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釀制有多少道工藝,茅臺鎮(zhèn)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都有哪些

本文目錄一覽

1,茅臺鎮(zhèn)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都有哪些

大黔朝醬香型白酒洞藏老酒的釀造工藝流程是: 母糟 大曲→粉碎→曲粉 高 粱(下沙) →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攤涼→加曲→ 酒 尾 原酒→貯存→勾兌→再貯存→ →翻拌→堆積→入窖→發(fā)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

茅臺鎮(zhèn)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都有哪些

2,一瓶普通茅臺酒的釀制經歷了三十道工序和多少個工藝操作環(huán)節(jié)

一瓶普通茅臺酒的釀制,經歷了30道工序和165個工藝操作環(huán)節(jié)。茅臺制作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具體如下:第一階段:制曲小麥經破碎,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用稻草間隔入倉發(fā)酵40天后拆曲,貯存6個月后投入制酒生產。第二階段:制酒投料階段:重陽開始分2次投料,即下沙和造沙。下沙高粱經破碎后加熱水潤糧,次日加母糟蒸糧,下甑攤晾,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勻堆積,達到工藝要求,入窖發(fā)酵30天后開窖取醅,再與造沙經破碎、潤糧后的高粱拌勻,從蒸糧開始重復上述工序。餾酒階段:餾酒階段共有7個輪次,每個輪次均經攤晾、加曲、堆積、入窖和餾酒操作。制酒過程共經歷9次蒸煮(餾),8次攤晾、加曲、堆積、入窖,7次取酒,一年一個生產周期。第三階段:貯存與勾兌基酒(輪次酒)分醬香、醇甜香、窖底香3種典型體貯存于陶壇中,將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體、不同酒度、不同酒齡的基酒進行勾兌,勾兌后貯存于陶壇。貯存勾兌工序至少歷經3年。第四階段:檢驗與包裝勾兌后的酒經檢驗合格后,采用不透明容器包裝出廠。

一瓶普通茅臺酒的釀制經歷了三十道工序和多少個工藝操作環(huán)節(jié)

3,茅臺酒的制作方法

茅臺酒的釀制技術被稱作“千古一絕”。茅臺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個生產工藝,生產周期7個月。蒸出的酒入庫貯存4年以上,再與貯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陳釀酒混合勾兌,最后經過化驗、品嘗,再裝瓶出廠銷售。

茅臺酒的制作方法

4,一瓶普通茅臺酒的釀制經歷了30道工序和多少個工藝

一瓶普通茅臺酒的釀制經歷了30道工序和165個工藝。茅臺酒釀制技藝是一種獨特的傳統(tǒng)釀酒工藝。茅臺酒生產工序流程包括制曲、制酒、貯存、勾兌、包裝5大流程,從制曲到包裝,歷經高溫制曲、制酒,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長期貯存,精心勾兌、包裝,共計30道工序,165個工藝操作環(huán)節(jié)。165個工藝環(huán)節(jié)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一位辛勤的工人師傅在背后默默的奉獻。正是有了在茅臺生產中最普通卻又最不平凡的釀酒工人,才使得茅臺酒走出國門,名揚世界。茅臺制造工藝的特點茅臺的制造工藝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高”、“三長”和“季節(jié)性生產”,這是茅臺工藝的獨特之處。 茅臺工藝的“三高”是指茅臺酒生產工藝的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fā)酵、高溫餾酒。茅臺酒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指茅臺酒基酒生產周期長、大曲貯存時間長、茅臺酒基酒酒齡長。茅臺酒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同一批原料要經過九次蒸煮(烤酒)、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歷時整整一年時間。而其他名白酒生產周期只有幾個月甚至十多天。 茅臺酒工藝的“季節(jié)性生產”指茅臺酒生產工藝季節(jié)性很強。茅臺酒生產投料要求按照農歷九月重陽節(jié)期進行,這完全不同于其他白酒隨時投料隨時生產的特點。采用九月重陽投料一是按照高梁的收割季節(jié);二是順應茅臺當?shù)貧夂蛱攸c;三是避開高營養(yǎng)高溫生產時節(jié),便于人工控制發(fā)酵過程,培養(yǎng)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陽是中國的老人節(jié),象征天長地久,體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5,茅臺酒的傳統(tǒng)工藝有什么特別的嗎

茅臺酒從制曲、制酒、貯存、勾兌到包裝,經過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huán)節(jié)。其傳統(tǒng)工藝總結為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其間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經分型貯放,勾兌貯放,五年后包裝出廠。其工藝特點為:兩次投料,固態(tài)發(fā)酵,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摘酒,以此形成茅臺酒獨特的釀造風格。
肯定又不一樣的啊,要不賣的那么貴呢

6,貴州茅臺酒工藝流程

貴州茅臺酒工藝流程:一、制曲每年端午,一個新的茅臺酒生產周期正式開始。(1)踩曲茅臺酒廠制曲是以小麥為主要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腳不停地踩。茅臺至今還在堅持傳統(tǒng)的人工制曲,用女性的雙足踩出中間高,四邊低,松緊適宜的“龜背型”大曲,這種形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后期發(fā)酵。(2)裝倉、翻倉小麥經過踩曲做成像磚頭一樣的曲塊,用谷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后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后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3)出倉、切碎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個月。二、第一輪下沙茅臺鎮(zhèn)當?shù)毓芗t纓子高粱叫“沙”,下料也叫“下沙”。在茅臺的釀造過程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產出不同的酒。重陽下沙,是因為重陽節(jié)前后,赤水河水由渾濁變?yōu)榍宄?,滿足釀酒對水質的要求,而且恰逢紅纓子高粱成熟。(1)潤沙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90℃以上的開水清洗幾遍,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茅臺酒在潤沙階段會添足水,除了潤沙之外,其它工序不再添加水。(2)蒸煮、攤涼、加曲高粱經過潤沙后,需要上甑蒸煮大約兩個小時,然后散在地上攤涼,由工人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溫度降至35℃左右開始加酒曲。高粱與酒曲的總體比例為1∶1,酒曲用量特別大,但是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shù)量都不一樣。(3)堆積發(fā)酵第一次加曲攪拌后要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進行堆積發(fā)酵。茅臺酒講究高溫發(fā)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50-60℃才結束這一環(huán)節(jié),釀酒師把手插進堆子,依據燙手的程度進行判斷。高溫堆積發(fā)酵是茅臺酒的獨創(chuàng),是工藝的核心。茅臺酒高溫大曲的曲糖化力低,并且?guī)缀鯖]有酵母菌。通過高溫堆積,微生物在消長過程中相互利用,以達到代謝產物具備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和,回味悠長的目的。(4)入窖發(fā)酵堆積發(fā)酵完成后,把酒糟鏟入窖坑進行封存,即開始入窖發(fā)酵,為期一個月。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酒糟。每次入窖發(fā)酵時會潑上一輪的尾酒,目的是調節(jié)酒糟的水分含量,再次發(fā)酵增香以及滋養(yǎng)微生物。三、第二輪下沙入窖發(fā)酵完成后,窖坑打開,開始第二輪下沙。第二輪下沙稱為糙沙,即向入窖發(fā)酵了一個月的酒糟里,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再次蒸煮、攤涼、加曲,堆積發(fā)酵,入窖發(fā)酵。第一輪下沙和第二輪下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fā)酵時間,盡可能多地培育微生物。四、七次取酒1個月后,開始第3次蒸煮,這時時間已到了歲末年初,這才開始第一次取酒。茅臺取酒溫度要求在40℃以上,而不是其他白酒常見的25℃,目的是排除低沸點刺激性的物質,保留高沸點物質,提高質量。取酒之后,再次重復進行攤涼、加曲、堆積發(fā)酵,入窖發(fā)酵、蒸煮和取酒的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取酒之后,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五、貯存勾兌茅臺酒分3種酒體:醬香、醇甜和窖底。七次取酒,酒體色、香、味各有區(qū)別。第一、二次出的酒酸澀辛辣,第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發(fā)焦發(fā)苦。根據不同輪次、不同酒度、不同香型、不同酒齡,可演變出100多種基酒酒樣。六、包裝茅臺酒在勾兌檢驗合格后,仍需再貯存半年,才能包裝出廠。也就是說,從原料到成品,最短也要經過五年時間。茅臺酒瓶膠帽上印有兩行數(shù)字,即為出廠日期和勾兌批次。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