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哪里回收煙酒,形容硯臺的句子

1,形容硯臺的句子

七律 酬張枚大兄惠贈澄泥硯  君惠贈自情長,從此珍藏硯一方?! 櫇沙文噱ψ瞎P,論交潘陸盡華章?! ⌒以諄砣詹枧胙`卻初春錐處囊。  歌鳳接輿知世運,北窗高臥任炎涼?! ↑S庭堅詩題澄泥硯  北宋時,大書法家黃庭堅與名人何書銘有隙。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寫好銘文,想讓黃庭堅在其死后為其撰書,病危時囑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塊銅雀臺瓦送給黃庭堅,待黃收下后再明其意。因三國時曹操建造銅雀臺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來做硯不傷筆、不滲水、易發(fā)墨。至北宋傳世甚少,當時文人雅士對此鐘情有加。何書銘死后,其子遵父遺言而行,黃庭堅看到銅雀臺瓦后,視若拱璧,欣然為何書銘寫了墓志。后來黃庭堅把此瓦制成硯臺,并為其作銘鐫刻于硯背,其銘曰:  鄴城宮殿已荒涼,  依舊山川半夕陽,  古瓦鑿成今日硯,  待教人世寫興旺?! ∏迩∮戭}刻詩文,山水,浮雕福壽龍紋澄泥硯.硯身前端所刻文字內容為  清乾隆御銘臣董誥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間,  永懷當盛世,  所樂在人和.  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轍 朝代:宋  長安新硯石同堅,不待書求遂許頒。豈必魏人勝近世,強推銅雀沒驪山。寒煤舒卷開云葉,清露沾流發(fā)涕潸。早與封題寄書案,報君湘竹筆身斑?! 〈雾嵑妥佑捎皿P山澄泥硯  【作者:蘇軾】  【年代:宋朝\代】  【詩文】:  舉世爭稱鄴瓦堅,一枚不換百金頒?! ∝M知好事王夫子,自采臨潼繡領山?! 〗浕鹕泻}暖,吊秦應有淚痕潸。  封題寄去吾無用,近日従戎擬學班。
1、就硯旋研墨  宋  晏幾道  《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2、硯溫融凍墨  唐  白居易  《青氈帳二十韻》  3、印朱沾墨硯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4、窮硯墨  金  段克己  《鷓鴣天·七字驪珠句法豪》  5、未暇開軒硯墨中  宋  蘇軾  《寄子由》  6、蒼硯有池殘墨在  宋  陸游  《九月十一日疾小間夜賦》  7、墨試小螺看斗硯  宋  陸游  《入梅》  8、古硯微凹聚墨多  宋  陸游  《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  9、墨丸入硯細無聲  宋  陸游  《掩戶》  10、滌硯灘頭無漬墨  宋  陸游  《幽居述事》  11、洗硯魚吞墨  宋  魏野  《書逸人俞太中屋壁》  12、翻云為墨海為硯  宋  白玉蟾  《筆架山》  13、洗硯去殘墨  宋  蘇轍  《初發(fā)嘉州》  14、硯乾筆禿墨糊涂  宋  陳垓  《絕句》  15、落花滿硯慵磨墨  宋  方回  《春半久雨走筆五首》  16、墨云膠凍硯  宋  顧逢  《再過悟竹庭房》  17、磨墨見硯穿  宋  李復  《病目》  18、鐵硯三升墨  宋  劉克莊  《林貢士哀詩》  19、自滌硯磚閑試墨  宋  潘玙  《小窗》  20、未乾宮硯墨  宋  強至  《仁宗皇帝挽歌辭四首》  21、起來磨墨花盈硯  宋  項安世  《睡起》  22、硯潤浮殘墨  宋  許庚  《句》  23、吟硯誰濡墨  宋  薛嵎  《哭瓢飲陳子在》  24、磨墨傾硯滴  宋  張耒  《書初涼夜至將曉:  25、詩忙渴硯酒磨墨  宋  張镃  《戲題》  26、硯墨如仇冠  宋  趙立夫  《謝劉潛夫寄示詩卷》  27、墨暈生冰硯影寒  宋  趙汝績  《韓仲和墨竹》  28、墨花香入硯  宋  趙善信  《車略院書懷》  29、硯呵磨墨凍  宋  趙與東  《次韻方萬里寒甚送酒》  30、韋布當磨鐵硯墨  宋  鄭清之  《靜樂用元韻為勸學之什再和》  31、硯浴珍材躬試墨  宋  朱翌  《湘江亭別程干》  32、硯冰呵墨印開封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  33、硯墨袞袞翻群鴉  明  宋濂  《次劉經歷韻》  34、硯中淋漓墨花濕  明  宋濂  《灘哥石硯歌(有序)》

形容硯臺的句子

2,歷史上因為仁義而失敗的人物以及事件

宋襄公。要成就霸業(yè),卻因為過于講道義,而失敗。與敵人做戰(zhàn)。本來打不過,卻裝,與楚戰(zhàn),楚渡河,左右諫,半渡擊之,不聽,渡河后,左右諫趁陣角未穩(wěn)擊之。不聽,終拜
項羽,鴻門宴,垓下之戰(zhàn)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將門后裔。楚亡后,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萬人敵」(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身高八尺,力能舉鼎,年青時志向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上:「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二十四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古。 項梁起義后,征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牌將(副將)。為了便於號召,采納謀士范增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於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zhàn)斗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zhàn)死。 定陶之戰(zhàn)后,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并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率車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后親率主力渡河,鑿沉船只,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只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zhàn)場,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殺敵,一以當十,九戰(zhàn)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巨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zhàn)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zhàn)。戰(zhàn)斗結束后,項羽召集援軍將領,他們「入轅門,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tǒng)帥。 巨鹿戰(zhàn)后,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jié)節(jié)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劉邦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巨鹿,關中空虛,占領了咸陽。 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劉邦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劉邦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采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 伯,親自到鴻門請罪。鴻門宴上,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暗示項羽殺死劉邦,項羽卻優(yōu)柔寡斯,被劉邦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制劉邦。引兵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挾其軍事上的余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fā)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qū)),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劉邦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制劉邦勢力的發(fā)展,使其不得東進。結果養(yǎng)虎貽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后卷土重來。 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劉邦便乘隙東進。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東進,直抵陽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zhàn)之際,一舉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 此時,劉邦仗恃兵多將廣,麻痹輕敵。項羽軍則收復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出山東經胡陵(今山東魚臺東南)趨蕭(今江蘇簫縣西北),直抵彭城漢軍側背。戰(zhàn)斗從拂曉開始,楚軍勇猛頑強,邊打邊沖。到了午時,已將漢軍打得大敗。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漢軍紛紛落水,死者十余萬。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楚軍追擊至靈壁(在今安徽?。┮詵|的睢水上,又殲滅數十萬人。劉邦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彭城一戰(zhàn),項羽決策果斷,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敵不意,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是戰(zhàn)史上以少勝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項羽乘勝進軍,在京邑、索亭間(滎陽西、南)同劉邦打了一仗,結果被阻於滎陽以東。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這期間,劉邦采取了正確的作戰(zhàn)指導,扼守成皋,在持久戰(zhàn)中消耗對方實力,伺機反擊;項羽找劉邦決戰(zhàn),又急攻不下。雙方力量對此發(fā)生了根本變化,漢軍由弱變強,項羽由強變弱。漢高帝五年(前二0二),劉邦發(fā)兵向項羽發(fā)動總攻,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項羽大為吃鶭,便借酒澆愁,慷慨悲涼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罷飛身上馬,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拚殺一陣,遂橫劍自刎而死。 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tǒng)帥。他能征善戰(zhàn),戰(zhàn)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云。巨鹿之戰(zhàn),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為劉邦進入咸陽,推翻秦朝創(chuàng)造了條件。楚漢戰(zhàn)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zhàn)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有百戰(zhàn)百勝之才」(蘇洵嘉佑集?項籍)。 然而,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秦朝滅亡后,他自稱霸王,忙於分封諸侯,扶持六國貴族的殘余勢力,違背了人民要求統(tǒng)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他行為殘暴,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余。入關后,火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息。他燒殺虜掠的暴行,違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戰(zhàn)敗的根本原因。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缺乏遠見,不爭取同盟。又妒賢嫉能,不能用人,招致眾叛親進,軍心渙散。軍事上,他缺少戰(zhàn)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頁良。以致屢失戰(zhàn)機,沒有鞏固的后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zhàn)屢勝,反而由盛而衰。所以,雖然項羽具有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

歷史上因為仁義而失敗的人物以及事件

3,河或溪的意象描寫的名篇

1.河 李白《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 魏都接燕趙,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 青樓夾兩岸,萬室喧歌鐘。 天下稱豪貴,游此每相逢。 杜甫《洗兵馬(收京后作)》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 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 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唐 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王之渙《 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2小溪 登朱雀山尋夢峰 煙浮青黛陡崖連, 出壑刀峰直向天。 湖似明珠鑲壩上, 江如銀鏈系云邊。 魔豬石畔生癡想, 仙釀池中悟妙禪。 尋夢因成三宿戀, 情絲化雨滿前川。 登朱雀山野餐 為了登臨愿,傾心做雅游。 風和熏日暖,鳥靜感林幽。 山石如留椅,松濤可泛舟。 杯中餐秀色,詩酒共情稠。 菩薩蠻·游蓮花山 杜鵑隱約啼深樹, 槐花香滿溪邊路。 蝶逐小橋西, 青藤繞古枝。 泉聲幽客夢, 詩與嬋娟誦。 醉里悟蓮魂, 陶陶已忘身。 蓮花山溪邊夜飲待月有感 夜飲山中聽響泉, 數星待月上層巒。 騷人不解嬋娟苦, 愛向圓時作景看。 蓮花山月下聽秋 溪水潺湲漱石輕, 時驚山鳥別枝聲。 秋蟲也有卿卿意, 陪在蹊邊草下鳴。 蓮花山夜記 秋草朦朧處,蛩聲斷續(xù)時。 酒醇星亦醉,天遠月堪期。 枕石同山靜,臨溪品夢癡。 心溫消露冷,不覺鳥鳴枝。 秋晨再登蓮花山 熹微明遠黛,露滴草輕搖。 野菊蹊邊立,鳥歌云里飄。 攀藤摘元棗,親水下溪橋。 浣得秋心淡,情思疊碧霄。 登香山 慕名千里外,賞葉正紅時。 詩思如留鳥,家山戀故枝。 冰湖溝 溪畔人家 東鄰小溪水,紅葉滿橋邊。 黃犬柴門外,吠人聲漸歡。 冰湖溝 林中聽鳥 古樹棲山鳥,人來恰恰鳴。 林深無覓處,石畔倚松聽。 登拉法山 九月登高處,家山色愈濃。 清泉漱龍口,頑石阻人蹤。 牽手夫妻樹,齊肩姊妹峰。 夕暉斜雁影,一字閱千重。 秋日憶懷 常憶悄悄二月風, 吹開冰雪綻春紅。 花顏入夢魂牽斷, 柳韻縈懷意正濃。 曾伴青山尋舊事, 也憑綠水暢新容。 秋高但看云舒卷, 思滿蒼穹念滿胸。 閑適 天高云自淡,風過水無痕。 閑釋煙霞語,靜參冰雪文。 雞窗尋契友,魚雁和清音。 適物心長在,何愁百歲身。 德惠相聚諸詩友別后 松江何日可行舟? 欲載相思逐水流。 流到君前賦新曲, 淺吟輕唱慰離愁。 清平樂·蝶祭 初翔薄翼, 便誤煙波里。 消得花殘身永殪, 浮夢凡生俱矣。 絕于荒渚何悲, 清魂尚可棲梅。 憐取冰心似爾, 枝頭不忍相違。 浣溪紗·閑適 秋賞白云夏賞花, 手邊一卷一杯茶。 金屋顏玉展芳華。 每有詩情常對月, 偶偕翰友醉流霞。 晨風暮雨任由它。 訴衷情·中秋 相思濃處是中秋, 欲寄卻無由。 飄零更助別緒, 偏又帶、幾多愁。 詞未就,淚盈眸, 意殘休。半窗明月, 對影難眠,蛩泣摟頭。 訴衷情·問月 朦朧新月水云間, 堤上柳含煙。 垂絲未系離恨, 風過處、舞翩翩。 拾舊曲,望空弦, 淚潸然。問伊何故, 不屑情愁,夢里方圓? 紅豆題照 君容一見不堪癡, 幾欲輕擷怕?lián)p枝。 聊借兩行零亂句, 清吟月下寄相思。 清平樂·花逝 西風又起, 滿目飄零意。 月冷星寒霜滿地, 更逝殘紅無際。 芳魂幾縷清煙, 隨云散盡溪邊。 何處再尋蹤影? 秋來不似春天。 赴臨潼路上過灞橋 東出長安滋水幽, 不聞折柳不言愁。 灞橋詩句秋來好, 一路熏香賦石榴。 雁塔廣場李白石雕像前同飲 千年塔下酒盈杯, 太白相邀醉一回。 若可卿卿長共月, 今生予爾釀香醅。 登乾陵 梁山絕高處,蒼石滿松岡。 云繞乳峰頂,花鋪馬道旁。 熏風人欲醉,沐雨野翻香。 靈氣遂心采,無須諱女皇。 游藍田 林幽獨聞鳥,溪淺亦湔塵。 老屋風兼雨,宿苔冬復春。 云浮摩詰路,石倚輞川筠。 絕足青門日,吟游托此身。 游西安有感 才下驪山又訪秦, 夕陽雁塔沐秋云。 摩天樓倚城墻外, 恍惚不知何處身。 浣溪沙·初冬雨后 冬至寒潮帶雨生, 滿窗蕭瑟滿窗風。 樓前空樹倍凄清。 多少枝頭春色好, 幾番月下水波平。 而今獨有夢牽縈。 生查子 冬日少聞晴,雨雪寒風助。 未待舊痕消,又有新冰覆。 心字冷成灰,莫與閑人訴。 一曲誤佳期,唱遠春無數。 江畔即景 冬仙笑元日,晴霽靚妝容。 水面騰云氣,柳枝凝霧凇。 鴨棲冰渚靜,兒戲雪汀哄。 浩浩煙波遠,長橋臥彩虹。 浣溪紗·雪 細碎天紗不染塵, 偕風漫舞玉腰身。 梅前共許冷香魂。 簾外撲捉難入手, 燈前吟誦暗敲門。 依稀夢幻總由君。 夜雪 中宵清雪舞風癡, 淡淡梨花落滿枝。 疏影透簾尋綺夢, 冷香驛外入梅詩。 雪中游山 疏林飛絮亂,遠嶺凍云低。 入眼無雜色,兩雙足印齊。 舟迷江上雪,風綰嶺頭云。 溫酒襟懷里,未酌人已醺。 黃龍諸賢與霧凇擦肩: 千年塔下聚詩賢, 遠赴江城敘舊緣。 情暖溪流化霜雪, 旁邊樹掛也闌珊。 浣溪紗·閑緒 閑看庭前雪打窗, 擁衾釋卷懶梳妝。 幾多心緒亦紛揚。 莫怪情深情卻少, 應憐夢短夢偏長。 從前無處不思量。 生日感懷 得意韶華逐逝波, 塵緣如夢暗消磨。 幸存幾許癡情在, 韻系心舟好放歌。 不慕高檐恥拜塵, 平心靜氣守蓬門。 清茶一盞詞一闋, 吟醉東風夢也真。 無花無月度今宵, 思緒盡隨春雪飄。 塵鎖凡身難自在, 脫羈魂夢任逍遙。 無緒舊詠 風物雖宜放眼量, 光陰有度路難長。 塵緣莫待蹉跎老, 一入黃泉悔斷腸。 攜手春山問野花, 一枝幾朵勿偷查。 賴將罰酒藏身后, 嗔笑行急使忘家。 白云蒼狗過窗前, 參透千般欲罷難。 一闋閑詞說未已, 隔簾風絮總纏綿。 幽思今夜付瑤臺, 不問塵緣悄自裁。 樹下吟風尋病酒, 天河夢醒始關懷。 秋江寒雨挽風行, 殘卷落花階欲平。 流水偕香由自去, 空余野徑望晴明。

河或溪的意象描寫的名篇

4,關于項羽的一生

一樓已經很詳細。
上述已很清楚了、我補充一點、項羽對虞姬的愛、也是天地可見的
項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將門后裔。楚亡后,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萬人敵」(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鬼椨鹕砀甙顺撸δ芘e鼎,年青時志向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上:「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二十四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古。 項梁起義后,征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牌將(副將)。為了便於號召,采納謀士范增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於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zhàn)斗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zhàn)死。 定陶之戰(zhàn)后,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并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率車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后親率主力渡河,鑿沉船只,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只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zhàn)場,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殺敵,一以當十,九戰(zhàn)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巨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zhàn)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zhàn)。戰(zhàn)斗結束后,項羽召集援軍將領,他們「入轅門,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tǒng)帥。 巨鹿戰(zhàn)后,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jié)節(jié)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劉邦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巨鹿,關中空虛,占領了咸陽。 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劉邦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劉邦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采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 伯,親自到鴻門請罪。鴻門宴上,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暗示項羽殺死劉邦,項羽卻優(yōu)柔寡斯,被劉邦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制劉邦。引兵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挾其軍事上的余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fā)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qū)),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劉邦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制劉邦勢力的發(fā)展,使其不得東進。結果養(yǎng)虎貽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后卷土重來。 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劉邦便乘隙東進。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東進,直抵陽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zhàn)之際,一舉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 此時,劉邦仗恃兵多將廣,麻痹輕敵。項羽軍則收復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出山東經胡陵(今山東魚臺東南)趨蕭(今江蘇簫縣西北),直抵彭城漢軍側背。戰(zhàn)斗從拂曉開始,楚軍勇猛頑強,邊打邊沖。到了午時,已將漢軍打得大敗。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漢軍紛紛落水,死者十余萬。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楚軍追擊至靈壁(在今安徽省)以東的睢水上,又殲滅數十萬人。劉邦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彭城一戰(zhàn),項羽決策果斷,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敵不意,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是戰(zhàn)史上以少勝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項羽乘勝進軍,在京邑、索亭間(滎陽西、南)同劉邦打了一仗,結果被阻於滎陽以東。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這期間,劉邦采取了正確的作戰(zhàn)指導,扼守成皋,在持久戰(zhàn)中消耗對方實力,伺機反擊;項羽找劉邦決戰(zhàn),又急攻不下。雙方力量對此發(fā)生了根本變化,漢軍由弱變強,項羽由強變弱。漢高帝五年(前二0二),劉邦發(fā)兵向項羽發(fā)動總攻,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項羽大為吃鶭,便借酒澆愁,慷慨悲涼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罷飛身上馬,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拚殺一陣,遂橫劍自刎而死。 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tǒng)帥。他能征善戰(zhàn),戰(zhàn)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云。巨鹿之戰(zhàn),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為劉邦進入咸陽,推翻秦朝創(chuàng)造了條件。楚漢戰(zhàn)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zhàn)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有百戰(zhàn)百勝之才」(蘇洵嘉佑集?項籍)。 然而,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秦朝滅亡后,他自稱霸王,忙於分封諸侯,扶持六國貴族的殘余勢力,違背了人民要求統(tǒng)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他行為殘暴,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余。入關后,火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息。他燒殺虜掠的暴行,違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戰(zhàn)敗的根本原因。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缺乏遠見,不爭取同盟。又妒賢嫉能,不能用人,招致眾叛親進,軍心渙散。軍事上,他缺少戰(zhàn)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頁良。以致屢失戰(zhàn)機,沒有鞏固的后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zhàn)屢勝,反而由盛而衰。所以,雖然項羽具有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
項羽之興起迅猛,項羽之滅亡倏忽。 司馬遷感嘆:項羽或許是舜的后裔吧!能在 短短三年之間,滅亡秦國,統(tǒng)率諸侯,雖然其勢 位未能終久,但自古以來,未嘗有如此人物。司 馬遷是漢武帝時代的史官,面對劉邦的后代,身 處刑罪之境,竟敢為項氏之興亡驚嘆不已,可見 項羽實非等閑之輩。 后來人談項羽,猶如癡人說夢,用凡人的成 敗榮辱來討論英雄的是非功過,似有以小人之 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 縱觀項羽短短的一生,他對于或興或亡的 結果,似乎從未特別留意過。事實上,項羽自始 至終對于結局怎樣確實是毫不關心的??粗亟Y 果的不是項羽,重過程輕結果的英雄才是項羽。 項羽滅亡秦國,做諸侯統(tǒng)帥完全是順勢而為、率 性而為,無意而得之,這與劉邦刻意先入關破秦 搶王形成鮮明對照。如果說項羽有做王的念頭, 憑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搶在劉邦之前入關,他之 所以北上與秦軍主力決戰(zhàn),根本不關心“ 誰先入 關誰做關中王”的約定,就因為他本是一個只重 過程而不重結局的絕世之雄,這個率性而為的 英雄,至今也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人生本是一臺戲,這臺戲被項羽表演得淋 漓盡致、精彩至極。 項羽把人生這出戲演得自然真純、酣暢淋 漓,看不見絲毫是非功過、成敗得失的瞻前顧 后,達到了隨“ 心”隨“ 勢”的最高境界?!?心”, 即項氏之個性,說白了就是他的表演欲望; “ 勢”,可以概括為表演氛圍。為了滿足表演欲 望,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或營造最佳表演氛圍: 破釜沉舟、鴻門宴、割地封王、霸王別姬……這 些精彩表演之所以歷久彌新、余味悠長,正是因 為他那超功利、超世俗的意氣足以使常人在無 法理喻的同時驚嘆不已。 楚霸王無顏東渡,自刎烏江,精彩的演出在 高潮到來時嘎然而止,何其悲壯!何其得時!何其 得體!這是天衣無縫的完美藝術?!?是天要亡我, 不是用兵之罪?!敝酝跽吣珥椨稹!?天”滅亡 了項羽,“ 天”是何物!或許是上蒼、天神,或許是 運數,項羽當時究竟指的是什么,現在已不重 要,而更有意義的是從史實中找出:這個“ 天” 究竟應該是什么。 唐代詩人杜牧說過:“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 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薄?天”滅亡了項 羽,不是劉邦滅亡了項羽。那么,這個“ 天”便是 項羽自己了。 項羽以什么為“ 天” 呢! 項羽以表演為 天”,以過程為“ 天”,以曾經為“ 天”;而不以 成功為“ 天”,不以得到為“ 天”,不以永遠為 “ 天”。這種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了他的 表演如何開場和如何收場。只要他覺得表演效果 好,成功與失敗以及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計。 以江山為舞臺,以歷史為觀眾,項羽的一生 是傾情表演的一生。歷史證明,他的表演是出色 的:一時的轟烈,永久的回響,給歷史留下永恒 的震撼。這種重過程輕結果的項氏表演,其實也 未必不是最理想的結果:使歷代慣常思維的人 們唏噓不已、驚嘆不已。 項羽三放劉邦,把個范增氣得要命,至今也 令人不可思議。 一、在鴻門宴上,如果項羽要殺劉邦,劉邦 豈能因如廁之便而脫身! 二、項羽封王時,范增曾與之商議,疑劉邦 有取天下之心,而項羽明知有患而不除,封劉邦 為漢中王。 三、項羽收復彭城,追殺漢兵,楚兵將劉邦重 重圍困,如項羽真要殺劉邦,劉邦豈能因大風忽 作而脫身!"在此,司馬遷有“ 為王者諱”的嫌疑#。 說他沽名釣譽,說他義重如山,其實不如說 表演需要來得直接。殺了劉邦既不夠朋友,有損 霸王形象,更重要的是這場對手戲就無法演下 去,過程也就完結了。所以,殺劉邦者非項羽,是 項羽則不殺劉邦。 項羽放棄關中而都彭城,以為“ 富貴而不歸 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庇忠淮巫C明項羽表演欲望 之強烈。即使被人罵為“ 沐猴而冠”,也動搖不 了項羽的表演意志,為了一時的演出效果,成敗 得失的最后結果是不屑一顧的。倘若項羽聽人 之勸定都關中,劉邦焉能回定三秦!劉邦不能回 定三秦,也就無法與楚相爭。“ 天”使項羽放棄 了地利,是因為這地利有礙“ 天性”的表達。 最后項羽被漢兵追到烏江之濱,并非定處 絕境,倘使?jié)摶亟瓥|,集聚人馬,也不是完全沒 有了重振的希望。當時,項王帶了 $% 騎士,退到 烏江西岸,正好渡江東歸;烏江亭長把船靠好 等待項王上船,并對項王說: “ 大王,江東雖小,地方也足有千里,民眾數 &’ 萬,足以為王,請大王快上船渡江,且這里只 有臣有船,漢軍追到也無法渡江。” 項王:“ 天要亡我,我渡江過去有什么用!當 初我率 (’’’ 江東子弟渡江西進,如今江東子弟 沒有一人能回去,只有我一人渡江而歸,即使江 東父老兄弟愛我!我,仍舊擁我為王,我有何臉 面再見江東父老!” 項王將馬送與亭長,命騎士都下馬步行,持 短兵器接戰(zhàn)。漢軍這時已追到,雙方沖殺,項王 最勇,獨殺漢軍數百人,身受十余創(chuàng)。 在奮戰(zhàn)之間,項王回顧發(fā)現漢騎兵司馬呂 馬童。項王說:“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呂馬童嗎!” 呂馬童因項王是老相識,不好意思面對而視,只 得指項王對王翳說:“ 這就是項王)” 項王說:“ 我知道漢懸賞買我的頭,值千金 封萬戶。呂馬童,我們既然是老朋友,我送給你 這一點好處吧)” 項王于是揮劍自刎而死。 “ 天”決定了項羽結束生命的時間、地點和 方式,“ 天”在此提示:人生舞臺的落幕之機已 到,或早或晚都將有損演出效果。 不過江東,結束演出,自我了結,余味悠長, 給人留下永久的驚嘆與震撼。項羽式的悲壯,空 前絕后,相形之下,呂馬童之流則渺如煙塵。 成功與失敗,短暫與長久,本來就是相對 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劉邦勝利了,項羽失敗 了;而在另一種意義上,也可說是項羽勝利了, 劉邦失敗了。定要做上皇帝,傳位多少代以后才 算勝利者,這是世俗之見。人的價值觀決定人的 價值判斷,項羽的價值取向不在乎最后的王者 是誰,不在乎時間上的長與短;項羽以氣概為最 高價值:宛如橫空出世,在人世間闖蕩一遭,創(chuàng) 造極致境界,使之空前絕后。事實上,古往今來 出現過不少劉邦式的英雄,而項羽卻是絕無僅 有,他的勇謀,他的敢作敢為,他的氣貫長虹,他 的決絕,真可謂驚詫千古,嘆服萬代,就連南宋 女詞人李清照也不禁為之感嘆:“ 生當為人杰, 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笨梢姡? 項羽稱霸王時間雖短,但他的英雄氣概卻震撼 千古,遠遠超出劉邦數百年家天下的轟轟烈烈, 我們能說項羽的價值判斷錯誤嗎! 有人把項羽的敗亡歸咎于他的有勇無謀, 這實在是見樹不見林。項羽能夠完成殺宋義、降 章邯、坑降卒、封王侯、徙義帝等大手筆文章,只 有勇沒有謀是很難辦得到的。至于說項羽吝嗇 封賞,以致于叛離不附,這對于項羽來說,則并 非失誤,他是順“ 天”而為之。憑項羽的聲威,若 要韓信、彭越、英布、田榮之輩歸附,也許只需略 施小計而已;他之所以不為,便是任性而為。性, 即其霸王之氣,虞姬所唱“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 聊生”的霸王氣。其實,霸王氣到了自刎時已到 達高峰,發(fā)揮到極致。固然,殺宋義、破釜沉舟是 霸王氣,坑降卒、裂土而封是霸王氣,但到了霸 王別姬、自刎烏江時,霸王氣的主體性才得以充 分顯現,作為一種天性,即天賦的理念,它在項 羽作自我否定時獲得了永恒。 以成敗論英雄和不以成敗論英雄,本是兩 種境界;而成與敗的相對性,又使人們對成敗本 身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表演和過程的層面, 項王沒有失敗,項王也沒有死。作為驚天動地的 英雄,他活在歷代人們心中;作為霸王氣概的極 致境界,他至今仍然是歷史紀錄的保持者。

5,12生肖是怎么來的

有明間和神話兩種版本: 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什么以這幾個字定時辰呢?分析一下這十二個字的原形和本義,我們就會看得十分清楚。 子:為 。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義為:幼小的、卵。古代指兒女。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正是夜深人靜的午夜時分,正是今明兩天的臨界,也可以說「明天」這個「產兒」就要誕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時,是孕含著什么孵化著什么的時刻。 丑:為 ?!概ぁ沟谋咀?,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動。扭,也作轉動講。子時過后,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經開始了。無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轉動天體--夜幕即將被轉過去,白天即將被扭過來。 寅:為 。有說像黃泉欲出,又說像雙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釋為牽引、引導、引起、離開。黎明前的三點至五點為寅時,正是黑夜即將離開,熹微即被牽引而來的時刻。 卯:為 、 。有說為冒,像開門之形,又有 之體,又說像斷物形,為劉的本字。黎明時分的五點至七點為卯時,天亮了,太陽冒出來了,人家的門該打開了。卯時,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斷然分開的。 辰:為 。有說像貝殼形,「 」的本字;又說為「 」,有 之體。我以為它有托出云氣之意。云氣之上有日,為「晨」;無日,則云氣彌漫。夏日的早晨,七點至九點,大霧茫茫。 巳:為 、 。有說像胎兒形突出頭部和蜷曲的身體;又說為蛇的象形。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霧氣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時刻,蛇從洞穴中爬出來了。 午:為 、 。有說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說為「牾」,抵牾為矛盾。將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沒有影子,因為日光是從頭頂之上照射下來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義,以形、義命物。由此,日中的時候,即十一點至十三點為午時。 未:為 、 。像樹木枝葉重疊,物長成后才有滋味?!肝丁沟谋咀?。午后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示意只有經過陽光的強烈照射,樹木才會枝繁葉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會有滋有味。 申:為 、 。有說像閃電形,又說為「神」。十五點至十七點,風雨帶著閃電和雷鳴來了。古人不知閃電和雷鳴為何物,以為神在天上為之。 酉:為 、 。像裝酒的壇子,「酒」的本字。十七點至十九點,傍晚時分,勞作了一天,此時正是吃飯的時候,就簡稱「酒時」吧。 戌:為 、 。人、戈會意,指人持戈(武器)守護。十九點至二十一點,酒足飯飽以后,一家老小該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還要預防外敵或野獸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進行護衛(wèi)。 亥: 、 。有說像豬,「豕」字的變體。有草根-說。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主人被豬拱槽的聲音攪醒了--要想豬肥,就得夜半起身給它添食。此外,草根與植物的塊莖有關,那是豬的飼料。 十二時辰的十二個字,竟是記述并描繪了一幅夏日的古代農家生活作息圖!就連自然景觀也歷歷在目,可謂言簡意賅。 從出土文物來看,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有了以天干、地支計紀歲的方法。干、支先用來紀日,后來發(fā)展為紀月、紀年。 那么,十二時辰是怎么與十二生肖相結合的呢? 觀天象的最佳時機應是夜深人靜、繁星滿天的時候。子夜時分(二十三點至一點),古人(天文學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聽得周圍有細碎的聲音,低頭一看,原來是老鼠在活動。天長日久,古人發(fā)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于是,子時便與鼠聯(lián)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 「馬無夜草不肥」,牛當然也是如此。農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農家的大事。丑時(一點至三點),農家自會起身喂牛。牛與丑時聯(lián)系在一起,便成了「丑?!?。 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于是,虎與寅時相聯(lián)系,有了「寅虎」。 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與卯時相聯(lián)系,便有了「卯兔」。 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據說龍能騰云駕霧,大霧之中才會「神龍見尾不見首」。不過龍是傳說中的動物,或者說是人用幾種動物的「零件」拼湊起來的「人造動物」,在現實中看不到,只有大霧蒙蒙之中,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如此,龍才會在辰時的霧中「出現」。龍和辰時相聯(lián)系,便有了「辰龍」。 九點至十一點,大霧散去,艷陽當空。體溫不恒定的蛇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無論有毒還是沒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躍的時刻,便是「巳時」。在造字時,「巳」被畫成了一條蛇的象形?!杆壬摺梗翘烊坏芈?lián)系在一起的。 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這「烈」,使人想到了人類「得力助手之一」的馬。紅鬃烈馬是良駒,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火烈。馬與午時相聯(lián)系,就有了「午馬」。 十三點至十五點,未時,驕陽已把草上的露珠曬乾,可別忘了這正是放羊的好時光。于是,「未羊」應運而生。 十五點至十七點,申時,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顯得清爽起來。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里玩耍啼叫,人們聽到了,記在心里,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點至十九點,酉時,太陽快落山了,家養(yǎng)的雞該回窩了;再不回窩,天一黑就會找不見。農婦著急了,四處呼喚著,轟雞入窩。這吃飯喝酒的時刻,也與家雞入窩相連,于是就有了「酉雞」。 十九點至二十一點,戌時,人們在臨睡之前要巡視一番;跟隨他們的,是人類的另一個「助手」--狗。巡視的時刻與狗聯(lián)系起來成為「戌狗」,恰到好處。 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深夜可以聽到肥豬拱槽的聲音,主人很高興。不過要想豬長得肥壯,還得起身為它添食。亥時,自然與豬相連,于是有了「亥豬」。 表示十二時辰的十二個字與十二生肖相結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神話傳說: 相傳,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剛定時,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動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的地支,選拔十二個屬相。 消息傳來,驚動了花貓和老鼠這兩個相好的朋友?;ㄘ垖鲜笳f:“明天五更去天庭應選,我有個貪睡的毛病,到時你可要喊我一聲??!”老鼠連聲道:“好說,好說!” 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講信義的老鼠卻偷偷起床,不辭而別了。 這天,靈霄寶殿里禽獸如云集,開始應選。玉帝按天地之別,單挑了龍、虎、牛、馬、羊、猴、雞、狗、豬、兔、蛇、鼠十二種大家族水陸獸類來做十二屬相。公雞當時長著兩只美麗的角,也被列入獸類里。 玉帝剛要給它們排下一次座次,只見班中閃出黑豬來。這老黑,別看生得笨嘴拙腮,卻專愛惹事生非。它奏道:“明君既已選好十二首領,小臣愿意替君分擔劬勞,當個公正人,為兄弟們依次排位?!庇竦勐勓源笙玻瑖诟篮谪i要秉公而斷,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屬相就鬧成了一鍋粥。 開頭,大家一致推選溫和、寬厚的老黃牛居首位,連威武的老虎、蒼龍也敬它幾分,表示同意??墒牵s在墻角的老鼠卻鉆了出來,提出抗議。它說:“論大數我大,不信咱到人間比試比試,聽聽百姓的評論?!庇谑抢宵S牛和老鼠來到街頭鬧市。 黃牛在人群中走過時,人們毫無反應。這時,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樁來,街上的人們紛紛亂嚷:“好大的老鼠!”等人們拿出棍棒趕來撲打時,老鼠早已跑遠了。 老鼠回來大吹大擂,眾首領都替黃牛打抱不平,只有黑豬暗自高興。它覺得只有這樣大小不分,好壞難辨,才能魚目混珠,自己也從中漁利。他大筆一揮,先排了老鼠,后排了黃牛。 一旁惹惱了老虎和蒼龍,它倆大聲喧叫起來,震得天庭發(fā)抖。眾首領忙向龍和老虎朝拜,一致推選老虎為山中之王,蒼龍為海中之王,統(tǒng)管天下。猴子為老虎寫了“王”字金匾,掛在老虎前額上,公雞把兩只角送給了蒼龍。從此,蒼龍戴上了桂冠。老虎、蒼龍有了人間權勢,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黃牛之后了。這時,又跳出一個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聲說:“嘿嘿!論長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論個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護衛(wèi),應該排在海王前面?!? 蒼龍一聽大怒,說:“你休得胡攪蠻纏,不服氣咱也比試比試。”黑豬一聽正中下懷,忙說:“一言為定,你們就比比賽跑吧,讓獵狗做你們的裁判員。” 獵狗和公雞素來不和,他見公雞討好蒼龍,便想借機捉弄它們一下。他選了條荊棘叢生的跑道,暗地里對野兔說:“你的尾巴太長,會妨礙比賽的,要忍痛割愛?!彼o野兔剪斷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點尾巴根。 賽跑開始了,蒼龍騰云駕霧,片刻間就飛到前面去了??墒钱斉艿焦嗄緟仓薪蔷捅粯渲σ疤賿熳×?,怎么也摘不下來。野兔一躥十八垅,一口氣跑到了終點。 黑豬不顧眾首領的反對,把野兔排在蒼龍之前,老虎之后。 豬狗去給野兔賀喜,它向野兔賣好說:“要是不選這樣的跑道,不幫你割尾巴,你哪有今天的勝利啊!”野兔正捧著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聽了獵狗的話,撇著三瓣嘴說:“哼!我是憑本領取勝的,沒有你,我還丟不了這條漂亮的尾巴呢!”獵狗一聽,眼都氣紅了,它說:“既然你有本領,那咱倆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請你啃骨頭?!闭f著,就得意洋洋地跑起來。獵狗磨了磨爪子,一煞腰,箭一樣地追去。不一會,就攆上了野兔。他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邊吃,一邊說:“好了,這下該我啃骨頭了?!? 為這事,獵狗也受了處分,被排到最后頭。 蒼龍賽跑失敗后,經常背地里抱怨那對雞角掛累了它。公雞聽到后又后悔又傷心,它來到海邊,對蒼龍說:“龍哥哥,既然這兩只角對你毫無益處,那就請你還給我吧?!鄙n龍狡詐地說:“這雙角雖然害了我,但能裝飾我的儀表。還你不難,要等到太陽出西山,月亮下東海。”說完,一個猛子扎入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雞信以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盼望太陽從西山出來,還不時伸長脖子,向天海呼叫:“龍哥哥―――!角―――還―――我―――” 從此,公雞失去了兩只角,也被排在后頭。 只剩下猴,蛇,馬,羊,豬幾位首領沒有揭曉了。黑豬又別有用心地煽動起來:“猴弟是陸上的雜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倆誰先誰后呢?”經過一番議論,它們決定再到人間進行一次民意測驗,進行雜耍表演。青蛇邀了紅馬,猴子邀了山羊,讓它倆幫助做服裝道具。 當時,蛇腹下有十二條腿,行走起來又笨又慢。紅馬是個助人為樂的實干家,它不聲不響地用薄皮給蛇做了一身長筒龍衣,龍衣上面用馬鬃編織了方格花紋,煞是好看。紅馬又從腹下刮了一層油脂涂在龍衣上,使龍衣滑膩非常。青蛇穿上龍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靈敏又美觀。 山羊平時就討厭猴子,嫌它整天躥上跳下,給它踩壞了青草,所以對猴自的幫助不那么熱心。猴子想彌補一下光腚的缺陷,向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請你剪給我一點絨毛,讓我補補后腚吧。”山羊不高興地說:“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憑著這身寶衣呢?!焙镒記]辦法,只好光著腚。 比賽那天,青蛇披著龍衣,一會兒在樹枝上盤卷如藤,一會兒在水面上滑行如梭。它昂起頭頸,只用尾尖著地,表演各種雜技,人們連連喝彩。輪到猴子表演了,只見它攀杠子,蕩秋千,也贏來不少喝彩。當表演到“倒掛竹簾”時,猴子用尾尖卷在樹枝上,頭朝下做起各種驚險動作。忽聽有人喊:“看??!猴屁股眼著火了!”人們都大聲哄笑起來。猴子向來護短。它臉紅心慌,忙用尾巴去遮屁股,只聽“撲通”一聲,頭朝下跌了個滿臉花。 就這樣,青蛇和紅馬排在了前頭,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頭。 給眾首領排完座次,黑豬把自己寫在最前頭,心里說:這回可是我升官發(fā)財、名利雙收的時候了! 他來到靈霄殿,見了玉帝。玉帝接過座次表,看了一眼,二話沒說,就把前面黑豬的名字勾掉,填在最后頭。于是,玉帝讓太白金星按地支排寫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辰表。降下一道勒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間發(fā)布。 排選已定,玉帝怒氣未消,又給黑豬批了幾句話: 無用蠢才,顛倒黑白。 罰去吃屎,一年一宰。 黑豬被貶,一下氣了個大肚子。它終日躺在茅窩里,再也難得管閑事了。可是,有時心里仍然發(fā)癢,按捺不住,用嘴巴拱這拱那,撥弄是非。 老鼠回到家里,高興地捋著三根半胡須跳起舞來,把熟睡的花貓驚醒了.花貓問:“還不到時侯呀?”老鼠說:“早過了,咱們還爭第一呢!”他向花貓繪聲繪色地吹噓起自己乖巧?;ㄘ垚阑诘卣f:“我再三和你說,你怎么不叫我一聲呢?”老鼠卻搶白花貓說:“你自己沒長耳朵?我叫你去,你還興拱了我的位置呢!”花貓一聽,氣得長須倒豎,杏眼圓睜,它張開鋒利的爪子,一個箭步撲上去,把老鼠吃掉了。 從此,貓和老鼠也就成了世代冤家。
演變來的
是有一個故事的,本來有貓的,被鼠代替了,本來牛是第一位的,被鼠先沖過了凌霄寶殿就成了第一位!
太上老君排的
用12生肖紀年,在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開始了?!侗笔贰び钗淖o法》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zhèn)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北砻鳟敃r民間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來歷如何呢?我國古籍中記載,我國古代的中原地區(qū),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干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個地支符號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來紀年。在我國西北地區(qū)的少數游牧民族則以動物來紀年。《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绷硗猓端问贰ね罗瑐鳌分幸灿涊d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币院?,在中原同少數民族的交往中,兩種紀年法相 互觸合形成現在12生肖。正像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無所謂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⑼弥惙旨o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于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另外,關于12生肖來歷的說法還有:洪巽的《陽谷漫錄》中說,12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如子位居首位,與它相配的鼠為5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如牛與丑相配,為4爪。葉世杰在《草木子 》中,把12生肖的來歷解釋為:術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 齒、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 筋、人則無不足?!? 其它的說法還有種種。諸如:黃帝要選拔12種動物在天上按時值班……通過競賽而選中了鼠 、牛、虎等12種動物;12生肖來源于原始社會一些氏族的圖騰崇拜;12生肖可能是從天竺引 進的;或28個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個時辰。每個星宿都以一種動物命名。從每個時辰值班的動物中挑選某種常見的作某一年的代稱等等,不一而足。 盡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