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酒業(yè)展,臨沂商城會展中心 接待能力及附近的酒店接待能力

1,臨沂商城會展中心 接待能力及附近的酒店接待能力

單純會展還行 都是低端粗糙的東西會展周邊行政性酒店沒有 附近有個金谷 你搜搜 看看4星 本人去吃過幾次沒感覺
打廣告 打著來了

臨沂商城會展中心 接待能力及附近的酒店接待能力

2,山東省臨沂市商城會展中心周圍有那些酒店

北站較遠,只能坐黑車20-30或打的50,也可拼車坐電動三輪15-25。附近知名的賓館只有糧苑檔次中高檔。建議住七天通達店,多路公交通達。
您好,400-680-8722 這個電話是可以訂到會展中心附近的賓館的,而且也很正規(guī)。如果您是在長途車站下車的話 做26路最方便了 如果您是夜里來的話,只能打車了 大概40-50塊錢就到了
可以住山東愛航連鎖酒店,60-100之間吧,住宿條件不錯,我每次去臨沂那邊都住他家。

山東省臨沂市商城會展中心周圍有那些酒店

3,臨沂專業(yè)做菜譜

主料:紫皮茄子、青紅椒、姜、蒜、配料:郫縣豆瓣醬、油、鹽、淀粉、生抽、老抽、蠔油、醋、糖、麻油、水。茄子切成條,放入鹽水中浸泡十分鐘;再撈出瀝干水分,撒一些干淀粉拌勻。鍋中放入適量油,燒7成熱,把茄子放入炸,注意保持中火和不停翻動,以免炸糊;撈的時候用勺子按壓一下炸過的茄子,可以再控出一些油來。炒鍋內(nèi)留少許底油(油一定要少,因為茄子本身有油了),放入姜蒜爆香后加豆瓣醬翻炒。加入青紅椒翻炒;放入炸好的茄子同炒;最后倒入事先調(diào)好的調(diào)味汁(鹽、淀粉、生抽、老抽、蠔油、醋、糖、麻油、水)翻炒均勻即可。
在五里鋪那有家叫 聚合食尚 那家做的就很好,菜譜質(zhì)量很不錯,設(shè)計也很好,而且店內(nèi)樣本很多,很多選擇,服務(wù)也到位。他們的電話應(yīng)該是 8161859。你可以去看看

臨沂專業(yè)做菜譜

4,竹林七賢的故事出現(xiàn)在哪本書里

《魏氏春秋》《魏記》《晉書》和《世說新語》等書都有記載。
二十四史之《晉書》
在曹操的傳記里有 應(yīng)該是三國志魏書 或者是史記 四個字的大家都說爛了 世說新語
二十四史
《世說新語》?。。?/div>
出自《世說新語》》。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xué),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quán)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彼呐笥焉綕ň拊矗?,后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quán)的司馬集團,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莊”,排斥“六經(jīng)”,強調(diào)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xué)思想基礎(chǔ)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chǎn)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嵇康自幼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與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xué)論》等為其代表作。詩長于四言,風度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較有名。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而其目的則在于否定當時統(tǒng)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xiàn)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述。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yīng)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xué)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xiàn)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jié)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出版?! ?山濤   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風神氣度。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論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說,他給人一種質(zhì)素深廣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時名士之一種風度。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是志趣其實并不相同,這從他舉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與之絕交一事,即可說明。他走的是另一條入仕的道路。   山濤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quán)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quán)力爭奪的關(guān)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wù)"。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quán)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著這層關(guān)系,他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知道他的用意與抱負,便對他說:"呂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zhuǎn)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開始做的當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書吏部郎的時候,山濤的仕途便一帆風順了。   嵇康曾有《與山巨源絕交書》一文,后人因此對山濤頗多鄙夷。雖然山濤并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剛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違俗而已。譬如他也飲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與其他人的狂飲至于大醉不同。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殺后二十年,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友。   至于他投靠司馬氏,似也無可非議。因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經(jīng)世致用",他們想必也有所謂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問題。但他們擁有的純知識的地盤卻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歷法以外,其他的科學(xué)技術(shù)幾乎都是"醫(yī)卜星相"、"百工"的賤業(yè)。法律、經(jīng)濟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專利,琴棋書畫之類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是業(yè)余愛好,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讀書與做官了。在皇權(quán)壟斷一切的社會,僅有一技之長以至雞鳴狗盜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經(jīng)緯天下之術(shù)的蓋世英才,舍"貨與帝王家"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 向秀   魏晉間文學(xué)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子期。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yīng)征到洛陽。后任散騎侍郎,又轉(zhuǎn)黃門散騎常侍。向秀好老莊之學(xué)。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tǒng)”,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xué)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后,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chǔ)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fā)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钢窳制哔t」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 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時人并稱為“大小阮”。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 必絕于時”(見《晉書》本傳), 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   他與阮籍一樣放達任誕, 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這在當時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后來婢女走了,阮咸借驢騎上追趕,終于把婢女追回來了,并生了一個兒子叫阮孚,為世所譏。他不隨便交朋友,只和親友知交弦歌酣飲。有一次,他的親友在一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當時有一大群豬走來飲酒,阮咸就和豬一起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于是“與豕同飲”就傳為笑話。   阮咸妙解音律,善彈琵琶,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咸”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咸,便極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阮咸還有著作《律議》傳世,見《世說新語·術(shù)解》注。 王戎 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顾恰钙哔t」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惠帝時,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大多出自《世說新語》 很重要的一本書

5,古詩中表達壯志雄心的詩句

關(guān)于表達壯志雄心的詩句包括:1、宋代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譯文: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2、清代徐錫麟《出塞》原文: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譯文:出征的戰(zhàn)士應(yīng)當高唱軍歌勝利歸來,決心把滿族統(tǒng)治者趕出山海關(guān)。戰(zhàn)士只知道在戰(zhàn)場上為國捐軀,哪會想將來戰(zhàn)死后尸體以馬革包裹而還。3、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經(jīng)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炭譃┑膽K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4、唐代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wù)哿荷丛?。曉?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譯文: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紛飛,只有凜冽的寒風,根本看不見盛放的鮮花。聽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著家鄉(xiāng)已是春色滿園,而在這里,還未曾見到春色。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zhàn)斗,晚上枕著馬鞍睡覺。但愿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本領(lǐng),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5、唐代李賀《雁門太守行》原文: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譯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戰(zhàn)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號角聲聲,響徹秋夜的長空,塞外天邊的云霞將夜空凝結(jié)成紫色。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zhàn)到死。6、宋代岳飛《滿江紅·寫懷》原文: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譯文: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7、宋代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譯文: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我要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射殺猛虎。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fā)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譯文: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譯文: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獫h·曹操·《觀滄海》譯文: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xiàn)出來的。4、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譯文: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腰帶武器,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呢?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巍ぬK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譯文: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xiàn)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 徐錫麟《出塞》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 陸游《病起書懷》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 于謙《立春日感懷》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 —— 戴叔倫《塞上曲二首》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jīng)》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賈島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蒼海.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李白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闋.。岳飛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已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神童詩》 少小多才學(xué),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明)楊繼盛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另外還有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蒼海.”--李白 《行路難》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李賀《南園》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陸游《書憤》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觀滄海.步出夏門行》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辛棄疾《賀新郎》 此外,還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李白《將進酒》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辛棄疾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蘇軾《江 城 子》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七、 憶秦娥十首1.言 志志難挫,鷹擊長空萬里闊。萬里闊:力挽北斗,氣吞日月。青山座座皆巍峨,壯心上下勇求索。勇求索:披荊斬棘,赴湯蹈火。2.少 年天將晨,雷聲滾滾震忠魂。震忠魂:傾灑熱血,造福萬民。熊肝虎膽尚鑠今,捷報紛飛傳佳訊。傳佳訊:今日少年,明朝偉人。3.中 年天將午,鵬程萬里任崎嶇。任崎嶇:文能降龍,武能伏虎。百萬壯士從天出,奮臂為我擊天鼓。擊天鼓:摧枯拉朽,勢如破竹。4.老 年天將暮,憑欄望斷天涯路。天涯路:日薄西山,大江東去。動如流水靜如玉,天公勸我天邊住。天邊?。含幣_一夢,大徹大悟。5.送 年北風寒,北風南去何時還?何時還:才棄孤帆,又登客船。如煙往事成笑談,神州億萬盡歡顏。盡歡顏:爆竹聲起,又是一年。6.題芙蓉錦雞圖(贈薛城周一鳴)歌聲淳,閑卻梅花一曲琴。一曲琴:與君一別,淚雨傾盆。泉城舊事成煙云,報曉雄雞待良辰。待良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7.春泉小隱圖天光寒,鐵騎千里斗愚頑。斗愚頑:星河欲轉(zhuǎn),力挽狂瀾。壯別泉城何時還?齊魯英豪盡少年。盡少年:壯心所向,一往無前。8.山雨欲來圖*贈臨沂李欣乾坤重,乾坤留下多少夢?多少夢:崢嶸歲月,生死與共。青山依舊傷別情,百萬壯士從君令。從君令: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9.將 軍 吟槍如林,立馬橫刀盡忠純。盡忠純:戰(zhàn)鼓聲急,吶喊聲頻。將軍雄風何處尋?歲月崢嶸展經(jīng)綸。展經(jīng)綸:足蹬大地,手摘星辰。10.垓 下歸天難,殺氣騰騰劍光寒。劍光寒:力撥青山,氣蓋中原。欲渡江東卻無顏,四面楚歌歌聲殘。歌聲殘:逐鹿問鼎,恨地無環(huán)。

6,竹林七賢是誰

中國魏晉時期7位名士的合稱。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們大都“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劉伶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因此被殺。山濤、王戎等則是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成為司馬氏政權(quán)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阮籍的《詠懷》詩82首,多以比興、寄托、象征等手法,隱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罪惡,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悶情緒。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老莊崇尚自然的論點 ,說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自己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劉伶的《酒德頌》,向秀的《思舊賦》等,也是可讀的作品?!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山濤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當時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xué)﹐“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shù)﹐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在政治態(tài)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嵇康﹑阮籍﹑劉伶等仕魏而對執(zhí)掌大權(quán)﹑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tài)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晉曾為散騎侍郎﹐但不為司馬炎所重。山濤起先“隱身自晦”﹐但40歲后出仕﹐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為司馬氏政權(quán)的高官。王戎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晉后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歷仕晉武帝﹑ 晉惠帝兩朝﹐至八王亂起﹐仍優(yōu)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tài)度為司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后各散西東。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嵇康 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xué),但學(xué)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yǎng)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后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鐘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獮猴賦〉??肌端鍟?jīng)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黃節(jié)有《阮步兵詠懷詩注》。 ---------------------------------------------------------- 山濤 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xué)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quán),乃隱身不問事務(wù)。司馬師執(zhí)政后,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鐘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zhèn)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余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后拜司徒,復(fù)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 向秀 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注『莊子』,“ 發(fā)明奇趣,振起玄風”,《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廣之”,別為一書。向注早佚,現(xiàn)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張“ 名教”與“自然” 統(tǒng)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遙” 而違反“名教”。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沉痛,有名世。 ---------------------------------------------------------- 劉伶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钢窳制哔t」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拓焼査f:「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 阮咸 阮咸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爸窳制哔t” 之一。阮籍之侄, 與籍并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琵琶。 ------------------------------------------------------------ 王戎 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顾恰钙哔t」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莸蹠r,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編輯小玉 回答采納率:18.0% 2010-03-28 12:43 檢舉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以下是一些介紹: 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xué),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quán)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段菏洗呵铩罚骸埃担┡c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后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quán)的司馬集團,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莊”,排斥“六經(jīng)”,強調(diào)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xué)思想基礎(chǔ)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chǎn)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嵇康自幼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杜c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xué)論》等為其代表作。詩長于四言,風度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較有名。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而其目的則在于否定當時統(tǒng)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xiàn)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述。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yīng)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xué)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xiàn)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jié)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出版。 山濤 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風神氣度。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論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說,他給人一種質(zhì)素深廣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時名士之一種風度。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是志趣其實并不相同,這從他舉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與之絕交一事,即可說明。他走的是另一條入仕的道路。 山濤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quán)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quán)力爭奪的關(guān)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wù)"。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quán)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著這層關(guān)系,他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知道他的用意與抱負,便對他說:"呂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zhuǎn)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開始做的當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書吏部郎的時候,山濤的仕途便一帆風順了。 嵇康曾有《與山巨源絕交書》一文,后人因此對山濤頗多鄙夷。雖然山濤并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剛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違俗而已。譬如他也飲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與其他人的狂飲至于大醉不同。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殺后二十年,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友。 至于他投靠司馬氏,似也無可非議。因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經(jīng)世致用",他們想必也有所謂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問題。但他們擁有的純知識的地盤卻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歷法以外,其他的科學(xué)技術(shù)幾乎都是"醫(yī)卜星相"、"百工"的賤業(yè)。法律、經(jīng)濟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專利,琴棋書畫之類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是業(yè)余愛好,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讀書與做官了。在皇權(quán)壟斷一切的社會,僅有一技之長以至雞鳴狗盜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經(jīng)緯天下之術(shù)的蓋世英才,舍"貨與帝王家"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 向秀 魏晉間文學(xué)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子期。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yīng)征到洛陽。后任散騎侍郎,又轉(zhuǎn)黃門散騎常侍。向秀好老莊之學(xué)。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tǒng)”,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xué)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后,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chǔ)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fā)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拓焼査?,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 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時人并稱為“大小阮”。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 必絕于時”(見《晉書》本傳), 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 他與阮籍一樣放達任誕, 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這在當時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后來婢女走了,阮咸借驢騎上追趕,終于把婢女追回來了,并生了一個兒子叫阮孚,為世所譏。他不隨便交朋友,只和親友知交弦歌酣飲。有一次,他的親友在一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當時有一大群豬走來飲酒,阮咸就和豬一起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于是“與豕同飲”就傳為笑話。 阮咸妙解音律,善彈琵琶,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咸”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咸,便極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阮咸還有著作《律議》傳世,見《世說新語·術(shù)解》注。 王戎 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顾恰钙哔t」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莸蹠r,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這七個人組成了竹林七賢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__^*) 嘻嘻……謝謝采納?。?!

7,竹林七賢是誰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麄兂<谏疥?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xué),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tài)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并成為其政權(quán)的心腹。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chuàng)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縣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段菏洗呵铩罚骸埃担┡c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彼呐笥焉綕ň拊矗?,后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quán)的司馬集團,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莊”,排斥“六經(jīng)”,強調(diào)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xué)思想基礎(chǔ)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chǎn)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嵇康自幼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杜c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xué)論》等為其代表作。詩長于四言,風度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較有名。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斷言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而其目的則在于否定當時統(tǒng)治者推行的禮樂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賦》,對琴的奏法和表現(xiàn)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述?! ∪罴 ∪罴?210~263),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yīng)酬敷衍。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xué)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xiàn)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jié)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出版?!   ∩綕 ∩綕侵窳制哔t中最年長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風神氣度。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論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說,他給人一種質(zhì)素深廣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時名士之一種風度。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是志趣其實并不相同,這從他舉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與之絕交一事,即可說明。他走的是另一條入仕的道路?! ∩綕且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quán)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quán)力爭奪的關(guān)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wù)"。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quán)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著這層關(guān)系,他去見司馬師。司馬師知道他的用意與抱負,便對他說:"呂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zhuǎn)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開始做的當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書吏部郎的時候,山濤的仕途便一帆風順了?! ★翟小杜c山巨源絕交書》一文,后人因此對山濤頗多鄙夷。雖然山濤并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剛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違俗而已。譬如他也飲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與其他人的狂飲至于大醉不同。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殺后二十年,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友?! ≈劣谒犊克抉R氏,似也無可非議。因為士人求知的目的是"經(jīng)世致用",他們想必也有所謂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問題。但他們擁有的純知識的地盤卻是如此之少,除了天文、歷法以外,其他的科學(xué)技術(shù)幾乎都是"醫(yī)卜星相"、"百工"的賤業(yè)。法律、經(jīng)濟和管理也大多是吏胥的專利,琴棋書畫之類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是業(yè)余愛好,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讀書與做官了。在皇權(quán)壟斷一切的社會,僅有一技之長以至雞鳴狗盜者自不必言,就是有經(jīng)緯天下之術(shù)的蓋世英才,舍"貨與帝王家"之外也少有一展身手的?! ∠蛐恪 ∥簳x間文學(xué)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子期。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yīng)征到洛陽。后任散騎侍郎,又轉(zhuǎn)黃門散騎常侍。向秀好老莊之學(xué)。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tǒng)”,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xué)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后,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chǔ)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fā)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钢窳制哔t」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拓焼査f:「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 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時人并稱為“大小阮”。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 必絕于時”(見《晉書》本傳), 但晉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而不為所用?! ∷c阮籍一樣放達任誕, 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這在當時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后來婢女走了,阮咸借驢騎上追趕,終于把婢女追回來了,并生了一個兒子叫阮孚,為世所譏。他不隨便交朋友,只和親友知交弦歌酣飲。有一次,他的親友在一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當時有一大群豬走來飲酒,阮咸就和豬一起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于是“與豕同飲”就傳為笑話?! ∪钕堂罱庖袈桑茝椗?,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咸”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咸,便極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阮咸還有著作《律議》傳世,見《世說新語·術(shù)解》注?! ⊥跞帧 ⊥跞?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顾恰钙哔t」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莸蹠r,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 一、人物: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nèi)山濤、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nèi)向秀、瑯邪王戎。 首先竹林七賢并非什麼學(xué)術(shù)團體,也不是政治組織,他們在一段時間聚集后來也因某些因素而自然分化。他們聚集時間很短大概在正始末年至嘉平年間的五六年之內(nèi)。■ 二、環(huán)境背景與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產(chǎn)生在歷史上具有某重大的意義就環(huán)境的背景來說實有其重大關(guān)聯(lián)性。魏晉時代為中國史上變動極為劇烈的時代環(huán)境的變動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1.五胡的入侵、這是漢族和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爭。2.中國境內(nèi)則因經(jīng)濟的衰敗導(dǎo)致農(nóng)民產(chǎn)生的暴動。3.政治方面當權(quán)者內(nèi)部的斗爭主要表現(xiàn)在曹魏集團與司馬氏集團之間為皇權(quán)的明爭暗斗。4.在思想學(xué)術(shù)上則是名教儒學(xué)與老莊玄學(xué)的相互辯難和分合。在此四個方面來說后面兩個情形是與竹林七賢較為密切的■ 三、政治環(huán)境魏明帝逝世,皇太子曹芳繼位時年八歲,由曹爽及司馬懿輔政兩人背后各代表兩大勢力。曹爽是魏帝宗室;司馬懿則三代重臣,兩大集團的爭斗相當激烈,然而曹氏集團在漢末天下大亂時掌握許多優(yōu)勢,當朝的許多文武百官多為曹氏集團提拔,所以相較於司馬氏,曹魏的有利之處就多了,然而在嘉平元年司馬氏暗布兵力發(fā)動了「高平陵之變」,在此事變中曹爽三族慘遭殺害?!緯x書˙宣帝紀】「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之適人者,皆殺之。」於是司馬氏「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在廣大文士中已留下一片陰影。由於此次的殺戮過多、打擊太大,天下名士頓時大減殘留下來的也紛紛逃離、觀望當時出進仕圖的山濤、阮籍、嵇康相繼退隱山林。因此竹林七賢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當時較正直的文士為了避免卷近兩派爭奪戰(zhàn)的旋渦而采取的權(quán)宜之計。后來經(jīng)過多年的廝殺司馬氏取得勝利建立晉朝,在此同時竹林七賢也恰好產(chǎn)生了分化,山濤、王戎積極出仕并成為司馬氏集團的重要部臣,嵇康始終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最后被師馬氏遷入?yún)伟苍┌付D殺,阮籍、向秀在不得已之下也先后做晉朝的官。劉伶、阮咸因為其重要性遠比其他人來得低,所以他們在酒中過著一樣的日子。雖然說魏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史上政治極為不安定的時代,但許多思想文學(xué)的花朵在此時卻是綻放最美麗的時候,傳統(tǒng)的中國政治體系不僅在政治上面實施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而且在思想方面也要統(tǒng)治,因此在一般所謂政治修明的時代也是人民的思想最受束縛的時候。在建安到晉初的幾十年里,無數(shù)的戰(zhàn)爭及篡弒,人民的生活無可依靠,傳統(tǒng)的思想-儒家名教思想-已經(jīng)無法給人民任何慰藉,更可怕的是在位者更利用名教來殺害文人。而老莊的哲學(xué)主張和正合於人民厭倦戰(zhàn)爭的心理,於是乎老莊思想便開始興盛起來。在名教儒家和老莊玄學(xué)的交流過程里,是從一開始的極度偏向自然而毀害名教到后來利用老莊玄學(xué)去調(diào)和名教。所謂名教不光只是只有儒家學(xué)術(shù)思想而言,他所包含的層面是相當廣的,中國從春秋以后,儒家的思想深入民間,到了漢朝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變的不再單純,政治家為了維持政治上的安定結(jié)合儒家思想所謂的五倫思想及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而形成一套管制人民的制度,這種統(tǒng)治方式在漢朝達置高峰,任官的標準也變成在於評斷個人的德性操守,這種方式在政治修明的時候可以發(fā)揮相當強大的作用,知識分子也容易教習(xí)慣此制度,但一旦時間久了弊習(xí)就會逐漸產(chǎn)生,再加上不幸朝政小人當?shù)溃@種名教制度反而成為束縛士人的一種方法。於是乎在魏晉交替的時代,不少文人即公然反對此一虛偽的禮教措施,最著名的就是「竹林七賢」。東漢末年由於朝政腐敗,一群士大夫放言高論批評時政得失,當時的人將這種行為叫做清議,然而這種清議遭受到宦官的干涉因而殺害了不計其數(shù)的讀書人是謂「黨錮之禍」,於是乎許多士大夫不少人便心灰意冷,對儒學(xué)開始失望而后的思想學(xué)術(shù)上的變動更為劇烈。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許多殘酷不人道的事情不斷的發(fā)生,也因此有許多魏晉的名士像孔融、禰衡、楊修、何晏都是被害死的,許多士人都認為無法匡時濟世,只有詐聾扮啞、寄情酒色、相聚談玄還可以避災(zāi)禍由是談玄之風日盛。魏晉時代是玄學(xué)發(fā)展極為盛行的時代也因此名教儒學(xué)與老莊玄學(xué)相互激蕩交流,不少有文人更是兩方面都經(jīng)研,西漢末年的揚雄注「太玄經(jīng)」他以儒家思想折衷於儒家,目的在脫離董仲舒災(zāi)易學(xué)的,謬論而另建儒道合流的玄學(xué)思想就是一個顯例。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阮咸 王戎嵇康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铚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xué),但學(xué)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yǎng)生之道,著有《養(yǎng)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后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鐘會有隙,被譖于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阮籍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征、寄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于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山濤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xué)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quán),乃隱身不問事務(wù)。司馬師執(zhí)政后,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鐘會作亂于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zhèn)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余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后拜司徒,復(fù)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向秀 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曾注『莊子』,“ 發(fā)明奇趣,振起玄風”,《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廣之”,別為一書。向注早佚,現(xiàn)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張“ 名教”與“自然” 統(tǒng)一,合儒、道為一。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遙” 而違反“名教”。擅詩賦。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沈痛,有名世。 劉伶 劉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魏末,曾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拓焼査?,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校俊顾@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xiàn)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頌〉一篇。阮咸 阮咸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爸窳制哔t” 之一。阮籍之侄, 與籍并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琵琶。他所用的琵琶與后來從龜茲傳來的曲項琵琶不同,唐時以他的名字為他所彈的樂器命名為“阮咸”,宋時簡稱“阮”。 王戎王戎(234—305),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幼穎悟,神采秀徹。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顾恰钙哔t」中最庸俗的一位。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xùn)|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莸蹠r,官至司徒。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講述劉伶經(jīng)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走,一邊飲酒,一人帶著掘挖工具緊隨車后,什么時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飲酒更是不顧廉恥,他每次與宗人共飲,總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圍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豬群來飲酒,不但不趕,阮咸還湊上去豬一齊飲酒。劉伶曾寫下<>一首,大意是: 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酒,惟酒是務(wù),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說,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于無聲處,就是一個驚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欲感情。劉伶的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時期文人的心態(tài),即由于社會動蕩不安,長期處于分裂狀態(tài),統(tǒng)治者對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或以酒避禍,以酒后狂言發(fā)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jù)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逐作罷。這些事在當時頗具有代表性,對后世影響也非常大。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