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媚娘柔中帶剛,與李治性格互補武媚娘的馴馬論,為人熟知。武媚娘入宮后封為才人,太宗駕崩,武媚娘被命去感業(yè)寺出家。李治可能看不透武媚娘的心,武媚娘卻懂君王的心。李治可以說為了武媚娘傾盡一生,就連他手里的大唐江山最后也幾乎送給了武媚娘。
武則天的詩怎么樣?
謝邀。唐朝是詩歌的國度,唐詩的繁榮對武則天自然產(chǎn)生很大影響。加之自幼聰慧過人,少女時代就進了皇宮,且能歌善舞、通曉音律、飽讀詩書、廣涉典籍,個性倔強的武則天不僅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女政治家和詩人?!度圃姟饭彩珍浳鋭t天詩56首,從這些詩的體裁看,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的;從內(nèi)容上分,有物事記慶、廟堂樂詞、迎送禮儀、還有游覽山水之詩,題材廣泛。
最有名的代表性詩為《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首詩作于感業(yè)寺內(nèi),是寫給唐高宗李治的。詩中寫出了心靈深處的酸痛與眷戀,既有女子的纏綿柔弱,也有剛強堅毅,給人一種女中須眉的印象。 或許正是這首詩,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發(fā)為尼的武媚娘?!度缫饽铩穼懙们塾兄?,較好地融合南北朝樂府風(fēng)格于一體,是武則天的上乘之作,對后世有一定的影響。
也有迂腐文人認為此詩是武則天稱帝后寫給情人的,此論實為牽強。“詩言志也”,稱帝后的武則天要風(fēng)得風(fēng),還用得著作這樣的詩去表白嗎?我傾向于她出家感業(yè)寺時,少女情懷對李治的傾訴。有人說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里的兩個人名便取自此詩,阿朱和阿碧。 武則天寫了不少的樂府詩,最體現(xiàn)霸氣的應(yīng)該是這首: “荷恩承顧托,執(zhí)契恭臨撫。
廟略靜邊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資先化,無為道舊矩。 禎符降昊穹,大業(yè)光寰宇?!?意思是說,我接受高宗囑托,繼承他的遺志,臨朝執(zhí)政治理天下,一切均按先帝的措施,遵守先帝的制規(guī),必然會受到上天的護佑。偉大的事業(yè)必將成功,光照宇宙。 “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fēng)吹?!? 《臘日宣詔幸上苑》是武則天登基稱帝的第二年所作。
此詩簡捷明快,語言流暢,主題鮮明,堪稱上乘之作。從詩序整體來看,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剛毅果斷的作風(fēng)以及號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氣概。 游覽名山勝水詩也不乏名篇。唐高宗在河南朱家原設(shè)行宮,一天傍晚,武則天與唐高宗喝了幾杯竹葉青酒,覺得心曠神怡,攬鏡自照,面頰紅潤,自詡美若芙蓉。酒后遠眺,詩興漸濃,賦詩《游九龍?zhí)丁贰? 山窗游玉女,澗戶對瓊峰。
有哪些字是武則天造的?
武則天是中國女權(quán)運動的先驅(qū)者,雖然她的女權(quán)運動以失敗而告終,但給歷史發(fā)展留下的震撼卻是深遠的。是非功過,眾說紛紜,有人說她因殘酷冷血鎮(zhèn)壓政敵、個人生活放蕩不羈而臭名昭著,但也不得不承認,她是一個有開創(chuàng)精神的一代女皇。武則天一生之中,曾自創(chuàng)20個字,卻幾乎全在她死后廢除,不能不說是她的被后世諷的所謂“新文化運動”的失敗。
而人們對此更感興趣的是,有一個字沒有被廢除,但是,又從來沒人“敢”用這個字,更不用說以之為自己的名字了。這個字,就是“曌”。這是她造的第一個字,而且是為她自己的新名字所造:武曌(zhao)。 當然,武則天是沒有語言文字天賦來創(chuàng)造這個奇特漢字的,這是她的老鄉(xiāng),時任中書侍郎的宗秦客為拍馬奉承而創(chuàng)造出來,并獻之于武則天的。
他以武則天本名“武照”為基礎(chǔ),將“照”字改為“曌”。 這個字,看似復(fù)雜,但意思卻又非常簡單明了,武則天一看就明白,“曌”字日月合一,陰陽一體,無非就是日月同輝,當空普照大地。也就是說,她武則天既是天空的太陽,又是天空的月亮,無論白天黑夜,無時無刻,都在照耀大地,其實,也就是每日每時,都在統(tǒng)治著國家,赤裸裸暴露出稱皇作帝的野心。
而且,她集女人男人智慧能量于一身,當然也就能統(tǒng)治天下男男女女,當女皇,是天經(jīng)地義的。那么,“曌”字得以流傳后世,而且現(xiàn)在電腦也可以打出這個字,但為什么后世的人卻從不使用這個字,更沒有以此為名呢? 首先這個字,是專為武則天創(chuàng)造的,也就是說,這個字只能作為她的名而存在,別無他途。于是人們也只能在提到她時用到這個字,而在其他語言環(huán)境中,這個字什么意義也沒有。
既然沒有任何實際的語言表達功能,人們不使用這個字用于文字表達也就很正常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存在敢與不敢的說法。 既然“曌”字就是武則天的同義語,那么人們就更不可能用這個字來作自己的名字。因為很多人認為武則天在歷史上名聲不好,殘忍致極,用這個字作自己的名字,等于自討其辱。特別是傳統(tǒng)說法,武則天當女皇就像“母雞報曉”,很不吉利,是不祥之兆,更讓人取名時避之三舍,無人敢問其津。
其實,不敢“曌”字為名,也非不敢,應(yīng)該說也緣自中國人的某種對帝王名字的避諱。如當代就沒人叫“劉邦”“李隆基”“趙匡胤”“朱元璋”。甚至連王邦、趙隆基、張匡胤、宋元璋也沒人敢叫。為什么?名字太大了,叫了不吉利。特別是小孩子,叫了大太的名字,不容易養(yǎng)得活。從這個角度說,人們還真是不敢以“曌”等帝王專用或者用過的字為名。
有趣的是,武則天創(chuàng)字改名倒形成了一種帝王取名文化,后來還有效仿者,如南漢的劉龑(劉?、劉陟、劉巖、劉纻)、北宋的趙炅(趙匡義、趙光義),都學(xué)習(xí)她而改名。 當然,武則天造字,也是她政治斗爭的一部分,是為她實行專制統(tǒng)治服務(wù)的,也是她個人獨斷專橫品性的體現(xiàn)。她一生迷信文字,認為改變?nèi)嘶蛭锏拿Q就能影響其走向。
武則天為什么稱為“武媚娘”?
武媚娘這個稱呼,來自于武則天剛?cè)雽m時被李世民賜號武媚,這個賜號大有來歷,來自于隋唐時代一首很流行的歌曲《武媚娘》。(武則天)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入宮,被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封為才人,賜號武媚。武媚這個賜號,源自流行樂曲《武媚娘》?!段涿哪铩愤@首樂曲,在隋唐時代非常流行,具體內(nèi)容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估計類似于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董小姐》之類。
《武媚娘》之曲可能有些低俗和曖昧,被當時比較古板的人認為是不上臺面的淫聲。隋唐時的傳奇人物李綱(曾經(jīng)先后做過楊勇、李建成、李承乾三位太子的老師),隋文帝時代曾經(jīng)擔(dān)任太子楊勇的老師。有次太子楊勇舉行盛大的宴會,大家喝酒喝高興了,左庶子唐令則在宴會上表演了談琵琶,并演唱了歌曲《武媚娘》。李綱覺得唐令則重大宴會這種比較嚴肅的場合演唱《武媚娘》這樣的曲子是人品有問題,當場發(fā)飆要求楊勇治罪唐令則。
楊勇覺得宴會上大家樂呵樂呵沒什么,李綱小題大做了,就沒聽李綱的。這件事被作為李綱的重要正面事跡寫入李綱的傳記,可見《武媚娘》還是稍有點低俗,被公認為不能在嚴肅場合傳唱。李世民估計也很熟悉和喜歡《武媚娘》這首曲子,見到武則天姓武且比較美貌,就賜號武媚,有不嚴肅的調(diào)笑之意。最后說下,武則天雖然是無人不知的重要歷史人物,但我們今天并不知道她原本的名字。
武則天到底有何魅力?為何能迷倒李治?
大唐太子李治意外邂逅父皇的才人武媚娘,從此便深陷其中。李治為了武媚娘,廢了皇后,將曾經(jīng)心愛的妃子打入冷宮,還讓她參與政事,一代天皇天后共同主政。李治可以說為了武媚娘傾盡一生,就連他手里的大唐江山最后也幾乎送給了武媚娘。沒有李治,就沒有武皇后,也就沒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則天。那么武媚娘到底有何魅力呢?一、武媚娘容顏奇美,李治為之傾倒對于武則天的容顏,新唐書和舊唐書幾乎都很少提及。
只有《則天大圣皇后哀冊文》里對武則天容貌有所描述,但也只用了四個字——奇相月偃,這可能就是奇美的意思。還有,據(jù)說在洛陽龍門石窟中有一尊奉先寺的盧舍那佛,就是參照武則天的容貌修建的。參考這些,我們基本可以推斷出武則天容貌,麗質(zhì)如月,光澤如玉,如寺廟的菩薩一般。這是非常符合唐人美女標準的,難怪李治為之傾倒。
二、武媚娘柔中帶剛,與李治性格互補武媚娘的馴馬論,為人熟知。她對唐太宗說,只要有鐵錘,鐵鞭,匕首這三個物件,她就能馴服李世民未能馴服之馬。這個典故足見武媚娘很有氣魄和手段,柔中帶剛。而李治呢,李治性格平和,溫情恭儉。兩人正好互補,這也是注定的緣份。三、武則天富有心計,懂得如何取悅李治女人心,海底針。
李治可能看不透武媚娘的心,武媚娘卻懂君王的心。武媚娘入宮后封為才人,太宗駕崩,武媚娘被命去感業(yè)寺出家。武媚娘并沒接受老天的安排,她從回宮到登上天后,用盡了心思。新唐書說她掐死自己女兒,借此除了皇后,自己取而代之,這是極為可能的。武媚娘能登上天后,與李治共治江山,是很有心思的。她取悅,甚至說媚惑李治,是不需要用太大的手段的。
千古第一女皇武則天是如何一步步登向皇位的?
武則天,山西文水東人,14歲招入宮為才人,唐太宗死后,入,感業(yè)寺,為尼,唐高宗登基后,在次從,感業(yè)寺,招入宮,封昭儀,進號宸妃,后宮的明爭暗斗,因與王皇后,蕭淑妃爭寵,互相詆毀。永徽六年(655)唐高宗立武昭儀為皇后。而王皇后則被廢除,智計多謀的武昭儀武則天,不久也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害死。之后,因為唐高宗體弱多病,逐漸涉及朝政。
上元元年(674),唐高宗稱天皇,武則天則稱天后。合稱為二圣。(683)年,唐高宗病逝,李顯繼位,武則天臨朝稱制,(684)年二月,武則天廢除李顯,從立睿宗李旦,繼續(xù)她的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武則天稱帝。廢除李旦。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改國號周,成為一位女皇帝,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晚年稱帝,67歲登基,真正在位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