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公司創(chuàng)始人張弼士提到的高逆是什么酒?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創(chuàng)始人張弼士以侍郎銜候補三品京堂身份受光緒帝召見時,呈上一道《奏陳振興商務條議》,其中第三條《興墾山利種植議》提到一種名叫“高逆”的洋酒,可能是指法國的Cognac,即如今通稱的“干邑”。?

事實上,無論是用張弼士家鄉(xiāng)的客家話,還是用普通話,“高逆”的讀音較之“干邑”,更接近Cognac的法語或英語的發(fā)音。?

至于“干邑”這個譯名,大約在1970年代才在香港流行起來,例如1979年8月17日《華僑日報》刊登《法國干邑拔蘭地稱雄世界有原因》寫道:“法國干邑拔蘭地能夠稱雄世界,是由于干邑區(qū)的葡萄種植田含有有機體元素,加上數(shù)百年不斷改良之傳統(tǒng)蒸餾及貯藏方法,酒質(zhì)自然優(yōu)勝一籌?!蔽闹械摹鞍翁m地”即酒類名稱Brandy(白蘭地),“干邑”即產(chǎn)地名稱Cognac。而在1958年香港《工商日報》的相關(guān)報道中,Cognac的譯名為“干益”。?

張裕紅酒LOGO

張裕紅酒LOGO

更早的時候,Cognac在香港的譯名為“干易”,例如1919年1月8日《華字日報》刊登的一則廣告稱:“法國干易城拈美孖田名廠,系著名之酒廠也。創(chuàng)自一千七百二十四年,已近二百年于茲矣。所制人馬嚜拈美孖田拔蘭地酒,其味美而醇,擔保無雜質(zhì)混入,為寰球各國士商所贊許……”廣告中的“干易”即產(chǎn)地名稱Cognac,“拈美孖田”即品牌名稱RemyMartin,“人馬”指該品牌標識圖形,“嚜”即Mark(商標),這款酒后來被叫做“人頭馬”。?

早在1896年,張弼士與奧地利釀酒師巴保男爵簽訂的英文版聘用合同,提到計劃釀造的酒類包括“BrandyorCognac”(白蘭地或干邑),中文版合同的表述合稱“精酒”。1919年,張裕公司在香港《華字日報》發(fā)布售酒廣告,所售白蘭地有兩款,一款叫“高月”,售價每樽二元八毫五;另一款叫“哈士”,售價每樽一元七毫五。廣告顯示,張裕公司當時在德輔道西24號二樓設立總經(jīng)理處,在德輔道西6號設立門售部,香港總代理為東成華公司,香港分銷處有先施、永安、大新、金華等公司及石塘咀各酒樓,廣告稱,“金牌證書,彰彰可據(jù)。無論中西人士,早已一致贊許”。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