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食:糧食。 兵:武器。 整句意思是糧食充足,武備修整,老百姓才會信任統(tǒng)治者。
2.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原文
民信之矣,可以理解為人民相信的某種物體
3.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
食-釋義:糧食。
此句意思就是: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tǒng)治者。)”
原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谷吆蜗?”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p>
譯文: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tǒng)治者?!弊迂曊f:“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么在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弊迂曊f:“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么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tǒng)治者不信任,那么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4.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也
意思是:子貢問孔子:“顓孫師(子張)和卜商(子夏)兩個人,誰強一些?”
孔子道:“師呢,有些過分;商呢,有些趕不上?!?/p>
5.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拼音
弟子曰可以速矣,這句話的解釋是:孔子的弟子們說,可以速度再快點啊。這句話出自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 孔子世家》一文,原文如下: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6.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
1、意思: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廣泛地施愛于人民而又能救濟人民,怎么樣呢?可以稱得上仁德嗎?”
2、出處:《論語 雍也》
3、原文: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4、翻譯:
子貢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廣泛地給民眾施以好處,而且還能夠幫助眾人生活得很好,這人怎么樣呢?可以說他有仁德了嗎?”
孔子說:“何止于仁呢?那是圣德了!堯舜都恐怕難以做到!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別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凡事都能從切近的生活中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可以稱為是實行仁道的辦法了?!?/p>
擴展資料:
上述對話的現(xiàn)實道理:
孔子的回答告訴我們首先要學會讓自身通情達理,再去幫助、感化別人,這樣的人就是仁德的人。在當今,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幾乎是很少的,從古至今,人們的理想愿意是不錯的,但是想要達到博施濟眾的境界是很難達到的,但也不要覺得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孔子曾說過“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這個標準很高,要求一個人應具有卓越的才能去立別人,已欲達而達人,也是如此,能做到這點,便是仁者,仁者再進一步,就是追求博施濟眾的境界了。
其實,我們按小的范圍說,比如,當我們有余力時,可以先成就自己公司的員工,可以先從仁德開始做起,然后再可以成就他人,我們先沒有那么高的標準來廣施于眾,那就讓我們活好每個當下,小河匯與江河,都是先從開源沿渠而匯成江河乃至大海,讓我們自己先做好修身,齊家,然后才能鋪佐助于社會。
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翻譯
出自先秦佚名的《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圣管管。不實于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8.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原文及翻譯
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貢問政中所連續(xù)提出的三個問題??鬃诱J為,治理一個國家,應當具備三個起碼條件:食、兵、信。但這三者當中,信是最重要的。這體現(xiàn)了儒學的人學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對統(tǒng)治者不信任,那這樣的國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出自《論語·顏淵》,原文如下: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