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qū)會親酒業(yè)商行,聞名天下的紹興酒文化

1,聞名天下的紹興酒文化

  現(xiàn)在嗜酒如命的人真是越來越多了。就算不嗜酒。也會在休閑時間,與朋友在家里或者在外面小聚小喝。酒和多了雖然不是很好,但是適當?shù)暮染埔彩呛玫?。?紹興文化 中,酒文化可是聞名天下,看看這些資料就仿佛能夠聞到酒香了??旄乙黄饋砹私饨B興的酒文化吧!  紹興自古以來無處不釀酒,無處沒酒家,不論山區(qū)和平原,不論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在舊時,又無論官宦之家、縉紳達士,還是市井小民、貧困百姓,都與酒結緣,與酒為朋;盡管其主觀愿望、規(guī)模大小有別,但都沒有離開酒。酒成了紹興人生產活動的重要內容,生活的必需之物。   于是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酒俗與酒習。紹興的酒俗與酒習舊時常與封建禮教迷信結合在一起,今天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觀察這豐富多彩的酒俗與酒習,見到的是色彩艷麗的民族文化,是人們善良美好的祝愿,是這塊土地上的主人那種真善美的品格。   紹興的酒現(xiàn)在仍盛轉不絕。有的酒俗與酒習隨著社會生產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產生了不少新的酒俗與酒習。主要的紹興酒俗與酒習有:   婚嫁酒:     紹興是著名酒鄉(xiāng),因此以酒為納采之禮,以酒為陪嫁之物,就成了紹興男婚女嫁中的習俗。這里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東西就是“女兒酒”?!芭畠壕啤笔桥畠撼鍪篮缶椭轴勚频模A藏在干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也有打入夾墻之內的,直到女兒長大出嫁時,才挖出來請客或做陪嫁之用。   此俗后來又演化到生男孩時也釀酒,并在酒壇上涂以朱紅,著意彩繪,并名之為“狀元紅”,意謂兒子具狀元之材。女兒酒十分講究酒壇,往往在土坯時就塑出各種花卉、人物等圖案,等燒制出窖后,請畫匠彩繪各種山水亭榭、飛禽走獸,仙鶴壽星、嫦娥奔月、八仙過海、龍鳳呈祥等民間傳說及戲曲故事。   在畫面上方有題詞,或裝飾圖案,可填入“花好月圓”、“五世其昌”、“白首偕老”、“萬事如意”等吉祥祝語,以寄寓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愿。這種酒壇被稱為“花雕酒壇”。女兒酒原是加飯酒,因為裝入花雕酒壇,因此又有了一個新的名稱--花雕酒。   這種花雕酒存放時間長達20年左右,啟封時,異香撲鼻,滿室芬芳。“花雕”又成了紹興人生兒生女的代名詞。即使時至今日,若生了女兒,人們就會戲稱“恭禧花雕進門”。在紹興的婚嫁酒俗中,除“女兒酒”外,舊時還有不少名目,如“會親酒”、“送庚酒”、“納采酒”等,均由男女各方自家操辦。   “訂婚酒”是婚嫁全過程中僅次于結婚的一個關鍵性步驟,是正式婚禮的前奏曲。至今,在紹興的不少地方,仍重視訂婚,要擺酒席,會親友,所以“訂婚酒”還是一個重要酒俗。   婚禮新人喝“交杯酒”時,卻十分嚴肅認真,因為從此以后,新婚夫妻要風雨同舟,共同生活,因此這酒對人生具有特殊意義。所以當里面一對新人喝交杯酒時,外面鬧房的親友必須屏息靜氣,保持安靜,不能隨便打鬧。這是紹興婚嫁酒俗中又一獨特之處。   生喪酒:   1.剃頭酒。孩子滿月時,要剃頭。這時家里要祀神祭祖,擺酒宴請,親友們輪流抱過小孩,最后就坐在一起同喝“剃頭酒”。除用酒給嬰孩潤發(fā)外,在喝酒時,有的長輩還用筷頭蘸上一點,給孩子吮,希望孩子長大了,能像長輩們一樣,有福分喝“福水”(酒)。   2.得周酒。孩子長到一周歲時,俗稱“得周”。這時的孩子已牙牙學語,在酒席間,由大人抱著輪流介紹長輩,讓孩子稱呼,這不僅增添了“得周酒”的熱烈氣氛,更讓人享盡了天倫之樂。   3.壽酒。人生逢十為壽,辦壽酒,這似乎已成定規(guī)。在紹興,壽酒十分講究,民諺曰:“十歲做壽外婆家,廿歲做壽丈姆家,三十歲要做,四十歲要叉(開),五十自己做,六十兒孫做,七十、八十開賀。   4.白事酒。也稱“喪酒”。紹興舊俗中,長壽仙逝為“白喜事”。紹興人稱“白事酒”又叫“豆腐飯”,鄉(xiāng)間稱“吃大豆腐”,菜肴以素齋為主,酒也稱素酒。   歲時酒:   1.散福酒。祝福的日子,一般在臘月二十夜至三十日之間,但不得越過立春,祝福這一天十分忙碌,前半夜燒煮福禮,到拂曉之前,擺好祭桌。次日凌晨開始祭神,家中男丁依輩分大小,逐個按次序向外跪拜行禮。   拜畢便將紙元寶、燒紙連同神祗(紹興俗稱“馬張千”)一起焚化,并把原先橫放在桌子改成直擺,調轉福禮,拔下筷子,由外向里叩拜祭祖。祝福祭祀完畢,全家人一起圍坐喝酒,這叫“散福”。因這酒剛供過菩薩,是神賜之福,因而男女老少都喝,十分快樂。   2.分歲酒。亦稱“新歲酒”,一般在除夕之夜進行,一家人圍坐吃喝,歡快異常。在喝“分歲酒”時,不僅要在門上貼大紅門聯(lián),且全家燈火通明。如有人遠在外地,不能回家過年,則要讓出一個席位,擺上筷箸,斟滿酒,以示對遠地親人的懷念。如若盼子心切,就在席上外加一酒杯和筷子,以預示明年人丁興旺,這稱“添人增口”酒。   3.元宵酒。元宵即上元,指農歷正月十五日。紹興風俗除鬧花燈外,是夜,男女老少還要在家喝元宵酒,早晨吃用各種餡子做的“湯團”。   4.掛像、落像酒。舊時紹興每逢臘月二十前后,都要把祖宗神像從柜內“請”出來掛在堂前,并點燃蠟燭,供上酒菜,祭祀一番,這就是“掛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畢,就得把神像“請”下來,這時又得祭祀一番,辦“落像酒”,親朋好友,族內長幼相聚歡飲,喝過“落像酒”,過年活動就告結束。   時節(jié)酒:   1.清明酒。紹興人在清明祭掃祖墳。墳墓多在郊區(qū)山上,又臨河道,因此城里人總是全家老小帶上酒及各種祭品,帶去的酒菜在墳地祭過后就送給“墳親”亨用,自己回家喝清明酒。有些人家沒去墓地祭祀,也在家中擺酒祭奠祖宗,俗稱“堂祭”,祭后族人聚飲,這也是“清明酒”。   2.端午酒。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家家門前要掛菖蒲、艾以避邪,中午要喝端午酒,并要置備“五黃”,即黃魚、黃鱔、黃梅、黃瓜和雄黃酒。這時家家戶戶都打掃灰塵,因為過了端午,盛夏來臨。所以喝端午酒,過端午節(jié),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衛(wèi)生節(jié)日,此風俗流行至今。   3.七月半酒。農歷七月十五又稱中元鬼節(jié)。紹興河流縱橫,湖泊很多。舊時這天,河中要點燃河燈。在河蚌殼內放進菜油,用燈芯點亮,放在河中任其飄蕩,點點燈火,倒映水中,煞是好看。有的村子還要倚水搭臺演戲,俗稱“社戲”。戲一般演3天,白天要擺七月半酒,晚上在各家神龕前要供上茶水,洗臉盆內盛上水,放上毛巾之類,讓亡靈擦汗,洗臉。   4.冬至酒。紹興民間有冬至給死者送寒衣的習俗。這一天,祭奠之后,焚化紙做的寒衣供死者“御寒”。這一祭祀酒席,俗稱“冬至酒”。祭祀之后,親朋好友聚飲,既懷念亡者,又聯(lián)絡感情。   生活酒:   生活上的酒俗與酒習有:   新居酒,可分造屋與喬遷兩大類。和解酒,人與人之間有了糾紛,有人出面勸之和解,以酒為“中介”之物,于是出現(xiàn)了“和解酒”。宴賓酒,除游樂性的如“元宵賞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賞菊品蟹”等約親友小酌外,尚有“洗塵酒”、“接風酒”、“餞行酒”、“送別酒”等。另外,還有“會酒”、“罰酒”、“謝情酒”、“仰天酒”等。

聞名天下的紹興酒文化

2,關于無錫生育風俗

無錫生育的風俗 根據二十四個節(jié)氣進行農事和安排生活。如“春打六九頭,耕牛滿地頭”,元旦日如陰則“歲朝烏云禿,高低田稻一齊熟”。立春日舉行探春、采春、迎春和打春及迎春牛和送“春牛圖”。夏日有“雨打立夏,無水澆耙”、“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立夏人們吃補食、稱體重。秋季“雷打秋頭,百事無收”、“八月十五云遮日,來歲元霄雨打燈”。寒冷的冬季主要是田間管理“莊稼要收成,土地要冬耕”、“冬季清除田邊草,來年肥多害蟲少”。冬至大如年,人們吃年糕、做湯圓、穿新衣服、祭祀祖先。 農事的祭祀風俗 清明前后下稻,下要選時辰、選經驗豐富的男性老農,說話要討口采。第一天插秧,謂“開秧門”,除一套程序外還需祭土地神,若干旱不雨,則去城隍廟祈求降雨。為了防治病蟲害,正月半夜“甩火把”。太湖一帶如遇上蟲害,將掃帚插在田中,稱為“掃蟲”,或將劉猛春將軍菩薩請出來巡游。中秋節(jié)后舉行土地會、青苗會、稻花會和慶豐會。 手工業(yè)習俗 世代相傳“百作拜師”,學徒拜師要有“薦?!?、“保頭”,簽定合約。學徒期間尊卑上下等級分明,學業(yè)期滿,要舉行拜師儀式,辦“滿師酒”,向師傅、師母行“三拜九扣”之禮。各行各業(yè)有自己的祖師爺,逢先師生日、過年過節(jié)和開工之日都要進行祭祀活動。如石匠、木匠的師是魯班,理發(fā)業(yè)是呂洞賓,燒炭業(yè)是陳老相公,雕刻業(yè)是邱彌陀,陶瓷業(yè)是范蠡,制筆業(yè)是蒙恬,竹篾匠是泰山等等。絲綢業(yè)十分發(fā)達,明代的蘇州“家家養(yǎng)蠶、戶戶刺繡”。機工們崇尚機神,建廟塑像。舊時織機分為提花機和素機,只有男性織工坐提花機,織出有各圖案的絲綢供宮廷官吏享用,女性織工只能上素機織綢,為平民百姓衣帛。蘇州刺繡歷史悠久,歷代朝官府十分重視,刺繡業(yè)尊顧名世為祖師,民間的刺繡名師培訓刺繡藝人。無錫惠山的泥人深受人們喜愛,婦女買“大阿福”討吉祥,蠶農買“春牛”祈求農事順利,市民喜愛“觀世音”,“鐘馗”等期望神靈保佑。吳縣西山的碧螺茶享有盛譽,每年在春分至谷雨前后采茶女經過沐浴更衣,去山上采茶。茶農最擔心旱災或蟲災,逢到這情況,茶農就宰豬殺羊供奉龍王菩薩、孟姜菩薩,有的還抬著菩薩到茶山上走一圈。除夕人們把采制的頭茶供奉菩薩,初一清晨先泡一杯茶,供奉在灶神堂前 漁業(yè)習俗 江蘇河網密布,漁民世代從事養(yǎng)魚捕魚活動。太湖漁民供奉傳說中治水的大禹,于是在昂山上造禹王廟,每年春季的全豬全羊齋禹王神,并請戲班子演戲酬謝神靈保佑。每年五月至七月漁民出湖捕魚前,要舉行請神及會餐活動,俗稱“做公堂”。早上開網,第一網捕到鯽魚或鯉魚,認為是大吉大利,如捕到黑魚,兆“黑心”,當日一定會捕到很多魚,如果捕到的是白鰷,則認為這天要白辛苦。小塘捕魚,干塘時焚紙燒香,祭祀塘神。 市集民風   一般較大的廟會在農閑季節(jié)舉行,少則一日,多則十天。廟會期間,廟內煙火繚繞,鑼鼓喧天,廟外各行各業(yè)商販叫賣、雜耍、小吃一應具全。成千上萬的人乘船、步行從四面八方涌向廟會。集市上小商販除了吆喝叫賣外,還有各傳承的打擊聲,如貨郎擔搖皮鼓,銅匠擔晃銅串,糖粥擔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鑼,收廢品搖鈴等等。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鋪在高墻上寫個“當”字,茶館懸掛“茶”字招牌,酒店多懸黃白旗簾,理發(fā)門前豎紅、黃、藍三色轉動圓柱燈,浴室掛紅燈籠等。正月初五財神誕辰日,早時商店都設財神堂,并舉行祭祀活動,傳說財神菩薩是趙公元帥,還有五路神。各行各業(yè)還有一套“行話”,謂“切口”,店主和職工當首買主面,用切口交談價格,使買主不得而知。 飲食風俗 江蘇飲食選料講究,四季有別。南京廚師素有“天廚”之稱,南京板鴨又稱“官禮板鴨”和“貢鴨”、桂花鹽水鴨飲譽中外。揚州菜是我國四大風味菜之一,以清蒸鰣魚、“三套鴨”、清燉蟹粉獅子頭為代表。蘇州的松鼠鱖魚、原悶魚翅、醬鴨名氣也很大。家常菜有炒螺螄、蔥烤鯽魚、霉干菜燒肉等,南京地區(qū)鐘愛吃野菜,有菊花腦、馬蘭頭、蘆蒿、母雞頭等。小吃多達140多,根據季節(jié)變化制作多時令小吃。如初一吃糕團,新春吃春卷,元霄節(jié)吃元霄、青團,立夏吃五香茶葉蛋,夏天吃綠豆糕,中秋吃月餅、南瓜燒糯米飯,九月蟹黃包,十月烘年糕,臘月是臘八粥、雞絲粥。名茶有蘇州碧螺春、宜興陽羨茶、南京云霧茶、雨花茶。農村有太湖之濱的重豆茶,南京地區(qū)用開水沖蜂蜜或糖的“糖茶”。用開水打入雞蛋的“稱砣茶”,用茶葉煮的蛋則稱“元寶蛋”。各地區(qū)還有很多茶館,這些茶館不僅是解渴之處,還是重要的社交場合。頗有名氣的是揚州富春茶社。此外還有戲茶廳,觀眾可以一邊聽戲,一邊飲茶、嗑瓜子,茶房還需給觀眾茶、點煙,此間還有賣小吃的商販來回座位間。飲酒也名目繁多,大致有“年節(jié)酒”、“散福酒”、“元霄酒”、“端午酒”、“七月半酒”、“中秋酒”、“重陽酒”、“冬至酒”、“喜酒”、“會親酒”、“三朝酒”、“進屋酒”、“剃頭酒”、“滿月酒”、“周歲酒”、“壽酒”、“豆腐酒”及“插秧酒”、“豐收酒”、“開業(yè)酒”、“利市酒”、“分紅酒”、“拜師酒”、 “ 滿師酒”、“接風酒”、“餞行酒”、“洗塵酒”、“豎屋酒”、“搬場酒”、“社酒”、“會酒”等等。服裝頭飾 服飾習俗 蘇州地區(qū)的婦女早時喜穿中式大襟、對襟衫,常以土林藍黑相對的布料作面料,下 穿黑色長裙,或以腰兜為裙。喜歡包頭,包頭和腰兜很有講究,包頭常用靛藍布,兩旁邊沿鑲首花布滾邊,兩端用白布或黑布貼角,包頭上繡有彩色圖案。腰兜兩側有細密的褶裥,腰帶上綴有流蘇,腰兜上也繡五色圖案。太湖漁民則喜愛穿對襟格子土布衫。   居住風俗 民居的建造過程中十分講究吉利,從選地、選材、擇日、立柱、上梁到落成慶賀均按照繁褥的傳統(tǒng)方式進行。如選地要請“陰陽先生”用八卦盤定地點、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擇定作棟梁的樹林,用紅紙圍貼下部,并祭祀山神,砍伐時樹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剝樹皮,嚴禁跨越。上梁時選擇吉日,梁上張貼橫批,兩邊棟柱貼對聯(lián),上梁時喊“上梁,大吉大利”,鞭炮齊鳴,邊唱“上梁歌”,上好后將饅頭、紅棗等往下拋。房子建好后,往往在墻門上畫一些辟邪的圖畫,有的還建刻有歷史故事和植物圖案的磚刻門樓。 生育習俗 在婦女懷孕期間,普遍存在著諸如判斷嬰兒性別的傳統(tǒng)經驗、孕婦保健的慣例、催生舉動、送禮慶賀、取乳名、三朝儀式,以及慶賀滿月、百日、周歲等禮儀。   嫁娶習俗 主要表現(xiàn)在婚姻觀念、婚姻形式、婚姻禮儀和離婚制度上。婚姻程序的第一階段是圍繞男女雙方家族進行的,有“問名”、“納吉”、“行聘訂婚”、“納征”等儀式。第二階段以“請期”,也稱“送道日”開始,然后“鋪床”、“餓嫁”、“拜堂”、“鬧房”。第三階段于婚后第二天起有“開臉”、“討紅喜蛋”等儀式。婚姻形式有買賣婚、典妻婚、表親婚、交換婚、童養(yǎng)婚、指腹婚、冥婚、自愿婚等。 壽誕習俗 一般60歲以下叫“做生日”,60歲以上稱“壽辰”,還有認為人到25、29、33、36、66歲為關口,逢到這些生日都有所活動。江蘇人的規(guī)矩是“做九不做十”、“男不做四十、女不做三十”。做壽還有“暖壽”和“正壽”之分,正壽要設置壽堂,上供王母、壽星,壽禮比較講究,有的還請和尚來做道場,拜壽結束主人請客吃面,請戲班子演出。壽誕一般都由子女操辦。長輩過世逢70、80、90、100歲生辰,子女還要做陰壽。 喪葬習俗 有沐浴、停尸、報喪、守靈、治喪、家祭、送殯、安葬等多名目。江蘇人比較尊奉“入土為安”的信條,現(xiàn)在即使采用了火葬,仍然以最后入土才放心。 歲時節(jié)日風俗 春節(jié),廣義指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幾乎天天有歡慶活動。元霄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或“燈節(jié)”,這個節(jié)日張燈結彩,一般正月十三日“上燈”,十四日“試燈”,十五日“正燈”,十八日“落燈”。這期間家家吃湯圓。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 ”,這天吃各色粽子,還有“五黃”:黃魚、黃瓜、黃鱔、咸蛋黃和雄黃酒;“五白”:白切瓜、白蒜頭、白豆腐、白斬雞和茭白。插艾草和菖蒲,舉行龍舟競渡活動。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家家賞月、吃月餅。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人們高賞菊、吃重陽糕。除夕夜祭灶王爺,貼春聯(lián)、換門神,除夕晚上祭祖、吃年夜飯。另外民間還有祈求豐稔的“中和節(jié)”,踏青祭祖的“清明節(jié)”,舍財布施的“浴佛節(jié)”,祭拜游戲的“乞巧節(jié)”,祭祖奠先的“中元節(jié)”。   文化娛樂風俗 有特點的有昆山的昆曲、蘇州的評彈、揚州的揚劇、無錫的錫劇、南京的白局。民間文學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謠、民歌、諺語、謎語。江南絲竹開始產生于明代的蘇州一帶?!敖z”指絲弦樂器,如胡琴、月琴、琵琶、三弦、秦琴、揚琴等。“竹”指管樂器,如笛、簫、笙、嗩吶等,演奏的樂曲來自婚喪喜慶和調會活動中的風俗音樂。 江蘇風土人情 蘇繡圖案典雅,色彩秀麗,針工精細,與湘繡、粵繡、蜀繡合稱為我國四大名銹。刺繡發(fā)跡在蘇州。相傳孫權的姬人趙夫人,能在方帛上繡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陣等景物,當時人稱為“針絕”。以后歷代相傳,便成為一種婦女特有的藝術。特別是蘇州城西30公里、濱臨太湖的光福鄉(xiāng),鄉(xiāng)村每家婦女,除養(yǎng)蠶外,都嫻熟這種藝術。刺繡的原料有緞底、凌底、紗底等不同,有用絨、用線、用發(fā)(實際多用黑紗代)等繡法。近年來,蘇州刺繡廠又創(chuàng)造了“雙面異繡”,使蘇繡藝術登上了一個新高峰。 陶器是蘇南著名的手工業(yè)產品。由于歷代勞動人民運用智慧,積累經驗、不斷地發(fā)明創(chuàng)造,使質量逐步提高,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著名的陶都——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生產的日用工藝陶瓷,技術精湛,造型優(yōu)美,猶如百花叢中盛開的藝術鮮花,光彩奪目,逗人喜愛。 紫砂茶壺,是陶都是珍貴的工藝產品,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早就馳名中外,享有天下“神品”之稱。古人對名手制壺,視為“貴重如衍璜”、“珍重比流黃”、“價疑 琳”,覓湯一壺,賽過無價之寶。 紫砂茶壺之所以名貴,主要有七絕:一、茶無浴湯氣,色香,味皆蘊;二、夏天泡茶,隔日不易餿;三、冬天泡茶,沸水注入不炸裂;四、茶壺久用,不放茶葉,仍有茶香味;五、傳熱緩慢,壺熱而不燙手;六、壺蓋嚴密,倒茶無落“帽”之憂;七、壺色和諧不褪,久用越發(fā)光亮。 “茗熒莫妙于砂”,妙就妙在紫砂泥料有著特殊的性能。紫砂泥料蘊藏于深巖之中,開采后又經人工精選,故有“巖中巖”、“泥中泥”之稱。泥色紅而不嫣,紫而不姹,黃而不驕,黑而不墨,質地細膩且含有砂性,經高溫燒成,仍具有較好的透氣性能,得天獨厚的紫砂陶土,使茶壺、茶杯產生了獨有的功能。 制作紫砂茶壺,工藝十分講究。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藝人們創(chuàng)造的制壺技藝,各有風格,成千種茶壺“方圓非一、器型各異,有講究線條的茶壺,古色古香,清新悅目,有注重浮雕裝飾的茶壺,多姿多態(tài),以壺傳藝;有富于生活情趣的象形茶壺,形態(tài)逼真,見壺生景;還有集文字、書法、繪畫、篆刻諸藝術于一體的茶壺,字隨壺傳,壺隨字貴。優(yōu)美的紫砂茶壺,在我國工藝美術產品中放射著燦爛的光芒。 泥塑相傳于孫臏,他研究陣法,捏制泥人兵馬布陣,泥塑就流傳下來?;萆侥嗳藙t盛于明、清二代。山有粘土,土質細膩,可塑性強,適于泥塑之用。三、四百年來“惠山泥人”馳名中外。 惠山地區(qū)居民家家善彩塑,戶戶做泥人?;萆侥嗳擞猩詈竦娜罕娀A。它取材于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江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宣揚正義,反對邪惡,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意愿、愛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許多造型生動的泥塑作品,如“惠山大阿?!薄ⅰ拔覑郾本┨彀查T”等,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群眾的喜愛?;萆侥嗳藦S泥塑作品千姿百態(tài),年產300多種,600萬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及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每年接待成千上萬的外賓參觀。這一古老的民間世術將在四個現(xiàn)代建設中大放光彩。 1958年,郭沫若同志去無錫時,曾揮折題詩:“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衣冠千代異肝膽一般同,造化眼前妙,流傳城外雄,集中人數(shù)百,童叟獻神功”高度贊揚惠山泥塑工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 金陵燈會 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鬧花燈,以示與民同樂,共慶升平?,F(xiàn)在的燈會集中在夫子廟地區(qū)舉辦,自春節(jié)始,為期一月。尤其在元宵夜,秦淮河兩岸燈如海,人如潮。 春南京國際梅花節(jié)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探梅、賞梅是南京的習俗,自六朝至今不衰。而今南京的珍珠泉、溧水傅家邊、古林公園等處均有梅觀,尤以梅花山為最佳。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舉辦國際梅花節(jié)。 夏江心洲葡萄節(jié) 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長江中的一個島,風光旖旎。每逢7月至8月,島內千畝葡萄園碩果累累,游人登洲可觀大江風貌,享天然氧吧,還可盡情體驗采摘葡萄的野趣。 秋南京雨花石藝術節(jié) 雨花石,南京標志物之一。每年金秋九月,南京都要在雨花臺景區(qū)舉辦“天降雨花”表演、雨花石精品展、采石游等活動。雨花石主要產地六合縣同時開展分會場活動。 冬迎新年聽鐘聲活動 南京人樂于在鐘聲中迎接新年的到來。迎新年聽鐘聲活動通常在棲霞寺鐘樓舉行,由寺院法師念經祈禱和平、祝愿民安,再由主持與賓客共同撞響銅鐘108次,迎接新年的到來。

關于無錫生育風俗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