史料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魏晉時期黃河流域確實種植有“竹林”,之后又從時間和地點上論證了竹林七賢聚會的可能性,從而認為傳統(tǒng)說法對于“竹林七賢”一名由來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

推薦閱讀

竹林七賢喝的是什么酒,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
竹林七賢喝的是什么酒,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