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奠先人是的酒為社么要灑在地上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jié),也稱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施孤。 中元之意由元宵節(jié)延伸而來。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圓稱為上元(故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七月為歲中,七月的第一個月圓日稱為中元,因以為節(jié)名。
中元節(jié)又稱為盂蘭盆節(jié),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jīng)中《盂蘭盆經(jīng)》以修孝順勵佛****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yuǎn)的民俗信仰,于是益加普及。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傳沿襲成為中元節(jié)。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fā)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還要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著五谷豐登,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活動,所謂水燈,就是在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多數(shù)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tǒng)說法,水燈是用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wù)。那天店鋪也都關(guān)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中元節(jié)又稱亡人節(jié)、月半。農(nóng)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jié)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nèi)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里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里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后一堆一堆地?zé)瑹龝r嘴里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lǐng)錢?!弊詈筮€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2,福建人元宵節(jié)吃什么
福建人年夜飯各地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食物,如福州吃太平燕和年糕,泉州人圍爐吃海蠣,莆田第一道開席菜燜豆腐等,你想了解福建年夜飯吃什么嗎?在福州等閩中一帶,長面是過年飲食中必備的食物?,F(xiàn)年80多歲的福建民俗專家方炳桂說,長面,也叫長壽面。正月初一,福州人第一頓飯必須吃細(xì)長面,寓意“長年平安”。相傳這一習(xí)俗始于漢武帝時期,那個時候的人信奉“人臉人中長,壽命長”的說法,而臉即面,“臉長即面長”,于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一過年習(xí)俗還演化成為生日吃面條的習(xí)慣。在閩西,雞肉是客家人過年的重要菜肴,吃雞肉在這里有特別的講究。按客家人風(fēng)俗,雞頭應(yīng)由長者吃,雞翅膀要給出門做活的男人吃,雞腿通常要留給讀書的孩子吃。此外,客家人把過年餐桌上發(fā)生的諸事都看作“大吉大利”,如酒灑倒在桌上視為發(fā)財,碗被摔碎當(dāng)作會添丁,筷子掉落了看成是有食緣等。在泉州等閩南地區(qū),過年餐桌上一定要有芥菜,芥菜在閩南方言中也稱“長年菜”;也有人家的餐桌上擺“韭菜”,“韭”與“久”諧音,寓意長壽。由蘿卜和面粉做成的蘿卜粿在閩南人的過年餐桌上也必不可少,閩南人稱蘿卜為“菜頭”,意為“好彩頭”。吃蔬菜時,通常不用刀切,整條蔬菜洗凈后連根煮熟,以祝父母長輩長壽。擴(kuò)展資料: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jié)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jié)令。 元宵節(jié)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qū)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jié)。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宵節(jié)
元宵。福建元宵節(jié)習(xí)俗:燈會和燈猜。舊日福建,大體說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后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元宵節(jié)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xí)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為了“添丁”。福州一帶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觀音送子燈送之,是謂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燈,謂“添丁仔”。閩南各地給新嫁女送的是一對白芙蓉?zé)?,給嫁后已生男者則送一紅一白的。燈內(nèi)點有蠟燭,弄不好會把燈燒了?;羰Щ?,通常被視為喜事,叫“出丁”.白燈失火視為生男吉兆,紅燈失火視為生女吉兆。那當(dāng)然是人們一種愿望的表達(dá)。擴(kuò)展資料: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jié)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jié)令。 元宵節(jié)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qū)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jié)。
我聽說,好像就是吃的元宵吧,只是元宵里包的東西跟我們常吃的一些元宵是不一樣的,比如說芝麻?;ㄉ鹊人齻儼暮孟袷侨?/div>
3,喝會酒的時間地點原因人數(shù)酒席是怎樣的春酒中的 搜
農(nóng)村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jié),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jié)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住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么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nèi)鲩_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dāng)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墒钦f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于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jīng)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bǔ)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zhuǎn)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bǔ)了?!逼鋵嵨覜]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于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藢毦?,順名思義,是八樣?xùn)|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卻傘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為里面沒有八寶,不甜呀。”母親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壕埔酝?,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jié)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里叫來的,和鄉(xiāng)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里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xiāng)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赣H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ń嘲?biāo)叔也巴結(jié)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嘗嘗助興。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里面泡的是什么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足滴酒不沾唇的。 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人家問她每種材料要放多少,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xì)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么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xiāng)自己釀的酒呀?!薄 ∫痪湓捥嵝蚜宋?,究竟不是道地家鄉(xiāng)味啊??墒墙形业侥膬喝フ艺嬲募阴??
你好!記得初中有一篇課文,文章中有描述如果對你有幫助,望采納。
4,您好 我想請問您一下 春酒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理由的什么 搜
《春酒》一文作者細(xì)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xiāng)濃濃的風(fēng)土人情,抒發(fā)了對童年,對故鄉(xiāng)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體現(xiàn)了對人性的謳歌和贊美。
表達(dá)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你好!思鄉(xiāng),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xiāng)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xiāng)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fēng)之美。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春酒琦君農(nóng)村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jié),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jié)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住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為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活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么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nèi)鲩_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dāng)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說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于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jīng)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把a(bǔ)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zhuǎn)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bǔ)了?!逼鋵嵨覜]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八寶酒,順名思義,是八樣?xùn)|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卻傘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為里面沒有八寶,不甜呀?!蹦赣H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jié)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里叫來的,和鄉(xiāng)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里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xiāng)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ń嘲?biāo)叔也巴結(jié)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嘗嘗助興。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里面泡的是什么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足滴酒不沾唇的。 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致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人家問她每種材料要放多少,她總是笑瞇瞇地說:“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xì)地告訴別人??梢娝鍪裁词?,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說:“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xiāng)自己釀的酒呀?!? 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xiāng)味啊??墒墙形业侥膬喝フ艺嬲募阴?? 主要內(nèi)容是借對春酒的回憶來寄托思鄉(xiāng)之情。理由是文章從頭到尾寫的都是家鄉(xiāng)的春酒,思鄉(xiāng)之情已暗含其中。
5,七月十五的來源是什么 為什么要過 七月十五
七月十四/十五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rèn)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jié),又稱中元節(jié)、七月半或鬼節(jié),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zhǔn)備一些菜肴、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jié)俗比較復(fù)雜,既是民間的鬼節(jié),又是道家的中元節(jié),佛教的盂蘭盆節(jié),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jù)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xiàn),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yīng)當(dāng)與地官的赦罪有關(guān)。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jié)。據(jù)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后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zhǔn)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yǎng)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鑒于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jié)。
農(nóng)歷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jié)日——鬼節(jié),又稱中元節(jié)或盂蘭盆節(jié),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jié)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jié)陰間過鬼節(jié)的傳說。據(jù)說,當(dāng)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jié),并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愿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guān)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lián)網(wǎng)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fā),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jīng)永遠(yuǎn)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鬼節(jié)起源
鬼節(jié)源于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jīng),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jù)說當(dāng)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jīng)歷千辛萬苦后,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fā)現(xiàn)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jīng)。按照指示,目連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了食物。為了紀(jì)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鬼節(jié)”。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fā)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lán)、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yán)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鐘,帶領(lǐng)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后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fù)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泵鑼懙谋闶俏覈鴸|南沿海一帶過鬼節(jié)的習(xí)俗。
由此可見,“鬼節(jié)”是因傳統(tǒng)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nèi)匀辉谶@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dá)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jié)淳樸的意義。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jié)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yuǎn)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yuǎn)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jié)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jīng)歷、內(nèi)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漢語中用“鬼”組成的詞如“鬼雄、鬼魅、鬼才”之類舉不勝舉,民間關(guān)于鬼的傳說更無法搜集窮盡。我國的鬼文化源遠(yuǎn)流長,達(dá)到幾近完美的程度。
6,元宵是什么樣的什么味道
元宵是圓圓的,跟湯圓差不多的味道也跟湯圓差不多。元宵節(jié)早在漢文帝時期的公元前179-公元前157年就已形成民俗,之后司馬遷創(chuàng)建《太初歷》,將元宵節(jié)列為重大節(jié)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元宵節(jié)的過節(jié)習(xí)俗很多,重要的有吃湯圓,猜燈謎,元宵放燈賞花燈,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而其中踩高蹺的表演歷史悠久,從古代起,高蹺就已經(jīng)走進(jìn)了中國百姓的生活。元宵節(jié)的踩高蹺更是發(fā)展成了慶祝元宵節(jié)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活動。
熱鬧,團(tuán)圓,家的味道,湯圓的味道,
元宵跟湯圓是一樣的。就是叫法不同
無聊的
元宵的吃法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fēng)味獨(dú)特,宜于茲補(bǔ)。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南方人做湯圓時,先將糯米粉用水調(diào)和成皮,然后將餡“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蘿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煮“元宵”也有技巧:輕輕捏。 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這樣煮出來的“元宵”,里外易熟,軟滑可口。 開水下。鍋內(nèi)水開后,放入“元宵”,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zhuǎn)幾下,就不粘鍋底。 文火煮?!霸比脲佒笾粮∑鸷?,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則,“元宵”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勻,外熟內(nèi)硬不好吃。 點冷水。“元宵”入鍋后,每開一次應(yīng)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tài)。開兩三次后,再煮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這樣煮出的“元宵”質(zhì)軟不硬,香甜可口。具體介紹一下:核桃酪元宵原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面粉、桂花少許。核桃酪湯圓做法:1.將白糖放入碗內(nèi),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成元宵餡。2.將江米面放入簸箕里。元宵餡放在漏勺里,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nèi),用雙手搖動,使湯圓餡沾滿江米面,連續(xù)3次,即成湯圓。下入鍋內(nèi)煮10分鐘左右,漂起即熟。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nèi)ネ馄ざ缢?,小棗洗凈,用涼水浸?2小時。4.把江米、核桃仁、小棗肉放人碗中,加清水200克拌勻,用小磨磨一遍,成為細(xì)漿。5.凈勺放開水,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核桃仁漿下入,攪勻成粥狀,至熟,盛于碗內(nèi),將煮熟湯圓撈入即成。橙羹小元宵原料: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豬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個,青紅絲、香精少許。橙羹小湯圓做法:1.將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豬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勻,將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漿糊倒入,搓成餡,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2.在籮筐內(nèi)放些糯米粉,將浸過水的餡塊放入滾動,滾成大小適中的元宵。將橙子切成兩瓣,擠出汁。3.水煮沸時,倒入元宵,湯圓浮上水面后,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后盛入碗內(nèi)。[3] 拔絲小元宵原料:糯米粉300克,綿白糖300克,豬板油25克,青紅絲、桂花、瓜子、芝麻少許,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100克)。做法:1.將青紅絲切碎與豬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餡。2.將和好的餡砸成3毫米厚的片,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搖晃,反復(fù)3次即成生元宵。3.在炒勺中倒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熟時,下入元宵并用筷子撥開,漂浮后用漏勺撈起,用小勺拍開口。4.將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許清水,下入白糖150克,炒至金黃色時下入元宵,離火顛勺,撒入青紅絲、芝麻等即成。 酒鍋元宵原料: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面粉150克,豬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條25克,青紅絲、掛花醬、香精少許。做法:1.將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紅絲、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醬、豬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面粉打成漿糊,倒在一起搓成餡,拍緊成塊,再切成小方丁。2.在籮筐內(nèi)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進(jìn)水浸一下,放在籮筐內(nèi)的糯米面上,用手搖動,使糯米面掛在剩餡上,連續(xù)多次,搖成玻璃球大小的元宵。3.待鍋內(nèi)清水燒開后,將元宵下鍋,湯圓浮起時,加入白糖,連湯一起倒入已備好燒酒的酒鍋內(nèi),將酒鍋端于桌上,再將鍋內(nèi)酒點燃。[3] 其他食法■元宵除了煮食外,還有多種食法:油炸“元宵” 如果是生“元宵”,可將“元宵”先粘上雞蛋清,再放進(jìn)鍋里炸。這樣炸出來的“元宵”有雞蛋香味。炸時要不斷翻動,以免炸得不透不勻。油炸“元宵”時,有時會發(fā)生“元宵”在油鍋里突然炸裂濺傷人的現(xiàn)象。如在“元宵”下鍋前用針在“元宵”上扎兩個小針眼,即可防止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另外,炸時要用小火溫油,這樣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皮酥里糯。拔絲“元宵” 將“元宵”炸好備用。用食油滑鍋底,放入白糖和適量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當(dāng)糖稀冒大泡呈黃色時,放入炸好的“元宵”,與糖稀攪拌,迅速出鍋,趁熱食用,宛如金珠纏絲,別有情趣。穿衣“元宵” 將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熬稠糖糊的鍋中,再倒入炸好的“元宵”,滾粘均勻,出鍋上盤,逐個擺開,互不粘連,冷食、熱食皆宜。蒸“元宵” 將“元宵”擺入抹了一層油的恣盤或金屬盤里,入鍋蒸熟,取出后撒上綿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烤“元宵” 將“元宵”擺入抹有底油的金屬盤內(nèi),連盤放進(jìn)烤箱,烤至色呈金黃、熟透,取出裝盤,以綿白糖佐食,口味清香甘甜。
7,什么是元宵有什么用長什么樣啊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fēng)味各異??蓽蟆⒂驼?、蒸食,有團(tuán)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tuán)團(tuán)圓圓。 元宵節(jié)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據(jù)說元宵象征合家團(tuán)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吃元宵的習(xí)俗源于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fù)國歸途中經(jīng)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nèi)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fù)興之兆?!币驗檫@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元,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元十分拿手,從此以后,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guān)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當(dāng)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xù)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tǒng)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jié)的應(yīng)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jié)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痹娭械摹罢淦贰奔粗冈?到了現(xiàn)代亦有與元宵節(jié)有關(guān)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tǒng)之后心猶未甘,還想當(dāng)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后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后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dāng)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南方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diào)和成皮,然后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兒捏成均勻的球,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籮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沾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fēng)味獨(dú)特,宜于茲補(bǔ)。
元宵和湯圓是一樣的東西,區(qū)別在兩方面,一是制作方法,湯圓是先把面和好,在把餡包在面里,揉成個圓球;元宵是將面粉放在個笸籮里將餡放在面里來回的滾,將面一層層的粘在餡上,最后成個圓球。二是地理位置,元宵是北方的作法,湯圓是南方的做法
○元宵的吃、作 元宵節(jié)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在南方,元宵也叫“湯圓”、“圓子”。據(jù)說元宵象征合家團(tuán)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元宵(rice glue ball)即“湯圓”,是用糯米粉等原料做成的圓形食品,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fēng)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tuán)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tuán)團(tuán)圓圓。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fēng)味獨(dú)特,宜于茲補(bǔ)。 南方人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水調(diào)和成皮,然后將餡“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蘿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霸钡拇笮〔灰唬笳呷绾颂?,小者若黃豆。 煮“元宵”也有技巧:輕輕捏。 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這樣煮出來的“元宵”,里外易熟,軟滑可口。 開水下。鍋內(nèi)水開后,放入“元宵”,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zhuǎn)幾下,就不粘鍋底。 文火煮?!霸比脲佒笾粮∑鸷?,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則,“元宵”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勻,外熟內(nèi)硬不好吃。 點冷水?!霸比脲伜?,每開一次應(yīng)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tài)。開兩三次后,再煮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這樣煮出的“元宵”質(zhì)軟不硬,香甜可口。 ■元宵的制作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南方做元宵時,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diào)和成皮,然后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兒捏成均勻的球,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籮筐里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沾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黃豆。 具體介紹一下: 肉湯圓 原料:適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醬油、胡椒、料酒、姜末、冬菜末、蔥花。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浸1~2天,用磨磨細(xì)放入布袋內(nèi)懸空吊漿,制成面粉。 2.在鍋中倒油少許,油七成熟時下肉末炒熟,加入醬油、胡椒、酒、姜末,入味后起鍋裝盤。 3.熟肉末涼后,加入適量生肉末、冬菜末、蔥花,拌勻后放冰箱里冷凍,切小塊為餡心。 4.將面粉加入適量冰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包入餡心揉圓。 5.將湯圓下鍋煮,火不宜過旺,見湯圓浮上水面即撈出。 6.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醬油、胡椒、味精、化豬油、蔥花等,沖入適量高湯,將撈出的湯圓放入即可食用。 核桃酪湯圓 原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面粉、桂花少許。 做法: 1.將白糖放入碗內(nèi),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成湯圓餡。 2.將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湯圓餡放在漏勺里,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nèi),用雙手搖動,使湯圓餡沾滿江米面,連續(xù)3次,即成湯圓。下入鍋內(nèi)煮10分鐘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nèi)ネ馄ざ缢?,小棗洗凈,用涼水浸?2小時。 4.把江米、核桃仁、小棗肉放人碗中,加清水200克拌勻,用小磨磨一遍,成為細(xì)漿。 5.凈勺放開水,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核桃仁漿下入,攪勻成粥狀,至熟,盛于碗內(nèi),將煮熟湯圓撈入即成。 橙羹小湯圓 原料: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豬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個,青紅絲、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豬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勻,將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漿糊倒入,搓成餡,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2.在籮筐內(nèi)放些糯米粉,將浸過水的餡塊放入滾動,滾成大小適中的湯圓。將橙子切成兩瓣,擠出汁。 3.水煮沸時,倒入湯圓,湯圓浮上水面后,再加白糖和橙子汁,待白糖溶化后盛入碗內(nèi)。 拔絲小湯圓 原料:糯米粉300克,綿白糖300克,豬板油25克,青紅絲、桂花、瓜子、芝麻少許,糖稀50克,熟面50克,花生油750克(實耗100克)。 做法: 1.將青紅絲切碎與豬油、白糖150克、桂花、熟面、糖稀、瓜仁等配料和成水晶餡。 2.將和好的餡砸成3毫米厚的片,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沾水放人糯米粉用簸箕搖晃,反復(fù)3次即成生湯圓。 3.在炒勺中倒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熟時,下入湯圓并用筷子撥開,漂浮后用漏勺撈起,用小勺拍開口。 4.將炒勺置火上,注入少許清水,下入白糖150克,炒至金黃色時下入湯圓,離火顛勺,撒入青紅絲、芝麻等即成。 酒鍋湯圓 原料:糯米粉2500克,白糖1000克,熟面粉150克,豬油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仁25克,芝麻25克,瓜條25克,青紅絲、掛花醬、香精少許。 做法: 1.將白糖500克加熟面100克,加青紅絲、芝麻、花生仁、核桃仁、桂花醬、豬油、香精等,另外用50克面粉打成漿糊,倒在一起搓成餡,拍緊成塊,再切成小方丁。 2.在籮筐內(nèi)放些糯米面,把切好的小方丁進(jìn)水浸一下,放在籮筐內(nèi)的糯米面上,用手搖動,使糯米面掛在剩餡上,連續(xù)多次,搖成玻璃球大小的湯圓。 3.待鍋內(nèi)清水燒開后,將湯圓下鍋,湯圓浮起時,加入白糖,連湯一起倒入已備好燒酒的酒鍋內(nèi),將酒鍋端于桌上,再將鍋內(nèi)酒點燃。 ■元宵除了煮食外,還有多種食法: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實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釀、白糖、桂花煮食,風(fēng)味獨(dú)特,宜于茲補(bǔ)。 油炸“元宵” 如果是生“元宵”,可將“元宵”先粘上雞蛋清,再放進(jìn)鍋里炸。這樣炸出來的“元宵”有雞蛋香味。炸時要不斷翻動,以免炸得不透不勻。油炸“元宵”時,有時會發(fā)生“元宵”在油鍋里突然炸裂濺傷人的現(xiàn)象。如在“元宵”下鍋前用針在“元宵”上扎兩個小針眼,即可防止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另外,炸時要用小火溫油,這樣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皮酥里糯。 拔絲“元宵” 將“元宵”炸好備用。用食油滑鍋底,放入白糖和適量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當(dāng)糖稀冒大泡呈黃色時,放入炸好的“元宵”,與糖稀攪拌,迅速出鍋,趁熱食用,宛如金珠纏絲,別有情趣。 穿衣“元宵” 將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熬稠糖糊的鍋中,再倒入炸好的“元宵”,滾粘均勻,出鍋上盤,逐個擺開,互不粘連,冷食、熱食皆宜。 蒸“元宵” 將“元宵”擺入抹了一層油的恣盤或金屬盤里,入鍋蒸熟,取出后撒上綿白糖即可。食之香糯可口,做法方便易行。 烤“元宵” 將“元宵”擺入抹有底油的金屬盤內(nèi),連盤放進(jìn)烤箱,烤至色呈金黃、熟透,取出裝盤,以綿白糖佐食,口味清香甘甜。○元宵的禁忌 熱量:元宵含大量油脂及糖分,所以熱量很高,對于體重過重或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對于痛風(fēng)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風(fēng)病發(fā)生的可能。 四顆芝麻元宵的熱量相當(dāng)于一碗飯的熱量,而無餡小湯圓大約四十顆才等于一碗飯的熱量,因此可以吃無餡湯圓減少熱量攝取,或是以快步走一小時等運(yùn)動方式消耗這 些熱量。 外皮:無論北方元宵或南方湯圓,其外皮均以糯米粉為食材。糯米含較多淀粉,黏性高,不易消化,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小孩,在食用湯圓的時候應(yīng)特別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礙。 餡:元宵餡種類繁多,甜的、咸的應(yīng)有盡有。 無論甜、咸餡,其中油脂含量均很高,為求美味,常會使用豬油。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會加重腎臟病患者病情,應(yīng)特別注意。 湯甜餡元宵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里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甜湯可以桂圓紅棗湯或桂圓姜湯取代,除了可減少糖分外,也有補(bǔ)身驅(qū)寒的功效。 咸湯圓則可放小蝦米及蔬菜,多一些鈣質(zhì)及纖維質(zhì)的補(bǔ)充。但需注意的是,湯中不要再放太多的油脂或調(diào)味料。 ■不宜食元宵的群體: 糖尿病患者:元宵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能誘發(fā)酮癥酸中毒。 潰瘍病患者: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yán)重者可誘發(fā)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導(dǎo)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 急性胃腸炎患者患者:胃腸道正處于充血、水腫狀態(tài),病人應(yīng)吃米湯、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元宵會加重胃腸道負(fù)擔(dān)。 高燒患者:發(fā)熱時患者的胃腸道處于相對抑制狀態(tài),因此應(yīng)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fēng)患者:這些病人食用元宵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因此少吃為宜。 久病初愈者此時患者:食欲雖有好轉(zhuǎn),但消化功能仍然較弱,過量食用元宵不利于康復(fù)。 年老體弱者:這些人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特別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dǎo)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嬰幼兒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fā)育完善,因此吃元宵時不能整個地吃,要分成四分之一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細(xì)嚼慢咽,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