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求松樹高壓方法
找一支活力好,三四年支,最好是直力的,用刀割掉一圈3公分左右的樹皮,再搞一點生根粉液,然后再用一個容器包住樹枝,先放一些粗點的沙子,再用6成細(xì)沙4成園林土填充,澆足水,再用濕毛巾或別的東西包住,再根據(jù)具體的天氣情況給容器里注水.等到生根就行了.平時要注意觀察這支樹枝在外部分的生長情況.
松樹是可以高壓,火候不夠的就不能,在這論壇我看過一個帖子傳授松高壓,標(biāo)題我忘了,是有圖有真相的不是吹
2,正確拜佛的方法及視頻
每當(dāng)?shù)搅怂略?,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凈與安詳,生起了一份莊嚴(yán)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jìn)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dá)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shù)膹澭Y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yīng)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yùn),免除災(zāi)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nèi)心至誠懇切的自發(fā)產(chǎn)生的?! ?.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xué)習(xí)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nèi)说臍赓|(zhì),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jìn)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jīng)沒有了;最后達(dá)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也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反正"他"在拜?! ∷?,拜佛時,應(yīng)當(dāng)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大德拜佛示范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后,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xì)微的部分?! ∪绻莘鸬臅r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只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于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羰遣槐銇硭略喊莘?,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dāng)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 動作解說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大德拜佛示范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zhuǎn)。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于地面?! ?、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dāng)頭著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并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zhuǎn),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拜佛姿勢 1、佛者"覺"也,拜佛是覺性之開發(fā),非盲目崇拜,亦非慣性動作。不知不覺被原來習(xí)慣性動作拖著走。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觀自在,視力集中于中線。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兩腳以前八后二站立,頂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松,檢查足趾要完全放松。頭如懸鐘,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后頸貼衣領(lǐng),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由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彷佛一線拉直。下頜關(guān)節(jié)放松,勿咬牙切齒,舌、軟腭、咽喉,都要放松柔軟。舌尖頂于上腭。舌根上空,如含一團(tuán)空氣。如此,唾液腺之開口通暢,鼻中-咽喉氣道亦通暢,松則氣脈通,頂上清涼,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dāng)胸肩臂放松,拇指根在二乳尖中點。手勿壓迫胸,約離一公分,自己觀照檢查,五指并攏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須用心觀照,心散,則小指開。手雖端正,而很松柔勿緊張,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右手貼左手休息。深吸氣,肩放松,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保持端正放松,吸氣充滿狀態(tài)。收攝眼神,觀兩手合縫中線,進(jìn)觀后鼻孔中道之氣息?! ?、俯首反觀,柔軟垂頭敬禮,頭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貼胸,頸放松完全不用力。開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只要放松,多練幾次,有如瞌睡般,頭自然松落,完全不著力的動作,就可放松拉長頸肌,仍收攝眼神,反觀自己,拜佛是修習(xí),動中定在動作中,眼前"境"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于中。 5、躬身脊椎向后拱〔謙退〕注意:并非向前彎腰,重心偏于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腳跟,趾松靈,不載力,垂頭,觀照中心線,觀照自己如何動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臥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后,使脊椎向后拱起。腹、臍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動?! ?、松肩放下,保持垂頭,躬身。合掌之手,對準(zhǔn)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線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雙肩大德拜佛示范拉下,拉開,消除平日肩背緊張之障礙。手下垂對準(zhǔn)足跟中點,尚可作為指標(biāo)來檢查,身是否已充分后退。以下7.8.之連續(xù)動作是手觸地跪前,瞬間之過渡動作。雖很快就過約三秒,但對保持重心不動,及開發(fā)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過,須明白觀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軟,持續(xù)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觸地,彷佛后有椅子,而小腿貼靠椅腳,向后坐下般。眼神專注中線二跟中點,臍沿此中線,直下趨向跟中直到手能觸地,柔軟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轉(zhuǎn)向后方便按地。初學(xué)者難免蹲時小腿向前斜,請參考后面之練習(xí)法?! ∽?因前躬身動作時,腿和膝已曾向后退,故接著屈膝時,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時,不耗力于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時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則非自然物理重心,須耗力于平衡,緊張,腿酸?! ?、按地跪下〔謙恭到底〕至雙手指尖觸地,可以手作支點時,足跟才離地,以膝著地,跪下,跪之瞬間-腳底和腳趾間的關(guān)節(jié)會充分拉開,每只腳趾之筋都拉到,運(yùn)動到了。手按地之恰當(dāng)位置,是讓膝跪下時,正好指尖齊膝,兩膝分開些約開5公分,不必太開,以免趴下時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松柔軟,不白費力僵持,始終保持單一重心。 9、跪坐放松〔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輕輕相接觸,而不相壓,坐在二足跟之內(nèi)側(cè),跪著坐定,以體重壓開二足跟,可拉開踝關(guān)節(jié),刺激淋巴反射點,此時重心仍在跟中點?! ?0、伸手迎佛〔背塵合覺〕坐定、重心在后跟中,身放松,保持垂首勿抬頭。雙手柔軟,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雙手指尖貼地滑行。手雖伸直而松柔,不僵硬,但有拉開二肩之拉力。此時是小腹向地面貼近,上身松柔,力在丹田?! 〈蟮掳莘鹗痉?1、五體投地(深投覺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后腳跟中,以中指尖為支點,按地。兩肘向外前方撐開,順便貼地,肘對齊耳孔。二肩拉開肩背平勿聳肩局促,腋下拉開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貼于地"平等心"。撐開肘之同時,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貼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徹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會緊張,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經(jīng)之壓迫和障礙,此姿勢頂門、臍、跟中約呈一直線?! ?2、翻掌接佛〔轉(zhuǎn)凡成圣〕先輕輕半握拳由小指帶動,在將手掌翻轉(zhuǎn)向上,如蓮花開,如掏心供佛。此表決志轉(zhuǎn)變自己,向佛學(xué)。翻掌時,盡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傾斜,但勿僵持使力,須立刻放松,使手指如蓮花瓣輕柔,以此"蓮手"承接佛足。雙手約于頭前拳處,雙手中指約距4寸,手指雖松,而須整齊柔軟?! ?3、與佛會心(生佛交徹)翻掌接佛時,觀想佛立于我蓮手上接受禮拜,此時與佛會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頂門直入,充滿全身心,此時全身放松,微笑自然徹底深呼吸,由外可見,全身如充氣般鼓起,甚至兩腰脅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脹之吸氣?! ?4、恢復(fù)跪坐〔歡喜信受〕接佛后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帶動領(lǐng)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貼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氣之勢,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頂上拉起,恢復(fù)跪坐,手亦收于膝旁指尖齊膝。由頂上拉起,如木偶之吊大德拜佛示范繩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并非靠腰背使力坐起來?! ?5、跪翻腳掌〔歡喜起行〕以膝作支點,雙手于膝旁稍扶而已,由頂上中線拉起,自然臀離坐,使腳能靈活翻轉(zhuǎn)"V"變"八",身放松才能靈活,肩、手勿沉重載力下按?! 》?二大趾向外點地"距8寸",二足跟向內(nèi)靠攏"距2寸"?! ∧康氖鞘拐酒饡r,腳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后二",如此才能立于原位?! ?6、恢復(fù)立姿〔堅固不退〕趁著吸氣之勢,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時,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頂上"中心線"拉起來,很松靈,瞬間就恢復(fù)立姿。起立完全不費腰肌之力,亦不是靠雙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頂上拉力,頭始終在最高點,須用心體會此起身之要領(lǐng)-是如由頂上拉起般,心勿罣礙身體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后抬頭,如此則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簧韽?fù)現(xiàn)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下載拜佛軟件找找
屁用沒有的 感恩故拜佛 人人有個靈臺塔 你應(yīng)該懂得 心中有佛 比什么都重要
虔誠恭敬是主要形式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