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特指中國白酒,是世界蒸餾酒中獨具一格的品種。白酒起源于中國,中華民族的酒文化也是有著歷史的沉淀,豐富而獨特,已經與我國許多文化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到如今酒的生產工藝已經較為復雜,生產周期繁長,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接著我們談談猿猴釀酒的原理,我們熟知酒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把糖類變?yōu)橐掖紒磉M行生產的,這種微生物通常是我們所熟知的酵母。
1、中國白酒的起源地在哪并且誰是中國白酒的祖庭呢?中國白酒的香型是怎么來的?
題主的問題還真是不少呢,那我就來一一解答!中國白酒的起源地在山西汾陽杏花村一帶。地上文物看山西不是吹的,早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xiàn)了“小口尖底甕”這種酒具,1982年,在杏花村遺址被發(fā)現(xiàn),并經過考證!汾酒是中國白酒的祖庭。酒史第一香,汾水卷滄桑,從北齊武成帝特薦“汾清”酒開始,汾酒進入史冊,并成為最早的國酒。
2、濃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是怎樣的?
大家晚上好!濃香型白酒是白酒中的一種,濃香型白酒非常具有特色,那么濃香型白酒有什么特點?濃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咋樣呢?濃香型白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xié)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yōu)劣的主要依據(jù)。1、原料處理,濃香型白酒生產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但也有少數(shù)酒廠使用多種谷物原料混合釀酒。
濃香型酒采用續(xù)糟法工藝,原料要經過多次發(fā)酵,所以不必粉碎過細,僅要求每粒高粱破碎成4~6瓣即可,2、出窖。采用經多次循環(huán)發(fā)酵的酒醅(母糟、老糟)進行配料,人們把這種糟稱為“萬年糟”,“千年老窖萬年糟”這句話,充分說明濃香型白酒的質量與窖、糟有著密切關系。起糟出窖時,先將黃水抽盡,這種操作稱為“滴窖降酸”和“滴窖降水”,
除去窖皮泥,起出面糟,再起糧糟(母糟)。在起母糟之前,堆糟壩要徹底清掃干凈,以免母糟受到污染,3、配料、拌和。配料主要控制糧醅比和糧糠比,蒸料后要控制糧曲比,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積為依據(jù),同時要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適當進行調整。配料時要加入較多的母糟,其作用是調節(jié)酸度和淀粉濃度,為下排的糖化發(fā)酵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
增加母發(fā)酵次數(shù),使其中的殘余淀粉得到充分利用,并使酒醅有更多的機會與窖泥接觸,多產生香味物質。配料要做到“穩(wěn)、準、細、凈”,對原料用量、配醅加糠的數(shù)量比例等要嚴格控制,并根據(jù)原料性質、氣候條件進行必要的調節(jié),盡量保證發(fā)酵的穩(wěn)定。4、蒸酒蒸糧,“生香靠發(fā)酵,提香靠蒸餾”,說明白酒蒸餾相當重要。蒸餾之目的,一方面要使成熟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質等揮發(fā)、濃縮、提取出來;同時,通過蒸餾把雜質排除出去,得到所需的成品酒,
典型的濃香型酒蒸餾是采用混蒸混燒,原料的蒸煮和酒的蒸餾在甑內同時進行的。一般先蒸面糟、后蒸糧糟,蒸餾時要中溫流酒。然后加大火力蒸糧,以促進原料淀粉糊化,蒸糧要求原料柔熟不膩,內無生心,外無粘連。在蒸酒過程中,原料和酒醅都受到滅菌處理,并把糧香也蒸入成品酒內,5、打量水、攤涼、撒曲。根據(jù)發(fā)酵基本原理,糊化以后的淀粉物質,必須在充分吸水以后才能被酶作用,轉化生成可發(fā)酵性糖,再由糖轉化生成酒精,
因此糧糟蒸餾后,需立即加入85℃以上的熱水,這一操作稱為“打量水”。攤涼后的糧糟應加入適量大曲粉,提供發(fā)酵微生物,撒曲后要翻拌均勻,才能入窖發(fā)酵。6、封窖發(fā)酵,待糟醅入窖完畢后,在其表面覆蓋6~10cm的封窖泥。封窖泥是用優(yōu)質黃泥和它的窖皮泥踩柔和熟而成的,將泥抹平、抹光,以后每天清窖一次,提高酒糟中的香味物質含量,待糟醅發(fā)酵好后將其取出,開始蒸糧蒸酒,即又開始了一個的新的釀酒循環(huán)。
3、請問什么是白酒?其具體的生產步驟是如何進行的?
白酒特指中國白酒,是世界蒸餾酒中獨具一格的品種,白酒技術屬性:以糧谷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經蒸煮、發(fā)酵、蒸餾而制成的飲料酒。白酒社會屬性: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精神、交際需求的嗜好性消費品,由于其酒液無色透明,故稱為白酒,因主要采用燒(蒸)工序,亦稱燒酒,根據(jù)所用糖化、發(fā)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大曲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