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桑用白酒什么意思,青海蒙古族敖包盛會是怎樣的

1,青海蒙古族敖包盛會是怎樣的

在一座小山丘上堆了一堆石頭,四周用樹枝圍繞,石頭堆上插了一面三角形的白旗,還掛著許多用牛羊毛等編織的帶有穗子的繩條和好多條哈達。這石頭堆就是“敖包”。敖包會是蒙古人古老的一種傳統(tǒng)宗教活動。蒙古人的祖先認為世上的萬物都有靈魂,就是山川水草也有一個神靈在統(tǒng)治,人類的幸福與災難都是這些神靈所操縱,人們向它們祈禱、祭祀,希望得到它們的護佐,人畜兩旺,水草豐美,無災無難,安居樂業(yè)。祭敖包就是祭山神。先前祭敖包時,要屠宰大批的牛羊馬敬神,后來接受佛教影響,就請喇嘛念經(jīng),用煨桑來代替屠宰?,F(xiàn)在的祭敖包,已經(jīng)失去了原來意義上的宗教內(nèi)容,成為這里蒙古人的一種類似內(nèi)蒙古的“那達幕”大會。人們都自動排列成一行,開始繞敖包三周,然后點燃起火,把煨桑、酒、肉、奶食品等擲于火里。祭祀儀式完畢后,又開始進行賽馬、摔跤、賽駱駝,以及表演傳統(tǒng)的歌舞等活動?,F(xiàn)在的敖包會,也成了商販們的喜慶之日。你看有公家的,也有私營的,有大攤,也有小攤,商品更是樣樣齊全。遠近牧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騎著馬或乘著駱駝,帶上簡易帳篷,從西面八方云集而來,參加比賽和參觀,選購自己所喜歡的商品該答案來自南北游旅行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青海蒙古族敖包盛會是怎樣的

2,青海蒙古族敖包盛會是怎樣的

在一座小山丘上堆了一堆石頭,四周用樹枝圍繞,石頭堆上插了一面三角形的白旗,還掛著許多用牛羊毛等編織的帶有穗子的繩條和好多條哈達。這石頭堆就是“敖包”。敖包會是蒙古人古老的一種傳統(tǒng)宗教活動。蒙古人的祖先認為世上的萬物都有靈魂,就是山川水草也有一個神靈在統(tǒng)治,人類的幸福與災難都是這些神靈所操縱,人們向它們祈禱、祭祀,希望得到它們的護佐,人畜兩旺,水草豐美,無災無難,安居樂業(yè)。祭敖包就是祭山神。先前祭敖包時,要屠宰大批的牛羊馬敬神,后來接受佛教影響,就請喇嘛念經(jīng),用煨桑來代替屠宰。現(xiàn)在的祭敖包,已經(jīng)失去了原來意義上的宗教內(nèi)容,成為這里蒙古人的一種類似內(nèi)蒙古的“那達幕”大會。人們都自動排列成一行,開始繞敖包三周,然后點燃起火,把煨桑、酒、肉、奶食品等擲于火里。祭祀儀式完畢后,又開始進行賽馬、摔跤、賽駱駝,以及表演傳統(tǒng)的歌舞等活動。現(xiàn)在的敖包會,也成了商販們的喜慶之日。你看有公家的,也有私營的,有大攤,也有小攤,商品更是樣樣齊全。遠近牧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騎著馬或乘著駱駝,帶上簡易帳篷,從西面八方云集而來,參加比賽和參觀,選購自己所喜歡的商品該答案來自南北游旅行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青海蒙古族敖包盛會是怎樣的

3,青海的婚禮跟禮俗是怎樣的

青海藏族婚禮   青海藏族婚禮,在充滿吉祥、充滿祝福的氛圍中,用圣潔的哈達、醇香的美酒、虔誠的煨桑、真摯的祝愿,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對幸福人生的憧憬,展示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域文化特色。青海藏族婚禮是嚴格按約定俗成的程序舉行的?;槎Y的第一步要請僧人誦經(jīng)祈禱,擇定結婚吉日和送親迎新的良辰。雙方家里都要準備豐盛的飲食,各自組織送親和迎親的隊伍,迎親人數(shù)不限,可多可少,但只能去單數(shù)不能去雙數(shù),空額是專為新娘留的,以示歡迎新娘從此成為新郎家的正式成員。   姑娘出嫁那天早晨,其父母不能送出門,只在家里與女兒告別。女兒在走出家門前接受父母所賜予的第一條哈達和第一聲祝福。既將離開父母的女兒情不自禁地要大哭一場,雙方揮淚而別。   新娘走出家門被扶上馬,送親和迎親的人紛紛將哈達獻給新娘,祝福其一幸福平安、吉祥如意,場面莊重、氣氛吉祥,既有喜悅之微笑,也有悲傷之眼淚。   在送親隊伍中,新娘的舅舅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象征新娘對方的最高權威。另外還有一位品行高尚、頗有威望而能言善辨、幽默風趣的“尼寶”(婚使)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當新娘一行來到離新郎家一箭之遙時,恭候已久的新郎家的人捧著哈達和美酒舉行“瓊潔”即敬酒獻哈達的儀式。此刻,新娘方的婚使便出面,以特定的瓊潔“詞曲詰問美酒的來歷、敬酒的誠意、飲酒的意義等,敬酒者對這一連串的“酒問”也用說唱形式一一作答后新娘才接受敬獻的哈達和美酒。接著,由舅舅贈送“格贈”即九種陪嫁禮品,就是以駿馬為主的九牲畜、以錦緞為主的九綢緞、以虎皮為主的九獸皮、以羊肉為主的九食品等,各種禮品俱全者最佳,一般都是象征性地送上幾種即可。   在新郎家門口,新娘下馬時雙腳要踩在用青稞擺成的“ ”字的白氈上,隨即在手捧“才瑪”(酥油糌粑供品)、“達大”(彩箭)和酒壺、酒碗的男女青年的引領下,由伴郎伴娘陪同,繞煨桑臺轉(zhuǎn)三圈后進家入席。席間新郎新娘互贈信物、接受長輩的祝福和哈達,并向長輩敬獻哈達。隨后,大家一邊吃喜,一邊聽婚使說唱“保西”(婚禮詞),以吉祥的祝福和不無夸張的言詞贊美新娘的家鄉(xiāng)、新娘的雙親、新娘的賢慧勤勞和財富人緣等。新郎方也踴躍參與,互相盡情贊美祝福,有說有唱,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氣氛熱鬧。   婚宴結束后,舉行“保丁”(婚示儀式),展示新娘的嫁妝。婚禮最后以歌舞慶賀祝吉,在“扎西德勒”的祝福聲中圓滿結束

青海的婚禮跟禮俗是怎樣的

4,哈達是什么

哈達(hǎ dá)是蒙古人民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哈達類似于古代漢族的禮帛。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藍色,也有黃色等。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
五彩哈達,此哈達為高尚的禮物,每種顏色各有寓意,藍色象征藍天、白色象征白云、綠色象征河水、紅色象征空行護法,而黃色則象征大地,這五彩哈達只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應用。還有說五彩哈達是獻于菩薩像前的,是菩薩的服裝。舊時,按藏地習俗,白色哈達分為三種,即:內(nèi)庫哈達、阿喜哈達和索喜哈達。內(nèi)庫哈達是出于皇家內(nèi)庫中的特定哈達,其質(zhì)優(yōu)、面寬而長,邊沿織有吉祥圖案,中為八瑞相圖,上下為祥龍圖案。獻哈達表示敬獻者對對方的贊美、忠誠與尊敬,并祝愿對方萬事如意。在往來中,還有將錢物或畫像包在哈達里贈送的,以此表示敬獻者一片真誠的心意。哈達以白色為多,在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草原上,白色是最為常見的顏色:漫長冬季的茫茫雪原,用青稞磨出的面,騎的白馬,放養(yǎng)的羊群,擠的牛奶、羊奶等。自古以來,藏族、蒙古族等少數(shù)民族就認為白色象征著純潔、美好、吉祥、善良,人們珍視潔白的顏色。雪域高原的房屋墻壁上刷白灰,逢年過節(jié)時住宅的門楣、門簾、家具上用青稞面點白點或劃白線,用白粉撒出各種吉祥圖案,并為茶壺、盛酒器皿系上哈達或羊毛。甚至人們在自己的衣領上也用糌粑點上一圈白點。在交通要道的山口、路口石堆的頂端置以白色石頭。煨桑時,也要撒上雪白的糌粑。在《格薩爾王傳》以及民間故事中,以白人、白馬、白云、白鶴等白色之物象征善良。同時,還賦予珠穆朗瑪峰神奇的贊美,說山峰間環(huán)繞著一條長長的潔白的哈達。在藏傳佛教寺院的銅飾門環(huán)上,經(jīng)??梢钥吹较抵鴶?shù)條白色的哈達,伴著叮咚作響的檐鈴,隨風飄舞著。春天到來時,農(nóng)家又將哈達系于農(nóng)具之上進行耕作,祈愿五谷豐登。而蒙古民族與藏民族一樣,賦予白色為純潔、吉祥的含義,將一年的正月稱為“查干薩拉”,“查干”即為白色,為一年的開始。潔白蘊含著人間一切崇高、吉祥、美好的內(nèi)容。哈達還有藍色的,在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人們十分崇尚藍色,因為藍色是天空的色彩。此顏色又稱為青色,蒙古語稱“呼和”,在人名、地名中多用,“呼和浩特”即為青城之意。藍色在草原象征著永恒、興旺、堅貞和忠誠,牧民特別喜愛穿藍色的袍子,在生活中的裝飾圖案多采用藍色。今年,適逢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在各種慶祝活動中,人們?yōu)槭裁炊嘁蕴焖{色的哈達相敬就不言而喻了。可以說: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中,藏、蒙古各民族對潔凈無瑕的本能崇奉,逐漸形成了崇尚白色、藍色的文化心態(tài)。

5,楚酥切瑪?shù)亩Y俗是怎樣的

每逢喜慶年節(jié)之時,只要去藏族朋友家,進門時主人在敬獻青稞酒之前,總會捧出一個像斗樣的盒,里面分兩個格,一邊裝著炒熟的麥子,一邊裝著糌粑,裝得滿滿的,上面還時過年過節(jié)、迎送賓客時用;在祀神、招福招運(用法術招財招寶或招好運的行為)、寺廟慶祝大典插有麥穗和畫著花或粘著彩色酥油花的孜珠(像內(nèi)地古時令箭似的牌牌)等東西,藏話叫“楚酥切瑪”,譯成漢語有叫酥糕彩斗盒的,也有人叫豐收吉祥斗或就叫吉祥斗。有人說,實際意義上的切瑪是斗里一側裝的東西,那是用糌粑、酥油和白糖拌合而成的,因為切瑪一般是裝在斗里面的,所以叫法上就“合二為一”了。 在西藏,節(jié)慶時用切瑪?shù)牧曀讖氖裁磿r候開始?怎樣形成的?它所表達的內(nèi)涵是什么?在一些宗教典籍中我們能找出它的蛛絲螞跡?! ?300多年前,本教在西藏盛行時期就有使用切瑪?shù)牧曀?,那和喇嘛念?jīng)等作為供品時用;也是信教群眾燒香祀神供佛的必需品。即使是現(xiàn)在,群眾轉(zhuǎn)山拜佛時,肩上搭著的褡褳里一頭裝著切瑪,另一頭裝著混合好的青稞、麥子、大米等糧食,每到煨桑處先把松樹技葉和青岡技葉點燃,抓一把口袋里的糧食向上揮撒3次,以敬天地神,然后撒些切瑪在火上以供神佛。 藏區(qū)為什么盛行切瑪呢?切瑪象征著農(nóng)業(yè)的豐收。自古以來,西藏就以農(nóng)牧業(yè)為主,由于地理位置、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形成了純農(nóng)業(yè)區(qū)、純牧業(yè)區(qū)和半農(nóng)半牧幾種類型。人們認為糌粑是農(nóng)業(yè)的精華,酥油是牧業(yè)的精華,切瑪則是兩種精華的結合。切瑪標志著過去一年的平平安安、農(nóng)牧業(yè)收成好,預祝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人畜興旺、五谷豐登。 如今的藏族人家,戶戶都備有豐收吉祥斗,過藏歷年時,家家都把做好的切瑪裝好,再插上孜珠、麥穗和雞冠花。初一早上,全家人洗漱完畢,穿上節(jié)日盛裝,按輩序就坐。主婦手捧吉祥斗恭恭敬敬地走到長輩跟前說“扎西德勒”,對方抓幾粒麥子邊向上撒邊祝福說:“扎西德勒!美滿幸福,祝主婦身體健康,預祝明年大家仍如此團聚歡慶?!痹僮ヒ稽c切瑪送進嘴里。每人都要受這一儀式的洗禮,吃些許切瑪,甚至給嬰兒的嘴里也要放一點。家庭儀式后,家中兩人一個拿青稞酒、銀酒碗,一個手捧切瑪,到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家拜年,敬獻切瑪、青稞酒,互相祝福。 每逢這種時候,可以看到各家各戶端出的各種各樣吉祥斗,有的雕刻得很精致,有的畫得五彩繽紛,很有講究,如八吉祥徽: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雙魚;七珍:國王、皇后、大臣的三種不同的耳飾,犀牛角,珊瑚樹,象牙和三眼寶石;和氣四瑞即大象、猴子、山兔和羊角雞(鷓鴣),因它們相互尊敬,和睦相處,使得地方安寧,人壽年豐;還有建筑物壁畫常用的六種長壽圖:巖長壽、水長壽、樹長壽、人長壽、鳥長壽、獸長壽(壽星、鹿、仙鶴、松樹、山、水)及鮮桃、蓮花等吉祥物。 在裝滿了切瑪和青稞小麥的吉祥斗里,插著麥穗、雞冠花和孜珠,顯露出夏的燦爛秋的豐碩,更表現(xiàn)出人們?yōu)閵Z取來年豐收的信心和決心。 該答案來自南北游旅行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6,毛鬼神是什么玩意

就是北方明間尤其是土族信仰、祭祀的一種迷信信物該物像貓所以叫“毛”鬼神
“貓鬼神”是姜子牙的妻子,相傳姜子牙分封完各路神仙,回到家中,其妻善妒,心性不好,因為沒有加封自己,大鬧不休,姜子牙無奈只好封她一個小的神位,這就是貓鬼神?,F(xiàn)在流傳于鄉(xiāng)間的“貓鬼神”信仰中,供奉、崇拜的對象并不是其起源傳說中一脈相承的神靈,而是可以隨時生成的的一種“邪神”,尤其從它的生成方法中可以看出其濃重的巫術色彩?!柏埞砩瘛钡膩碓粗饕袃煞N:一是從祖先手中傳承而來,貓鬼神就具有了一種家神的特征,影響供奉者家庭世世代代,連綿不絕;二是利用特殊方法現(xiàn)時生成,生成后“貓鬼神”即受供奉者的奉祀和役使。 在鄉(xiāng)間,人們?nèi)绾伟岩恢黄胀ǖ呢堊兂删哂猩裢ǖ摹柏埞砩瘛蹦兀靠偨Y一下,主要有以下六種方式 a.供奉死貓頭。此法流行于果洛和湟中地區(qū)。家養(yǎng)的貓死后,把貓頭割下,用各色綢緞裹起,置于屋頂正中,之后開始誦經(jīng)(一般由自家人念誦),堅持誦經(jīng)100天后,貓的靈魂會聚集成形,生成“貓鬼神”,它會記住替自己誦經(jīng)的人并為他服務,即成為此人所供奉、役使的“貓鬼神”。還有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只是供奉貓頭,至于何時生成“貓鬼神”,全憑供奉者的感覺。 b.供奉死貓。家養(yǎng)的貓得以善終后,將貓的尸體掛在堂屋正中或中堂處,上香點燈祭拜七七四十九日,“貓鬼神”就會生成。 c.供奉活貓。每天上供家中活貓,經(jīng)過一段時間,此貓成精為“貓鬼神” d.在特定的地方上供以求生成“貓鬼神”。在海南共和地區(qū),認為貓鬼神是邪神、臟神,如果想供養(yǎng)“貓鬼神”,就在門背后或墻角里放一個小碗,每天吃飯前從鍋里先盛出點飯放在小碗里,而且要燒香祭拜。如此過上一段時間,如果小碗里的飯食突然消失,而且可以肯定不是被其他動物偷吃的,那么就是“貓鬼神”已經(jīng)生成。 e.把一些象征物供奉在中堂的某個地方,天天給其上香煨桑、點燈共四十九天。該方法流行于丹噶爾地區(qū)藏人中。 f.貓成精而為“貓鬼神”。循化縣流傳的一種說法:家里養(yǎng)的貓因主人的照顧不周而非正常死亡后,尤其當餓死以后,如果貓餓死而主人又沒有發(fā)覺,那么死貓就會成精而為“貓鬼神”。它生成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害原主人,使其家破人亡。 儀式與信仰是宗教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既有“貓鬼神”信仰,那就少不了有對它進行特殊的侍奉規(guī)則。 供奉“貓鬼神”要有特定的場所和特定的供奉者。因地區(qū)和民族差異,關于供奉場所和供奉者的規(guī)則的說法也有一些差異。 東噶爾的藏族所供奉的“貓鬼神”要么是一張包括有貓在內(nèi)的很多動物的畫像,要么是一個象征性的物體,當?shù)厝朔Q為神案子,一般供奉在中堂,用哈達,紅色的被面等物遮蓋住或放置在一個小轎中不讓外人觀其形狀。通常每天要上香、煨桑。 民和的土族中流傳,供奉“貓鬼神”要有專門的房間,一般是在房頂上另蓋的小閣樓似的一間房子,房內(nèi)置一供桌,其上點放一盞長明燈。這間屋子,除了家里的男人外,其他人是不能擅自進入的,尤其是女人。 甘肅蘭州、天水地區(qū)則認為只有女性可以養(yǎng)“貓鬼神”,而且通常會是一些年長的女性,她們?yōu)榱斯B(yǎng)“貓鬼神”,并不與家人一起同住,而是自己獨自居住。 門源地區(qū)則是在堂屋正中間放置一條白羊毛氈供其坐,人不能坐。該地也講究只能女性供奉,男性絕對不能供奉。 循化地區(qū)是家中只能有一人供奉,此人需獨住,實際上就是與“貓鬼神”一起居住。 對“貓鬼神”的供品和上供時間也有嚴格規(guī)定。每次吃飯前先要舀食物給“貓鬼神”上供,供事須是飯食的頭份,不能馬虎,家里吃什么就供什么,但不可以背著它吃東西,如有違反,它會生氣,就會跟主家鬧別扭。有些地方每天還需給它供酒,據(jù)說它喜歡喝酒。 “貓鬼神”心眼很小,容易生氣,供奉它一定要謹慎小心,嚴格遵守應守的禁忌,稍不注意就會禍及自身。 雖然“貓鬼神”是邪神,供奉它也很容易禍及自身,但在甘肅、青海的很多村莊,幾乎里面都有供養(yǎng)者,少則一兩家,多則數(shù)十家,在民和的土族村莊里很多村莊供養(yǎng)其者甚多,在蘭州的村莊里雖然供養(yǎng)不多,但是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那么一兩家。雖然信眾不算多,但分布的范圍的確很廣泛。為什么產(chǎn)生這樣的狀況,這就必須要說到“貓鬼神”的“好處”了。首先,“貓鬼神”能為供奉者斂財,在這些地區(qū)一般都認為“貓鬼神”可以從別人家拿來諸如糧食,財寶等。其次,貓鬼神能日行千里,耳朵很靈,能找到失蹤的人、牲畜、物件。別人來求問,供奉者請“貓鬼神”出去找,一柱香功夫就可以回來,供奉者告訴來人,十分靈驗。供奉者充當神婆角色。借以財源廣進,生意興隆。在蘭州的數(shù)個村莊里,我都聽到關于“貓鬼神”的神婆的事跡,傳的神乎其神。而且此種神婆忌諱去寺院,據(jù)說是因為害怕真正的神佛。再次,“貓鬼神”能為供奉者守財?!柏埞砩瘛币话阏J為供奉者的東西即是自己的東西,而據(jù)傳它是個小氣鬼,喜歡拿別人的東西,但是決不讓別人拿自己的東西。在鄉(xiāng)間,鄉(xiāng)鄰去供奉有“貓鬼神”的人家,連茶都不敢喝,因為“貓鬼神”小氣到連一杯茶也舍不得給別人,如果喝了它就會讓你腹瀉以付出代價。所以沒有人敢偷供奉者家的財物,如果被偷,“貓鬼神”也可以拿回來,而且會讓偷盜著付出慘重的代價。嚴重到同一個村莊的鄉(xiāng)鄰一般不會跟供奉者借東西,原因是害怕“貓鬼神”報復。而“貓鬼神”的供奉者在鄉(xiāng)間一般會被等同做“貓鬼神”,人們不敢去觸犯供奉者,害怕會招致災禍。 “貓鬼神”只護佑其供奉者,卻危害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出于保護自身的目的,民間也有一些防治的法子,其中有河湟地區(qū)在面柜把手拴銅錢和在糧食,貴重物品上放置銅錢的做法,傳說中“貓鬼神”拿不動錢和寫有文字的東西,因為錢上有國徽,貓鬼神道行太淺,害怕國徽,而文字則是因為認為文字含有上天的力量,它也害怕。除此之外,在大門頂上壓放猴毛也可以防范“貓鬼神”。此法流傳于貴德縣芒拉鄉(xiāng)。[8] 在鄉(xiāng)間傳說中還有用鬼碗(黑色大瓷碗)、墨斗彈出的墨線,用沙子擊打等法。 在互助地區(qū)有這么一則傳說:有個放羊娃曾經(jīng)去某人家作客,受到“貓鬼神”捉弄,出來后,正好看見一個光身子小孩蹲在門口玩耍,他認定這個小孩正是“貓鬼神”所變,于是舉器羊鞭就打,幾鞭落下,小孩慘叫連聲,爾后失去蹤影。從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知道“貓鬼神”除了貓的形像還可以幻化其它形象示人,且怕人痛打。以上所述是非供奉者對貓鬼神的防范之法,而供奉者有的時候因為想擺脫貓鬼神也有辦法。只是這些方法聽起來未免殘酷,主要有利用貓鬼神喜食酒的特性,灌醉它,然后沸水煮死,或者油鍋炸死。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