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勾兌”很多人會想到酒精勾兌的白酒,其實在我國白酒的傳統(tǒng)工藝中就是有勾兌這道工序的,不過這里的勾兌不是用酒精和水勾兌,而是用不同的酒來勾兌,那么傳統(tǒng)白酒工藝中為什么要有這么一道工序呢?這其中原來還有許多玄機。
傳統(tǒng)白酒工藝中為什么有勾兌一項?勾兌的作用是什么
白酒的生產(chǎn)客觀上同廠不同車間,同車間不同生產(chǎn)時間的原理中,所含的主要微量成分的量及其量比關系不一致,因此感官上質量不一,特點各異。要使酒體完美、風格突出、出廠產(chǎn)品的質量平衡、穩(wěn)定、勾兌便必不可少,從本質上來講,勾兌技術就是對酒中微量成分的掌握和應用。
白酒的勾兌,講究的是以酒調酒,一是以初步滿足該產(chǎn)品風格、特點為前提組合好基礎酒;二是針對基礎酒尚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的調味。前者是粗加工,是成型;后者是精加工、是美化。成型得體美化就容易些,其技術性和藝術性均在其中。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白酒生產(chǎn)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是發(fā)酵,而發(fā)酵是微生物生產(chǎn)“活”的過程,而發(fā)酵所在地的地理條件、氣候環(huán)境、以及季節(jié)變化等外界客觀因素,都會對基酒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不僅不同地區(qū)酒廠生產(chǎn)的酒不會相同,就是同一酒廠、同一口窖池釀造出來的酒都各不相同,其次,每種酒都有自己的消費群體,企業(yè)會根據(jù)消費者的需求而釀造不同風格的白酒,為了使自己的產(chǎn)品擁有既定的質量并擁有固定的產(chǎn)品風格,這種“酒體設計”,也就是社會上俗稱的白酒“勾兌”。
白酒的勾兌和調味
勾兌白酒在生產(chǎn)過程中,將蒸出的酒和各種酒互相摻和,稱為勾兌,這是白酒生產(chǎn)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因為生產(chǎn)出的酒,質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兌能使酒的質量差別得到縮小,質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廠前穩(wěn)定質量,取長補短,統(tǒng)一標準。勾兌好的酒,稱為基礎酒,質量上要基本達到同等級酒的水平。
勾兌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配比適當,達到該種白酒標準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覺和風格特點。勾兌的做法就是把生產(chǎn)車間的酒逐一品嘗,分析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將它們互相摻和,使各種微量成分按比例配合,酒體更加諧調。
好酒與差酒相勾兌,勾兌后的酒可以變好酒;差酒與差酒相勾兌,勾兌后的酒也可以變好酒;如果好酒與好酒勾兌,比例不當,各種酒的性質、氣味不合,也可能使勾兌后的酒質量下降。但一般來說,好酒與好酒勾兌,質量總是提高的。
由于有了勾兌這一工序,所以各種雜味酒不一定是不好的酒,它們可以用作調味酒,尤其是苦、酸、澀、麻的酒,還可能是好酒。后味苦的酒,可以增加酒的陳釀味。后來澀的酒,可以增加酒的香味,可作帶酒、搭酒。有焦糊味的酒,有酒尾味的酒,以及有霉味、倒燒味、丟糟味的酒,如果這些酒異味較輕微而又有其特點,也可作為搭酒,少量用以勾兌,可增加酒的香氣。
調味調味是對勾兌后的基礎酒的一項加工技術。調味的效果與基礎酒是否合格有密切的關系。如果基礎酒好,調味就容易,調味酒的用量也少。調味酒又稱精華酒,是采用特殊少量的(一般在1/1000左右)調味酒來彌補基礎酒的不足,加強基礎酒的香味,突出其風格,使基礎酒在某一點或某一方面有較明顯的改進,質量有較明顯的提高。
白酒調味的作用可歸納為三種:即添加作用、化學反應作用和平衡作用。調味前對基礎酒必須有明確的了解,要選擇好調味酒,在方法上要行作小樣試驗。調味后的酒還須再貯存7—15天,然后再經(jīng)品嘗,確認合格后才能包裝、出廠。
調味酒的種類很多。單獨品嘗調味酒時,常常感到味怪而不諧調,容易誤認為是壞酒。調味酒的種類、質量、數(shù)量與調味效果也有密切的關系。
酒的勾兌和調味都需要有精細的嘗酒水平,嘗評技術是勾兌和調味的基礎。嘗評水平差,必須影響勾兌、調味效果。為盡可能保證準確無誤,對勾兌、調味后的酒,還可采取集體嘗評的方法,以減少誤差。
所以白酒中的“勾兌”工藝可以說有兩個作用,一是讓白酒的風味更好,因為原漿酒其實是不適合直接飲用的,其風味往往較差,二是讓一批酒的風格統(tǒng)一,保證出廠的酒不會有較大的質量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