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軾催官考較戲作
《催試官考較戲作》 - 詩詞正文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
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
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催試管考較戲作} {宋} 蘇軾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紗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寫的人
李曉磊
2,古詩崔試官考較戲作
崔試官考較戲作蘇軾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五絕·錢塘潮李祚忠一后浪推前浪,滔滔涌入江?;仡^潮更壯,猛撞巻堤墻!二錢塘滾滾潮,浩蕩帶雷囂。沿岸人擁眺,皆驚世上寥!
當(dāng)年時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同情那些望眼欲穿等候成績的考生,寫成這首《催試官考較戲作》,希望閱卷官挑燈夜戰(zhàn)迅速批出考卷,好讓考生們輕松愉快地去欣賞八月十八的錢塘江涌潮。
3,朱熹的催試官考較戲作的意思是什么
只找到北宋蘇軾的這首詞,沒有找到南宋朱熹的同題詩。催試官考較戲作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宋制:貢舉的考試放榜例在中秋節(jié)日。這一年卻遲了兩天——八月十七日放榜,不消說那些考生們是等得頗為焦急的,所以作者有催試官之作,希望閱卷官挑燈夜戰(zhàn)迅速批出考卷,好讓考生們輕松愉快地去欣賞八月十八的錢塘江涌潮。
你好!長輩說過、記不清了如有疑問,請追問。
4,孟浩然的田園詩越短越好
秋登萬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嗤嚨歉撸娘w逐鳥滅?! 〕钜虮∧浩?,興是清秋發(fā)?! r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爝厴淙羲j,江畔舟如月?! 『萎?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入峽寄弟 吾昔與爾輩,讀書常閉門?! ∥磭L冒湍險,豈顧垂堂言?! ∽源藲v江湖,辛勤難具論。 往來行旅弊,開鑿禹功存?! ”诹⑶Х寰瑵兞魅f壑奔?! ∥襾矸矌姿蓿瑹o夕不聞猿。 浦上搖歸戀,舟中失夢魂?! I沾明月峽,心斷鶺鴒原?! ‰x闊星難聚,秋深露已繁?! ∫蚓履铣?,書此示鄉(xiāng)園 大堤行寄萬七 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 q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鯇O挾珠彈,游女矜羅襪?! y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fā)?! ∷迵P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 所思在建業(yè),欲往大江深?! ∪障ν┛?,煙波愁我心?! ⌒鸟Y茅山洞,目極楓樹林?! 〔灰娚傥⑿?,星霜勞夜吟?! ∠娜漳贤研链蟆 ∩焦夂鑫髀?,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娠L(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Q琴彈,恨無知音賞?! 「写藨压嗜?,中宵勞夢想 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セ焙笆?,鄰杵夜聲急?! 〖哑跁绾卧S,望望空佇立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吾觀鷦鷯賦,君負(fù)王佐才。 惜無金張援,十上空歸來?! 壷绵l(xiāng)園老,翻飛羽翼摧?! 」嗜私裨谖?,岐路莫遲回。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來闍黎新亭作」孟浩然 八解禪林秀,三明給苑才。地偏香界遠(yuǎn),心凈水亭開。 傍險山查立,尋幽石徑回。瑞花長自下,靈藥豈須栽。 碧網(wǎng)交紅樹,清泉盡綠苔。戲魚聞法聚,閑鳥誦經(jīng)來。 棄象玄應(yīng)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 「齒坐呈山南諸隱」孟浩然 習(xí)公有遺坐,高在白云陲。樵子不見識,山僧賞自知。 以余為好事,攜手一來窺。竹露閑夜滴,松風(fēng)清晝吹。 從來抱微尚,況復(fù)感前規(guī)。于此無奇策,蒼生奚以為。 「登總持寺浮圖」孟浩然 半空躋寶塔,晴望盡京華。竹繞渭川遍,山連上苑斜。 四門開帝宅,阡陌俯人家。累劫從初地,為童憶聚沙。 一窺功德見,彌益道心加。坐覺諸天近,空香送落花。 「長安早春(一作張子容詩)」孟浩然 關(guān)戍惟東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樂建寅春。 雪盡青山樹,冰開黑水濱。草迎金埒馬,花伴玉樓人。 鴻漸看無數(shù),鶯歌聽欲頻。何當(dāng)遂榮擢,歸及柳條新。 「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xì)夂?,共說此年豐。 「曉入南山」孟浩然 瘴氣曉氛氳,南山復(fù)水云。鯤飛今始見,鳥墜舊來聞。 地接長沙近,江從汨渚分。賈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夜渡湘水(一作崔國輔詩)」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庭橘」孟浩然 明發(fā)覽群物,萬木何陰森。凝霜漸漸水,庭橘似懸金。 女伴爭攀摘,摘窺礙葉深。并生憐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紅羅被,香黏翠羽簪。擎來玉盤里,全勝在幽林。
故人具雞黍(shǔ),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xiá)。 開軒(xuān)面場圃(pǔ),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huán)來就菊花。
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春曉①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②曉, 處處聞啼鳥③。 夜來④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洛中訪袁拾遺不遇(1) 洛陽訪才子,(2) 江嶺作流人。(3) 聞?wù)f梅花早,(4) 何如北地春。很少了。。。
5,商山早行 溫庭筠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稳~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蛩级帕陦簦D雁滿回塘?! 咀髡咝鳌浚骸 赝ン蓿?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fù)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shù)成就遠(yuǎn)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fēng)。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注:部分版本為枳花照驛墻,現(xiàn)查大部分教科書已改為“明”: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注詞釋義】 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 ¢危阂环N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祝阂环N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A: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 《帕辏旱孛?,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據(jù)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縣(現(xiàn)在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稱為杜陵游客。那么,這句里的“杜陵夢”當(dāng)是思鄉(xiāng)之夢。作者曾在此寓居?! ▲D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靥粒簣@而曲折的池塘?! 竟旁娊褡g】 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足跡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叵胍箒硖鹈鄣墓枢l(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举p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拙浔憩F(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yuǎn)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艜r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瑯?,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伴稳~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yuǎn),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赝ン?,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 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 〈嗽娒鑼懺娙嗽谏酱迓玫昶鹪缵s路的情景。抒發(fā)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xì)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了?! 渡躺皆缧小肥菧赝ン拊娫~中的名篇,也是寫商洛的名篇。內(nèi)容一般,但是藝術(shù)水平很高,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第二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極受稱贊?! 赝ン?,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說法不一,有的說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說死于公元886年。據(jù)他說,他的祖上溫彥博曾在唐貞觀年間做過宰相。應(yīng)該算是名門后裔??墒堑剿麜r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輝煌了。 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rèn)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過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書館,還頗受器重,可是后來他埋怨令狐為他的求取功名沒有幫助,就給予嘲諷,于是與令狐交惡。令狐鎮(zhèn)守淮南時,他路過時也不肯去拜訪,卻不爭氣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鬧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還打了一頓,連牙齒都打斷了。后來楊收當(dāng)宰相,起用他擔(dān)任國子助教,還參與主持秋試。結(jié)果他對一位叫邵謁的考生諷刺時政的文章大加稱頌,觸犯了權(quán)貴,楊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處流落,窮困潦倒而死。他的這首《商山早行》詩,大概是寫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從長安去襄陽投靠徐商時。當(dāng)時他已是近50歲了?! 渡躺皆缧小反_實寫得很美,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作者僅用了幾個名詞,就生動的勾勒出一幅充滿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曉圖,今天讀來,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曉的風(fēng)光景物仍然歷歷在目,倍覺親切。關(guān)于這首詩歷來論家很多,但有些注釋多有牽強附會,想當(dāng)然的解說。比如首句“晨起動征鐸”。多解為早晨起來“搖動征車上的鈴子”。鐸是鈴不錯,《古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掛于牛馬頸下或屋檐下的小鈴。”按照溫氏當(dāng)時窮困潦倒的實際情況,恐怕很難乘坐著車子長途旅行的。同時,倘若坐上車子恐怕也很難看到河上架的木板橋上人踩霜的腳印。因此,這一句確切一點說,應(yīng)是店主敲響店鋪屋檐下掛著的鐸(鈴),催客人起來上路。再是第四句“人跡板橋霜”中的“板橋”。大概生活在商洛山中的人都經(jīng)歷過,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以前,無論是丹江還是山里的其它河流小溪,凡是村莊前后的河水上,都架設(shè)著木板橋(有的也用原木),供山民上山下地勞作和旅人行走,免去脫鞋涉水之苦。這種木板橋一般是在洪期過后的秋季架設(shè),第二年的初夏洪期到來前拆掉。在深秋初冬和早春降霜的日子,早上人走在橋上,總可以看到橋板面上結(jié)著薄薄一層白霜,腳踩過去,也會留下清晰的印跡?!叭僳E板橋霜”一句,正是這一景象的生動真實寫照。至于現(xiàn)在商州西北四十里的板橋鎮(zhèn),與溫氏的這首詩更不可能有任何關(guān)系。因為,板橋鎮(zhèn)并不在商山道上,而且離這條大道很遠(yuǎn),溫庭筠絕不會繞到那么遠(yuǎn)的地方去過“木板橋”。關(guān)于“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有的注釋以“槲葉落”,而且有霜跡,就說這首詩寫的是“晚秋”景象,也是純粹的想當(dāng)然之說?!伴巍睒鋵贇ざ房疲瑔棠?,葉闊大,卵形。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葉”是什么,而且用它襯蒸饃籠,端陽節(jié)用它包粽子。槲葉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黃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葉萌發(fā)時枯葉才脫落?!拌住?,商州人俗稱“鐵梨寨”。枳木多叢生,葉少刺多而粗,春天開白花,果實象桔,深綠色,味苦澀不能食。枳木多生長在河堤、畔或人家場院墻邊。有的人家還把它當(dāng)作籬笆栽植?,F(xiàn)在已少見了,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丹江兩岸河堤和村莊旁隨處可見。這兩句也是早春時節(jié)商山道上景物的真實描繪。“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字就用得非常巧妙而確貼。因為在拂曉前的月光下,驛站墻外邊一片白色的枳實花,顯得特別的明亮耀眼??傊@首五言律詩無論是寫景抒情,還是用字、聲律都是十分講究,表現(xiàn)了很高的藝術(shù)技巧。第一聯(lián)與第四聯(lián)首尾照應(yīng),抒發(fā)了詩人遠(yuǎn)途跋涉,思念故鄉(xiāng)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無助情懷,第二、三聯(lián)以眼前生動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應(yīng)了詩題的“山路早行”,也映襯出詩人當(dāng)時心情的凄清落寞。全詩情景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赝ン拊娫~文章都很有特色,但總的說來他的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他的詩詞思想內(nèi)容比較狹窄單薄,多為香軟艷麗的描寫女性篇章,但藝術(shù)水平很值得稱道。尤其是他的詞,對后世影響較大,歷代把他稱為“花間派”詞風(fēng)的鼻祖。
晨起動征鐸(chénqǐdòngzhēngduó),客行悲故鄉(xiāng)(kèxingbēigùxiāng)。 雞聲茅店月(jīshēngmáodiànyuè),人跡板橋霜(rénjìbǎnqiáoshuāng)。 斛葉落山路(húyèluòshānlù),枳花明驛墻(zhǐhuāmíngyìqiáng)。 因思杜陵夢(yīnsīdùlíngmèng),鳧雁滿回堂(fúyànmǎnhuítáng)。溫庭筠(wēntíngyunūn)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作者小傳】: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fù)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shù)成就遠(yuǎn)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fēng)。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注:部分版本為枳花照驛墻,現(xiàn)查大部分教科書已改為“明”: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注詞釋義】 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 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據(jù)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縣(現(xiàn)在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稱為杜陵游客。那么,這句里的“杜陵夢”當(dāng)是思鄉(xiāng)之夢。作者曾在此寓居。 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回塘:園而曲折的池塘。 【古詩今譯】 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足跡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叵胍箒硖鹈鄣墓枢l(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yuǎn)行。“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觯娙耸冀K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yuǎn),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 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 此詩描寫詩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趕路的情景。抒發(fā)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xì)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了。 《商山早行》是溫庭筠詩詞中的名篇,也是寫商洛的名篇。內(nèi)容一般,但是藝術(shù)水平很高,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第二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極受稱贊。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說法不一,有的說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說死于公元886年。據(jù)他說,他的祖上溫彥博曾在唐貞觀年間做過宰相。應(yīng)該算是名門后裔??墒堑剿麜r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輝煌了。 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rèn)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過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書館,還頗受器重,可是后來他埋怨令狐為他的求取功名沒有幫助,就給予嘲諷,于是與令狐交惡。令狐鎮(zhèn)守淮南時,他路過時也不肯去拜訪,卻不爭氣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鬧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還打了一頓,連牙齒都打斷了。后來楊收當(dāng)宰相,起用他擔(dān)任國子助教,還參與主持秋試。結(jié)果他對一位叫邵謁的考生諷刺時政的文章大加稱頌,觸犯了權(quán)貴,楊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處流落,窮困潦倒而死。他的這首《商山早行》詩,大概是寫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從長安去襄陽投靠徐商時。當(dāng)時他已是近50歲了。 《商山早行》確實寫得很美,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作者僅用了幾個名詞,就生動的勾勒出一幅充滿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曉圖,今天讀來,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曉的風(fēng)光景物仍然歷歷在目,倍覺親切。關(guān)于這首詩歷來論家很多,但有些注釋多有牽強附會,想當(dāng)然的解說。比如首句“晨起動征鐸”。多解為早晨起來“搖動征車上的鈴子”。鐸是鈴不錯,《古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掛于牛馬頸下或屋檐下的小鈴?!卑凑諟厥袭?dāng)時窮困潦倒的實際情況,恐怕很難乘坐著車子長途旅行的。同時,倘若坐上車子恐怕也很難看到河上架的木板橋上人踩霜的腳印。因此,這一句確切一點說,應(yīng)是店主敲響店鋪屋檐下掛著的鐸(鈴),催客人起來上路。再是第四句“人跡板橋霜”中的“板橋”。大概生活在商洛山中的人都經(jīng)歷過,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以前,無論是丹江還是山里的其它河流小溪,凡是村莊前后的河水上,都架設(shè)著木板橋(有的也用原木),供山民上山下地勞作和旅人行走,免去脫鞋涉水之苦。這種木板橋一般是在洪期過后的秋季架設(shè),第二年的初夏洪期到來前拆掉。在深秋初冬和早春降霜的日子,早上人走在橋上,總可以看到橋板面上結(jié)著薄薄一層白霜,腳踩過去,也會留下清晰的印跡?!叭僳E板橋霜”一句,正是這一景象的生動真實寫照。至于現(xiàn)在商州西北四十里的板橋鎮(zhèn),與溫氏的這首詩更不可能有任何關(guān)系。因為,板橋鎮(zhèn)并不在商山道上,而且離這條大道很遠(yuǎn),溫庭筠絕不會繞到那么遠(yuǎn)的地方去過“木板橋”。關(guān)于“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有的注釋以“槲葉落”,而且有霜跡,就說這首詩寫的是“晚秋”景象,也是純粹的想當(dāng)然之說?!伴巍睒鋵贇ざ房?,喬木,葉闊大,卵形。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葉”是什么,而且用它襯蒸饃籠,端陽節(jié)用它包粽子。槲葉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黃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葉萌發(fā)時枯葉才脫落?!拌住保讨萑怂追Q“鐵梨寨”。枳木多叢生,葉少刺多而粗,春天開白花,果實象桔,深綠色,味苦澀不能食。枳木多生長在河堤、畔或人家場院墻邊。有的人家還把它當(dāng)作籬笆栽植。現(xiàn)在已少見了,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丹江兩岸河堤和村莊旁隨處可見。這兩句也是早春時節(jié)商山道上景物的真實描繪?!拌谆黧A墻”一句中的“明”字就用得非常巧妙而確貼。因為在拂曉前的月光下,驛站墻外邊一片白色的枳實花,顯得特別的明亮耀眼。總之,這首五言律詩無論是寫景抒情,還是用字、聲律都是十分講究,表現(xiàn)了很高的藝術(shù)技巧。第一聯(lián)與第四聯(lián)首尾照應(yīng),抒發(fā)了詩人遠(yuǎn)途跋涉,思念故鄉(xiāng)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無助情懷,第二、三聯(lián)以眼前生動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應(yīng)了詩題的“山路早行”,也映襯出詩人當(dāng)時心情的凄清落寞。全詩情景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溫庭筠詩詞文章都很有特色,但總的說來他的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他的詩詞思想內(nèi)容比較狹窄單薄,多為香軟艷麗的描寫女性篇章,但藝術(shù)水平很值得稱道。尤其是他的詞,對后世影響較大,歷代把他稱為“花間派”詞風(fēng)的鼻祖。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fù)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shù)成就遠(yuǎn)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fēng)。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注:部分版本為枳花照驛墻,現(xiàn)查大部分教科書已改為“明”: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注詞釋義】 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 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據(jù)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縣(現(xiàn)在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稱為杜陵游客。那么,這句里的“杜陵夢”當(dāng)是思鄉(xiāng)之夢。作者曾在此寓居。 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回塘:園而曲折的池塘。 【古詩今譯】 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足跡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叵胍箒硖鹈鄣墓枢l(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霸诩仪蘸?,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yuǎn)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梢钥闯?,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yuǎn),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xiāng)”首尾照應(yīng),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xiāng)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霸缧小敝芭c“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 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 此詩描寫詩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趕路的情景。抒發(fā)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xì)膩而又精致地描繪出來了。 《商山早行》是溫庭筠詩詞中的名篇,也是寫商洛的名篇。內(nèi)容一般,但是藝術(shù)水平很高,歷來為詩詞選家所重視,尤其是詩的第二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極受稱贊。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說法不一,有的說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說死于公元886年。據(jù)他說,他的祖上溫彥博曾在唐貞觀年間做過宰相。應(yīng)該算是名門后裔??墒堑剿麜r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輝煌了。 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rèn)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過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書館,還頗受器重,可是后來他埋怨令狐為他的求取功名沒有幫助,就給予嘲諷,于是與令狐交惡。令狐鎮(zhèn)守淮南時,他路過時也不肯去拜訪,卻不爭氣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鬧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還打了一頓,連牙齒都打斷了。后來楊收當(dāng)宰相,起用他擔(dān)任國子助教,還參與主持秋試。結(jié)果他對一位叫邵謁的考生諷刺時政的文章大加稱頌,觸犯了權(quán)貴,楊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處流落,窮困潦倒而死。他的這首《商山早行》詩,大概是寫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從長安去襄陽投靠徐商時。當(dāng)時他已是近50歲了。 《商山早行》確實寫得很美,尤其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作者僅用了幾個名詞,就生動的勾勒出一幅充滿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曉圖,今天讀來,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曉的風(fēng)光景物仍然歷歷在目,倍覺親切。關(guān)于這首詩歷來論家很多,但有些注釋多有牽強附會,想當(dāng)然的解說。比如首句“晨起動征鐸”。多解為早晨起來“搖動征車上的鈴子”。鐸是鈴不錯,《古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掛于牛馬頸下或屋檐下的小鈴?!卑凑諟厥袭?dāng)時窮困潦倒的實際情況,恐怕很難乘坐著車子長途旅行的。同時,倘若坐上車子恐怕也很難看到河上架的木板橋上人踩霜的腳印。因此,這一句確切一點說,應(yīng)是店主敲響店鋪屋檐下掛著的鐸(鈴),催客人起來上路。再是第四句“人跡板橋霜”中的“板橋”。大概生活在商洛山中的人都經(jīng)歷過,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以前,無論是丹江還是山里的其它河流小溪,凡是村莊前后的河水上,都架設(shè)著木板橋(有的也用原木),供山民上山下地勞作和旅人行走,免去脫鞋涉水之苦。這種木板橋一般是在洪期過后的秋季架設(shè),第二年的初夏洪期到來前拆掉。在深秋初冬和早春降霜的日子,早上人走在橋上,總可以看到橋板面上結(jié)著薄薄一層白霜,腳踩過去,也會留下清晰的印跡。“人跡板橋霜”一句,正是這一景象的生動真實寫照。至于現(xiàn)在商州西北四十里的板橋鎮(zhèn),與溫氏的這首詩更不可能有任何關(guān)系。因為,板橋鎮(zhèn)并不在商山道上,而且離這條大道很遠(yuǎn),溫庭筠絕不會繞到那么遠(yuǎn)的地方去過“木板橋”。關(guān)于“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有的注釋以“槲葉落”,而且有霜跡,就說這首詩寫的是“晚秋”景象,也是純粹的想當(dāng)然之說?!伴巍睒鋵贇ざ房?,喬木,葉闊大,卵形。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葉”是什么,而且用它襯蒸饃籠,端陽節(jié)用它包粽子。槲葉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黃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葉萌發(fā)時枯葉才脫落?!拌住?,商州人俗稱“鐵梨寨”。枳木多叢生,葉少刺多而粗,春天開白花,果實象桔,深綠色,味苦澀不能食。枳木多生長在河堤、畔或人家場院墻邊。有的人家還把它當(dāng)作籬笆栽植?,F(xiàn)在已少見了,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丹江兩岸河堤和村莊旁隨處可見。這兩句也是早春時節(jié)商山道上景物的真實描繪?!拌谆黧A墻”一句中的“明”字就用得非常巧妙而確貼。因為在拂曉前的月光下,驛站墻外邊一片白色的枳實花,顯得特別的明亮耀眼??傊?,這首五言律詩無論是寫景抒情,還是用字、聲律都是十分講究,表現(xiàn)了很高的藝術(shù)技巧。第一聯(lián)與第四聯(lián)首尾照應(yīng),抒發(fā)了詩人遠(yuǎn)途跋涉,思念故鄉(xiāng)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無助情懷,第二、三聯(lián)以眼前生動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應(yīng)了詩題的“山路早行”,也映襯出詩人當(dāng)時心情的凄清落寞。全詩情景渾然一體,感人至深。 溫庭筠詩詞文章都很有特色,但總的說來他的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他的詩詞思想內(nèi)容比較狹窄單薄,多為香軟艷麗的描寫女性篇章,但藝術(shù)水平很值得稱道。尤其是他的詞,對后世影響較大,歷代把他稱為“花間派”詞風(fēng)的鼻祖。
商山早行 唐 溫庭筠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作者小傳】: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fù)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shù)成就遠(yuǎn)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fēng)。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余首。注:部分版本為枳花照驛墻,現(xiàn)查大部分教科書已改為“明”:明,使…明艷。這句說: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墻邊 【注詞釋義】 征鐸:車馬旅行時用的響鈴。 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春天樹枝發(fā)芽時才落。 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 驛:古代道路沿途專供遞政府文書的公務(wù)人員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陜西西安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筑陵于東原上,因名杜陵.據(jù)考,溫庭筠幼時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縣(現(xiàn)在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稱為杜陵游客。那么,這句里的“杜陵夢”當(dāng)是思鄉(xiāng)之夢。作者曾在此寓居。 鳧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來往北飛,秋天往南飛。 回塘:園而曲折的池塘。 【古詩今譯】 征鐸鳴響催促旅人起程,剛上路就傷悲離開故鄉(xiāng)。雞鳴聲伴有屋頂?shù)臍堅拢阚E已踏亂橋上的新霜。槲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枳樹的白花只點綴驛墻?;叵胍箒硖鹈鄣墓枢l(xiāng)夢,滿眼是鳧雁散布在池塘。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xiàn)“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yuǎn)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yīng)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面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云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jié)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jié)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jīng)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fā)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