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尊青銅器的簡介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zhèn)(今寶雞市陳倉區(qū)),收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建東都于洛邑,即“宅茲中國”,與《尚書》中的《洛誥》、《召誥》等文獻記載可相互證,起到了證實補史的作用,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銘文中“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xiàn)。
何尊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營建(或曰遷都、相宅)成周、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中記錄了天子對于宗小子何的訓誥之辭,還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嵩山舉行祭祀時發(fā)表的禱辭,即“宅茲中國,自之乂民”。定都天下之中以統(tǒng)治萬民,這是周王朝開國之君革故鼎新、接受天命的宣言,也勾勒了周天子定鼎洛邑、治理天下的宏偉藍圖。
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于器表。體側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2. 青銅器何尊的介紹
“中國”一詞最早見于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銘文原文為“宅茲中國”。
何尊是一個很典型的酒銅器代表,尊內鑄有122字的銘文。何尊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的遺訓,“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xiàn),這是中國人應該記住的一件大事。青銅銘文,就是用青銅鑄造出的寶貴歷史,可以印證史籍或彌補史籍的不足。
3. 青銅器何尊,1963年出土于陜西
“中國”一詞最早文字記載是在中國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之中。
何尊銘文原文:
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于公氏,有勛于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咸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銘文大意是:
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tǒng)治天下。武王戰(zhàn)勝商朝的時候也曾祭告于天說:我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來治理民眾。周成王賞賜何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
4. 中國二字最早見于青銅器何尊
中國一詞最早見于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xiàn)?!叭A夏”一詞最早見于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jīng)》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渡袝x》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叭A”,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
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qū),后演變?yōu)辄S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并使?jié)h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擴展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由來,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曾經(jīng)多次闡述將來所要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的含義。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的1949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明確宣布:“一九四九年將要召集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務為目標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并組成共和國的中央政府?!?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xié)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第三條第五款為“提出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之方案”。 同年6月19日,新政協(xié)籌備會第四小組討論時。
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對“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國號提出質疑。他表示國名太長,建議去掉“民主”兩字。最后采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9月27日,政協(xié)一屆全會通過決議正式定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并且去掉國號后面“中華民國”的簡稱。
5. 何尊青銅器用途
何尊價值更高。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zhèn)(今寶雞市陳倉區(qū)),收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
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于器表。體側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6. 青銅器何尊圖片
青銅器何尊,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zhèn),收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7. 商代青銅尊
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中國的青銅文明起源于黃河流域,前后約1600年,與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的時間相當。尤以商周兩個朝代為甚。青銅文明有哪些成就?
一是改變了生產(chǎn)用具,生產(chǎn)工具分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工具兩類。原來石器時代的鏟、鋤、鐮等農(nóng)業(yè)工具都是石頭打磨而成,而到了商周則多數(shù)都是青銅鑄造,極大地提高了農(nóng)耕效率。手工業(yè)生產(chǎn)工具那就更不用說,幾乎全都是青銅制造,涵蓋了建筑、車輛、船舶、制革,紡織等各行各業(yè)。
二是廣泛用于兵器制造,青銅硬度高,作為兵器是商周時代不二之選,戈、矛、戟、刀、弓、劍、鉞(yue)、鏃,甲胄等,可謂十八般武器和防護用具都用上了青銅。青銅戈,用于鉤殺戮擊,是殺傷力很強的武器,也是衡量當時軍事技術發(fā)展提高的重要標尺。
三是商周人生活必備的用具。青銅食器、水器、樂器等不勝枚舉,而隨著青銅文明的發(fā)展,誕生了青銅禮器。有鼎、簋、匕、爵、角、觚(gu)、觥(gong)、尊、壺、盤、缶、盂等等。知名青銅器:鸮尊,為古代盛酒器。銅尊,最早見于商代,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nóng)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現(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個就是原來歷史書上大名鼎鼎的“司母戊鼎”。
8. 青銅何尊高清圖片
銘文。
? ? ? 亦稱金文或鐘鼎文,乃鑄或刻于青銅器上的文字。初始于商末,盛于西周,記錄的內容與當時社會,尤其是王公貴族的活動息息相關,多為祀典、賜命、征伐、圍獵及契約之事。西周以降,金文被普遍地使用,而用途則無甚改變。
? ? 銘文,銅器研究中的術語。本指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以記鑄造該器的原由、所紀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后泛指在各類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記錄該器物制作的時間、地點、工匠姓名、作坊名稱等的文字。
9. 中國何尊青銅器
1963年出土于寶雞的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在內膽底部有銘文122字,其中有“余其宅茲中或,自之薛(義)民”字樣,“中或”就是指中國,是中國二字最早的青銅器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