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藺相如送和氏璧的故事
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鑒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說:“這是石頭?!眳柾跽J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厲王駕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獻給那位武王。武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鑒別它,又說:“這是石頭。”武王又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駕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聽到后,派人問他原因,說:“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說謊的人?!蔽耐跤谑桥傻褡劣衿鞯娜似书_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寶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這件事情讓秦國大王知道了,他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 趙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么這么大方吶?要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guī)е褪翔怠ヒ娗赝醢?,到那里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壁w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后又交給后宮的美女們去看。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墒菍氂褚呀?jīng)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來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一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鼻赝跻宦犛忻?,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后宮拿來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后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愿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F(xiàn)在寶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一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么能不算數(shù)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碧A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我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送寶玉的儀式?,F(xiàn)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上?!鼻赝跽f:“好!就這么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賓館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就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于秦王會把他怎么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后來秦王發(fā)覺這件事,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想發(fā)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怕打不贏。最后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
2. 藺相如偷偷派人送回和氏璧的原因是什么?
和氏璧面世后,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后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趙國宦官繆賢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王聞之,于是占為己有,從此璧落趙國。究竟繆賢所購之璧是否前物,尚難肯定。
秦昭襄王得知璧在趙國,于是企圖恃強豪奪,假以十五城易璧。
趙國于無奈之際,在繆賢的推薦下,由藺相如"奉璧西入秦"。
相如憑著超人的膽略和智謀,在中國歷史上演出了一場流傳千古的"完壁歸趙"的故事。結局是"秦終不予趙城,趙亦不予秦璧"。
3. 藺相如拿回和氏璧的經(jīng)過
護送和氏璧回戰(zhàn)國的人是藺相如。
藺相如是趙國的一個英雄,他作為一名大臣,為了能夠保住和氏璧,從容游走在生死之間,其氣魄和膽識都是為人所欽佩的。藺相如在千百年來都是能臣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他能夠在三年內,從一個門客晉升為上卿,足以證明其能力和過人的本領。
藺相如是個有勇有謀的勇士,他出身貧寒,在一個極其重視出身的社會里,藺相如是不可能有機會嶄露頭角的,偏偏這時代的號角一吹響,藺相如就像響應號召般出現(xiàn)在了歷史的舞臺上。
藺相如能夠出現(xiàn)在趙惠文王的面前,還要多虧繆賢的舉薦。這一切都要從那塊“和氏璧”說起,秦國聽說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也是就給趙國來信,說秦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換這塊玉,趙國君臣上下商議,給了秦國未必會割讓城池,不給又怕秦軍攻打。給不給都是很麻煩的事情,這個時候,繆賢大膽進言,建議趙惠文王讓他的門客藺相如試試,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趙惠文王在朝堂之上接見了藺相如。
4. 藺相如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
課本劇劇本《完璧歸趙》
旁白:
戰(zhàn)國時期,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到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對大臣):本王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說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叫換這塊璧,本王今天就是要和你們商議這件事的。
大臣:
秦王不過是想把璧騙到手里罷了,可不能上他的當。
另一大臣:可是不答應,秦王派兵來攻怎么辦?
一大臣:聽說有個人叫藺相如,他勇敢機智,或許能解決這個難題。
太監(jiān):
傳藺相如進見。
藺相如:在下藺相如,叩見皇上。(藺相如走進來半跪在地上)
趙王:
快快請起。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換這塊和氏璧,咱們怎么辦?
藺相如: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池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池,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
看來只有這樣了,好吧,你去辦吧。
(藺相如到了秦國的大殿里,見了秦王獻上璧)
秦王:
這塊璧不愧是無價之寶,顏色多純,沒有一點斑點------(贊不絕口)
藺相如: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
藺相如:我看您并不圍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停,咱們有話好說嘛,別那么激動。(說著,他叫侍者獻上地圖和筆,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
藺相如: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我才交出來。
秦王:
今天來不及了,明日午時吧。
藺相如:好的。(藺相如說完就走了)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賓館,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和氏璧已經(jīng)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ǖ搅伺e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
旁白:
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全劇終
5. 藺相如獻和氏璧的故事
完璧歸趙講述的是藺相如護送和氏璧回歸趙國的故事。藺相如作為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趙惠文王18年),秦國向趙國強要“和氏璧”,他奉命攜璧入秦,當廷力爭,最后終于完璧歸趙。
藺相如,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臣,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
6. 藺相如的心情在和氏璧被送回趙國
因為藺相如有把握把和氏璧送回趙國。
藺相如出使之前,就和趙王保證過:要么用壁換城,要么完璧歸趙。
從第一次見秦王,藺相如就確定秦王沒有用十五城交換和氏璧的誠意。所以,就要想辦法把和氏璧送回趙國。
藺相如要求秦王舉行隆重典禮,這是需要時間準備的。而秦王因為藺相如有這個要求(典禮),所以就相信藺相如會交和氏璧,不會提防其他。
藺相如要求舉行隆重典禮,只是一個幌子。目前是爭取時間把和氏璧送回趙國。
7. 藺相如送和氏璧的故事情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趙惠王從楚國得到一件寶貝,名叫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情后,寫信告訴趙惠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趙惠王召見了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意帶著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王得到了城池,就把和氏璧送給秦王,反之,一定把和氏璧完整的帶回來。
藺相如來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給了秦王,秦昭王非常高興,卻毫無將城池給趙王的意思。藺相如便對秦王說:玉上有一個小瑕疵,我指給大王看。拿回寶玉后,他走到柱子前說道: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寶玉而不給城池,經(jīng)過我的勸說才答應,趙王齋戒五天,才讓我捧壁前來,以表示對秦國的尊敬。
大王卻禮儀簡慢,毫無交換的誠意。若大王一定要搶奪寶玉,我寧可將腦袋和寶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秦昭王無奈,只好拿出地圖劃出十五座城池給趙國。藺相如擔心秦王只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王齋戒五日,設“九賓”禮儀鄭重交換,秦王只好答應。藺相如便派隨從帶著和氏璧,從小道返回了趙國。等到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和氏璧送回趙國的事情告訴秦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8. 藺相如將和氏璧帶到秦國這個故事叫做什么
你說的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說趙國有一塊和氏璧(原先楚國的那個)。秦王特別想要。就說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為此,趙國很頭疼。不換怕得罪秦國。換又怕秦國不講信用。就在大家左右為難的時候,藺相如說他可以保證事情的成功。
于是,趙國讓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了秦國。秦王拿著和氏璧愛不釋手,但就是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藺相如對秦王說,這塊璧有個瑕疵,我給您指出來。秦王便把和氏璧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退到柱子旁邊,舉著和氏璧道,我看你就是想要騙取趙國的和氏璧?,F(xiàn)在璧在我手,你要是敢動,我就摔碎和氏璧并一頭撞死。
秦王嚇得趕忙說有事好商量。并當場裝模作樣的說那幾座城給趙國。藺相如也知道秦王在敷衍自己。于是他說,和氏璧乃無價之寶,兌換之事不能這么馬虎。大王要沐浴齋戒,選定良辰吉日。到時候我會隆重的把和氏璧交給你們。秦王只好準了。
回到驛館后,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不會給趙國十五座城池。他便派人帶著和氏璧。連夜返回趙國。
等到秦王來取和氏璧的時候。藺相如說這是國家大事,請秦王到邯鄲取迎取和氏璧。并且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秦王只好放了藺相如。這就是成語故事,完璧歸趙。
9. 藺相如給誰送和氏璧
完璧歸趙講的是藺相如護送和氏璧,到秦國出使,后又用計護送和氏璧回到了趙國。
趙國得到了和氏璧后,秦國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來換。在藺相如的建議下,趙王讓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見機行事。
秦王在看到和氏壁以后,就想把換城池的事情賴賬。藺相如用計將和氏璧拿回,對秦王說。如果他要硬強,藺相如就把自己的頭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秦王沒有辦法,只好答應藺相如的要求。
但藺相如知道,秦王肯定還會賴賬,就讓人把和氏璧偷偷送回了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