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鳳香,用牡丹油包的水餃有苦味是不是假牡丹油

1,用牡丹油包的水餃有苦味是不是假牡丹油

可能也正常,之前說在60、/70年代菏澤的農民就知道了牡丹籽可以榨油,但由于有怪味,一直沒實行,后來技術提高,才作為商品出現(xiàn)的
苦味肯定是有的,如果喜歡這種口味的油把籽曬干后可以咋的
還是地溝油好吃、香今夜還吹著風 想起你好溫柔

用牡丹油包的水餃有苦味是不是假牡丹油

2,有喜歡旅游的嗎

國普羅旺斯的天空藍的通透明澈,空氣像新鮮的冰鎮(zhèn)檸檬水沁入肺里,心底最深處如有清泉流過,直想歌嘯。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讓人狂喜不已,自行車上、牛頭上、少女的裙邊插滿深紫淺藍的花束,整個山谷彌漫著熟透了的濃濃草香。田里一籠籠四散開來的薰衣草和挺拔的向日葵排成整齊的行列一直伸向遠方,田邊斜著一棵蘋果樹,不遠處幾棟黃墻藍木窗的小磚房子。   陽光撒在薰衣草花束上,是一種泛藍紫的金色光彩。當暑期來臨,整個普羅旺斯好象穿上了紫色的外套,香味撲鼻的薰衣草在風中搖曳。通常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薰衣草開放的時分,而當中更有“薰衣草節(jié)”及嘉年華,售賣關于薰衣草的產品如香水,香薰油,干花等的慶祝節(jié)目。要體會大自然的奇妙,最佳方法當然是騎自行車欣賞沿途風景。不能去的,就讓我?guī)е闾け檗挂虏莸拿恳粋€角落,讓你親身感受法國農村的特色,及風土人情。
去過北京,蘇州,無錫,上海,新加坡,馬來西亞,都不錯的說!!!~~~~
我喜歡,可是我一次都沒去過,爸爸說等長大了,想去哪自己去哪,我明年就高考了,高考完后,我想我可以去了吧,大學后就更加可以去旅游了,呵呵,好期盼啊
我喜歡旅游,去過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徐州是我的老家,還去菏澤看了牡丹.在徐州的楚王陵和漢王墓感觸很深,看到那個墓礦就看到我們古代人民的文明文化和聰明才智.我還想去好多地方,很多很多.

有喜歡旅游的嗎

3,滿城盡帶黃金甲故事梗概

滿城盡帶黃金甲故事梗概或分集劇情欲望與命運,成全人生一出出復雜劇。去肌刮骨也脫不去的欲望,螳螂捕蟬的寓言一般令人不安的命運,是每個人的深淵。有深淵,就有希冀、折墮和掙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攝制當中的張藝謀最新巨制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終要講述男人和女人愈掙扎愈暗沉的“深淵”故事。周潤發(fā)在片中飾演王。王是陷落別人的深淵,自己亦跌撲在戾氣氤氳的深淵里僵死了一盤浩大的棋局。王用計的時候,他不當用計,睥睨駕的眼神,照顧朝野。天下都是用計得來的,遑論用一個藏了計謀的吩咐,去輕松蕩除羸弱的女人那邪淫的念頭?女人是鞏俐飾演的王后。說這么個女人邪淫,不完全是。深宮里什么都能禁住,禁不住欲念。女人一直以來的欲念,與巷陌市井的女子無二,期待男人溫厚的懷抱和家常的親近。然而這個女人除去壓抑什么也得不到?!? 影片主要人物有大王(人物原型周樸園,扮演者周潤發(fā))、王后(人物原型繁漪,扮演者鞏俐)、大王子(人物原型周萍,扮演者劉燁)、小王子(人物原型周沖,扮演者周杰倫)、宮女(人物原型四鳳,扮演者李曼)。 故事開頭是大王征戰(zhàn)之后大勝回朝,暗暗發(fā)覺宮廷內部已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原來王后與大王子發(fā)生不倫之戀,而小王子、大王子、宮女之間的三角戀更是復雜。各方為權力、情欲展開明爭暗斗,最后矛盾不可避免地總爆發(fā),所有爭斗的人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空蕩蕩的皇宮內只剩下大王孤獨的身影,大殿外則是一幅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的悲涼景象……
菊 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的題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上面的“菊花”,另一種是“不第后賦菊”,出自唐末年代農民起義領袖(也稱“沖天大將軍”)的黃巢之手。 黃巢是今山東荷澤人,從小讀過書,又能騎馬射箭。他曾經到京城長安去參加進士考試??剂藥状?,都沒有考中。公元875年率領數(shù)千人在曹州起義,878年繼王仙芝(農民起義領袖,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死后被推為領袖,稱沖天大將軍。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長安,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大齊。但由于沒有建立較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和未乘勝追殲殘余勢力,使敵人得以反撲。后因彈盡糧絕,被迫撤出長安,轉戰(zhàn)山東,884年在泰山狼虎谷戰(zhàn)敗自殺。
影片講述唐朝故事,皇帝、皇后、將軍是片中三大核心人物。故事原型來源于曹禺的《雷雨》,只是將時代背景放到了唐朝。元超(周杰倫)是武藝最高的將軍,因此被任命為皇宮禁衛(wèi)隊首領,只可惜他的職責并不是保護皇帝(周潤發(fā)),而是想按照皇后(鞏俐)的旨意謀殺皇帝!

滿城盡帶黃金甲故事梗概

4,誰知道怎樣把柿子變成柿餅嗎

一、選料:選擇果大,含水量適中,無病蟲害,不軟爛的柿子。最好挑選無核或少核品種的柿子。從外觀看,色澤金黃略帶紅色,萼尖薄黃的成熟果最佳。柿子要適時采收進行加工,如過早采收,柿子水分多,糖分少,加工成的柿餅質量差。如采收太遲,柿子軟熟,不易加工。 二、刨皮:可用鐵刨子將選好的鮮柿子的外表硬皮刨凈,保留接近柿子萼盤和果梗的梗皮。 三、曬炕:將刨凈外皮的柿果,逐果整齊地攤放在曬墊上(曬墊可用竹子編織)用太陽曬。曬墊應放在離地面1 米高的架子上。柿果攤曬時萼盤朝下,夜晚露天晾。白天若天氣不好,可用塑料薄膜架空遮蓋,但薄膜不能直接蓋在柿子上。遭雨淋的柿子,要及時用干布擦干。若長期陰雨,可在晚上用文火烘干。一般柿子白天吹風和夜露2天后,到第3至4天,外果肉稍軟時,即可開始捏餅。 以后邊捏邊曬,繼續(xù)翻曬10至12天,曬至半干時,即可停曬。 四、捏餅:用手捏柿餅成形有講究,具體做法是:第一遍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捏破外皮,影響外觀。隔2至3天,攤放的柿果面逐漸干燥,并呈現(xiàn)皺紋時,繼續(xù)捏第二遍,這一遍是影響品質好壞的關鍵。捏時用力要比第一遍大些,要將果肉的硬塊全部捏軟。再隔2至3天,果面出現(xiàn)粗大皺紋時,捏第三遍,這次要將果面捏扁,果肉捏軟,并及時捏扁整形。宜選擇晴天或有風的早晨進行,因為夜間受露的果肉水分外移,果面返潮具有韌性,不易捏破。 五、露霜:把加工壓扁的半成品裝在木箱內,木箱四周與上下鋪干凈的白紙。等到霜降節(jié)前后,將柿餅取出攤放在涼爽的地方,此時注意不能讓陽光曝曬。一般上午攤晾,午后把它收回箱內。如遇雨天,以木炭或無煙煤為燃料,文火烘烤。經這樣反復幾次處理,能使柿餅糖分外溢,其表面出現(xiàn)白霜即成。柿餅上霜的好壞,取決于柿餅的含水量。最后一次整形時的柿餅以外硬內軟為好,水分過多易外滲,使表面發(fā)粘,不能出霜。水分過少,也難以出霜。品質好的柿餅肉色黃紅,并呈透明膠粘狀,餅形扁圓,完整,起銅鑼邊,表層有白色霜。味甘甜,不澀口,干度約95%,無霉變和無蟲蛀。 六、貯藏:制成的柿餅剔除次品,每10個一扎,用潔白的干稻草或棕葉絲扎捆成“十字架”形,即可作為產品出售。如果分批出售,要妥善貯藏,嚴防霉爛變質。方法是:在蘿筐內墊上消毒干燥的稻草,裝入捆扎好的柿餅,上面覆蓋經消毒的稻草,置于谷倉里保溫貯藏。也可放在干燥通風處。
柿餅的加工 杭餅加工有兩種方法,即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F(xiàn)分別介紹下下: 一、自然干燥法 操作要點: 1.選果:選用充分成熟、肉質堅硬、果形端正、果頂平坦或微突起、無縱溝、含糖量高、少核或無核品種。剔除機械傷和蟲果。 2.去皮:目前大都采用腳踏式半自動去皮機。將果皮轉圈旋削下。去皮要干凈,同時旋皮要薄而均勻。 3.曬餅:選光照充足、空氣流通、清潔衛(wèi)生的地方,用木棒或磚塊搭架,架高0.8~1米,上鋪秫千箔,將去皮后的柿果果頂向上,單層排在箔上曝曬,晚間用席蓋好,防露水,雨天要防雨,約10天左右果肉皺縮,果頂下陷,進行第1次翻動,以后每隔3~4天翻動1次,每次翻動同時進行捏餅,第2次捏餅時柿餅外硬內軟,回軟后沒有發(fā)汗現(xiàn)象,就可進行上霜,出霜才好。 4.上霜:將兩餅頂部相合,萼蒂部向外,在缸中放一層干柿皮放一層柿餅,反復疊放至將滿缸,然后封缸,放在陰涼處生霜。柿餅上霜與環(huán)境溫度有關,溫度越低,上霜越好,所以要將缸放在陰涼處。 二、人工干燥法 此法制品顏色黃亮、味甜香濃、出霜好、質量高。 一操作要點: 1.原料及預處理:同自然干燥。 2.烘烤:柿果入烤房后,點火升溫至40℃微火保溫。每隔2小時通風排濕1次,每次通風15~20分鐘(或排風扇排風5分鐘)。約2天后果面稍呈白色進行第1次捏餅,捏時要輕,防止捏破外層干皮。然后使烤房溫度穩(wěn)定在40~45℃,連續(xù)烤20小時,同時加強通風。此段溫度不要超過50℃,以利稅澀。當果面出現(xiàn)皺紋時進行第2次捏餅,此時柿果已基本脫澀,可提高烤房溫度至50~55℃,維持20小時,注意通風排濕,同時進行倒盤、翻果,使受熱均勻。當柿果已基本干燥有些皺縮時進行第3次捏餅 整形。用雙手母指和食指從果中心向外捏成中間薄邊緣厚的碟狀形,要捏斷靠近果蒂的果心,以防果頂縮入。此后烤訪溫度降至45℃左右,繼續(xù)蒸發(fā)。并加強通風,直內外軟硬基本一致。將餅收起回軟,整形上霜。 二注意事項: 1.烘烤溫度切勿超過55℃,防止柿餅返澀。 2.烘烤中應加強通風管理,嚴防受捂霉變。 3.出口柿餅衛(wèi)生要求較高,細菌總數(shù)≤100個/克,大腸菌群≤3個/克,因此要特別加強生產過程的衛(wèi)生管理。
直接晾
柿餅的營養(yǎng)價值高,因為在變成柿餅的過程中,會將柿餅中的果糖轉變成更容易讓人吸收的葡萄糖.同時,會在柿餅的上形成有營養(yǎng)的糖霜.加工過程主要是當柿子在樹上成熟到約八成熟時,就的將柿子從樹上采下來,一來在運輸過程中可以減少碰撞所引起的損失,一來在后續(xù)加工過程中較容易。但是因為還沒成熟,所以所含的單檸酸會有澀味,吃起來不爽口,就是大家所說的柿子會咬人。柿餅的加工就是要將這一種澀味除掉,讓它在適當?shù)募庸み^程中轉化成糖類。吃起來就香Q甜。但因為是純天然的柿子所加工,沒有加入防腐劑,所以一定要冷凍以保鮮。而那一家的柿餅好不好吃,就在於加工過程中,能不能讓澀味除去了。目前市面上加工制造柿餅的原料,大都采用牛心柿或石柿,牛心柿大部分來自中南部,石柿才有較多在地產的。加工中首先要先將柿子的蒂修到最小,但又不能把它挖掉,這就是柿餅中間那一小片硬硬的東西,那一部份不能吃。修好蒂的新鮮柿子利用削皮機將大部分的皮削掉,然后再由人工將未被機器削掉的果皮削除。這時一顆顆削好皮的柿子,果蒂向下被有順序的排在鐵架上(早期全部用竹器),然后一盤盤的拿到太陽底下曬,所謂的三份太陽七份風,然后每天要幫它按摩至少一次(統(tǒng)傳的方式是一邊曬一邊翻邊順便按),如此重復進行,快者五天,慢者七天,大概就可以上市了,這其中當然還有各加工場的私密方法,就看你比較喜歡那一種方式了,重點就是自己要實地試吃。
柿子多吃是不好的,中央臺以前放過柿餅的做法,就是去皮風干,干了撒點葡糖糖,通風好就行,不過南方地區(qū)的話比較潮濕,做柿餅可能不太好做
先洗洗手,然后要帶上膠皮手套和口罩。 把洗好的柿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拿起平底鍋用力的拍柿子。就柿子變柿餅了。。。。。。。。哦不

5,白菜的資料

大白菜,又稱為“結球白菜”、“黃芽菜”或“窩心白菜”等,是我國的原產和特產蔬菜,全國各地普遍栽培,以華北地區(qū)為主要產區(qū)。大白菜以其細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質,易種植、耐儲藏的特性,在我國的蔬菜生產和消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們秋冬季節(jié)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稱為“當家菜”、“半年菜”,現(xiàn)已先后引種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東菜”;在歐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國甘藍”。 大白菜雖然起源于我國,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獻上可以找到悠久確實的記錄,也不象有些原產于中國的蔬菜,在山川野間仍有原始的野生種類可尋。遍覽古籍,元代以前并無關于大白菜記載的典籍。根據(jù)考證,我國大白菜的歷史較短,自元代以后歷經明清兩朝,迄今約七、八百年,農學家對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結論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蕪菁天然雜交演化而來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來歷,必須從小白菜和蕪菁的源頭說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時稱“菘”。原產于中國南方。最早的歷史記載從西晉開始;蕪菁,又稱蔓菁,是一種根用芥菜,俗稱“辣疙瘩”,原產我國,以西北、華北為主產區(qū)。蕪菁在我國的栽培年代較久,在先秦文獻《詩經》中已被記載,稱為“葑菁”,西漢《范勝之書》的蔬菜專篇中亦有“蕪菁”的收錄。東漢已普遍栽培,桓帝時曾有“橫水為災,五谷不登,令所傷郡國,皆種蔓菁以充饑”的記述。 關于小白菜和蕪菁這兩種蔬菜的地域特點及演變,西晉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在“蕪菁附菘”一節(jié)中是這樣寫的:“蕪菁嶺嶠以南俱無之,偶有,士人因官攜種,就彼種之,出地則變?yōu)榻?,亦橘種江北為枳之義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謂之秦菘?!蹦铣捵语@的《南齊書》載: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稱為“菘”。唐蘇恭著《唐本草》載有:“蔓菁與菘,產地各異?!彼未懙杷钝拧芬粫险f:“菘菜北種,初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蕪菁南種也然?!蹦纤侮惙笤凇蛾惙筠r書》也記載:“七月種蘿卜、青菜?!鼻嗖思粗感“撞?。 從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蕪菁的產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種過程中有發(fā)生性狀變異的情況,但鑒于當時科技尚不發(fā)達,因此人們也就無從知曉小白菜和蕪菁的變異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現(xiàn)。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上第一次將所謂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細繪制成圖,從他所描繪的白菜形態(tài)來看,已經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葉向上攏起,其抱合狀態(tài)已經進化為結球的大白菜類型了。但不能割裂和漠視的是,從晉到元這漫長的歷史,是大白菜在進化過程中經歷的從內因到外因、從量變到質變、從偶然到必然引發(fā)突變的重要階段。同時,這一時期的戰(zhàn)亂動蕩,人民遷徙,南北文化交流,農作物的交互種植,對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進作用。元朝以后,記述大白菜的典籍漸多,明王世懋著《廣百川學?!吩凇肮呤琛币还?jié)介紹了大白菜的定義和產地,并推薦“燕地黃芽菜”是著名品種。清弘書等所著《授時通考》中贊美大白菜“脆美無滓”,還確切指出:黃芽菜是白菜的別種,決不能與小白菜混為一談。丁宜曾在《農圃便覽》中對大白菜作了較明確的論述,他把大白菜稱之為“窩心大白菜”。他介紹了山東地區(qū)立秋種小雪收的栽培經驗,還介紹霜降后可用草繩將外葉捆起以保護球葉的方法?,F(xiàn)代農業(yè)科技證明,小白菜和蕪菁均屬十字花科蕓薹屬的不同亞種,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雜交,尤其小白菜和蕪菁的親緣關系最近,基本染色體組相同,彼此間天然雜交可育率達百分之百,其親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長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蕪菁之間。 蔬菜專家對這兩種蔬菜進行人工雜交的結果,也佐證了大白菜是小白菜和蕪菁雜交的產物。農學家的進一步推論是:一則由于小白菜和蕪菁南北相互引種,兩種蔬菜又是同期開花,其親緣關系又極為密切,在天然受粉的情況下,完全可能天然雜交,出現(xiàn)雜交后代。二則這種雜交后代,屬半耐寒性蔬菜,它既要求氣候涼爽濕潤、晝夜溫差適宜,又不遭受凍害,日照、雨量等均符合結球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而華北的秋季氣候、溫度和弱堿性土壤特性正符合這些要求,而且又經近千年的進化和培育,才終于出現(xiàn)了結球結實的大白菜。在此需要申明的是,筆者以為,今人稱大白菜為“菘”或“菘菜”是一種誤稱,應該予以澄清改正。 綜上所述,我們現(xiàn)在所食用的大白菜的高級變種——結球大白菜,是經歷無數(shù)次演化和歷代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辛勤培育的結果。當代的大白菜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可謂五彩紛呈,今非昔比。它的品系已發(fā)展到四個變種和結球變種三個生態(tài)型的一千余個品種。大白菜的適應性更強,成為祖國大江南北舉國種植的“國菜”。更令人感到振奮的是,隨著農業(yè)科技的日新月異,反季節(jié)的耐熱大白菜和彩色大白菜也相繼問世了。 大白菜個大體壯、物美價廉、營養(yǎng)豐富,令人久吃不厭。它一經問世,備受人們喜愛。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寫到:“白菜,味甘,溫,無毒。主通腸利胃,除胸中煩,解酒毒?!泵鞒跏理畬Υ蟀撞撕苜p識,認為是蔬菜中的神品。清朝吳其睿說北方大白菜運到南方之后:“競相爭購、味勝于肉,不脛而走?!蓖跏啃墼凇峨S息居飲食譜》中記載品評吃大白菜的好處說:“甘平養(yǎng)胃,葷素皆宜,味勝珍饈?!鼻迨穼W家柯劭忞作《種膠州白菜》詩:“翠葉中飽白玉肪,嚴冬冰雪亦甘香?!濒斞冈凇峨跋壬分邪劦摹澳z菜”即是山東青島的著名特產,當年的“膠菜”物以稀為貴,運到南方被商家用紅頭繩系住菜根招搖銷售。現(xiàn)代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對大白菜鐘愛有加,在他的《辣椒白菜》圖中很為大白菜鳴不平,他慨然題詞:“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從此,大白菜乃“菜中之王”的美名,廣為傳頌認同。老百姓的大白菜情結更濃,常見的民諺道:“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日本人評價大白菜:“性質極優(yōu),其味甜美,質極柔脆,諸菜中之最良品也?!?現(xiàn)代營養(yǎng)科學測得每百克大白菜含蛋白質1.7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1克,膳食纖維0.6克,維生素A原250微克,維生素A42微克,維生素PP0.8毫克,維生素C47毫克,維生素E0.92毫克,硫胺素0.06毫克,核黃素0.07毫克,鈣69毫克,鐵0.5毫克,鋅0.21毫克,磷30毫克,硒0.33毫克,鉬0.08微克。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白菜中富含的硒和鉬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可與維生素E相輔相成,有預防心肌梗死、高血壓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能;鉬是酶的重要構成要素,還可協(xié)助糖類和脂肪的代謝,兩者極具抗癌作用,可直接或間接殺死癌細胞。大白菜的草酸含量甚微,幾乎不見報道。因此,營養(yǎng)專家將大白菜列為保健與防癌的首選蔬菜之一。 在食用上,大白菜的菜路寬、不攔味,適合于多種烹調方法,拌熗腌炒皆宜。它既可單獨成菜,又可與眾多原料配伍;既可做成淡雅的高檔菜,又可做成味厚的大鍋菜;既上得了廳堂,又下得了食堂;而且還是面點餡心和涮火鍋必備的原料之一??芍^真味若水,承載萬物。但專家建議,隔夜或放置時間較久的大白菜菜點不宜食用,以防大白菜中的硝酸鹽轉變成有毒的亞硝酸鹽。 近幾年來,在返璞歸真食風的引領下,各地廚師傾情打造以大白菜為主角的品牌菜、創(chuàng)新菜,涌現(xiàn)出眾多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大白菜菜點。而膠州作為大白菜的故鄉(xiāng),在餐飲界頗有知名度的膠南市黃海酒家經理高振剛,以弘揚地方特產為己任,以綠色天然的有機大白菜為研發(fā)對象,先后開發(fā)出大白菜的系列菜點,深受消費者歡迎,拉動了酒店的經營效益,使酒店人財兩旺,生意紅火,成為當?shù)夭惋嫎I(yè)的旗艦。
大白菜,又稱為“結球白菜”、“黃芽菜”或“窩心白菜”等,是我國的原產和特產蔬菜,全國各地普遍栽培,以華北地區(qū)為主要產區(qū)。大白菜以其細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質,易種植、耐儲藏的特性,在我國的蔬菜生產和消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們秋冬季節(jié)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稱為“當家菜”、“半年菜”,現(xiàn)已先后引種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東菜”;在歐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國甘藍”。 大白菜雖然起源于我國,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獻上可以找到悠久確實的記錄,也不象有些原產于中國的蔬菜,在山川野間仍有原始的野生種類可尋。遍覽古籍,元代以前并無關于大白菜記載的典籍。根據(jù)考證,我國大白菜的歷史較短,自元代以后歷經明清兩朝,迄今約七、八百年,農學家對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結論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蕪菁天然雜交演化而來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來歷,必須從小白菜和蕪菁的源頭說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時稱“菘”。原產于中國南方。最早的歷史記載從西晉開始;蕪菁,又稱蔓菁,是一種根用芥菜,俗稱“辣疙瘩”,原產我國,以西北、華北為主產區(qū)。蕪菁在我國的栽培年代較久,在先秦文獻《詩經》中已被記載,稱為“葑菁”,西漢《范勝之書》的蔬菜專篇中亦有“蕪菁”的收錄。東漢已普遍栽培,桓帝時曾有“橫水為災,五谷不登,令所傷郡國,皆種蔓菁以充饑”的記述。 關于小白菜和蕪菁這兩種蔬菜的地域特點及演變,西晉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在“蕪菁附菘”一節(jié)中是這樣寫的:“蕪菁嶺嶠以南俱無之,偶有,士人因官攜種,就彼種之,出地則變?yōu)榻?,亦橘種江北為枳之義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謂之秦菘?!蹦铣捵语@的《南齊書》載: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稱為“菘”。唐蘇恭著《唐本草》載有:“蔓菁與菘,產地各異?!彼未懙杷钝拧芬粫险f:“菘菜北種,初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蕪菁南種也然?!蹦纤侮惙笤凇蛾惙筠r書》也記載:“七月種蘿卜、青菜?!鼻嗖思粗感“撞?。 從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蕪菁的產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種過程中有發(fā)生性狀變異的情況,但鑒于當時科技尚不發(fā)達,因此人們也就無從知曉小白菜和蕪菁的變異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現(xiàn)。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上第一次將所謂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細繪制成圖,從他所描繪的白菜形態(tài)來看,已經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葉向上攏起,其抱合狀態(tài)已經進化為結球的大白菜類型了。但不能割裂和漠視的是,從晉到元這漫長的歷史,是大白菜在進化過程中經歷的從內因到外因、從量變到質變、從偶然到必然引發(fā)突變的重要階段。同時,這一時期的戰(zhàn)亂動蕩,人民遷徙,南北文化交流,農作物的交互種植,對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進作用。元朝以后,記述大白菜的典籍漸多,明王世懋著《廣百川學?!吩凇肮呤琛币还?jié)介紹了大白菜的定義和產地,并推薦“燕地黃芽菜”是著名品種。清弘書等所著《授時通考》中贊美大白菜“脆美無滓”,還確切指出:黃芽菜是白菜的別種,決不能與小白菜混為一談。丁宜曾在《農圃便覽》中對大白菜作了較明確的論述,他把大白菜稱之為“窩心大白菜”。他介紹了山東地區(qū)立秋種小雪收的栽培經驗,還介紹霜降后可用草繩將外葉捆起以保護球葉的方法。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證明,小白菜和蕪菁均屬十字花科蕓薹屬的不同亞種,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雜交,尤其小白菜和蕪菁的親緣關系最近,基本染色體組相同,彼此間天然雜交可育率達百分之百,其親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長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蕪菁之間。 蔬菜專家對這兩種蔬菜進行人工雜交的結果,也佐證了大白菜是小白菜和蕪菁雜交的產物。農學家的進一步推論是:一則由于小白菜和蕪菁南北相互引種,兩種蔬菜又是同期開花,其親緣關系又極為密切,在天然受粉的情況下,完全可能天然雜交,出現(xiàn)雜交后代。二則這種雜交后代,屬半耐寒性蔬菜,它既要求氣候涼爽濕潤、晝夜溫差適宜,又不遭受凍害,日照、雨量等均符合結球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而華北的秋季氣候、溫度和弱堿性土壤特性正符合這些要求,而且又經近千年的進化和培育,才終于出現(xiàn)了結球結實的大白菜。在此需要申明的是,筆者以為,今人稱大白菜為“菘”或“菘菜”是一種誤稱,應該予以澄清改正。 綜上所述,我們現(xiàn)在所食用的大白菜的高級變種——結球大白菜,是經歷無數(shù)次演化和歷代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辛勤培育的結果。當代的大白菜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可謂五彩紛呈,今非昔比。它的品系已發(fā)展到四個變種和結球變種三個生態(tài)型的一千余個品種。大白菜的適應性更強,成為祖國大江南北舉國種植的“國菜”。更令人感到振奮的是,隨著農業(yè)科技的日新月異,反季節(jié)的耐熱大白菜和彩色大白菜也相繼問世了。 大白菜個大體壯、物美價廉、營養(yǎng)豐富,令人久吃不厭。它一經問世,備受人們喜愛。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寫到:“白菜,味甘,溫,無毒。主通腸利胃,除胸中煩,解酒毒?!泵鞒跏理畬Υ蟀撞撕苜p識,認為是蔬菜中的神品。清朝吳其睿說北方大白菜運到南方之后:“競相爭購、味勝于肉,不脛而走?!蓖跏啃墼凇峨S息居飲食譜》中記載品評吃大白菜的好處說:“甘平養(yǎng)胃,葷素皆宜,味勝珍饈?!鼻迨穼W家柯劭忞作《種膠州白菜》詩:“翠葉中飽白玉肪,嚴冬冰雪亦甘香。”魯迅在《滕野先生》中褒獎的“膠菜”即是山東青島的著名特產,當年的“膠菜”物以稀為貴,運到南方被商家用紅頭繩系住菜根招搖銷售?,F(xiàn)代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對大白菜鐘愛有加,在他的《辣椒白菜》圖中很為大白菜鳴不平,他慨然題詞:“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從此,大白菜乃“菜中之王”的美名,廣為傳頌認同。老百姓的大白菜情結更濃,常見的民諺道:“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比毡救嗽u價大白菜:“性質極優(yōu),其味甜美,質極柔脆,諸菜中之最良品也?!?現(xiàn)代營養(yǎng)科學測得每百克大白菜含蛋白質1.7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1克,膳食纖維0.6克,維生素A原250微克,維生素A42微克,維生素PP0.8毫克,維生素C47毫克,維生素E0.92毫克,硫胺素0.06毫克,核黃素0.07毫克,鈣69毫克,鐵0.5毫克,鋅0.21毫克,磷30毫克,硒0.33毫克,鉬0.08微克。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白菜中富含的硒和鉬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可與維生素E相輔相成,有預防心肌梗死、高血壓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能;鉬是酶的重要構成要素,還可協(xié)助糖類和脂肪的代謝,兩者極具抗癌作用,可直接或間接殺死癌細胞。大白菜的草酸含量甚微,幾乎不見報道。因此,營養(yǎng)專家將大白菜列為保健與防癌的首選蔬菜之一。 在食用上,大白菜的菜路寬、不攔味,適合于多種烹調方法,拌熗腌炒皆宜。它既可單獨成菜,又可與眾多原料配伍;既可做成淡雅的高檔菜,又可做成味厚的大鍋菜;既上得了廳堂,又下得了食堂;而且還是面點餡心和涮火鍋必備的原料之一??芍^真味若水,承載萬物。但專家建議,隔夜或放置時間較久的大白菜菜點不宜食用,以防大白菜中的硝酸鹽轉變成有毒的亞硝酸鹽。 近幾年來,在返璞歸真食風的引領下,各地廚師傾情打造以大白菜為主角的品牌菜、創(chuàng)新菜,涌現(xiàn)出眾多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大白菜菜點。而膠州作為大白菜的故鄉(xiāng),在餐飲界頗有知名度的膠南市黃海酒家經理高振剛,以弘揚地方特產為己任,以綠色天然的有機大白菜為研發(fā)對象,先后開發(fā)出大白菜的系列菜點,深受消費者歡迎,拉動了酒店的經營效益,使酒店人財兩旺,生意紅火,成為當?shù)夭惋嫎I(yè)的旗艦。 現(xiàn)精選其幾款大白菜菜點,旨在與同行交流學習。
大白菜 大白菜個體壯實,葉片白嫩如玉脂,滋味甜美香脆,與竹筍、榨菜和大豆被推頌為中國四種世界第一的蔬菜。它是我國北方最普通、最肥美的重要冬季蔬菜。 大白菜俗稱黃芽菜,屬十字花科蕓苔屬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系發(fā)達,長成肥大的肉質直根。葉可分外葉和球葉。外葉綠色,展伏地面;內部的球葉乳黃或白色,是貯藏養(yǎng)料的倉庫。大白菜結球是對外界嚴寒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現(xiàn)象。從中心葉子卷心開始,葉片合抱成球,把芽包藏在中間,以保護它安全休眠越冬。 大白菜品種繁多,有結球、半結球、花心和散葉四種。結球又分直筒、高樁、矮樁三種。著名的品種有直筒長圓形的天津青麻葉;高樁長圓筒形的北京包頭青;矮樁短圓筒形的山東膠菜、河北石特一號等。良種大白菜能長到10千克以上。 白菜原產于我國北方,引種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紀傳入日本、歐美各國。白菜種類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綠、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南方的大白菜是北方引種的,其品種有烏金白、蠶白菜、雞冠白、雪里青等,都是優(yōu)良品種。白菜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粗纖維,用于燉、炒、熘、拌以及做餡、配菜都可以 大白菜亞種可以分為"散葉"、"半結球"、"花心"和"結球"四個變種。這些變種的進化過程,由頂芽不發(fā)達的低級類型進化到頂芽發(fā)達的高級類型而形成所謂的"園藝變種"。中國大白菜的栽培品種很多,這里只簡介一些有代表性的優(yōu)良品種。 1.散葉變種 主要在春季或夏季作為綠葉蔬菜栽培,代表品種有北京仙鶴白、濟南小白菜等。目前基本不再栽培,曾作為綠葉菜栽培的品種有北京仙鶴白和濟南小白菜,生長期30~60天。單株重0.6kg。 2.半結球變種 耐寒性較強,生長期60~80天?,F(xiàn)在多分布于東北、河北省和山西省北部及西北等高寒地區(qū)。代表性品種有山西大毛邊、興城大矬菜等。目前局限在原產地少量栽培,有遼寧的大矬菜和山西的大毛邊等品種。生長期80~85天。單株重6.55kg。耐熱性中等,耐寒性強,抗病毒病中等??顾共〖败浉⌒詮?。豐產,耐貯藏,品質粗糙。 3.花心變種 一般都具早熟性,生長期60~80天,為溫暖氣候型,較耐熱。多用于秋季早熟栽培和春季栽培。代表性品種有北京翻心白、翻心黃、濟南小白心等。花心變種栽培的主要品種有北京的翻心白、翻心黃和濟南小白心等。生長期65天。單株重1.5kg??篃嵝詮?,耐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宜夏秋栽培,早熟,不耐貯藏。 4.結球變種 栽培最普遍。這個變種因其起源地及栽培中心地區(qū)的氣候條件不同而產生三個基本生態(tài)型: (1)卵圓型 (2)平頭型 (3)直筒 以上的四個變種及結球變種的三個生態(tài)型屬于基本類型。此外,它們互相雜交而產生了下列次級類型: (1)平頭直筒型:生長期70~90天。適應性強,尤適于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分布于北京各地。代表性品種有北京大青口、小青口、抱頭青、擰心青等。 (2)平頭卵圓型:生長期100~110天。適于溫和海洋性氣候,適應性強。主要產于山東半島與內地毗鄰地區(qū)。近年各地也有引種。代表性品種有山東即墨縣的城陽青等。 (3)圓筒型:生長期100~l10天。適于溫和海洋性氣候。適應性弱,產于山東半島北部及其它地區(qū)。代表性品種有黃縣包頭、棲霞包頭、萊蕪包頭等。 (4)花心直筒型:生長期約90天。適宜大陸性氣候而適應性強,產于山東沿津浦線各地。代表性品種有德州香把子、泰安青芽和黃芽等。 (5)花心卵圓型:生長期100~l10天。適于大陸性氣候。產于山東沿津浦線南段各地。代表性品種有肥城花心、滕縣獅子頭等。 以上變種、生態(tài)型和次級類型構成了中國大白菜的品種系統(tǒng)。 大白菜還可按栽培季節(jié)分為:春型、夏秋型、秋冬型。 大白菜按葉球的結構分葉數(shù)型、葉重型、中間型。 大白菜按葉色分為青幫型、白幫型和青白幫型。 ◆主要栽培品種簡介 中國大白菜的栽培品種很多,這里只簡介一些有代表性的優(yōu)良品種。 1.散葉變種 目前基本不再栽培,曾作為綠葉菜栽培的品種有北京仙鶴白和濟南小白菜,生長期30~60天。單株重0.6kg。 2.半結球變種 目前局限在原產地少量栽培,有遼寧的大矬菜和山西的大毛邊等品種。生長期80~85天。單株重6.55kg。耐熱性中等,耐寒性強,抗病毒病中等??顾共〖败浉⌒詮姟XS產,耐貯藏,品質粗糙。 3.花心變種 栽培的主要品種有北京的翻心白、翻心黃和濟南小白心等。生長期65天。單株重1.5kg??篃嵝詮?,耐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宜夏秋栽培,早熟,不耐貯藏。 4.結球變種 共八個類型。 卵圓型以山東的福山包頭和膠縣二葉為代表品種。生長期100~110天。單株重約6.3kg。耐熱及耐寒性,抗病性、耐貯藏性均較強。目前栽培的品種主要有福東l號、福山核桃紋、膠縣二葉、試旅大小根等。 平頭型主要栽培品種有洛陽包頭、太原包頭,山東的冠縣包頭、菏澤包頭等。生長期110~l15天。球重4.8kg。抗旱、抗熱、抗病性較弱,但耐貯藏,產量較高,抗病力較弱。 直筒型代表品種有天津青麻葉和河北的玉田包尖等。生長期60~95天,依品種而異。本類型對氣候適應性極強,抗病毒病性中等,抗霜霉病及軟腐病性強。極耐貯藏。由于適應性強而容易結球和貯藏,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栽培品種有天津的大、中、小核桃紋,玉田包尖等。 平頭直筒型主要栽培品種有北京的抱頭青、擰心青、大青口、小青口等。生長期90天,球重3.5kg??共〖澳秃詮?。需肥量大,耐貯藏。 平頭卵圓型代表品種為,青島的城陽青等。生長期100天,球重3.6kg。本品種適應性、抗病性、貯藏性均強。 圓筒型代表品種為山東的萊蕪包頭。生長期100~l10天。球重4.2kg。適應性、抗病性、貯藏性中等,貯至春節(jié)后味淡。 花心直筒型代表品種為山東省德州香把子、泰安的黃芽、青芽等。生長期90~95天。適應性強,抗病性中等,耐貯藏。 花心卵圓型代表品種為山東滕縣獅子頭。生長期100天。球重3.2kg。本品種適應性很強,抗病性中等,耐貯藏。 須指出的是,上述常規(guī)品種的栽培多集中在原產地。現(xiàn)大面積栽培的品種是各地育成的雜種一代(f1),已早、中、晚配套,生產上可根據(jù)不同需要進行選擇。
白菜營養(yǎng)價值:白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yǎng)顏效果。白菜中的纖維素不但能起到潤腸、促進排毒的作用,還能促進人體對動物蛋白質的吸收。中醫(yī)認為白菜微寒味甘,有養(yǎng)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民間也常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白菜原產地:我國北方,引種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紀傳入日本、歐美各國。白菜種類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綠、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 白菜生長的氣象條件:苗期:一般在立秋節(jié)前后,日平均氣溫在20一25℃播種力宜,溫度超過27℃,幼苗生長細弱,易受病害。播種時太旱不能出苗,澇了根系不能下扎。苗期日照弱,雨水勤,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85%較為適宜。蓮座期:適宜溫度為18一22℃,水分充足,土壤無裂縫,涼爽晴天,日照充足,便于葉片和根系生長。連陰雨、日照弱、濕度大、暴用驟晴高溫引起病害。包心期:適宜溫度為12一16℃,氣溫涼爽利于包心,尤其是晝夜溫差大,養(yǎng)分積累多。高溫、悶熱、忽冷忽熱、干旱、大風容易爛心和造成病害,不利包心。 收獲期:適宜溫度為4一8℃,晴朗天氣,以便晾曬,遇寒潮、冰凍、霜凍、氣溫降至-4一-5℃即受凍害。 “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據(jù)統(tǒng)計我市在立冬后一周時間內,不受凍害的氣候保證率達80%,說明大部分年份在此期間收獲大白菜不會受害,但也有20%的年份受害。就是說每年在此期間溫度有高有低,但這時大白菜生長很快,收獲早了產量低,包心差。收獲晚了易受凍害,適時收獲產量高、質量好。何時砍菜最好,一方面要考慮節(jié)氣,另外一方面要注意收聽氣象臺站的降溫和冰凍天氣預報。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