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紹幾句經典的文言文 古詩古詞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稅凵徴f》周敦頤
剪梅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云闼粤?,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遣悲懷三首之一元稹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無題李商隱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無題二首之一李商隱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2,六如居士是誰的別號柳亞子唐伯虎歐陽修
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征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xiāng)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后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后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騾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筑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唐寅墓位于虎丘區(qū),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
由于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后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凄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3,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shushi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到用時方恨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就應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xiàn)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讀書雜談》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guī)》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 ——趙樹理
聽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經常出門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讀千賦者善賦,觀千劍者曉劍。 讀書如果不與實際結合,知識不過是天空的浮云。 站在森林外邊,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對岸事,就要渡過河。 聰明人聽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實踐十次。 舞劍是一回事,作戰(zhàn)是另一回事。(朝鮮諺語) 打鐵才能成為鐵匠。(法國諺語) 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要的書只需起梗概,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讀。(培根)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4,吃到底有哪些意思
1. 把東西送進口中咽 下,或依靠某種事物生活:~飯?!帯!S。 2. 消滅(多用于軍事 、棋奕):~掉敵人一個連。 3. 吸:~煙。 4. 感受:~驚。~緊 ?!粔q,長(zhǎng )一智。 5. 挨:~官司。 6. 承受,支持:~不 消。 7. 船身入水的深度: ~水深淺。 8. 被:~那廝砍了一 刀。 9. 說話結巴:口~。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口,乞聲。 本義:口吃,結巴) 同本義 吃,言蹇難也?!?說文 》 昌為人吃?!稘h 書·周昌傳》 2. 又如:吃子(口吃的人 );吃吃(形容口吃或有話說不出口)〈動〉 1. 形聲。從口,契聲。 本義:吃東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當“吃東西”講?!俺詵|西”的意義古代寫作“吃”。漢字簡化后“吃”寫作“吃” 2. 吃東西。與“喝” 形成對照 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 曾得吃,故冒求前耳?!妒勒f新語·任誕》 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 吃?!鸥Α端屠钚崱? 3. 又如:吃面包;吃喝;吃 用(泛指吃、穿等生活資料和用費);吃相(吃喝時的姿態(tài)、樣子) 4. 飲;喝。如:吃血(飲血 酒);吃茶(喝茶) 5. 吸;吸收。如:這種紙 不吃墨 6. 忍受;遭受。如:吃辛 吃苦(忍受辛苦);吃比(受到處罰);吃受(忍受) 7. 表示被動,用法同“ 被” 。如:吃驚受怕(受驚駭);吃孽(遭殃);吃板子(挨板子);吃拳(被拳打);吃笑(被恥笑) 8. 指在某一出售食物 的地方吃。如:吃食堂 9. 指依賴某種事物來 生活。如:吃葷飯(靠包攬詞訟和敲勒索為生);吃野食(偷情);吃門戶飯(舊指靠妓院生活);吃生意飯(靠經商為生);吃自在飯(吃現(xiàn)成飯) 10. 用;費。如:吃力(費 力,用力;累;疲倦) 11. 殲滅或摧毀一大部 分。如:又吃掉敵軍一個師 12. 猶跌。如:吃交(跌 交);吃喬(吃交;跌交);吃蹶(跌倒;摔倒) 13. 欺壓。如:吃人(比 喻舊社會剝削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窮人) 14. 浸入水中 。如:吃 載(船只的載重量。吃:吃水,船身入水的深度);吃水十二尺深的船
贊同
0
5,關于李白事跡的問題
上陽臺帖《上陽臺帖》為李白書自詠四言行草詩,也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钍稹疤住倍?。引首清高宗弘歷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 『蠹堄兴位兆谮w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馀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卷前后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 兜墙鹆犋P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菍m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桨肼淝嗵焱猓凰蟹职樦?。(一說“二水”)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生平事跡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舊彰明縣青蓮鄉(xiāng)。 二、循江東游到離開安陸(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歲出蜀,目的就是訪道、求友和游覽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以為士生則?;∨钍福浞蛩姆?,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國,辭親遠游」,是很有抱負的。他離開長江三峽東下,經荊門、江夏、到潯陽登廬山;訪金陵,游揚州,浪跡吳、會之間;再回舟上,由江夏溯漢水,過襄樊,走臨汝,其間曾與孟浩然相遇;又從臨汝到安陸(公元727年),娶故相許圉師孫女,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應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次年春天返返安陸不久,就移家東魯。 三、移家東魯?shù)诫x南陵入長安(736-742年) 李白從安陸移居山東,在任城安家。又隱居徂徠山,與孔巢父等五人時時酣飲,號稱竹溪六逸。其間曾回漢、襄一次,并且北游東都、南陽,返東魯不久,又南下吳越,遇到道士吳筠。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長安。 四、在長安(742-744年) 李白隨同道士吳筠到長安,又因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推薦,經唐玄宗親自召見,任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沒有正式的官職。他以經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則以文學侍從看待,常常被召喚去做一些所謂“應制”之作。對這樣的遭遇,看來他并不滿意,再加縱酒狂放,目中無人,就難免開罪於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終於蒙讒出京。春風得意,不啻曇花一現(xiàn)??上чL安是國家的政治中心,他在這里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聞,對當時日趨朽沒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認識,他搜羅了大量的詩歌素材,豐富和充實了作品的內容。 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離開長安以后,漫游南北,他從梁宋、齊魯而幽燕,又多次來往會稽、金陵、宜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安祿山亂起,他正在宣城,此后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巡,兵敗丹陽,他受到牽累,下潯陽獄,定罪長流夜郎;以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拋別妻子,獨冒洞庭三峽的險惡風濤,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長道路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當涂(758-762年) 李白長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東還,在江夏、巴陵、 衡陽、零陵一帶稍事盤桓,就回到潯陽。以后又重游金 陵,來往宣城,歷陽等地。臨卒前一年,李光弼東鎮(zhèn) 臨準,抗拒史朝義,他聞訊請纓,還想為國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在當涂令李陽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6,山海關天下第一關 匾額 是誰題寫的呢
這塊舉世聞名巨匾。它大約6米長,1.5米寬,寫有“天下第一關”五個正楷大字。其筆力之凝重,骨氣之遒健,氣勢之豪壯,一看就知道,應該是出自某位書法大家之手。但匾上除了五個大字外,并沒有留下任何落款,讓人不免有點遺憾與費解。 有關這塊巨匾的書寫人,大致有四種說法。 一說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此說見于清光緒四年編纂的《臨榆縣志》。但書中在有關記載的前面,卻加上“相傳”兩字,這就顯得不十分肯定了。而在當?shù)氐拿耖g傳說中,有關蕭顯題匾的故事卻活靈活現(xiàn),說是他大筆揮毫之后,叫人把巨匾掛上城樓,一看,卻發(fā)現(xiàn)“下”字少了一點,怎么辦?正當圍觀者議論紛紛之際,只見蕭顯抓起一塊麻布,揉成一團,沾上墨汁,往上奮力一拋,恰好就打到了點兒上,這一下,匾額就更顯得氣勢不凡了。我以為,此說雖然有趣,但一個讀書人,能否有如此精準的眼力和非凡的臂力,恐怕,只能是人們想象中的夸張與浪漫了。 二說是明代嘉靖年間武英閣大學士嚴嵩所題。此說見于1933年出版的《榆關抗戰(zhàn)史》。書載明代嚴嵩所題的匾,每字大1.7米見方,一向藏放在關城東南角的魁星樓中。日寇攻破山海關時,將其掠往東京,并公開陳列。從當年所拍攝的老照片上看,該匾的“第”字,寫成“竹”字頭。而現(xiàn)存山海關的這塊匾,其“第”字,卻分明寫成了“草”字頭。以此推論,巨匾真跡很可能有兩塊,分別為蕭顯和嚴嵩所題。但有人遍查明清兩代的各種地方志,全不見有關嚴嵩的記載。也許,因為嚴嵩是臭名昭著的奸相,世代精忠報國的山海關人,對此全都諱莫如深,避而不談吧? 此外,還有清代山海關人余一元及譚從簡所書的兩種傳說。但這兩說均不足信,因為早在明代中葉的《永平府志》中,就明確記載山海關上已有“天下第一關”之巨匾。因此,余、譚二人即便題過匾,也只能是依照前人的留墨摹寫罷了。
相傳,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親自降旨,要在山海關城樓上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的大匾。當時鎮(zhèn)守山海關的是一位兵部主事(相當于國防部處長),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樓,量好尺寸,請木匠做了一塊長一丈八尺,寬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誰來寫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終于想起一個人來。這人姓蕭名顯,兩榜進士出身,當過福建按察司僉事,書法好,近年因年老辭官,歸家山海關賦閑。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親自到蕭家拜訪,說明來意。蕭顯沉吟了半晌,才點頭答應。不過他提出,寫這種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應下來。
轉眼二十多天過去了,沒有消息。兵部主事讓手下人預備好了幾樣東西:幾匹綾羅緞匹,幾枝大型湖筆,派一名親信給蕭顯送去。時間不長,送禮人回來了,稟報說: “蕭老先生在偏院里練功,每天起早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長扁擔。”兵部主事不解,這耍扁擔跟寫字有何關系,不管他,已經等了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又過了二十多天,還是沒動靜。兵部主事又讓乎下人準備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紙,派親信帶著東西又到了蕭家,送禮人回來稟報說:“蕭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詩,背誦著什么飛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銀河落九天呀……什么來如雷霆收震怒啊,罷如江海凝青光呀?!薄八姷蕉Y物后怎么說?”“他說再過一月就可以寫了?!?
兵部主事對這話不太理解,但總算有了一個期限,那就等著吧,兵部主事萬沒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說是新任薊遼總督代皇帝要來山海關視察掛匾事宜,預計三天內到達。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壞了,立馬讓人抬著那塊木匾和一壇子墨汁趕往蕭家。
到了蕭家,寒暄之后,就把兵部傳來的急信之事向蕭顯述說了一遍,蕭顯也是官場上下來的人,自不怠慢,立即行動起來。只見他,提著筆在匾前來回走著,一邊走,一邊端詳,一會兒點頭,一會兒大笑;忽然,他停下身子,凝神屏氣,開始動筆了。只見他,落筆如高山墜石,起筆如飛燕掠食,有快,有慢,又穩(wěn),又準,筆隨身行,不一會兒,“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寫好了。你再看蕭顯,渾身是汗,滿臉通紅。兵部主事忙拱手道謝。蕭顯說:“本來想用一個月的時間閱讀古詩,陶冶情性,可惜呀,時間太急了。”兵部主事連忙說:“這已經很好了,已經很好了?!?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掛在箭樓上,一面在箭樓下的“悅心齋”酒樓宴請蕭顯。酒過叁巡,賓主憑欄仰望,蕭顯這才發(fā)現(xiàn)“下”字少了一點。此時,把總稟報薊遼總督已過石河,回府取筆登樓補寫已來不及,怎么辦?蕭顯急中生智,命書童馬上研墨,隨手抓過堂倌手中的一塊擦桌布,手中一團,飽蘸墨汁,用盡平生之力,朝箭樓上的匾額甩去。只聽“叭”的一聲,墨布正好落在了“下”字右下角,補上了那一“點”。眾人齊聲賀彩,同聲贊道:“蕭公神來之筆,神來之筆!”
蕭顯書寫的這塊匾,現(xiàn)收藏在山海關城樓內。城樓上懸掛的是后來的仿制品。
這是有關蕭顯書寫“天下第一關”雄匾的傳說,里面加了許多民間演繹的成分,只能當故事聽了。
明成化年間的書法家蕭顯
有的說是晉朝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題的,有的說是明朝宰相嚴嵩所寫,還有的說是明朝的山海關人蕭顯所書。據當?shù)氐摹杜R榆縣志》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為邑人蕭顯所書”?!耙厝恕本褪侵干胶jP的當?shù)厝?,這樣就為蕭顯寫匾的真實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蕭顯不但是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進士,而且還是明代32位書法家之一,其書法造詣頗有成就,就連朝鮮使臣途徑山海關都要去臨摹他的書法作品,然后帶回朝鮮獻給國王。這幅“天下第一關”可以說是整個關城的“點睛之筆”?,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匾已不是蕭顯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1920年)由山海關人楊保清篆刻的,為了防止風化,原匾陳列在城樓里面供大家欣賞。
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
7,山海關天下第一關的牌匾是誰書寫的清朝肖顯
明代進士大書法家蕭顯 相傳,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親自降旨,要在山海關城樓上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的大匾。當時鎮(zhèn)守山海關的是一位兵部主事(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樓,量好尺寸,請木匠做了一塊長一丈八尺,寬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誰來寫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終于想起一個人來。這人姓蕭名顯,兩榜進士出身,當過福建按察司僉事,書法好,近年因年老辭官,歸家山海關賦閑?! 〉诙焐衔?,兵部主事親自到蕭家拜訪,說明來意。蕭顯沉吟了半晌,才點頭答應。不過他提出,寫這種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應下來?! ∞D眼二十多天過去了,沒有消息。兵部主事讓手下人預備好了幾樣東西:幾匹綾羅緞匹,幾枝大型湖筆,派一名親信給蕭顯送去。時間不長,送禮人回來了,稟報說: “蕭老先生在偏院里練功,每天起早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長扁擔。”兵部主事不解,這耍扁擔跟寫字有何關系,不管他,已經等了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诌^了二十多天,還是沒動靜。兵部主事又讓乎下人準備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紙,派親信帶著東西又到了蕭家,送禮人回來稟報說:“蕭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詩,背誦著什么飛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銀河落九天呀……什么來如雷霆收震怒啊,罷如江海凝青光呀?!薄八姷蕉Y物后怎么說?”“他說再過一月就可以寫了?!薄 ”恐魇聦@話不太理解,但總算有了一個期限,那就等著吧,兵部主事萬沒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說是新任薊遼總督代皇帝要來山海關視察掛匾事宜,預計三天內到達。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壞了,立馬讓人抬著那塊木匾和一壇子墨汁趕往蕭家?! 〉搅耸捈遥阎?,就把兵部傳來的急信之事向蕭顯述說了一遍,蕭顯也是官場上下來的人,自不怠慢,立即行動起來。只見他,提著筆在匾前來回走著,一邊走,一邊端詳,一會兒點頭,一會兒大笑;忽然,他停下身子,凝神屏氣,開始動筆了。只見他,落筆如高山墜石,起筆如飛燕掠食,有快,有慢,又穩(wěn),又準,筆隨身行,不一會兒,“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寫好了。你再看蕭顯,渾身是汗,滿臉通紅。兵部主事忙拱手道謝。蕭顯說:“本來想用一個月的時間閱讀古詩,陶冶情性,可惜呀,時間太急了?!北恐魇逻B忙說:“這已經很好了,已經很好了。”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掛在箭樓上,一面在箭樓下的“悅心齋”酒樓宴請蕭顯。酒過三巡,賓主憑欄仰望,蕭顯這才發(fā)現(xiàn)“下”字少了一點。此時,把總稟報薊遼總督已過石河,回府取筆登樓補寫已來不及,怎么辦?蕭顯急中生智,命書童馬上研墨,隨手抓過堂倌手中的一塊擦桌布,手中一團,飽蘸墨汁,用盡平生之力,朝箭樓上的匾額甩去。只聽“叭”的一聲,墨布正好落在了“下”宇右下角,補上了那一“點”。眾人齊聲賀彩,同聲贊道:“蕭公神來之筆,神來之筆!” 蕭顯書寫的這塊匾,現(xiàn)收藏在山海關城樓內。城樓上懸掛的是后來的仿制品。
明代進士大書法家蕭顯 相傳,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親自降旨,要在山海關城樓上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的大匾。當時鎮(zhèn)守山海關的是一位兵部主事(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樓,量好尺寸,請木匠做了一塊長一丈八尺,寬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誰來寫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終于想起一個人來。這人姓蕭名顯,兩榜進士出身,當過福建按察司僉事,書法好,近年因年老辭官,歸家山海關賦閑。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親自到蕭家拜訪,說明來意。蕭顯沉吟了半晌,才點頭答應。不過他提出,寫這種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應下來?! ∞D眼二十多天過去了,沒有消息。兵部主事讓手下人預備好了幾樣東西:幾匹綾羅緞匹,幾枝大型湖筆,派一名親信給蕭顯送去。時間不長,送禮人回來了,稟報說: “蕭老先生在偏院里練功,每天起早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長扁擔。”兵部主事不解,這耍扁擔跟寫字有何關系,不管他,已經等了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又過了二十多天,還是沒動靜。兵部主事又讓乎下人準備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紙,派親信帶著東西又到了蕭家,送禮人回來稟報說:“蕭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詩,背誦著什么飛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銀河落九天呀……什么來如雷霆收震怒啊,罷如江海凝青光呀?!薄八姷蕉Y物后怎么說?”“他說再過一月就可以寫了?!薄 ”恐魇聦@話不太理解,但總算有了一個期限,那就等著吧,兵部主事萬沒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說是新任薊遼總督代皇帝要來山海關視察掛匾事宜,預計三天內到達
是清朝蕭顯寫的。成化八年(1472),明憲宗朱見深下旨,要在山海關的東城門上懸一“天下第一關”的橫匾。鎮(zhèn)守山海關的兵部主事不敢怠慢,派人爬上城樓丈量尺寸,隨即請人制成一塊長一丈八尺、高五尺的匾額。如此巨匾,自然須由大手筆題寫,經過一番遴選,選定進士出身,已然辭官歸隱的蕭顯。擴展資料:事件起因:翌日,兵部主事造訪蕭府,說明來意。蕭老先生略一沉吟,答應下來。不過,他提出個要求:寫這種字,急不得,須醞釀一段時日。不幾天,兵部主事差人送給蕭顯數(shù)丈素絹和幾支特制的大湖筆。送禮人回來稟報:蕭老先生并未寫字,而是手持一根扁擔在院中練武,仿佛面臨千軍萬馬。兵部主事疑惑不解,心想,由他去吧。過了半月,兵部主事又差人送去許多上好的宣紙和徽墨。送禮人回來說,蕭老先生還未寫字,只在房中吟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之類的詩句。兵部主事依然不解,心里還是想,由他去吧。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蕭顯題匾
乾隆
明代進士大書法家蕭顯 相傳,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親自降旨,要在山海關城樓上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的大匾。當時鎮(zhèn)守山海關的是一位兵部主事(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樓,量好尺寸,請木匠做了一塊長一丈八尺,寬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誰來寫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終于想起一個人來。這人姓蕭名顯,兩榜進士出身,當過福建按察司僉事,書法好,近年因年老辭官,歸家山海關賦閑。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親自到蕭家拜訪,說明來意。蕭顯沉吟了半晌,才點頭答應。不過他提出,寫這種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應下來。 轉眼二十多天過去了,沒有消息。兵部主事讓手下人預備好了幾樣東西:幾匹綾羅緞匹,幾枝大型湖筆,派一名親信給蕭顯送去。時間不長,送禮人回來了,稟報說: “蕭老先生在偏院里練功,每天起早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長扁擔?!北恐魇虏唤?,這耍扁擔跟寫字有何關系,不管他,已經等了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又過了二十多天,還是沒動靜。兵部主事又讓乎下人準備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紙,派親信帶著東西又到了蕭家,送禮人回來稟報說:“蕭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詩,背誦著什么飛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銀河落九天呀……什么來如雷霆收震怒啊,罷如江海凝青光呀?!薄八姷蕉Y物后怎么說?”“他說再過一月就可以寫了?!? 兵部主事對這話不太理解,但總算有了一個期限,那就等著吧,兵部主事萬沒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說是新任薊遼總督代皇帝要來山海關視察掛匾事宜,預計三天內到達。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壞了,立馬讓人抬著那塊木匾和一壇子墨汁趕往蕭家。 到了蕭家,寒暄之后,就把兵部傳來的急信之事向蕭顯述說了一遍,蕭顯也是官場上下來的人,自不怠慢,立即行動起來。只見他,提著筆在匾前來回走著,一邊走,一邊端詳,一會兒點頭,一會兒大笑;忽然,他停下身子,凝神屏氣,開始動筆了。只見他,落筆如高山墜石,起筆如飛燕掠食,有快,有慢,又穩(wěn),又準,筆隨身行,不一會兒,“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寫好了。你再看蕭顯,渾身是汗,滿臉通紅。兵部主事忙拱手道謝。蕭顯說:“本來想用一個月的時間閱讀古詩,陶冶情性,可惜呀,時間太急了?!北恐魇逻B忙說:“這已經很好了,已經很好了?!?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掛在箭樓上,一面在箭樓下的“悅心齋”酒樓宴請蕭顯。酒過三巡,賓主憑欄仰望,蕭顯這才發(fā)現(xiàn)“下”字少了一點。此時,把總稟報薊遼總督已過石河,回府取筆登樓補寫已來不及,怎么辦?蕭顯急中生智,命書童馬上研墨,隨手抓過堂倌手中的一塊擦桌布,手中一團,飽蘸墨汁,用盡平生之力,朝箭樓上的匾額甩去。只聽“叭”的一聲,墨布正好落在了“下”宇右下角,補上了那一“點”。眾人齊聲賀彩,同聲贊道:“蕭公神來之筆,神來之筆!” 蕭顯書寫的這塊匾,現(xiàn)收藏在山海關城樓內。城樓上懸掛的是后來的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