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建興園區(qū)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是瀘州老窖的子公司嗎
四川建興園區(qū)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是瀘州老窖的子公司。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四川建興園區(qū)是由瀘州老窖集團、四川和道投資等4家企業(yè)出資設立的國有參股企業(yè),注冊資本金15.2億元,其核心項目位于古藺縣茅溪醬酒園區(qū),規(guī)劃占地面積3400余畝,總投資128億元。建成后,年原酒釀造能力將達3萬噸,年制曲能力6萬噸,儲存能力10萬噸,是一個高標準現(xiàn)代化的酒業(yè)園區(qū)。
2,木屑竹頭的人物簡介
陶侃(259~334),字士行,漢族,潯陽人(今江西九江西)。中國東晉時期名將,大司馬。初為縣吏,漸至郡守。建興元年(313),任荊州刺史。后任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祖父。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為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都昌 )人,后徙居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東晉時期名將。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后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追贈大司馬,謚號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他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lián)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wěn)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于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后將軍郭默擅自殺害趙胤后,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于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引自度受百科 陶侃】
3,有關諸葛亮蘇武岳飛杜甫的簡介
分類: 人文學科 >> 中國文學 解析: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先生,瑯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三國時期 蜀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現(xiàn)有“事后 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后聰明。諸葛亮還發(fā)明了孔明燈和手推車(木牛流馬)。 生平與功績 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于瑯琊郡陽都,家世二千石。9歲母親章氏去世。12歲父親諸葛圭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yǎng)長大。197年 叔父去世,諸葛亮和和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隆中(今湖北襄樊西)。雖躬耕隴畝,仍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后與徐庶, 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交好俱游學,曾求學于司馬徽,龐德公等當時名士,并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后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 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封建社會君臣相得的典范。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后,被派往東吳,負責聯(lián)吳抗曹,并最終成功促進孫劉 聯(lián)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zhàn)中,孫權和劉備聯(lián)軍大破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zhàn)后,協(xié)助劉備平定荊南。后劉 備入川,諸葛亮坐鎮(zhèn)荊州。但龐統(tǒng)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川,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 大力拔擢,被稱贊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 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于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xiāng)侯。對于諸葛亮何時當 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 張。 諸葛亮主政后,先重建孫劉聯(lián)盟,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qū)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fā)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 深入不毛,采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 年多后,這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得以穩(wěn)固,為后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參軍馬謖極受器重,北伐中馬謖為先鋒,違反節(jié)度,為魏將所 敗,亮流涕處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請貶官。建興十二年(234年)54歲的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于五丈原,歸葬定軍 山。 著作 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蘇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國中西部陜西西安)人,是西漢盡忠守節(jié)的著名人物。父親蘇建,曾經幾次跟隨名將衛(wèi)青北擊匈奴,后來做過代郡太守。當時的官僚制度規(guī)定,父親做官的,其子可以先從品級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蘇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遷。在漢武帝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將之職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緱王謀劃劫持單于母親閼氏歸順漢朝,而漢朝的副使張勝牽涉在內,蘇武也受牽連。 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蘇聯(lián)貝加爾湖),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jié),牧羊為生,表現(xiàn)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jié)。后來,昭帝即位后,漢朝和匈奴和親,漢朝要匈奴送還蘇武等使臣,但單于卻慌稱蘇武等人已經死去。 后來,漢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區(qū),終于得知蘇武依然健在,于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腳上系著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在北方的沼澤之中。單于只好把蘇武等九人送還。 蘇武在匈奴的時間很長,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系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后,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蘇武 蘇武在匈奴。 十年持漢節(jié)。 白雁上林飛。 空傳一書札。 牧羊邊地苦。 落日歸心絕。 渴飲月窟水。 肌餐天上雪。 東還沙塞遠。 北愴河梁別。 泣把李陵衣。 相看淚成血。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 岳飛從小天資聰悟, 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臂力超人, 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歲隨刀槍手陳廣學武藝,成為一縣無敵的槍手。重和元年(1118年),岳飛十六歲,在鄉(xiāng)娶劉氏為妻, 第二年(1119年)生長子岳云。宣和三年(1121年),岳飛十九歲,拜周同為師學射箭,練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開弓箭無虛發(fā)的本領。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飛二十歲,首次從軍真定,任小隊長,帶兵首戰(zhàn)告捷,活捉賊首陶俊、賈進和,表現(xiàn)了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因功補承信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父岳和病故,回鄉(xiāng)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岳飛二十二歲,第二次從軍平定,參加了保衛(wèi)太原的戰(zhàn)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二十四歲,因功被提為偏校,進義副尉。同年次子岳雷生于平定軍中。后因丟失“告身”(任命文書)離開部隊,同年十月岳飛第二次從軍進相州兵馬大元帥趙構軍中,帶兵奇襲游冠吉倩獲勝,一舉招降了三百八十名游寇,得到了趙構的賞識,補承信郎,接著在侍御林大敗金兵,殺金軍梟將,轉保義郎。在滑州殺敗金兵再立戰(zhàn)功,遷秉義郎。靖康二年(1127年),岳飛轉入宗澤部, 在開德曹州(今山東荷澤)大破金兵,因功轉武翼郎,同年七月,岳飛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南京上皇帝書》,主張北上抗金而得罪了主張南逃的黃潛善 、汪伯彥,被罷官離隊。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了河北招撫使張所招兵第四次從軍,被提拔為“準備將”。岳飛在參加收復新鄉(xiāng)的戰(zhàn)斗中,活捉金軍千戶阿里索,進戰(zhàn)太行山,擊垮了金軍萬戶王索的反撲,因戰(zhàn)功突出轉武功郎。建炎二年(1128年)春, 岳飛離開新鄉(xiāng)轉入開封宗澤部,帶兵一戰(zhàn)汜水關,。二戰(zhàn)竹蘆渡,接連克敵取勝,宗澤提撥岳飛為統(tǒng)制官,宗澤很器重岳飛靈活妙用兵書陣法的高超指揮藝術。但宗澤死后,接任宗澤的杜充治軍無能,部下王善舉兵數萬叛亂,他無能平定,岳飛僅以二千兵力,平叛于南熏門、轉武經大夫。后杜充假借勤王,率部進駐建康(今南京市)。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杜充帶領三千親兵北降金兵。 為了保存抗金實力,岳飛帶領余部進駐茅山(今句容金壇),在廣德取得六戰(zhàn)六捷的戰(zhàn)績,升御使下都統(tǒng)制。 建炎四年(1130年)春,岳飛向宜興移營,平定了太湖流寇郭吉、戚方,在常州阻擊金軍, 活捉萬戶一人,取得四戰(zhàn)四捷之戰(zhàn)功,宜興人民感激岳飛的恩德, 為他建了生祠祭祀。 由于劉氏在戰(zhàn)亂中失散,岳飛在宜興另娶李娃為妻, 同年十月十五日生三子岳霖于宜興唐門。 岳飛在宜興抗金戰(zhàn)果輝煌,清水亭一仗殺得金兵橫尸十五里,斬獲金軍大小軍將首一百七十五顆,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設下伏兵痛擊金兵,斬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接著于建炎四年六月收復了建康,并北渡長江,收復了泰州高郵等大片國土,岳家軍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飛,在靖江為他建了生祠祭祀。宋高宗授岳飛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岳飛一躍成為南宋高級將領。紹興元年(1131年), 岳飛與張俊會師進軍洪州(今江西南昌),岳飛在九江戰(zhàn)敗馬進,俘敵八千,因功提升為神武右軍都統(tǒng)制,進駐洪州一年。紹興二年(1132年)2月,岳飛奉命到湖南桂岑平定了游寇曹成軍(弟岳翔收楊再興時陣亡), 因功遷中衛(wèi)大夫、武安軍承宣使、鎮(zhèn)守江州。 紹興三年(1133年)春, 岳飛奉命到會江西虔吉(今贛縣、吉安縣)平定了盜寇彭友, 這時岳家軍巳達一萬八千人, 分守在江州(一萬人)虔州(五千人) 廣州(三千人)三處。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臨安召見岳飛父子,并賜“精忠岳飛”錦旗,授鎮(zhèn)南軍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江南西培路舒蘄州制置使、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職,岳飛在江州寫下了振鑠千古的《滿江紅》詞。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岳飛被任命為鎮(zhèn)南軍承宣使,率軍北伐,兩個多月時間,取得了收復郢州(今鐘祥縣)、隋州(今隋縣)、新野、唐州、鄧州、襄陽六州郡的重大勝利,岳飛被晉升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紹興五年(1135年),高宗再次召見岳飛, 并封為武昌郡開國侯。同年六月,岳飛奉命平定了洞庭楊么,僅用八天時間,一舉獲勝,收編六萬降軍入岳冢軍,擴充了抗金力量,升檢校少保,四子岳震生于九江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移軍襄陽, 任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三月十六日,岳飛年近七旬的母親姚太夫人病逝于鄂州軍營,四月岳飛扶靈上廬山葬母,五月返回軍營,七月底岳飛被任命為河東宣撫、從襄陽北伐,直取中原,不到一個月時間,岳家軍先后收復汝州、穎州、盧氏縣、商州、虢州、伊陽、長水、業(yè)陽等大片失地。但因得不到高宗的支持, 被迫撤軍。 岳飛氣憤以極, 便上廬山為母親守喪去了。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派李若虛上廬山東林寺請岳飛下山,拜太尉,升湖北京西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紹興八年十一月,岳飛用反間計廢除了金人扶立的劉豫傀壘集團, 為北伐作了戰(zhàn)略準備。 同年十二月,岳飛多次上書高宗反對議和、痛訴秦檜的投降主張。紹興九年(1139年) ,岳飛授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的最高官階。五子岳霆生于九江。紹興十年(1140年)夏, 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zhàn), 大破金兵于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wèi)州、懷州、 郾城等地,并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朱仙鎮(zhèn)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之際, 宋高宗于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zhàn)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邢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駛駢在抗金戰(zhàn)場上的主帥岳飛,就這樣被秦檜一伙奸臣奪去了年青而寶貴的生命。壽年僅三十九歲。 杜甫 (712~770) 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可分4個時期。 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xiàn)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 天寶五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饑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tǒng)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chuàng)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后,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后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后,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時期的杜甫,對現(xiàn)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后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輔大饑,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辭官,經秦州、同谷,于年底到達成都。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杰作。 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斷續(xù)住了五年。其間曾因亂流亡梓、閬二州。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因病滯留云安,次年暮春遷往夔州。768年出峽,輾轉江陵、公安,于年底達岳陽。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無定所。飄泊于岳陽、長沙、衡陽、耒陽之間,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甫死于長沙到岳陽的船上,年59歲。逝世前作36韻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有“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之句,仍以國家災難為念。這11年,他寫詩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詩的七分之五強。多是絕句和律詩,也有長篇排律。名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又呈吳郎》等。 杜詩現(xiàn)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歷;把社會現(xiàn)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合,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稱作“詩史”。但杜甫并非客觀地敘事,以詩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廣泛反映現(xiàn)實的同時,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正如浦起龍所云:“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天寶后期以來,杜甫寫了大量時事政治詩。短篇如《洗兵馬》、《有感》、《麗人行》、《三絕句》、《病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長篇如《夔州書懷》、《往在》、《草堂》、《遣懷》,雖內容各異,但都是個人情感與事實相結合,抒 *** 彩較濃。戰(zhàn)爭題材在杜詩中數量很大。杜甫對不同性質的戰(zhàn)爭態(tài)度不同。反對朝廷窮兵黷武,消耗國力的有《兵車行》、《又上后園山腳》等;支持平息叛亂,抵御外侮的有《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觀兵》、《歲暮》等?!肚俺鋈?、《后出塞》兩組詩,既歌頌了戰(zhàn)士的壯烈英勇,又譴責了君王拓邊無厭和主將驕橫奢侈;以一個戰(zhàn)士的自白概括了無數英勇士兵的不幸命運?!叭簟薄ⅰ叭齽e”中,詩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憤恨野蠻拉丁;但大敵當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淚勸慰被征者。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杜甫有不少歌詠自然的詩。歌詠的對象,往往是既聯(lián)系自己,也聯(lián)系時事,是情、景與時事的交融,而不僅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劍門》。 杜甫還有些歌詠繪畫、音樂、建筑、舞蹈、用具和農業(yè)生產的詩,同樣貫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時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詩,時代氣氛不濃,個人感情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寫的一部分詩。這是他經過長期飄泊,得到暫時休息后心境的表現(xiàn)。在《屏跡》、《為農》、《田舍》、《徐步》、《水檻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詩中,詩人對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的動態(tài)有細膩的觀察,無限的喜愛和深刻的體會。體現(xiàn)了杜甫詩歌和為人的另一側面。杜甫懷念親友的詩,大都纏綿悱惻,一往情深。如《月夜》懷念妻子,《月夜憶舍弟》懷念弟弟。眾多懷友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有15首。表現(xiàn)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杜甫還以詩論詩,在《戲為六絕句》、《偶題》、《解悶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達了“轉益多師”、“別裁為體”,揚棄古今而自鑄偉辭的藝術主張。在困守長安和飄泊西南時期,為求仕進和維持生計,杜甫也作過一些內容無聊、格調不高的投贈權貴、奉和應酬的詩。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詩體制多樣,奄有眾長,兼工各體,并能推陳出新,別開生面。其五言古詩融感事、紀行、抒懷于一爐;博大精深、無施不可,開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羌村》、《贈衛(wèi)八處士》、“三吏”、“三別”。七言古詩長于陳述意見,感情豪放、沉郁,風格奇崛拗峭;如《醉時歌贈鄭廣文》、《洗兵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詩功力極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懷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檻遣心》、《旅夜書懷》、《登岳陽樓》,七律如《蜀相》、《野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詩很少能超過它們。杜甫還有許多五言排律,幾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其《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長達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獻應酬之作。其絕句即景抒情,反映時事,并開絕句中議論之體,別開異徑,貢獻頗大。杜詩內容廣闊深刻,感情真摯濃郁;藝術上集古典詩歌之大成,并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內容與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詩歌領域,給后世以廣泛的影響。杜甫也被后人尊為詩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 近千年來,治杜之風不絕。宋代有許多杜詩的編年、分類、集注等專書,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魯編次、蔡夢弼會箋的《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居仁編輯的《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后世注釋杜集的亦在百種以上,較流行的有錢謙益《箋注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注》、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新、舊《唐書》都有杜甫本傳。兩宋以后,詩話筆記中評點、解釋杜詩的文字非常豐富。中華書局1964年編有《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鴻保有《讀杜詩說》。另外,中華書局還將五四運動以來較重要的論文匯編成《杜甫研究論文集》。傳記和新的研究專著有馮至《杜甫傳》、蕭滌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詩論》、朱東潤《杜甫敘論》。較詳實的年譜有聞一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和四川文史研究館的《杜甫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