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烤肉 喝什么酒
燒酒
2,45斤肉要放多少醬油多少白酒做醬油肉
主料:牛腱子肉1塊(約1000g),黃醬100克,料酒3湯匙(45毫升),花椒1茶匙(5克),桂皮1小塊,醬油1湯匙(15毫升),鹽2茶匙(10克),白砂糖1湯匙(15克),老姜1小塊,八角2粒,大蔥白1根
3,自己在家都可以做什么酒
葡萄酒,簡單方便。味道好。
4,放白酒煮的是什么肉
醬牛肉
煮肉類都可以放白酒.
5,一般做菜用什么酒
料酒或黃酒,有時候還用白酒和啤酒,這要看你做啥菜了
料酒吧
主要是看你坐什么菜,各種酒用于不同的菜品``
一般做菜要用料酒,在超市可以買到的1
如果是魚之類的可以用白酒或者是啤酒代替,都可以的,而且味道也不錯!
看是做什么菜了,一般是用料酒,如果燉紅肉,可以加些紅酒,白肉可以加些白酒或黃酒,這樣更健康一些。
老酒
米酒
6,三杯鴨用什么酒最好
1. 先把油燒熱,再把醬油、九江米酒放進一同熱開;2. 當三杯料燒開后傳出香味,就可以把材料放進;3. 再加上糖(這樣可以中和醬油的咸) 用上小火一直不停的轉動材料;4. 約45分鐘后,醬料變濃縮后可以出爐;5. 鴨煮熟后,待冷卻切裝裝盤;6. 最后淋上煮鴨的醬料即可
三杯鴨的做法詳細介紹菜系及功效:粵菜 口味:咸鮮味 工藝:竹烤三杯鴨的制作材料:主料:鴨頭100克,鴨翅200克,鴨掌150克,鴨脖200克調料:醬油20克,江米酒35克,花生油25克三杯鴨的特色:獨特,純樸的鄉(xiāng)土風味令食客無不傾倒。教您三杯鴨怎么做,如何做三杯鴨才好吃1. 先把油燒熱,再把醬油、九江米酒放進一同熱開;2. 當三杯料燒開后傳出香味,就可以把材料放進;3. 再加上糖(這樣可以中和醬油的咸) 用上小火一直不停的轉動材料;4. 約45分鐘后,醬料變濃縮后可以出爐;5. 鴨煮熟后,待冷卻切裝裝盤;6. 最后淋上煮鴨的醬料即可。
7,浙江人腌制的醬油泡肉怎樣燒最好吃
原料:豬腿肉 2500克
調味料:醬油 300克,白糖 200克,白酒 3湯匙,精制鹽 2湯匙,花椒30粒,桂皮 1塊,茴香 5顆,八角3瓣,水1杯做法:
1、將調料中除白酒外調勻燒開,放涼后倒入白酒。2、帶皮豬后腿肉順切成2.5厘米寬的長條。入放涼的調料汁中浸泡,可以是砂鍋、缽,或者陶瓷、不銹鋼的鍋,但絕對不要用鋁鍋。3、密閉腌制2天后,視肉皮的顏色和瘦肉的顏色都已呈深紅色,撈出.
4、用粗繩將肉一條條穿好,掛在通風陰涼處晾7天左右,至肉出油即可。
5、食用時,隔水蒸20分種,待涼后切片享用。建議:
1、醬油一定要用老抽,最好用質量好點的。2、喜歡甜點的就多放一點糖,不喜歡甜的就少放。所有調味用量只是根據(jù)我家人的口味,大家可以酌情調整。煮調料的時候可以嘗嘗,可以咸點,有利于保存,但是絕對不要太甜。3、腌制臘肉的最好時間是冬至后。那時風大,且氣候干燥。
4、為了使肉入味,可以在肉厚出淺劃幾刀。但不要把肉切斷了。
5、第一次腌制后的醬油不要丟掉,燒開后再添加點作料還可以繼續(xù)腌制。
6、做好的醬油肉一定要掛在陰涼處風干,注意不要粘在一起,每天要翻動一下,避免陰面的無法風干。
7、風干醬油肉的時候千萬不要在太陽下暴曬,更不能淋上雨水,那樣容易長霉。
8、醬油肉要腌夠時間,并且外表一定要風干,才能讓成品的皮和瘦肉呈深紅色,肥肉有透明感。還有,醬油肉一旦表面收緊,就可以食用。不要長時間晾曬, 7天左右即可,久了脫水太多,瘦肉口感柴,不好吃。
9、風干后可以用保鮮袋或白紙一根根包好放冷凍室,防止霉變。
10、有的朋友說肉最好不要洗,直接腌制,以免洗過的肉中有水,讓腌汁變味,肉體變質。我是每次都洗干凈后再做。大家可以自己選擇。
11、還要說一句,醬油肉最好不要用五花肉腌制,太肥太膩。最好的部位是二刀腿肉,沒有,用普通腿肉也可以。我這次就是。
8,溫州的文化傳統(tǒng)
溫州過年十大習俗
過年是中國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各地過年習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溫州也有自己獨特的過年文化。從冬至開始,溫州人就紛紛籌備各種年貨,像曬醬油雞、醬油肉,炊松糕等等。
冬至吃湯圓
冬至稱“至日”,俗稱“冬節(jié)”。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或麻糍。湯圓的餡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湯圓。而麻糍則要先把糯米炊熟,搗韌做成塊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之粘滿豆粉,即為麻糍,麻糍為冬至的點心,俗稱“擂麻糍”。吃麻糍、湯圓,寓意著團圓和喜慶,民間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長一歲”的說法。
曬醬油肉和鰻鲞
溫州人習慣大約在農歷十一月份就開始曬醬油肉和鰻魚鲞。用生瘦豬肉、生雞鴨放在醬油中泡浸,然后曬干食用,別有風味。過去,在曬這些臘貨的那個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滿鐵釘,上面掛著醬油肉、醬油鴨、醬油雞。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優(yōu),所以即使市場里有現(xiàn)成的賣,人們還是愿意自己動手曬。鰻魚是溫州的特產(chǎn),溫州人一般去菜場買些個頭比較大的鰻魚,剖開淡曬,就成了我們口中的“鰻鲞”,鰻鲞比鮮鰻還要好吃,是年夜飯中佐酒的佳品。
搗年糕
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后做成長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紋的印版里,可壓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財神爺、狀元,以及鯉魚、麒麟等圖樣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寶狀的,最大重約3公斤,插上銀花可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每個房間也可擺上。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
農歷十二月廿四,家家戶戶還要“拜鑊灶佛”。據(jù)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凡人功過的日子,據(jù)說灶神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會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麥芽糖,為的是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說壞話。
撣新
每年農歷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襲臘月“撣新”習俗,溫州全城家家戶戶掃塵驅垢,粉壁飾室,滌具曬物,每戶人家趁此機會洗去家里一年堆積下來的污垢,準備干干凈凈迎春。
貼春聯(lián)
過年的另一種普遍習俗是貼春聯(lián)。早在宋朝,貼春聯(lián)已成為流行的習俗,宋朝把春聯(lián)稱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驅鬼辟邪,所以常在門前設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為裝飾,稱桃飾,后來慢慢嬗變成桃符即春聯(lián)。過去的春聯(lián)都是用墨在紅紙上寫黑字,最近幾年,市場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紅紙上的春聯(lián),頗受人們青睞。除夕那天,各家大門、屋柱和房窗兩邊都用紅紙貼上春聯(lián),俗叫“門對”。門楣上貼四個字,俗叫“橫批”,單扇門貼“大吉”兩字。正屋、廳堂、書齋以及豬、羊、牛欄,都貼上不同內容的春聯(lián),內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業(yè)豐收。
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
吃分歲酒非常講究吉祥。過去酒席上會用十只朱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花生(結子)、柑桔(大吉)、鯉魚(跳龍門)、豆腐(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紅蘿卜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吃過分歲酒,大家自尋娛樂,往往徹夜不眠,俗叫“守歲”,也叫“望年夜”。
開門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富,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fā),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fā)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
拜年
正月初一早晨起來,先在自己家里,晚輩按順序向長輩叩拜行禮,稱“拜年”。從正月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jié)。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有的還延至農歷正月十五。上世紀50年代以前,拜年的禮品比較簡單,大多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故稱“紙蓬包”。
穿新衣
正月初一,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因為民間以紅色象征吉祥,兒童穿著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艷,連老婦也系著大紅裙。如今,人們在穿著上已起了很大變化,顏色已不局限于紅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款式也變得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