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枝頭,紅杏枝頭是什么意思

1,紅杏枝頭是什么意思

問得太籠統(tǒng),紅杏枝頭春意鬧中就是紅杏掛滿枝頭的意思
宋祁《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解讀】詞的上片,作者寫道:東城外面的景色,越來越美。湖面上棉紗一樣的波浪,負載著游船,承載著游客的歡樂。綠楊翠柳,茂密如煙,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輕寒。紅杏枝頭,蜂飛蝶舞,春意盎然。 下片作者感嘆道:人生的歡樂是多么少??!愿拿千金換一笑。其實作者看得很透,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帶不走,只有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靈,才能伴人終生。所以作者注重當下的感受:他端起斟滿的酒杯,邀請夕陽,勸夕陽同干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夠在美麗的花叢中多停留一會兒! 這首詞最精彩之處,是第四句的“鬧”字。近代學(xué)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論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币粋€字,即傳達出春日萬物爭喧的情景,這正是詞人的高明之處。僅從“紅杏枝頭”取意,確實是“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它妙就妙在運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見的視覺范圍的畫面,而“鬧”是聽覺方面的感知,這里將無聲的畫面,變成了枝繁花盛之態(tài),又寫了群鳥競唱的情狀,于是,濃郁的春意就在這喧鬧的“紅杏枝頭”活現(xiàn)出來。這是把視覺藝術(shù)轉(zhuǎn)換成聽覺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奇妙效果。

紅杏枝頭是什么意思

2,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作者及全文

全文:木蘭花 (作者:宋祁)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祁詞作鑒賞 此詞上片從游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yīng)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起首一句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于靈性?!熬G楊”句寫遠處楊柳如煙,一片嫩綠,雖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凹t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 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 過片兩句,意謂浮生若夢,苦多樂少,不能吝惜金錢而輕易放棄這歡樂的瞬間。此處化用“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抒寫詞人攜妓游春時的心緒。結(jié)拍兩句,寫詞人為使這次春游得以盡興,要為同時冶游的朋友舉杯挽留夕陽,請它在花叢間多陪伴些時候。這里,詞人對于美好春光的留戀之情,溢于言表,躍然紙上。 這首詞章法井然,開闔自如,言情雖纏綿而不輕薄,措詞雖華美而不浮艷,將執(zhí)著人生、惜時自貴、流連春光的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具有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
【木蘭花】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 且向花間留晚照。 北宋-宋祁

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作者及全文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