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州最有名的特產是什么
一、桂 圓 泉州人通稱桂圓鮮果為龍眼,龍眼焙干后為桂圓。商戶常把兩者統(tǒng)稱為“桂圓”。 龍眼乃水果中之珍品,果肉鮮嫩,色澤晶瑩,味道甜美,尤以東壁龍眼為上品(該品種因始植于泉州開元寺東壁,故名)。 桂圓具有開胃益脾、補血安神的功效,可佐治貧血萎黃、健忘怔忡、產后血虧等疾病,是產婦補養(yǎng)身體的佳品。 泉州是福建省龍眼重點產區(qū)。全市種植面積11萬余畝,年產量(有大、小年之分)1.5萬噸至2.5萬噸間。其面積和產量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龍眼除鮮食和焙制桂圓外,還可加工成桂圓肉、糖水龍眼罐頭、龍眼膏等。泉州罐頭廠和晉江、南安、鯉城區(qū)一些鄉(xiāng)鎮(zhèn)罐頭廠家均有生產和經營,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部分出口。 二、茶 葉 泉州市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北宋初即有“宿雨一夜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的詠茶詩。全市現(xiàn)有茶園面積20余萬畝,年產茶葉9000余噸,主產于安溪縣、永春縣和南安縣。茶葉主要種類是烏龍茶和綠茶,行銷世界各地。 烏龍茶的名貴品種有:鐵觀音、黃金桂、佛手、本山、水仙、毛蟹、梅占、奇蘭等。其中鐵觀音是茶中珍品,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的譽稱。南安縣豐州鎮(zhèn)的“石亭綠”以其“三綠三香”獨具一格,名揚海外。 三、衙口花生 衙口花生是晉江縣龍湖鄉(xiāng)衙口特產。它選用良種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種植在沙質地上,果殼表層色澤潔白,殼內花紋自然清晰。收獲時選其飽滿果莢,洗凈后加適量水和食鹽蒸煮,爐火需既猛又純,熟透后在艷陽下翻曬至干。 衙口花生仁香酥,咸淡相宜,味道可口,百食不厭。產品大量外銷,飲譽海內外。 四、源和堂蜜餞 源和堂蜜餞廠始創(chuàng)于民國5年(1916年),創(chuàng)辦人是莊杰趕、莊杰茂兄弟??倧S原址晉江縣青陽鎮(zhèn),1956年遷入泉州市區(qū),在公私合營的基礎上,吸收華僑投資,國家撥款擴建,易名為福建省華僑投資公司泉州源和堂蜜餞廠。 該廠生產的各式蜜餞,選用優(yōu)質的鮮水果,以傳統(tǒng)加工工藝和先進科學技術相結合精制而成,既保留各種鮮水果原有的風味,又兼有開胃、提神、益智之功效,為宴客、品茗、旅游、饋贈的理想食品。在300余種各具特色的產品中,獲部優(yōu)產品稱號的有:金棗夾心應子、蜜李片、陳皮夾心應子、陳皮李、良友欖、玫瑰楊梅、單晶冰糖、多晶冰糖。產品遍銷祖國各地,大量出口東南亞和歐美各國,有“美名馳五洲、香甜滿人間”之譽。 五、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選用優(yōu)質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釀制,其釀造技術獨特。醋色棕黑,強酸不澀,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蘇鎮(zhèn)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山西老陳醋齊名媲美。 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戶秘傳自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征。作為商品的不多。 1954年,愛國華僑、全國歸僑聯(lián)合會副主席尤揚祖出資與縣人民政府合辦永春酒廠。1958年酒廠擴展為釀造廠。在吸收民間傳統(tǒng)釀醋技法的基礎上,改進配方和工藝,使老醋品質更佳,產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貿部門經營出口。 永春老醋曾獲輕工部優(yōu)質產品稱號,被選送參加第四屆亞太地區(qū)國際貿易博覽會展出,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六、石獅甜粿素負盛名的石獅甜粿是福建民間名點,主產石獅塘頭村,是用糯米、白砂糖、蜜冬瓜條、金桔、香料等原料制作而成,氣味芳香,清甜可口,博得眾人贊賞。七、柿餅安溪盛產柿果,被譽為“柿鄉(xiāng)”。柿子經加工,曬干后制成柿餅,餅質柔軟香甜,富有營養(yǎng)。產品蜚聲閩南各地及暢銷東南亞各國,頗受贊譽。八、貢糖就是花生糖,花生糖泉州又 叫叫“土豆糖”?!巴炼固恰笔侨莸胤酵撂禺a。制作方法簡單,將花生仁炒熟去皮,倒入熬好的麥芽糖料鍋內調拌均勻,倒出整成塊,涼成半干,切出方形小塊即成。質堅硬且脆,香甜可口,不粘牙,食之齒頰留香。還而另個種品種是,將炒熟日花生仁去皮碾碎,加糖制成日土豆卷、土豆糕,缺牙日老人也可食用。
2,泉洲特產
泉州地方特產一覽一、桂 圓 泉州人通稱桂圓鮮果為龍眼,龍眼焙干后為桂圓。商戶常把兩者統(tǒng)稱為“桂圓”。 龍眼乃水果中之珍品,果肉鮮嫩,色澤晶瑩,味道甜美,尤以東壁龍眼為上品(該品種因始植于泉州開元寺東壁,故名)。 桂圓具有開胃益脾、補血安神的功效,可佐治貧血萎黃、健忘怔忡、產后血虧等疾病,是產婦補養(yǎng)身體的佳品。 泉州是福建省龍眼重點產區(qū)。全市種植面積11萬余畝,年產量(有大、小年之分)1.5萬噸至2.5萬噸間。其面積和產量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龍眼除鮮食和焙制桂圓外,還可加工成桂圓肉、糖水龍眼罐頭、龍眼膏等。泉州罐頭廠和晉江、南安、鯉城區(qū)一些鄉(xiāng)鎮(zhèn)罐頭廠家均有生產和經營,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部分出口。二、茶 葉 泉州市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北宋初即有“宿雨一夜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的詠茶詩。全市現(xiàn)有茶園面積20余萬畝,年產茶葉9000余噸,主產于安溪縣、永春縣和南安縣。茶葉主要種類是烏龍茶和綠茶,行銷世界各地。 烏龍茶的名貴品種有:鐵觀音、黃金桂、佛手、本山、水仙、毛蟹、梅占、奇蘭等。其中鐵觀音是茶中珍品,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的譽稱。南安縣豐州鎮(zhèn)的“石亭綠”以其“三綠三香”獨具一格,名揚海外。三、衙口花生 衙口花生是晉江縣龍湖鄉(xiāng)衙口特產。它選用良種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種植在沙質地上,果殼表層色澤潔白,殼內花紋自然清晰。收獲時選其飽滿果莢,洗凈后加適量水和食鹽蒸煮,爐火需既猛又純,熟透后在艷陽下翻曬至干。 衙口花生仁香酥,咸淡相宜,味道可口,百食不厭。產品大量外銷,飲譽海內外。四、源和堂蜜餞 源和堂蜜餞廠始創(chuàng)于民國5年(1916年),創(chuàng)辦人是莊杰趕、莊杰茂兄弟??倧S原址晉江縣青陽鎮(zhèn),1956年遷入泉州市區(qū),在公私合營的基礎上,吸收華僑投資,國家撥款擴建,易名為福建省華僑投資公司泉州源和堂蜜餞廠。 該廠生產的各式蜜餞,選用優(yōu)質的鮮水果,以傳統(tǒng)加工工藝和先進科學技術相結合精制而成,既保留各種鮮水果原有的風味,又兼有開胃、提神、益智之功效,為宴客、品茗、旅游、饋贈的理想食品。在300余種各具特色的產品中,獲部優(yōu)產品稱號的有:金棗夾心應子、蜜李片、陳皮夾心應子、陳皮李、良友欖、玫瑰楊梅、單晶冰糖、多晶冰糖。產品遍銷祖國各地,大量出口東南亞和歐美各國,有“美名馳五洲、香甜滿人間”之譽。五、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選用優(yōu)質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釀制,其釀造技術獨特。醋色棕黑,強酸不澀,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蘇鎮(zhèn)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山西老陳醋齊名媲美。 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戶秘傳自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征。作為商品的不多。 1954年,愛國華僑、全國歸僑聯(lián)合會副主席尤揚祖出資與縣人民政府合辦永春酒廠。1958年酒廠擴展為釀造廠。在吸收民間傳統(tǒng)釀醋技法的基礎上,改進配方和工藝,使老醋品質更佳,產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貿部門經營出口。 永春老醋曾獲輕工部優(yōu)質產品稱號,被選送參加第四屆亞太地區(qū)國際貿易博覽會展出,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六、德化瓷器 德化縣瓷器生產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工藝精湛,與江西景德鎮(zhèn)和湖南醴陵并稱為中國三大瓷都。宋元時期,德化瓷器經由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大量銷往日本、朝鮮、東南亞、中東和歐、非各國,譽于海外,有“國際瓷壇明珠”美稱。 瓷質潔白微呈乳黃、宛若象牙的“建白瓷”,瓷質堅實致密、潔白勝霜雪的“高白瓷”,千姿百態(tài),形象逼真,題材廣泛的人物、動物、仙神、花卉、器皿等“藝術瓷”,是德化瓷器工業(yè)的三朵金花。 目前,該縣有國營、集體、聯(lián)合體和個體大小瓷廠100多家,有日用細瓷、瓷雕、藝術陳設三大類近千個品種,產品行銷全國各地,并遠銷世界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七、老范志萬應神曲 老范志萬應神曲始創(chuàng)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系當時泉州名醫(yī)吳亦飛親手秘制。主治傷風感冒、食積腹痛、嘔吐泄瀉、中暑痢疾,療效卓著。曾作為貢品進奉清廷,獲得褒獎。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參加南洋勸業(yè)展覽。民國8年(1919年),參加菲律賓呂宋嘉蓮花會展覽,被醫(yī)藥界公認為世界有效成藥,獲得獎章與金牌。 該神曲配方特殊,制法精妙,世代秘傳。200多年來,風靡全國,暢銷東南亞各地,現(xiàn)由泉州藥廠獨家生產。八、春生堂秘制風傷補酒 泉州酒廠生產的春生堂秘制風傷補酒始創(chuàng)于清道光年間(1820~1850年),創(chuàng)始人郭信春。該酒以30余種名貴地道藥材的秘方和優(yōu)質陳年高粱酒、米酒配制而成。對風傷病濕以及操勞過度、身體虛弱等癥有一定療效。酒質醇正,甘綿爽口,常飲能滋補身體、舒筋活血、健胃養(yǎng)脾。該酒暢銷國內外。
3,關于中國古代的酒
古代名酒有:1.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2.2.白酒: 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現(xiàn)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紹興花雕是從我國古代女兒酒演變而來。3. 竹葉青酒4. 杜康酒5. 乳酒6. 蘭陵美酒7. 狀元紅8. 女兒紅除此以外,還有朝廷十大貢酒:中國古代的十大宮廷貢酒:1、九醞春酒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年),曹操將家鄉(xiāng)的“九醞春酒”(即古井貢酒)以及釀造方法獻給漢獻帝劉協(xié),自此“九醞春酒”(古井貢酒)成為歷代貢品。古井貢酒的商標注冊卻頗費周折:1960年2月26日,古井酒廠按級申請注冊古井牌古井貢酒商標時,3月18日,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局卻致函答復:古井酒廠申請注冊的古井牌商標可以使用,但“古井貢酒”最好改為"古井酒",也就是“貢”字不能用。后經據理力爭,后經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使用古井牌古井貢酒的注冊商標和產品簡介。古井貢酒1960年5月被評為安徽省名酒,1963年11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被評為中國八大名酒第二名。從此,古井貢酒進人中國名酒行列,名字也越叫越響。十年浩劫期間,文化界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最嚴重的摧殘。帶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最濃的“古井貢酒”也難逃劫難。1967年古井貢酒的“貢”字被戴上了“四舊”的帽子慘遭戰(zhàn)害,數(shù)十萬套“古井貢酒”商標被一舉焚之,簡易新商標“古井酒”以“革命”身份進人“革命者”手中。然而,文化的魁力是無法消退的。應消費者的強烈要求,古井酒廠1973年上報安徽省輕工業(yè)局請求恢復使用古井貢酒商標。1973年9月1日,安徽省革命委員會輕工業(yè)局下發(fā)文件,同意恢復古井貢酒名稱的批復。從此,古井貢酒這個歷經政治、經濟、文化滄桑的品牌才被固定下來,并為人們所鐘愛。2、鶴年貢酒創(chuàng)立于明朝永樂三年的北京鶴年堂在明、清兩朝就專門為皇宮配制御用養(yǎng)生酒、養(yǎng)生茶等而揚名海內外,被譽為“京城養(yǎng)生老字號歷史悠久第一家”!現(xiàn)專供于中央國家機關的《1405·鶴年貢》系列養(yǎng)生酒系運用鶴年堂世傳六百年御用養(yǎng)生酒釀制工藝精制而成,色澤瑰麗、口味醇香,酒性溫和,營養(yǎng)豐富,養(yǎng)人養(yǎng)生,是中老年養(yǎng)生保健的上好嘉品。鶴年堂把歧黃之術融于酒茶之道,他善長用佛手、桂花、金橘、茵陳、玫瑰等配以多種中藥泡制成佳釀,制成后,酒的色澤瑰麗,紅、綠、黃、紫無不晶瑩剔透,花果之香濃郁,醇甜回味悠長,極投合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浪漫意境;而且具有解郁理氣、保膽利肝、補氣養(yǎng)血之功效,少飲養(yǎng)性,多飲微薰怡情,有酒意而無酒醉,且體無酒攻脾胃肝之害,人無酒后少德行之象,從永樂皇帝起,就把此酒列為皇宮御飲,永樂徐皇后、清朝慈安、慈禧等還以“金瑰酒”為養(yǎng)生養(yǎng)顏常用飲品。此方曾列為宮廷秘方,1927年曾按傳承之方重新配制金佛酒、金橘酒、金茵酒、金瑰酒,深受京城名流雅士歡迎,甚至外賓也爭相飲用。鶴年堂重又按古方及工藝研發(fā)生產,《1405·鶴年貢》系列養(yǎng)生酒,一經推出,立即受到追求健康完美的人士所鐘愛,成為名流聚飲、親朋饋贈的上等嘉品,日本、韓國、東南亞等也有人聞訊而至,未曾上市,就訂購一空。鶴年堂最負盛名的“鶴年壽酒”等功能性養(yǎng)生酒,更是具有傳奇色彩。明嘉靖四年(1525年),當時才25歲的嚴嵩任南京翰林院侍讀,文章書法已負盛名,來京公干時住在菜市口南邊的江蘇會館,距鶴年堂很近。此時的鶴年堂已經從丁家轉到浙江藥商曹蒲颯的手中。當時人們稱他為“曹菩薩”,口碑極好。一日嚴嵩偶染小恙來到鶴年堂,“曹菩薩”為他親自開方配藥,相談甚歡,“曹菩薩”知道嚴嵩書法極好,就請他給藥鋪寫個牌匾,據說嚴嵩當時欣然提筆寫下了“鶴年堂”三個字,從此,圍繞這塊牌子匾,演繹了許多傳說。據說此匾一掛上去,便吸引了過往的行人,人們對這三個雄渾大字贊嘆不已,認為京師無二。有一位山西的老舉子,站在匾下端詳許多,點點頭又搖搖頭,說:字是好字,有功底,有韻味,可惜筆鋒轉折處,時時透出一股奸氣。后來嚴嵩果然成為權臣,當然,這只不過是后人的附會。嚴嵩題匾之后,從此與鶴年堂來往我了起來。后來嚴嵩嘉靖十五年(1536年)入京為禮部尚書,費盡心神,攀爬仕途,終于位至首輔,由于過于功于心計,官場明爭暗斗錯綜復雜,如履薄冰,太過勞神,剛過花甲之年,就已老態(tài)龍鐘。他到鶴年堂討教調養(yǎng)之方,鶴年堂幼主曹永利用結合祖先之法,以培植中氣、調節(jié)氣血運行的原理給他配制了“鶴年長生不老酒”,用了年余,竟然白發(fā)變黑,臉色紅潤。嚴嵩和他的家人始終都在使用鶴年堂配制的中草藥,“鶴年長生不老酒”更是每日必飲,身體慢慢調養(yǎng)的非常健康,嚴嵩一生在政治斗爭的旋渦中竟然活了八十九歲(1408-1569)高齡。嚴嵩喝鶴年長生不老酒而神爽體健之事,后來傳到了嘉慶皇帝的耳朵里,他是又喜又怒,喜的是世上竟然有此等妙方,怒的是“嚴嵩有此秘方,未嘗呈錄,可見人心是難料?。 庇谑莻髦济t(yī)院到鶴年堂照方配酒,交將此方改名為“鶴年壽酒”,列為宮廷秘方,嚴令不得外傳。此方也秘傳至今,鶴年堂福、祿、壽、禧貢灑,就是用此系列配方配制,功效強,效果好,始終非常受歡迎。3、棗集美酒棗集鎮(zhèn)是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酒鄉(xiāng),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其釀酒歷史久遠,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產出的酒被宋真宗趙恒欽定為“宮廷貢酒”,有“天賜名酒,地賜名泉”“棗集美酒,名不虛傳”之美句流傳。公元前518年,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學祖師孔子問禮拜謁于道教祖師――老子(李耳),老子奉上棗集釀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飲后遂留下“惟酒無量不及亂”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趙恒于在中祥符七年來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臺前“明道宮”飲用棗集酒后才思大發(fā),命筆寫下“先天太后贊碑”立于太清宮門前,并下詔地方每年進貢兩萬斤棗集酒作為宮廷之用。4、酃酒又名酃酉錄酒。在北魏時就成為宮廷的貢酒,而且還被歷代帝王祭祀祖先作為最佳的祭酒。湖之酒最初是酃湖附近農民自制的“家作酒”,后逐步進入市場,民國24年上海版《中國實業(yè)雜志》載:清末民初,衡陽城內有釀酒作坊179家,每年產酒達32,600擔。故城衡陽酒店遍及大街小巷,有“青草橋頭酒百家”之贊。今衡陽四鄉(xiāng),每家每戶都會釀制。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都用湖之酒待客。湖之酒用途廣泛,除作飲料酒外,還用來作烹調佐料,除腐去腥,添色添香。其酒糟加淀粉沖蛋,甜酒糟煮湯元等美味可口。5、鴻茅酒鴻茅酒始創(chuàng)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產歷史。它產于內蒙古涼城縣的鴻茅古鎮(zhèn)。獨特的地域風貌,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獨特的原料寶藏,獨特的上乘水質,獨特的釀造工藝,造就了鴻茅基酒綿爽清冽,香醇宜人。清乾隆四年,山西榆次縣王家堡馳名中醫(yī)王吉天行醫(yī)至鴻茅古鎮(zhèn),見此等上乘好酒,便毅然收買了鴻茅基酒(當時叫鴻茅白酒或稱鴻茅酒)釀制缸坊,將自家歷代秘傳的中草藥秘方用該酒浸提,制成了功效卓著的鴻茅藥酒。自此,王吉天便停止了此酒的銷售,專用作鴻茅藥酒的基酒使用,故使得此酒更加神秘,外界很少見得到。后道光年間,與鴻茅藥酒一并被選為宮廷貢酒??箲?zhàn)期間,賀龍元帥在涼城工作期間,常飲用此酒,以御塞外嚴寒。6、羊羔美酒羊羔美酒配方獨特,用料考究,選用優(yōu)質黍米、嫩羊肉、鮮水果及名貴中藥材陳釀而成,酒業(yè)呈琥珀色,酒度17度,融酯香、奶香、果香、藥香于一體,酸甜適度,風格獨特,具有滋陰潤肺,增補元氣,壯腰益腎,開胃健脾,養(yǎng)肝明目及烏發(fā)美容之功效。三國時諸葛亮以羊羔酒犒賞三軍,在《空城計》中,當司馬懿兵臨城下時,諸葛亮在城樓上唱到:“大開城門將您迎,我用羊羔美酒犒賞你的三軍。”唐代羊羔美酒作為貢品進入宮廷,供皇帝享用,唐玄宗李隆基給楊貴妃過二十歲生日時,從“沉香亭”貢酒中特意為楊貴妃選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賀,貴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酒興排擊奏樂。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在同客人暢飲羊羔美酒時,揮筆寫下了“試開云夢羊羔酒,快瀉錢唐藥王船”的精美詩句,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補元氣”的滋補保健用品;清朝學者李汝珍在《鏡花緣》中記載羊羔美酒系欒城所產,并將羊羔美酒列為當時55種名酒之量。7、杏花村汾酒據《北齊書》記載,杏花村汾酒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成為宮廷貢酒。唐代大詩人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唱更使杏花村和汾酒天下聞名,婦孺皆知。《唐國史補》、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經》、竇革的《酒譜》、張能臣的《酒名記》、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明代王世貞的《酒品》、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都有關于杏花村美酒為歷代名酒的記載。上世紀初的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甲等金質大獎章,成為我國民族工業(yè)的優(yōu)秀代表。8、五加皮酒五加皮酒,堪稱最古老的貢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種中藥材配制而成,關于它的配制有一段段優(yōu)美的傳說。傳說,東海龍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間,與凡人致中和相愛。因生活維難五公文提出要釀造一種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為難。五公文讓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釀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藥。在投放中藥時,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當歸補心血,去瘀化濕用妾黃。甘松醒脾能除惡,散滯和胃廣木香。薄荷性涼清頭目,木瓜舒絡精神爽。獨活山楂鎮(zhèn)濕邪,風寒頑痹屈能張。五加樹皮有奇香,滋補肝腎筋骨壯,調和諸藥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湊足地支十二數(shù),增增減減皆妙方?!痹瓉磉@歌中含有十二種中藥,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為了避嫌,將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據秦漢時期的〈申農本草經〉載,“魯定公母單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9、菊花酒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沂己載,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據南朝梁關均撰《續(xù)齊諧記》記載,“九月九日……,飲菊酒,禍可消”。這是舊俗重九為重陽節(jié),需飲菊花酒的開始。溥杰先生曾為菊花白酒賦詩:“媲蓮花白,蹬鄰竹葉青。菊英夸壽世,藥估慶延齡。醇肇新風味,方傳舊禁廷。長征攜作伴,躍進莫須停?!睘樯徎ò拙祁}詩為:“釀美醇凝露,香幽遠益精,秘方傳禁苑,壽世歸聞名。”10、“同盛金”燒酒1996年6月9日,一項令人驚嘆的考古發(fā)現(xiàn)在遼寧錦州面世。人們搬遷錦州凌川釀酒總廠的老廠時,偶然在地下80厘米處發(fā)現(xiàn)了四個木制的酒海(古代酒的容器),酒海內竟然完好地保存著香氣宜人的白酒。這些酒海以紅樺構筑,長為2.62米、寬1.31米、深1.64米箱內裱糊以約1500層、內蘸以鹿血的宣紙。這些宣紙上用漢字,澇文書寫“大清道光乙已年”、“同盛金”、“大清國”等字樣。通過這些記載及其他遺跡、文物考古專家確認這是"同盛金"酒坊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封存的,這些酒不僅命長,而且十分好喝?!盁啤睂訇愊阈?,色微黃,酒精度53%,理化和衛(wèi)生指標符合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由于是貢酒,它用鹿血蘸宣紙封存,150多年的浸泡使鹿血滲入酒中,功效了得。據遼寧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國食品工藝協(xié)會白酒專業(yè)協(xié)會反復考證后認為:這批清朝貢酒是世界上穴藏時間最長的白酒,它和盛酒器皿"木酒海"的發(fā)現(xiàn),對中國酒文化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酒的別稱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蘗、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般若湯、清圣、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杜康: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創(chuàng)始人,后世將杜康作為酒的代稱。“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yǎng)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滟滟”。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據《詩經。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后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后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赍我思成”?!矀鳌梗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