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樽幸接舊相知更遇名花索笑時莫怪隋家浪天子真人到此也迷離
李淵留守太原,兼領(lǐng)晉陽宮監(jiān),裴寂為副。此次寂請李淵入宴,淵以為責(zé)居監(jiān)守,不妨赴席。寂殷勤迎接,入席坐定,當(dāng)有美酒佳肴,依次獻奉。兩人對酌,歡然道故。淵即開懷暢飲,連盡數(shù)大觥,已含有五六分酒意。忽聽得門簾一動,環(huán)佩聲來,由淵定睛一瞧,竟走進兩個美人兒,都生得十分佳麗,仿佛如姊妹花一般。俗語說得好:“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那兩美人婷婷嬝嬝,趨近席前,向淵參見。淵慌忙答禮,寂即指引兩美人,左右分坐,重行勸酒。淵已酒醉糊涂,也不問明來歷,一味兒的亂喝,喝到酩酊大醉,即由兩美人扶掖去睡,雖不及顛鸞倒鳳,已居然偎玉倚香。
額
2,唐王翰涼州詞
【年代】:唐
【作者】:王翰——《涼州詞》
【內(nèi)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作者】:
王翰,生卒年不詳,字子羽,晉陽人。詩頗壯麗。
【賞析】:
涼州在今甘肅武威,唐時屬隴右道,音樂多雜有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諸國的胡音。唐隴右經(jīng)略使郭知運在開元年間,把涼州曲譜進獻給玄宗后,迅即流行,頗有詩人依譜創(chuàng)作《涼州歌》、《涼州詞》者,以抒寫邊塞風(fēng)情。這體現(xiàn)了唐人以毫不介懷的態(tài)度,對外來文化進行吸收、消化和創(chuàng)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國風(fēng)范。葡萄自漢朝由西域傳入中原,但用來釀酒的風(fēng)氣到唐朝還是以西域為盛。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著胡地情調(diào)的馬背上琵琶彈奏來助興,幾個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襯,就把邊地軍營的開懷痛飲,渲染得華艷不俗,神采動人,而又淋漓盡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場上,你也莫要取笑啊——這既是微帶醉意的話,又是帶有沉痛、卻能放達的生命體驗的話。你看古來征戰(zhàn)有幾人生還呢?既然生命是從戰(zhàn)場上揀回來的,就不妨看得開一點,活得瀟灑一點,讓它在美酒、奇杯和胡樂中,實現(xiàn)自己悲壯的輝煌好了。面對茫茫沙場和胡風(fēng)酒筵,此詩對戰(zhàn)爭與娛樂、生與死的體驗,也帶有幾分唐人的豪華感和豪放感。
3,求一飯不忘 和三生三世 的意思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師 人生如過往云煙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來生;掌管這三世佛分別是:前世佛-燃燈、現(xiàn)世佛-如來、來世佛-彌勒?! ∫伙埐煌?不是有句古語說,什么什么不忘一飯之恩嗎?就是說再什么樣也不能忘記別人的哪怕是一點點的幫助?! 〗忉尅 煟航梃b。汲取從前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 出處 《戰(zhàn)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薄 ∈纠 ∥覀円浫∵@次失敗的教訓(xùn),爭取下次實驗成功。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于人 ?。ǔ蔀槎畟€俗語之一,進入2010年中考說明中。) 典故 據(jù)《戰(zhàn)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quán)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進戰(zhàn)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聯(lián)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jié)果病死在路上?! 《ü篮?,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quán),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dāng)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yán)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w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fā)現(xiàn)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里的圍墻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敝遣饰?、韓兩家攻打晉陽,由于魏、韓不愿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里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zhǔn)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lián)趙,共同消滅智伯?!壁w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表示感謝?! ‘?dāng)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lián)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領(lǐng)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lián)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wù)f:“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quán)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壁w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yīng)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fù)親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xùn),以作后來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