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斗米道創(chuàng)始人
五斗米道是張陵創(chuàng)立的,交納五斗米就可以入道,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幫助東漢末年幾度苦難的人們尋求精神安慰。
早期民間道教。東漢順帝元年(公元142年)張陵在四川鶴鳴山創(chuàng)立。傳說入道者須交五斗米,因以為名。一說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經(jīng)》,故名。由于道徒尊張陵為天師,故又稱"天師道"。張陵死后,傳子衡,衡死傳子魯。張魯雄踞漢中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西晉后開始分化。至元代,演變?yōu)檎坏?/p>
2. 五斗米道創(chuàng)始人張修
五斗米道 又稱正一道、天師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個派別。據(jù)史書記載,在東漢順帝時期,由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北)創(chuàng)立。據(jù)《后漢書》、《三國志》記載,凡入道者須出五斗米,故得此名,因又稱為“米巫”、“米賊”、“米道”。另外,也有人認為,這個名稱也可能和崇拜五方星斗(南斗、北斗等)和斗姆有關,五斗米就是“五斗姆”(另一說法是五斗崇拜和蜀地的彌教結合而成,即「五斗彌」教)。因教徒尊張道陵為天師,又稱“天師道”。 東漢末年,道教派別又張角傳授的太平道,張陵、張魯祖孫傳布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初五斗米。張魯在漢中二十多年,信徒眾多,成為漢末一支很有實力的割據(jù)勢力。 此外,在光和年間(178年 - 184年),還有張修在巴蜀、漢中一代傳道。其方法和張角有些相近,例如用符水治病。但是總體而言,更接近于張道陵的教派,例如也設有祭酒,學習《道德經(jīng)》,供奉五斗米等,因此歷史上也將他的這一派道法稱為“五斗米道”。也有觀點認為,張修可能是張道陵手下的一個大頭領,具有較大的獨立性。 一、歷史 五斗米道初入道者稱為“鬼卒”,骨干稱為“祭酒”,并以“治”為傳道單位。張道陵死后,傳其子張衡,衡死后,傳子張魯。東漢末年,魯據(jù)漢中,建立持續(xù)達近三十年的政教合一的政權,后投降曹操。西晉后,五斗米道逐漸分化,一部分傳播于官僚中,另一部分仍秘密活動于農(nóng)民中。東晉時五斗米道領袖孫恩、盧循領導了長達十余年的農(nóng)民起義。北魏時,嵩山道士寇謙之“革新”五斗米道,自稱奉太上老君之命,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 ,創(chuàng)立新天師道。此后五斗米道改稱天師道。并得到太武帝的贊許。唐宋以后的道教正一派,上承三張世系,以江西龍虎山天師府為中心,是為江南各符箓道派之正宗。 二、內(nèi)容 五斗米道以老子為教主,基本經(jīng)典是《道德經(jīng)》和張陵編寫的『老子想爾注』,是一種多神教,以長生成仙為其最高目標。其道術主要是通過章表,符咒招神驅鬼(例如用三官手書來治?。约靶袣?、導引、房中術等。主要活動在成都周圍,也可能在少數(shù)民族中傳播。許多學者認為五斗米道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所盛行的巫術有很密切的關系。 三、戒律 五斗米道的戒律主要要求教徒不能飲酒、食肉、淫盜。教徒必須在一定的時候到治所集會,聽講“科禁威儀”,回家向家人傳達,共同遵守。 四、二十四治 張道陵為五斗米道創(chuàng)設了二十四治,也就是24個教區(qū)。 上治八品:陽平治、鹿堂山治、鶴鳴山治、漓沅山治、葛王貴山治、更除治、秦中治、真多治。 中治八品:昌利治、隸上治、涌泉治、稠禾更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蓋治。 下治八品:云臺山治、浕口治、后城治、公慕治、平剛治、主簿山治、玉局治、北邙治。 當時的地理分布為: 所在郡 名稱 蜀郡 陽平治、鹿堂治、鶴鳴治、漓沅山治、葛貴山治 廣漢郡 更除治、秦中治、真多治、昌利治、隸上治 遂寧郡 涌泉治 犍為郡 稠稉治、北平治、本竹治、平蓋治、平剛治 越巂郡 蒙秦治 巴西郡 云臺治 漢中郡 浕口治、后城治、公慕治 成都南門左 主簿治、玉局治 雒陽 北邙治 每個治由「祭酒」j主持教務,稱為「都功」。其中以陽平、鹿堂、鶴鳴為最上三治。而陽平治則為二十四治之首治,「都功」由張?zhí)鞄煋?,因此張?zhí)鞄煶帧戈柶街味脊τ 埂?治乃行政概念,并非按地理劃分,例如陽平治的位置,即隨張?zhí)鞄煹倪w移而改變。
3. 五斗米道創(chuàng)始人的成就
八仙過海本是明朝一無名氏寫的,后由明朝的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鐘離權(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其起因有幾個版本,一是: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二是: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fā)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
后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nèi),如此被殺的,兩年內(nèi)就達七百余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jīng)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等輕浮的物體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
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shù)犯人因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七男一女八位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nèi)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fā)現(xiàn)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并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他們用來渡海的物品也被傳為他們各自的法器,他們渡海逃獄的故事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
4. 五斗米道的創(chuàng)立者
米魚味鮮美,為海產(chǎn)經(jīng)濟魚類之一,也是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魚類。米魚性甘、咸、平,有養(yǎng)血、止血、補腎固精、潤肺健脾和消炎功效。 米魚鰾是營養(yǎng)價值最高的,具有養(yǎng)血、補腎、潤肺健脾和消炎作用。大蒜油炸過后,蒜里的精華都融入到了油里,再用蒜油煎魚,魚吸收了大蒜的精華,大蒜再與魚經(jīng)過燉制后接納了魚的鮮味,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完美結合,絕對會讓品嘗者吃出驚喜和回味。
5. 五斗米道創(chuàng)始人張修讀后感
答:五斗米是10袋米。
1、古時候的清貧文人,為表明自己的清高,曾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說教。那么這五斗米是多少斤,是現(xiàn)在市場上賣的米幾袋呢?先來看看一斗米多少斤。古時候的度量衡單位常常以石、斗、升、合為計量單位。其中的斗,是人們度量糧米的常用單位。就是說,一斗米是30斤左右。古時候的文人在仕途上的某一官位,俸糧就是五斗米。這樣說來,他們的俸糧一個月是150斤。目前市場上賣的米,有40斤袋裝的,有20斤袋裝的。面粉通常是50斤袋裝的。這要折成面粉,就是3代面。若折成30斤的袋裝大米,就是5袋,折成40斤袋裝的大米,就是3.75;若折成50斤袋裝大米,也只有3袋。這就是古時候五斗米折成現(xiàn)在米或面的袋數(shù)。
2、綜上所述,古時候的五斗米折成現(xiàn)在的50斤袋裝面粉是3袋,折成30斤袋裝的大米是5袋,折成50斤袋裝大米是3袋。
6. 五斗米道創(chuàng)始人是誰
五斗米道是指生肖豬。今年屬豬朋友還是較為忙碌的,尤其面臨裝修、搬家、更換店址等事宜的人,會為了新居、門店的布置,在一些小細節(jié)上,需要花費很大的功夫。
而且在過程中還可能會因為服務態(tài)度、人工費等事情,與工人發(fā)生爭吵,甚至還會因此摔壞東西造成損失。這些將大大影響個人的心情,對于搬家的人來說更是不吉利,因此一開始就要控制好情緒,多忍讓協(xié)商。
7. 創(chuàng)立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是在西蜀鵠鳴山。
東漢順帝時(126-144 年),張陵在西蜀鵠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nèi))創(chuàng)教。因奉道者須出五斗米供道或酬謝道師,故稱五斗米道;又因張陵自稱太上老君降命其為天師,也被稱為天師道。其正式道統(tǒng)乃后世所稱" 正一道" ,其道書歸入正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