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濃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是什么
濃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分為三種,有原窖法工藝、跑窖法工藝和混燒老五甑法工藝。因此傳統(tǒng)濃香型白酒分為三個流派,以瀘州老窖和全興大曲為代表的單糧濃香型(原窖法),酒體以窖香濃郁為特征;以五糧液和劍南春為代表的多糧濃香型(跑窖法工藝),以酒體豐滿為特征;以洋河、雙溝和古井為代表的老五甑工藝,酒體以綿軟為特征。原窖法工藝,也稱為原窖分層堆糟法,以瀘州老窖、成都全興為代表。原窖是指將本窖的發(fā)酵糟醅經過加原料、輔料后,再經蒸煮糊化、打量水、攤晾下曲后仍然放回原來的窖池內密封發(fā)酵。分層堆糟是指窖內發(fā)酵完畢的糟醅在出窖時按照面糟、母糟分開出窖,面糟蒸酒后作丟糟處理,母糟出窖時由上而下逐層出糟堆放,經取糟配料、拌料、蒸酒、蒸糧、撒曲后仍投回原窖池發(fā)酵。原窖法強調保持原窖母糟風格和窖池的等級質量,窖的質量決定大曲酒的質量,也就是俗稱的“千年老窖萬年糟”。跑窖法工藝,也稱為跑窖分層蒸餾法工藝,以五糧液和劍南春為代表。跑窖是指將發(fā)酵完成的糟醅從窖中取出,經加原輔料、蒸餾取酒、糊化、打量水、攤涼冷卻、下曲粉后裝入事先預備好的空窖池中,而不將發(fā)酵糟醅放回原窖。窖內發(fā)酵完成的糟醅逐甑進行蒸餾,因而稱為分層蒸餾。分層蒸餾有利于量質摘酒和按質并壇等措施的實施?;鞜衔尻捣üに嚕匝蠛?、雙溝和古井為代表?;鞜侵冈吓c出窖的酒醅在同一個甑桶同時蒸餾和蒸煮糊化。老五甑法工藝,是在每次出窖蒸酒時,將每個窖的酒醅拌入新投的原料,分成五甑蒸餾,蒸后其中四甑料重新回入窖內發(fā)酵,另一甑料作為廢糟。入窖發(fā)酵的四甑料,按加入新料的多少,分別被稱為大 、二 和小 ,大 和二 所配的新料分別占新投原料總量的40%左右,剩下的20%左右原料拌入小 。不加新料只加曲的稱作回糟,回糟發(fā)酵蒸酒后即變成丟糟。老五甑操作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原料經過多次發(fā)酵(一般二次以上),原料中淀粉利用率高,出酒率高;經多次發(fā)酵,有利于香味物質的積累,特別是以己酸乙酯為主的窖底香,有利于濃香型白酒的生產。采用混蒸混燒,熱能利用率高,成本低;老五甑操作法的適用范圍廣,高粱、玉米和薯干等原料均可使用。白酒釀造過程濃香型白酒是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tǒng)固態(tài)法發(fā)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fā)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復合香的白酒,該類白酒的產量占我國大曲酒總量的一半以上。白酒釀造的整個過程涉及糧食種植、轉運、貯存、處理、發(fā)酵、蒸餾、摘酒、原酒定級、原酒貯存、勾調、灌裝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產品的質量受生產中使用的工器具、設備、原輔料、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等物料及相關品的影響。由于中國白酒香型眾多,不同香型的白酒釀造工藝存在差異,甚至相同香型不同地域的產品在工藝上亦有不同,本部分僅簡述濃香、醬香、清香和米香四種香型白酒的基本工藝流程和工藝特點。
2,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流程是怎么
1、原料處理濃香型白酒生產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以糯高粱為好,要求高粱籽粒飽滿、成熟、干凈、淀粉含量高。原料高粱要先進行粉碎。由于濃香型酒采用續(xù)渣法工藝,原料要經過多次發(fā)酵,不必粉碎過細。采用中偏高溫、高溫曲作為糖化發(fā)酵劑,要求曲塊質硬、內部干燥并富有濃郁曲香味,曲塊斷面整齊,邊皮薄。稻殼是優(yōu)良的填充劑和疏松劑,要求稻殼新鮮干燥,呈金黃色,不帶霉爛味。為除去稻殼中的異雜味和有害物質,要求把稻殼清蒸30分鐘,出甑晾干,備用。2、出窖濃香型酒廠均采用多次循環(huán)發(fā)酵的酒醅(母糟、老糟)進行配料,“千年老窖萬年糟”說明濃香型白酒的質量與窖、糟有密切關系。起糟出窖時,先除去窖皮泥,起出面糟、再起糧糟(母糟),面糟單蒸餾,蒸后作丟糟處理,蒸得的丟糟酒,?;仵l(fā)酵,再起五甑糧糟。當出窖起糟到一定的深度,會出現(xiàn)黃水,應停止出窖。(黃水是窖內酒醅向下層滲漏的黃色淋漿水,它含有殘余淀粉、糖分、酒精、醋酸、腐植質和酵母菌體的自溶物,它是制造人工老窖的好材料,促進新窖老熟,提高酒質)一般工廠把它集中后蒸得黃水酒,與酒尾一起回酒發(fā)酵。酒醅出窖時,要對酒醅的發(fā)酵情況進行感官鑒定,決定是否需要調整下一排的工藝條件。3、配料、拌和配料主要控制糧醅比和糧糠比,蒸糧要控制糧曲比。配料時要加入較多的母糟,調節(jié)酸度和淀粉濃度,增加母糟的發(fā)酵輪次,使殘余淀粉充分利用,使酒醅更多的接觸窖泥,多產生香味物質。配料時的糧醅比可達1:4~1:5,拌料時稻殼的用量常為投糧量的20~22%左右。除高粱外,也可添加其他的糧谷同時發(fā)酵。多種原料混合使用,使酒產生多種副產物,使酒的香味、口味更為協(xié)調豐滿。“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凈、大麥沖”便是其經驗所得。4、上甑蒸糧“生香靠發(fā)酵,提香靠蒸餾”,蒸餾的目的一方面要使成熟的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質等揮發(fā)、濃縮、提取出來,另一方面把雜質排除出去,得到成品酒。濃香型酒蒸餾采用混蒸混燒,原料的蒸煮和酒的蒸餾在甑桶內同時進行,一般先蒸面糟、后蒸糧糟。5、打量水、攤晾、撒曲糧糟蒸餾后,需立即加入85℃以上的熱水,這一操作稱為“打量水”,量水溫度要高,才能使蒸糧過程中未吸足水分的淀粉顆粒進一步吸漿。依照經驗,每百公斤糧粉原料,打量水70~80kg,便可達到入窖水分的要求。根據(jù)季節(jié)、醅次的不同略加調整,夏季可多,冬季可少。攤晾可使出甑的糧糟迅速降低溫度,揮發(fā)部分酸分和表面的水分,吸入新鮮空氣,為入窖發(fā)酵創(chuàng)造條件。傳統(tǒng)的攤晾操作是將打完量水的糟子撒在晾堂上,散勻鋪平,厚約3~4cm,進行人工翻拌,吹風冷卻,整個操作要求迅速、細致。盡量避免雜菌污染,防止淀粉老化。揚冷后的糧糟應加入原料量18%~20%的大曲粉,同時要根據(jù)季節(jié)調整用量,一般夏季少冬季多,撒曲溫度要略高于入窖溫度,冬季高出3~4℃,其他季節(jié)與入窖溫度持平。撒曲后要翻拌均勻,才能入窖發(fā)酵。6、入窖與封窖糧糟入窖前,先在窖底撒上1~1.5Kg大曲粉,以促進生香。每入完一甑料,要緊緊踩平,造成厭氧條件。糧糟入窖完畢,撒上一層稻殼,再入面糟,扒平踩緊,即可封窖發(fā)酵。面糟入窖踩緊后,可在面糟表面覆蓋4~6cm的封窖泥。封窖泥是用優(yōu)質黃泥和它的窖皮泥踩柔和熟而成的。因發(fā)酵酒醅下沉而使封窖泥出現(xiàn)裂縫,應及時抹嚴,直到定型不裂為止,再在泥上蓋層塑料薄膜,膜上覆蓋泥沙,以便隔熱保溫,并防止窖泥干裂。
3,濃香型白酒是怎么釀造出來呢
濃香型大曲酒是我國獨有的民族工業(yè)瑰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消費者眾多。其傳統(tǒng)的釀造工藝依序包括:剝窖、抱黃水坑、舀黃水、出糟、混糟堆放、續(xù)糟潤糧拌和、蒸餾取酒、出甑打量水、降溫拌曲、糟醅入窖、密封發(fā)酵諸工序,及擠糟蒸餾取酒、丟糟發(fā)酵、重新蒸鎦及產生扔糟各工序,以及蒸鎦取酒過程產生基礎酒和尾酒、對基礎酒定級、定級后的酒入庫陳釀諸工序。其工藝雖然經過千百年來無數(shù)代人的總結、完善與創(chuàng)新,已發(fā)展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但是由于采用的方法是用大曲藥進行開放式、多菌種的自然發(fā)酵,對白酒質量及出酒率的可控性難度較大,因此,提高白酒質量及出酒率,仍然是白酒科研工作者不斷努力的方向。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進步,消費者對白酒產品的消費,日趨理性化和專業(yè)化,他們需要物美價廉的高品質白酒,為適應這一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就必須對傳統(tǒng)工藝進行技術改革與創(chuàng)新。釀造濃香型白酒的傳統(tǒng)工藝存在著如下的弊端:(1)傳統(tǒng)工藝在控制出窖糟醅酸度、水份方面存在的弊端。濃香型大曲酒在發(fā)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機酸和水份,而濃香型酒的生產工藝和發(fā)酵原理,決定了本發(fā)酵周期的出窖糟醅必須具有合適的酸度和水份,才能有利于下一周期的生產,而產出高質量的白酒。濃香型白酒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和水份,主要集中在黃水中,要排出糟醅中多余的有機酸和水份,就必須去除掉大部分黃水。目前,濃香型酒生產廠家按傳統(tǒng)工藝去除黃水的普遍方法是:將完成一個發(fā)酵周期窖池的封窖泥全部剝開,移去面糟,然后在窖池的中部或一端,將糟醅向下至底挖出一個長方形或三角形坑稱為抱黃水坑,黃水具有流動性,會通過糟醅斷面滲透到坑內,然后通過人工用舀子將黃水舀出。這種去除黃水方法的弊端在于:首先,黃水的粘性較大,讓其自然浸出速度較慢,短時間很難將糟醅中所含黃水提取干凈;其次,在黃水提取過程中,下層糟醅始終都在黃水的浸泡之中,無論提取的時間有多長,下層糟醅中的黃水都無法有效滲出,最終使下層糟醅的酸度、水份都很大。特別是在秋季濃香型白酒生產“轉排”時,由于糟醅所含水份多黃水量大、酸度高,這種方式抽取黃水很難將糟醅、特別是下層糟醅的酸度、水份降下來,因而導致“轉排”時間長、效果差,影響后續(xù)生產。同時,抽取黃水時,糟醅一直長期暴露在空氣中,不但很容易因感染雜菌而影響酒質,而且酒精的揮發(fā)損失較大,特別是在夏季尤為明顯;并且,在挖黃水坑時挖出的約二甑量的糟醅,是不同層次的糟醅混合體,其優(yōu)質糟和普通糟混合在一起,使這一甑量的糟醅整體質量下降,影響了優(yōu)質酒的產量。濃香型大曲酒是我國獨有的民族工業(yè)瑰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消費者眾多。其傳統(tǒng)的釀造工藝依序包括:剝窖、抱黃水坑、舀黃水、出糟、混糟堆放、續(xù)糟潤糧拌和、蒸餾取酒、出甑打量水、降溫拌曲、糟醅入窖、密封發(fā)酵諸工序,及擠糟蒸餾取酒、丟糟發(fā)酵、重新蒸鎦及產生扔糟各工序,以及蒸鎦取酒過程產生基礎酒和尾酒、對基礎酒定級、定級后的酒入庫陳釀諸工序。其工藝雖然經過千百年來無數(shù)代人的總結、完善與創(chuàng)新,已發(fā)展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但是由于采用的方法是用大曲藥進行開放式、多菌種的自然發(fā)酵,對白酒質量及出酒率的可控性難度較大,因此,提高白酒質量及出酒率,仍然是白酒科研工作者不斷努力的方向。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進步,消費者對白酒產品的消費,日趨理性化和專業(yè)化,他們需要物美價廉的高品質白酒,為適應這一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就必須對傳統(tǒng)工藝進行技術改革與創(chuàng)新。釀造濃香型白酒的傳統(tǒng)工藝存在著如下的弊端:(1)傳統(tǒng)工藝在控制出窖糟醅酸度、水份方面存在的弊端。濃香型大曲酒在發(fā)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機酸和水份,而濃香型酒的生產工藝和發(fā)酵原理,決定了本發(fā)酵周期的出窖糟醅必須具有合適的酸度和水份,才能有利于下一周期的生產,而產出高質量的白酒。濃香型白酒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和水份,主要集中在黃水中,要排出糟醅中多余的有機酸和水份,就必須去除掉大部分黃水。目前,濃香型酒生產廠家按傳統(tǒng)工藝去除黃水的普遍方法是:將完成一個發(fā)酵周期窖池的封窖泥全部剝開,移去面糟,然后在窖池的中部或一端,將糟醅向下至底挖出一個長方形或三角形坑稱為抱黃水坑,黃水具有流動性,會通過糟醅斷面滲透到坑內,然后通過人工用舀子將黃水舀出。這種去除黃水方法的弊端在于:首先,黃水的粘性較大,讓其自然浸出速度較慢,短時間很難將糟醅中所含黃水提取干凈;其次,在黃水提取過程中,下層糟醅始終都在黃水的浸泡之中,無論提取的時間有多長,下層糟醅中的黃水都無法有效滲出,最終使下層糟醅的酸度、水份都很大。特別是在秋季濃香型白酒生產“轉排”時,由于糟醅所含水份多黃水量大、酸度高,這種方式抽取黃水很難將糟醅、特別是下層糟醅的酸度、水份降下來,因而導致“轉排”時間長、效果差,影響后續(xù)生產。同時,抽取黃水時,糟醅一直長期暴露在空氣中,不但很容易因感染雜菌而影響酒質,而且酒精的揮發(fā)損失較大,特別是在夏季尤為明顯;并且,在挖黃水坑時挖出的約二甑量的糟醅,是不同層次的糟醅混合體,其優(yōu)質糟和普通糟混合在一起,使這一甑量的糟醅整體質量下降,影響了優(yōu)質酒的產量。蒸餾是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中提餾酒精和香味成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白酒的質量和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蒸餾時,將完成一個發(fā)酵周期的糟醅,通過蒸餾得到不同檔次的基礎酒,同時也會產生基礎酒產量1.5-2倍的尾酒,尾酒中含有10-15%(v/v)的酒精和大量的酸類、高級脂肪酸乙酯和一些結構復雜沸點高的異雜味物質。為回收尾酒和黃水中的酒精及部分有機酸,眾多白酒生產廠家便把本甑產生的尾酒,倒入下甑蒸餾時的底鍋內進行回蒸,并同時倒入一定量的黃水與尾酒同時回蒸,這種傳統(tǒng)的蒸餾方式具有如下問題:a、首先,由于尾酒、黃水的加入,人為的加大了蒸餾時酒蒸汽的酒精濃度,使基礎酒中酯類等醇溶性物質的含量增大,而有機酸等水溶性物質的比例減小,從而使基礎酒微量成分比例不協(xié)調,影響了酒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