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白酒甘洌、濃香白酒的柔和、采用勾兌的方式、使酒水變得柔和。元明時期的白酒,的確有溫熱后再喝的習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中,就曾提到燒酒要加熱飲用,現(xiàn)在為什么白酒很少有加熱的喜歡呢,歸根結(jié)底是白酒的釀酒工藝已經(jīng)今非昔比了,白酒是否溫著喝,并不是最必要的。
1、如何讓白酒口感柔和?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問題、有很多人會問、白酒不都是烈的嗎?又是如何變“柔和”的呢?“我很想說這里有個誤區(qū)、柔和風格白酒的出現(xiàn)、并非白酒從傳統(tǒng)的幾大香型中延伸出了新香型、而只是在釀酒工藝上做了些改變、”以往人們喝到的酒更濃烈、實際上是酒中的微量成分控制、酸酯比例平衡等存在不合理性。目前偏柔和的白酒、主要是在釀酒原材料的選擇、基酒的釀造與取酒環(huán)節(jié)、基酒與調(diào)味酒的搭配比例等方面做了些調(diào)整、使得酒體朝著協(xié)調(diào)、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白酒變得柔和方法:一、延長酒的發(fā)酵期、使白酒里面香味物質(zhì)豐富起來、酒水自然就變?nèi)岷土耍?/p>
二、發(fā)酵過程需控制、要做到低溫緩慢發(fā)酵、酒和水的柔和度、入池溫度高、升溫猛、酒水就會變辣、口感微苦等。3、蒸餾、需做到緩慢裝甑、緩慢蒸餾、最大的限度是提高白酒的香味物質(zhì),4、貯存、好酒都是陳的香、貯存時間延長、酒精與水的慢慢締合、酒水就會柔和一些。5、清香白酒甘洌、濃香白酒的柔和、采用勾兌的方式、使酒水變得柔和,
2、白酒加溫后再喝會怎么樣?
我們總聽古人說溫酒喝,為什么酒要加溫呢?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占99%以上,其他物質(zhì)還有醇油,多元醇,甲醇,醛類,酸類,酯類等。這些含量雖然少,卻影響酒的風味,而且有些是我們?nèi)撕攘瞬缓玫奈镔|(zhì),比如甲醇,乙醛,對人十分有害。甲醇和乙醛的沸點都比較低,甲醇是64.7℃,乙醛是21℃,這樣我們稍稍加熱就會揮發(fā)掉這些有害物質(zhì)。
注意病加太熱,過高會不但將酒精揮發(fā)掉了,而且其他芳香物質(zhì),如酯類等,這樣就會使酒沒什么滋味了,溫酒就在65°以下吧!還有,冰涼的酒會讓胃不舒服,會傷胃。溫了后對脾胃有好處,當然,如果是優(yōu)質(zhì)的白酒,那些有害成分是極低的,現(xiàn)代工藝可以剔除這些有害物質(zhì)的。如果這酒信得過,也可以不溫的,畢竟讓芳香物質(zhì)揮發(fā)掉了滋味就差點吧!。
3、過去的人為什么把酒溫熱才喝?
過去的人把酒溫熱了喝,原因最主要有三點,第一就是過去的人喝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黃酒,酒精度低必須要加熱之后才能喝,要是涼酒喝完了,人的身體不舒服,第二點就是釀造工藝不行,喝完酒之后極易上頭。所以也必須燙熱一下,讓里面的有害物質(zhì)揮發(fā)之后,喝了不會很快醉酒,而且到胃里也舒服,第三點,因為貧窮。很多人在看電視劇或者是歷史書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過去的古人喝酒都喜歡把酒溫熱了再喝,
像《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紅樓夢》里賈寶玉喝冷酒被薛寶釵訓斥的場景,《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去吃飯,大都是讓店里伙計燙一壺熱酒,那為什么古人喝酒之前,都要燙熱了再喝呢?是不是熱酒更好喝呢?其實是在古代,三國時期,水滸時期,人們當時飲用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黃酒為主,度數(shù)很低。尤其是江南一帶自古就喜米酒而不好烈酒,這種習俗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
而且,在古代直到宋元之前都沒有蒸餾烈酒的出現(xiàn)。而米酒,黃酒以米類谷物原料釀造,本身就性涼,必須要溫熱之后才可以飲用,這樣才不會對身體內(nèi)的脾胃器官造成傷害,而且喝下去也會覺得舒服,并且古人只在飲酒的時候才佐以下酒涼菜,如螃蟹等大寒之物,如酒再不溫熱后喝,就很容易積寒成病。當時的米酒和黃酒,顏色并不是像現(xiàn)在白酒那樣是無色透明狀,而是比較渾濁,色如米湯,也因此古人常將所飲的酒稱為“濁酒”,
而且,那時候的釀造工藝不好。并沒有產(chǎn)生如現(xiàn)代的“蒸餾”酒的釀造工藝,因此酒中的雜質(zhì)比較多,把酒溫熱了再喝,將酒的溫度加熱50度~60度,酒中的甲醇等有害物質(zhì)就會揮發(fā)掉,因此喝溫熱的酒也有利于減少對人體的傷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喝白酒的時候還都喜歡喝熱的,即使在現(xiàn)代一些偏遠地區(qū)的農(nóng)村,老人們喝家庭式小酒坊釀造的散白酒,在飲用之前依然會用熱水把小酒壺放到里邊燙熱了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