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有誰知道酒瓶子上畫著中國臉譜的酒是什么酒啊
- 2,38度臉譜國粹酒價格表
- 3,酒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
- 4,誰知道臉譜酒啊廠家都在什么地方啊
- 5,酒是從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 6,白酒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 7,臉譜起源于哪個朝代
1,有誰知道酒瓶子上畫著中國臉譜的酒是什么酒啊
國粹酒,我家就有啊
紹興臉譜酒
2,38度臉譜國粹酒價格表
二兩半 8元/瓶 三兩13元 半斤50元 一斤是80元 以上是國粹珍品系列!60慶典188元 這些都是臉譜瓷瓶裝 我是國粹酒業(yè)務員
3,酒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
在人類還是人猿狀態(tài)的時候就有了 據(jù)歷史考證 古人猿將沒有食用完的糧食裝在容器中雨水進入進去經(jīng)過發(fā)酵變成了醇香的酒 古人猿嘗過后十分喜歡便開始專門的釀造酒了
4,誰知道臉譜酒啊廠家都在什么地方啊
貴州安順地戲最早可追溯到600年前的明初,這種古老而質(zhì)樸的文娛活動,如今已經(jīng)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國粹了。地戲主要流行于貴州省的安順及其周邊地區(qū)的漢(屯堡人)、布依、仡佬、苗等民族中。地戲又稱為“跳米花神”,演員均為當?shù)卮迕?,每年演出兩次。一次在春?jié)期間,持續(xù)半個月之久,叫“跳新春”。另一次在陰歷七月中旬稻谷揚花之際,演出時間5天左右,稱“跳花燈”。地戲的演出程序一般分為“開箱”、“請神”、“頂神”、“掃開場”、“跳神”、“掃收場”、“封箱”等幾部分。其中的“跳神”是正式演出,其余部分是帶有驅(qū)邪納吉成分的儺戲活動。 貴州安順地戲被國家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平壩金元帥酒廠出品的“屯堡古酒”將地戲臉譜制為酒瓶,極富地方特色。相關圖片請樓主參照下邊的網(wǎng)頁
河南 - 永城
5,酒是從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確切的釀酒時間,當然也不可考。但依考古發(fā)現(xiàn),距今6000年前,太湖地區(qū)己開始釀酒。在崧澤文化中,專門釀酒的澄濾器屢屢被發(fā)現(xiàn)。1999年春天,在江陰周莊龍爪墩遺址中發(fā)現(xiàn)一件,此器直徑近30厘米,形如碗缽,唯口部有倒酒的流,酒器內(nèi)壁以底為中心刻了許多呈放射狀分布的凹槽。古人把米飯裝進澄濾器里發(fā)酵,酒生成后便順著凹槽向下滲,飲用時只須把流對準杯子傾倒就行了。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采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發(fā)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zhì),乳糖,極易發(fā)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jù)古代的傳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fā)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6,白酒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干、老白干、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疚覈鵁频钠鹪础俊 £P于燒酒,一種說法,起源于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xiàn)。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shù)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壁w希鵠寫的《調(diào)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蕩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唐詩《荔枝樓對酒》詩云:“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保S現(xiàn)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chǎn)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于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jù)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jīng)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闭履聦懙摹讹嬍潮妗分姓f:“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⒋坦拧Z也?!爆F(xiàn)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chuàng)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白酒又叫蒸餾酒,從蒙元時期才有的物品,蘇州黃酒岸上人家已經(jīng)有5000年歷史了,,比如曹操:何以解愁,唯有杜康其實那個時候說的杜康是黃酒,包括杏花村,蘭陵美酒,包括李白斗酒詩百篇,這些都是黃酒,,,黃酒是舌尖上的古董,是老祖宗智慧結(jié)晶。
7,臉譜起源于哪個朝代
元朝
臉譜,起源于原始圖騰(約公元550年),后來逐漸演變成藝術化的戲劇臉譜。
五彩繽紛的戲劇臉譜不同于面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獨具風格的造型藝術,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贊譽。如今,臉譜這一古老藝術非但沒有歷盡滄桑而消失其魅力,相反,繽紛流麗、氣象萬千的彩陶、郵票、國畫、剪紙、木偶、竹刻等臉譜藝術品成了人們家中常見的掛飾物品,而且成為人們?nèi)找骁姁鄣氖詹仄贰?
臉譜,起源于原始圖騰(約公元550年),后來逐漸演變成藝術化的戲劇臉譜。據(jù)《舊唐書·音樂志》和唐段安節(jié)撰《樂府雜錄》記載,公元550年的北齊蘭陵王高長恭英勇善戰(zhàn),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戰(zhàn)就戴上形狀猙獰的假面具。到了唐代就發(fā)展成為一種“代面”的歌舞形式,這種戴面具演出,觀眾對演員表情變化看不見,妨礙對戲劇藝術的欣賞,后來面具就不戴了,發(fā)展為將面具上的花紋直接畫在臉上的化妝藝術;宋元時期,面部化妝色彩多樣化,有黑臉、紅臉、花臉、青臉、藍臉。這些臉譜的顏色都有一定象征意義,紅色表示英勇、正義,如關羽赤膽忠心,就勾畫紅臉;黃色表示勇猛、殘暴,如《戰(zhàn)宛城》中的典韋、《馬陵道》中的龐涓,勾畫黃臉;白色表示奸詐、多謀,如曹操奸詐,勾畫白臉;黑色表示剛直、果斷,如包拯鐵面無私,勾畫黑臉;藍色表示堅毅、勇敢,如《連環(huán)套》中的竇爾墩、《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此外還有神怪仙佛一類人物,專用金色、銀色等。戲劇人物臉上先有了這些主色基調(diào),再配以表現(xiàn)其心理、專長、命運等象征圖案,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就塑成了。
我國古老戲劇劇種,如徽劇、漢劇、昆曲、秦腔、川劇等360多個劇種,絕大多數(shù)都有自己的臉譜形式,各有風姿。清代中期形成的京劇,吸收了不同劇種的精華,經(jīng)過藝人們創(chuàng)作,臉譜多達幾百種,形成絢麗多姿的臉譜藝術,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
臉譜在譜式、圖案、顏色上,有其既定的格式。譜式上大致可分為整臉、三塊瓦臉、十字門臉、六分臉、碎臉、歪臉、象形臉等,其中,整臉和三塊瓦臉是最基本的兩種譜式。整臉是指臉上涂一種主色(或白或黑、紅),不勾花紋,不歪不破,略畫眉、眼、鼻和紋理,這種主要是膚色夸張的譜式,多用于刻畫面帶笑容、內(nèi)藏奸詐的權貴。三塊瓦臉是用黑色或其它深色夸張表現(xiàn)兩眼窩、鼻窩,類似三塊瓦片,這種譜或用途較廣,正反人物都可以用。十字門臉的底色為白色,自鼻子到腦門畫一黑色立柱,又在黑眼窩中間畫一橫線,兩眉畫兩個橢圓形黑點,好像十字。六分臉的腦門為白色,從鼻子到腦門畫一深色立柱,又以同色畫眉毛以下至兩頰,在眉間畫兩個深色橢圓形的點,整個臉由白色與深色大致為四六開比例,因而稱六分臉。
臉譜藝術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在長期發(fā)展的歷史歲月中,廣泛應用于工藝美術中,形成很多品類,如彩塑、國畫、剪紙、竹刻、燒瓷、面塑、蠟染、風箏、面具、蛋殼、皮影、木偶、郵票、以及裝飾包裝等,都有豐富多彩臉譜造型,格調(diào)各異,絢麗多姿。判斷臉譜藝術品的收藏價值,主要在于它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年代久遠的藝術品、名人制作的工藝美術品,其收藏價值就高,尤其是名人的臉譜國畫、古代戲曲人物古壺、瓷瓶,與戲劇界名人合影的珍貴照片等,無不成了收藏者追尋的收藏珍品。近年來,我國多次舉辦“中國臉譜精品展”,展出的彩塑立體臉譜、戲劇人物國畫臉譜、蛋塑、社火、有機玻璃等臉譜藝術品,引起人們的興趣并深受好評。
臉譜收藏,可按品種分類,這種收藏方法可以了解臉譜廣泛應用,根據(jù)運用情況探索臉譜來源及應用價值;也可按劇種分類來收藏,各個劇種的臉譜都有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因而這種收藏方法可以從相同中比較出不同,便于深入了解臉譜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