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牌位里面的誠敬是什么意思
(1).誠懇恭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班固之祀濛山,祈禱之誠敬也;潘岳之祭庾婦,奠祭之恭哀也。”元李文蔚《圯橋進(jìn)履》第三折:“小生等待許久,不見賢士到來,蔬食薄味,與賢士餞行,略表誠敬之心也?!痹S地山《危巢墜簡》一:“表示他底誠敬的不是劍,也不是旗,乃是把他全副身心獻(xiàn)給國家?!?(2).忠厚端肅。唐柳宗元《安南都護(hù)張公志》:“易皮弁以冠帶,化奸宄為誠敬,皆用周禮,率由漢儀?!彼螐埵滥稀队位录o(jì)聞》卷四:“信可諱錡,永福人,誠敬而疏通,博學(xué)而和粹?!?(3).程朱學(xué)說中所謂存誠與居敬的并稱。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中:“歐公《寄常秩》詩云:‘笑殺汝陰常處士,十年騎馬聽朝雞?!链ㄔ疲骸砼d趨朝,非可笑事,永叔不必道。’夫詩人之言,豈可如是論哉!程子之誠敬,亦已甚矣?!?/div>
2,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出自哪里
第一個之是代詞。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良嘗從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歐之,為其老,強(qiáng)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蔽迦眨家刮窗胪?。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背鲆痪帟唬骸白x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jì)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注釋】
(1)圯:yi,橋。 (2)歐:通“毆”
文言文翻譯訓(xùn)練(一)參考譯文
留侯張良的祖先是韓國人。張良曾經(jīng)有一次在下邳的橋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著粗布衣裳的老人,來到張良所在的地方,徑直把他所穿的鞋丟到橋下,回過頭對張良說:“年輕人,下去(給我)把鞋取上來!”張良非常吃驚,想要打他,因為看他年紀(jì)老,竭力忍住氣,走下橋去把鞋取上來。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jīng)替他把鞋取上來,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給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腳穿上鞋,大笑而去。張良非常吃驚,目送著他離去。老人走了將近一里路,又轉(zhuǎn)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給你。五天之后天亮?xí)r,在這里跟我相會。”張良于是感到很奇怪,下跪說:“好?!?五天之后天亮?xí)r,張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經(jīng)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氣地說:“(你)跟老年人約會,(比老人還)慢來,為什么(這樣)呢?”(說完就)走了,說:“五天之后早點來相會?!?五天之后雞叫的時候,張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經(jīng)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氣地說:“(你又比老人還)慢來,為什么(這樣)呢?” (說完就)走了,說:“五天之后再早點來相會?!蔽逄熘螅瑥埩疾坏桨胍咕偷搅四抢?。過了一會,老人也到了,(他)很高興地說:“應(yīng)該像這樣(才對)?!保ɡ先耍┠贸鲆痪頃?,說:“(你)讀了這個就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了。今后十年(你)將建立(一番事業(yè)),十三年后你將在濟(jì)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保ㄕf完)就走了,再沒有說別的話,也不再出現(xiàn)。第二天(張良)看那卷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就感到很驚奇,常常反復(fù)地誦讀它。
3,請問數(shù)千古豪杰皆能忍常人之不能忍非動輒拔劍之莽夫也的出
《留侯論》蘇軾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⑵。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⑶,匹夫見⑷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⑸然臨⑹之而不驚,無故加⑺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⑻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夫子房受書于圯⑼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⑽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dāng)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⑾待天下之士。其平居⑿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⒀,無所復(fù)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dāng)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⒁,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背f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彼焐嶂?。勾踐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⒂。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dāng)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qiáng)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1]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2古時候被人稱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jié)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斗,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氣概的人,遇到突發(fā)的情形毫不驚慌,當(dāng)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fù),志向非常高遠(yuǎn)。張良被橋上老人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賢相互提醒告誡的意義。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dāng)作神仙,也太荒謬了。再說,橋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給張良兵書(而在于使張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qiáng)盛,秦王嬴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志士,那種住在家里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shù)也數(shù)不清。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沒有再施展本領(lǐng)的機(jī)會了。凡是執(zhí)法過分嚴(yán)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氣勢是不可以憑借的(連上句意思是:在鋒芒之勢上,是沒有可乘之機(jī)的)。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憤怒的情感,以他個人的力量,在一次狙擊中求得一時的痛快,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那間隙連一根頭發(fā)也容納不下,也太危險了!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里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里太不值得。張良有超過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yuǎn)慮之事,反而只學(xué)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態(tài)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借這點而成就大功業(yè),所以到最后,老人說:“這個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背f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裸露身體、牽了羊來迎接。莊王說:“國君能夠?qū)θ酥t讓,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本痛朔艞墝︵崌倪M(jìn)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於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仆,好幾年都不懈怠。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愿,卻不能做人下人的,這是普通人的剛強(qiáng)而已。那老人,認(rèn)為張良才智有余,而擔(dān)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qiáng)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去成就遠(yuǎn)大的謀略。為什么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并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仆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驚懼他和項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看那漢高祖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于一個能忍耐、一個不能忍耐罷了。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zhàn)爭中是百戰(zhàn)百勝,但是隨隨便便使用他的刀鋒(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鋒銳的戰(zhàn)斗力,等到對方疲敝。這是張良教他的。當(dāng)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要自立為王,高祖為此發(fā)怒了,語氣臉色都顯露出來,從此可看出,他還有剛強(qiáng)不能忍耐的氣度,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司馬遷本來猜想張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zhèn)サ?,誰料到他的長相竟然像婦人女子,與他的志氣和度量不相稱。?。⊥馊醿?nèi)剛,這就是張良之所以成為張良吧(言外之意:正因為張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盡管他狀貌如婦人,卻能成就大業(yè),遠(yuǎn)比外表魁梧的人奇?zhèn)トf倍)![1]3
蘇軾的《留侯論》 留侯是指張良望采納,謝謝
《留侯論》蘇軾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⑵。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⑶,匹夫見⑷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⑸然臨⑹之而不驚,無故加⑺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⑻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夫子房受書于圯⑼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⑽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當(dāng)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⑾待天下之士。其平居⑿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⒀,無所復(fù)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dāng)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⒁,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背f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彼焐嶂9篡`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⒂。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dāng)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qiáng)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1]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2古時候被人稱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jié)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斗,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
發(fā)電古文字英雄,都是普通人也許能夠忍受字符不能輕易拔出長劍,瞪莽夫之流這是我的解釋,但沒有一個字譯為上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