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予山酒廠,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

1,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

不一定非要寫山水啊,試試從其他角度思考。比如:1。矛盾是對立統(tǒng)一的。正是山的沉穩(wěn),才襯托出水的靈動,反之亦然。正所謂“蟬躁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缺少了山的水和缺少了水的山都是不完整的,“山水相依”才是最完美的風景畫。2。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的沉穩(wěn),正象征著君子的仁愛正直;水的靈動,正象征著智者的靈巧智慧。做人有的時候需要沉穩(wěn)如山,有的時候又需要靈動如水。3。樓上說的“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也很好,我們不是稱呼妻子的父母為“泰山、泰水”嗎?但是說母親“靈動”就不大合適了。我的理解是:很多時候父親像一座沉穩(wěn)的大山,默默的等待我們通過自己的力量登上山頂,超過父親;母親則像一條溫柔的河流,而我們在母親面前就是一條小船。母親時刻用自己的一切托送著我們穩(wěn)穩(wěn)的前行。

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

2,古代文人寫山水散文常表達什么情感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水鐘靈毓秀、風情萬種?!叭收邩飞?,智者樂水”,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總是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怡情悅性、吟哦歌詠。美麗的山水與多情的文人結合的結果便是那一篇篇傳誦千古的山水美文?!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當我們穿過這些不朽的山水作品的表面語境,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表現(xiàn)的正是文化人的人格精神?! 《菔馈 ≈袊娜艘恢鄙钍芾锨f超脫出世思想的浸潤。當他們的人生道路(往往是仕途)遭遇挫折時,他們便委身于自然山水,從中尋找精神寄托?!  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奔热晃也荒茉谏畹某鳖^“爭先鼓勇”,那就把我的心放在和諧純美的山水中,靜靜地療傷、靜靜地撫慰。一次次不朽的失眠,創(chuàng)造了一篇篇光彩四溢的華章?!杜c朱元思書》即是其中的代表。南朝的文學家、史學家吳均因撰《齊春秋》,“帝惡其實錄”,觸怒梁武帝,遭焚書貶官。而富春江山水卻因此而大幸?!帮L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倍嗝疵鼷惗鴮庫o、從容而怡然的情景!“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蹦憧唇悄菢拥某纬骸⑼该?,一如作者的心境?!爱愃比缡?,那“奇山”呢?更富情趣。蒼翠連綿的青山,使人一望而生寒意,即王維所謂“寒山轉蒼翠”是也。更奇的是它“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边@里,連用了“負”“競”“軒”“邈”“爭”“指”諸字化靜為動,把原本靜止的重山疊嶺之狀寫活了。更令人叫絕的是山中“泠泠作響”的泉聲,“嚶嚶成韻”的鳥聲,“千轉不窮”的蟬聲,“百叫無絕”的猿聲,簡直是一支大自然的交響曲。這種美妙的情境,豈止是使吳均陶醉,亦令我們讀者神往。看著此情此景,回想起自己的身世,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返?!北蓷壒γ撝能S然紙上。有如此怡情暢性的山水美景,何必回到惡濁傾軋的官場!這種厭惡官場(甚至塵世)、遁跡山林的思想在古代文人(尤其是落魄文人)思想中具有普遍性。如《小石潭記》《題破山寺后禪院》《飲酒》等詩文莫不如此。  傲世  還有一類作品,既不像《與朱元思書》那樣消極遁世,也不似《岳陽樓記》那樣積極進取,它所體現(xiàn)的是作者保持個人的獨立人格,卓然立于世間的傲世情懷,如《始得西山宴游記》。封建社會“學而優(yōu)則仕”,而那些才華橫溢而又剛正不阿的文人,其命運大多相似。“欲為圣明除弊事”,但最后往往是被貶、革職、甚至獻出性命。  唐憲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因參加翰林學士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這一貶卻使永州的山水名傳千古,熠熠生輝。初到永州任閑職,柳宗元的情緒自然低落,終日漫無目的地游覽永州的山水?!笆┦┒?,漫漫而游”,借此排遣心中的抑郁與憂傷。“披草而坐,傾壺而醉”,作者散漫放任,借酒消愁。只希望將自己的愁緒消融在山水中,求得對世事的遺忘。直到有一天,偶然地發(fā)現(xiàn)西山。即刻“命仆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筏”。從這一系列行動來看,其驚喜之情不言而喻。登上西山,極目遠眺,“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高低景致,盡收眼底。西山之“特立”,在與四周景物的對比中更加突出,其卓然不群,傲然挺立的形象正與作者心目中的自身形象相吻合。他有一種找到知音般的欣喜,于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孤標傲世的情懷:“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边@哪里是寫西山,這分明是作者對自身形象的寫照??!欣喜之余,“引觴滿酌,頹然就醉”,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以至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達到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這里自然景物的美好與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不協(xié)調地激蕩著作者的情感,使他在并非崇山峻嶺的西山山水之間澆灌自己的情感,賦予山水以人的情感,使其成為傲世蔑俗的作者的化身。這種借山水以表達自己卓爾不群的思想情感的作品還有《登飛來峰》《望岳》等?! 】傊?,我國的山水文學猶如一股不絕如縷的清亮溪流,一直晶瑩剔透,流淌至今,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胧馈 浊陙恚锨f的道家思想與孔孟的儒家思想,幾乎是中國文人的兩大精神支柱。時而消極遁世,時而積極入世;有人主張清靜無為,有人渴望大有作為。這種積極入世渴望一展抱負的思想同樣體現(xiàn)在山水作品中。請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同樣是遭受貶謫,范仲淹抒發(fā)的是“先憂后樂”的政治抱負。其實這篇作品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山水作品,盡管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描繪岳陽樓的景色,但寫景并不是目的,只是鋪墊。作者真正的意圖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文中描繪了洞庭湖一陰一晴兩幅圖景,以引出“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旨,將文勢推向高潮。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樂觀,千百年來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拋棄個人榮辱而胸懷祖國。這種借山水來表達積極入世情懷的作品還有很多,如《觀滄?!贰蹲砦掏び洝返取?

古代文人寫山水散文常表達什么情感

3,菜根譚是何人所寫

《菜根譚》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菜根譚》文辭優(yōu)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奮發(fā)向上的通俗讀物。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jīng)過艱苦磨煉才能獲得”。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三秦出版社)《菜根譚》現(xiàn)存有大體兩種不同版本--清刻版與明刻版,明刻版來自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題詞,系日本內閣文庫昌平坂學問所的藏本,據(jù)說當初刊載于明代高濂編輯的《雅尚齋遵生八箋》中。書分前后兩集,前集225條,后集135條,共360條。本詞條采用清刻版,以光緒丁亥年氧揚州藏經(jīng)院木刻本為主,參以二十三年佛學書局排印本。菜根譚妙語  道德萬古 權力一時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菜根譚[1] 與其練達 不若樸魯 退護為高 利人是福   心事宜明 才華須韞 功勞戒矜 罪過士悔   紛華不染 智巧不甪 讓名遠害 咎己養(yǎng)德   逆耳拂心 德行砥石 天道忌盈 業(yè)滿招損   和氣喜神 不可或缺 誠心和氣 勝于觀心   真味是淡 至人是?!屿o合宜 有道心體   閑時吃緊 忙處悠閑 靜毋太嚴 教毋過高   靜中觀心 真妄畢見 潔自污出 明從晦生   快意回頭 拂心莫放 降服客氣 消殺妄心   澹泊明志 肥甘喪節(jié) 事悟癡除 性定動正   田地放寬 惠澤要長 山林氣味 廊廟經(jīng)綸   路留一步 味減三分 無過是功 無怨是德   脫俗成名 減累入圣 憂勤勿過 澹泊勿枯   隨緣素位 無入不得[2]菜根譚序1  逐客孤蹤,屏居蓬舍。樂與方以內人游,不樂與方以外人游也。妄與二三小子浪跡于云山變幻之麓也。日與漁父、田夫朗吟唱和于五湖之濱、綠野之坳,不日與競刀錐、榮升斗者交臂抒情于冷熱之場、腥膻之窟也。間有習濂、洛之說者牧之,習竺、乾之業(yè)者辟之,為潭天、雕龍之辯者遠之,此足以畢予山中會倆矣。 適有友人洪自誠者,持《菜根譚》示予,且丐予序,予始視之耳。既而乇幾上之陳編,屏胸中雜慮,手讀之則覺: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巖險。俯仰天地,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盡是鳶魚躍。此其自得何如,固未能深信,百據(jù)所擒詞,悉砭世醒空之吃緊,非入耳出口之浮華也。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風波,備嘗險陰可想矣。洪子曰:“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天;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逼渌跃粤φ?,又可思張。由是以數(shù)語弁之,俾公諸葛亮人人知菜根中有真味也。   (此序為洪自誠好友于孔兼所作。于氏明金壇人,字元時,萬歷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儀制郎 中。后因直言極諫而遭貶遷。晚年自號“三峰主人”。罷官田里后隱居二十年)菜根譚序2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閱藏。適岫云監(jiān)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談書,命余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于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y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欲還岫云。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大有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談,系洪應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jié)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沈玩而勵行之,其于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爾,宜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為藥石意也。厥后歷理常住事務,俱忝要職。當空花之在前,不識元由眼里之翳;認水月以為真,豈知惟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未及于盡耳!既微瘥間,無以解郁,因追憶往事,三復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于老人授書時之意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蠹,原板無從稽得。于是命工繕寫,重付刊刻,請弁言于首,啟迪天下后世。俾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一余聞琮公之說,撫卷嘆曰:‘夫洪應明者,不知為何許人,其首命名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擬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fā),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狈虿烁?,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如此書。唯靜心沈玩者,乃能得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于原人,聊將以俟教于來哲!即此為序。   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jié)后三日,三山病夫通理謹識。菜根譚序3  余過古剎,于殘經(jīng)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翻視之,雖屬禪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學,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亟攜歸,重加校讎,繕寫成帙。舊有序,文不雅馴,且于是書無關涉語,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明,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識菜根譚序4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生平事跡不詳。據(jù)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歷年間的中后期或末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朝綱廢馳,黨禍橫流,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于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恫烁T》與《金瓶梅》都是這個歷史時期的作品,但它們的表現(xiàn)形式和社會性效果是不同的。《金瓶梅》以文 蔡志忠 菜根譚-人生的滋味 上海:三聯(lián)書店藝小說的形式揭露社會的黑暗,令人怵目驚心而深省;《菜根譚》則以道德格言的形式指示人性的善惡,教導人們如何從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得到超脫?!督鹌棵贰芬云浠趾甑臉嬛⒓毮伱枥L社會形相而成為文學珍品,廣泛流傳至今?!恫烁T》卻只能以其孤高的道德說教流傳于僧舍道觀、騷人墨客之間,幾百年間,時隱時現(xiàn),險些失傳??墒牵恫烁T》在日本卻倍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珍視,事業(yè)上成功的人愛讀它,失意者亦愛讀它;企業(yè)界、商界的人愛讀它,政界、學術界的人士也愛讀它。   《菜根譚》不是一部有系統(tǒng)的、邏輯嚴密的學術著作,而是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職官僚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成為一種在世出世的處世方法體系。這是該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但《菜根譚》并非完全消極厭世的道德說教,它還有勸導人們建功立業(yè),積極入世、樂觀進取的一面。例如,他說:“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他的積極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們應該堅持一種道德標準,符合時可以積極入世,反之,則寧可“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這種講究道德的原則立場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依然有借鑒意義。   洪自明《菜根譚》的文辭秀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臺灣蔡志忠先生從其中選擇一百二十五則,以其獨特風格的漫畫形式表現(xiàn)了洪氏的儒、道、釋思想之三昧,確實別出心裁,讀之頗令人心曠神怡。 我少時家境不裕,但生性樂觀,經(jīng)常喜啖橄欖數(shù)枚,蹲門坎兒上觀看各種小人書、連環(huán)畫和漫畫,尤其是豐子愷、張樂平的作品,常常能給人們帶來許多歡樂和希望,使用權人們忘記痛苦和煩惱。只有母親喚吃菜飯的叫聲能把我從觀漫畫的沉迷中叫醒回來。不知已有多少年沒有再嘗表橄欖和菜飯了,這次仔細觀看蔡志忠的《漫畫菜根譚》,使我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這兩樣東西,它們的清香和清味,聯(lián)想到我當教師的清淡的一生。很清淡但很有味。   我相信我的學生、同事和企業(yè)辦的一些朋友也都會喜歡這部漫畫集的。它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人生的滋味,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朋友們,當你回味人生滋味的時候,不論你的感覺是甜、是酸、是苦、是辣,還是甜、酸、苦、辣的綜合,都請別忘記人生的本味只是清淡這樣一層意思。否則,豈不辜負了蔡君這部漫畫的美意了嗎?   一九八九年歲末,北京   (此序乃虞祖堯為蔡志忠《菜根譚--人生的滋味》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所作的序)

菜根譚是何人所寫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