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帶酒字的網(wǎng)名 四個字 不要符號 傷感的
- 2,請問一下這是什么篆字酒
- 3,為什么古代的名酒都帶春字
- 4,李白的待酒不至講的是什么
- 5,最早提玉壺春瓶的古文是什么
- 6,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中的玉壺是什么意思
- 7,李白將進酒全文是什么意思
1,帶酒字的網(wǎng)名 四個字 不要符號 傷感的
酒醉人醉
寒風 苦酒 孤人
孤獨與酒
心痛已〖酒〗
酒灑孤心
2,請問一下這是什么篆字酒
酒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再到隸書,的演變可以看出酒文化在中國是源遠流長,而且也可以看出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不管甲骨文,篆書,還是隸書酒字的寫法都有一個裝酒的酒缸,這個酒缸的形象就是“酉”字。一個容器,加一個蓋子,里面一橫代表有液體。后來還覺得揮發(fā)性不夠,干脆在外面加上三點水,以代表雖未品嘗,酒香已溢。
這個有點難,真不好意思幫不到你
3,為什么古代的名酒都帶春字
我國的古代名酒都和“春”字有關,“名酒多沾春”最早見于《詩經·風·七月》記載,不過這時的“春酒”是酒的通稱。以春名酒,唐宋時代比較盛行。什么“土窟春”、“石凍春”、“劍南曉春”(出《國史補》),“玉壺春”等酒名,見于唐代人的詩文之中。宋代也有多種多樣的“春”什么“百花春”、“千日春”、“錦江春”、“武陵春”等等,名目繁多。為什么以“春”名酒呢?一是,古代的酒多半是冬釀春熟,人們叫它春酒。二是,魏晉以來,出現(xiàn)了一種做春酒的酒曲。于是就把用春酒曲釀的酒很自然地叫做春酒了。后來,人們在給酒取名時,為了簡潔,就用“春”代替了酒的通名,“春”就成了酒~
4,李白的待酒不至講的是什么
待酒不至
李白
玉壺系青絲,沽酒來何遲。
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
晚酌東窗下,流鶯復在茲。
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
待酒不至
李白
玉壺系青絲,沽酒來何遲。
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
晚酌東窗下,流鶯復在茲。
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
待酒不至
李白
玉壺系青絲,沽酒來何遲。
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
晚酌東窗下,流鶯復在茲。
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
待酒不至
李白
玉壺系青絲,沽酒來何遲。
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
晚酌東窗下,流鶯復在茲。
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
5,最早提玉壺春瓶的古文是什么
關于“玉壺春瓶”名字的來源,一般的書籍都說是因宋人的詩句“玉壺先春”而得名,也有說是因“玉壺買春”而得名,但前者僅是四個字,完整的詩句是什么,什么人作的,題目是什么,都不得而知。進一步說,即便知道了這首詩的全部,但一句詩是如何與這種撇口、細頸、垂腹、圈足的器物聯(lián)系起來的呢?也很難說清楚?!坝駢刭I春”四字倒是可以查得到出處。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 ,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玉壺買春”四字在這里的意思是用玉壺去買“春”(“春”指酒),玉壺指玉制的壺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壺;至于這種壺的形狀是否就是現(xiàn)在所見的“玉壺春瓶”,二者是否能夠直接聯(lián)系起來,均難考實;也有某種可能是后人用“玉壺買春”(或“玉壺買春”)來附會現(xiàn)在的玉壺春瓶,也未可知。 “玉壺”二字出現(xiàn)要早于宋?;驅嵵赣裰频膲?,或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壺,或以玉壺比喻高潔,或比喻月亮,意義隨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有實際意義的玉壺用途也有所不同,或是一種陳設品,或裝水用作報時的滴漏,或盛酒用作酒瓶,或作為照明的燈具。那么,“玉壺”與“春”聯(lián)在一起為什么就指這種撇口、細頸、垂腹、圈足的瓶類呢?玉壺春三字連在一起使用至遲在元代就出現(xiàn)了?!端疂G傳》第三十七回(有的版本為第三十八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黑旋風斗浪里白條”講:“酒保取過兩樽玉壺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可見,玉壺春是一種酒的名字。同樣的例子也不少見。唐代時人們多稱酒為“春”,后代沿用。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詩云:“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王琦注云:“唐人名酒多帶春字”。又李肇《國史補》(卷下)上說:“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武林市肆記》上也記載有海岳春、蓬萊春、錦波春、浮玉春、 秦淮春、豐和春、谷溪春等酒的名字。明代高啟《客舍雨中聽江卿吹蕭》詩云:“恨無百斛金陵春,同上鳳凰臺上醉”,此處“金陵春”也是酒名。直至現(xiàn)在,許多酒的名字仍然叫某某春,如景陽春、五糧春等。這樣,我們可以有如下推測:“玉壺春”是一種酒的名字,而這種酒在當時(宋代)是“江州(或鄰近地區(qū))有名的上色好酒”,必有一定的知名度,那么盛裝這種酒的瓶子可能會是某種固定的造型(可能會是撇口、細頸、垂腹、圈足的造型),因為這種酒長期盛行不衰,酒瓶的形狀也為人們所熟悉,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種造型的瓶子因酒而叫做“玉壺春瓶” ;而其形狀是否就如同現(xiàn)在所見的玉壺春瓶,因缺乏直接的材料暫時還無法證明。 因此,有專家認為“玉壺春瓶”的名稱是因“玉壺春”酒而來。 也有人認為是由宋代詩人蘇東坡詩句中“玉壺先春”一詞而得名,此器如心倒置,謂之“心到”了,撇口寓示“敞開心扉”;寓意:象征友誼如春、冰清玉潔,表里澄澈,光明磊落,如唐代王昌齡詩云:“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碧K東坡賦 “玉壺先春,冰心可鑒”。
沒看懂什么意思?
6,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中的玉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到了洛陽,如果洛陽親友問起我來,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那樣晶瑩純潔!出自:芙蓉樓送辛漸作者:王昌齡朝代:唐原文: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翻譯:冷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到了洛陽,如果洛陽親友問起我來,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那樣晶瑩純潔!擴展資料:此詩為一首送別詩?!昂赀B江夜入?yún)恰?,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wǎng)。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斑B”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wěn)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tài)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正好展現(xiàn)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中晚唐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等瑣物上,而王昌齡卻并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jié),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象概括成連江入?yún)堑挠陝?,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芙蓉樓送辛漸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边@一名句出自于唐朝王昌齡的七絕〈芙蓉樓送辛漸〉,原詩是:“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大意是說,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 他囑咐朋友,如果遠在洛陽的親友問起我,請你把我冰清玉潔、清廉正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但是把朋友之間的離情別緒寫的很淡,卻重筆寫出了做人應有的高風亮節(jié)。前兩句中的蒼茫江雨和孤峙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的自比冰心玉壺,表達了詩人開闊的心胸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在中國古代,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曾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唐朝開元年間的宰相姚崇曾作〈冰壺誡〉,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高尚品格。王昌齡在這首詩中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這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自勉。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人世間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厚意。他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這種失意之時并不失志的堅貞品德非常令人欽佩,后來人們則經常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示高潔的志趣。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边@一名句出自于唐朝王昌齡的七絕〈芙蓉樓送辛漸〉,原詩是:“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贝笠馐钦f,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 他囑咐朋友,如果遠在洛陽的親友問起我,請你把我冰清玉潔、清廉正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但是把朋友之間的離情別緒寫的很淡,卻重筆寫出了做人應有的高風亮節(jié)。前兩句中的蒼茫江雨和孤峙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的自比冰心玉壺,表達了詩人開闊的心胸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在中國古代,早在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曾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唐朝開元年間的宰相姚崇曾作〈冰壺誡〉,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以冰壺自勵,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高尚品格。王昌齡在這首詩中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這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自勉。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人世間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厚意。他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這種失意之時并不失志的堅貞品德非常令人欽佩,后來人們則經常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示高潔的志趣。
抄網(wǎng)上的有意思嗎,如果提問者希望的是網(wǎng)上的千篇如一的答案,不如用百度搜搜,為什么要提問.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我倒不認同網(wǎng)上的說法說是“作者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為喻告訴世人,真正的朋友之間要相互信任”,我認為,作者既是在送客回鄉(xiāng)的途中作下此詩,便不是喻友情,作者是以冰心玉壺喻擬自己的廉潔與淡泊,還如當年布衣時一般,永遠不會改變.家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們問起他的話,請告訴家鄉(xiāng)的人們不必為他的品行操守而擔擾,他不會因為做了官,就與那些昏暗的勢力同流合污,他依舊會貞潔自持,兩袖清風. 所以,我認為他是用冰心玉壺的淡泊來明示貞潔之志
唐代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里的“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潔。“玉壺”是用玉石制成的壺,比喻高潔。王昌齡在送辛漸去洛陽時告訴他:如果在洛陽的親戚朋友問到我的情況,請你轉告他們,我這顆光明的心,就象放在了玉制的壺里的冰塊那樣,晶瑩透明、清澈無暇。詩人以“冰心玉壺”自喻,表明自已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F(xiàn)在人們有時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示志趣高潔。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zhèn)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韻譯】: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希望幫到你
7,李白將進酒全文是什么意思
【詩文解釋】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會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fā)?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時,理應盡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梁之材,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并不值得珍貴,但愿永遠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主人啊,你為什么說錢已經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tǒng)統(tǒng)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詞語解釋】 青絲:指黑發(fā)。 雪:指白發(fā)。 會須:正應當。 岑夫子:指岑勛,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指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精美的飯食?!驹娢馁p析】 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乎對酒詩情,揮灑個淋漓盡致。詩人的情感與文思在這一刻如同狂風暴雨勢不可擋;又如江河入海一瀉千里?! r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再轉狂放,最后歸結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峰之作。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shù)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xiàn)更為成熟?!秾⑦M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保?。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fā)抒。 詩篇發(fā)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保┧鶝]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tài)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詩情漸趨狂放?!叭松_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叭松靡忭毐M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坝杏谩倍氨亍保缓巫孕?!簡直象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什么不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保缓壬稀叭俦睕Q不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