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努爾哈赤酒怎么樣,努爾哈赤泥窖怎么樣

努爾哈赤多謀善斷,重視保密。努爾哈赤10歲那年,母親喜塔臘氏去世,繼母那拉氏為王臺族女,為人刻薄,努爾哈赤不得不分家另謀出路。錫寶齊之子福滿是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第四子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的祖父。其中有個叫訥申的將努爾哈赤馬鞭斬斷,努爾哈赤單騎回馬揮刀將其劈為兩段。

如何評價清太祖努爾哈赤?

《中國全史》說:“清室統(tǒng)一,大半由于僥幸。非清之實力能以亡明,明室君主之庸暗、宦官之恣橫、大臣之泄沓、學者之迂腐有以自取滅亡之道也”! 蔡東藩在《清史演義》中評價他:“智深勇沈,信不愧為開國主,然皆由激厲而成。古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者,于此可見矣”。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評價努爾哈赤:“對滿族的形成和發(fā)展,對東北地區(qū)的統(tǒng)一和多民族祖國的壯大,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他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努爾哈赤(即清太祖1559年-1626年),后金第一位大汗,后金政權(quán)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愛新覺羅氏,建州女真族(女真分建州、海西、東海和黑龍江四個女真)。25歲時起兵統(tǒng)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滿清的前身),割據(jù)遼東,建元天命。

努爾哈赤(漢語就是“野豬皮”的意思)出身建州左衛(wèi)都指揮使世家旁系,清朝的主要奠基者,后金開國之君,八旗制度的創(chuàng)建者。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出生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建州左衛(wèi)一個小部酋長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原是元朝斡朵里萬戶府的萬戶,明永樂三年(1405年)應明成祖朱棣的招撫,入京朝貢,封授建州衛(wèi)指揮使,后掌建州左衛(wèi),晉升至右都督。

董山是努爾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揮使,后晉升右都督,與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衛(wèi)、建州右衛(wèi),成化三年(1467年)以屢掠遼東人畜,被明朝斬殺。董山的第三子愛新覺羅·錫寶齊篇古,是努爾哈赤的四世祖。錫寶齊之子福滿是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第四子覺昌安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氣,生三子:努爾哈赤、舒爾哈齊、雅爾哈齊。

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雖說是建州(今黑龍江省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左衛(wèi)枝部酋長(后為明封都指揮使)。但因人少勢弱,早期只有依附建州“強酋”兒女親家王杲(努爾哈赤的外祖父),以求夾縫生存。后覺昌安依附明軍,經(jīng)常率領(lǐng)部眾進入撫順互市貿(mào)易,以麻布、糧食易換豬牛羊。領(lǐng)取明撫賞的食鹽、紅布、兀剌等物。為備擴充實力所需。

努爾哈赤10歲那年,母親喜塔臘氏去世,繼母那拉氏為王臺族女,為人刻薄,努爾哈赤不得不分家另謀出路。與弟弟舒爾哈齊等人以挖人參、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撿木耳等為生。他們常到撫順關(guān)馬市與漢人、蒙古人進行貿(mào)易活動。在此期間,努爾哈赤學會了蒙古語,對漢語也有了基本了解。15歲時努爾哈赤帶著弟弟舒爾哈齊到外祖父王杲(gǎo)家寄居。

王杲是一位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女真人,努爾哈赤因此也學會了一些漢語知識。當時,明軍遼東總兵是李成梁。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間矛盾控制局勢。萬歷二年(1574年),明朝建州右衛(wèi)指揮使、建州女真酋長王杲反叛,多次騷擾大明邊境,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攻取王杲之寨,覺昌安和兒子塔克世(努爾哈赤的父親)背叛了親家,為明軍作為向?qū)А?/p>

王杲被李成梁誅殺。努爾哈赤兄弟也成了俘虜,努爾哈赤非常機敏,拉著弟弟在李成梁馬前一跪,痛哭流涕,用流利的漢語說速求一死。李成梁見他們聰明伶俐,知道他是塔克世的兒子,就留在身邊做書童。努爾哈赤因此有機會讀到一些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軍事方面的書籍。三年后,努爾哈赤又在李成梁麾下從軍,練就了騎馬射箭、沖鋒陷陣的本領(lǐng)。

李成梁非常喜歡他,與他情同父子,時常給他點撥一些兵法布陣方面的知識。努爾哈赤在李成梁手下從軍,因軍功和李成梁的培養(yǎng),升任李部總兵校尉,并隨李到北京晉謁萬歷皇帝。其實,努爾哈赤養(yǎng)成了堅毅、忍耐、勇猛、低調(diào)的個性。但對其外祖父王杲之死是有想法的。明萬歷五年(1577年),努爾哈赤以遵父命娶妻佟佳氏為由離開了李成梁,回歸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

為了生存,他與弟弟又干起了挖人參、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撿木耳的營生。多次假借李總兵校尉的名義,積極擴軍,積蓄武備。萬歷十一年(1583年),王杲之子阿臺為報父仇,屢掠邊境,李成梁再率大軍出擊,取阿臺的古勒寨及其同黨阿海的莽子寨。覺昌安、塔克世再次作為明軍向?qū)?。李成梁殺了阿臺,屠殺女真兩千多人。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卻在這次混亂的屠殺中,被明兵誤殺。

這一次,努爾哈赤驚聞祖、父被殺,再集怒火。因明軍邊廷及時解釋,賞賜和安撫(擢升努爾哈赤為建州左衛(wèi)都指揮使,賞賜大量馬匹,武器和糧草)。年方二十五歲的努爾哈赤本想起兵索報父仇,但勢孤力單,怎能與擁兵百萬的大明“天皇帝”交鋒?無奈之下,努爾哈赤乃借口建州左衛(wèi)圖倫城主尼堪外蘭,指責他是唆使明兵殺害父、祖的元兇,要求明廷將尼堪外蘭送歸自己處置。

這一要求,惹惱了驕橫跋扈的明朝邊廷和明軍將帥,視努爾哈赤的“要求”為無理取鬧,并一口拒絕,同時宣稱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蘭為“滿洲國主”。 這一答復,進一步激怒了努爾哈赤。萬歷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整理祖、父的十三副遺甲率領(lǐng)部眾反了大明,去攻打尼堪外蘭,取得了攻克圖倫城的勝利。從此,拉開了反明的序幕。

萬歷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爾哈赤向李岱駐守的兆佳城(今遼寧新賓下營子趙家村)發(fā)動攻擊,取勝并生擒李岱。次年二月,努爾哈赤在對蘇克蘇滸部、董鄂部取得勝利之后,又劍指蘇克蘇滸部左鄰之哲陳部。但因?qū)κ譁蕚涑浞?,努爾哈赤無所斬獲。當回師至界凡南部太蘭岡之時,界凡、薩爾滸、東佳、巴爾達四城之主率四百追兵趕來。

其中有個叫訥申的將努爾哈赤馬鞭斬斷,努爾哈赤單騎回馬揮刀將其劈為兩段。四城軍兵畏其勇,不敢來戰(zhàn)。努爾哈赤在用人上強調(diào)六項原則,大意是:必須任用賢人,淘汰庸人;不論親疏門第,公正舉人;不拘一格,用其所長;見賢不舉者懲,見愚亂舉者罰;獎罰分明,功賞過罰罪殺;獎賞視情況需求而定,懲罰無特殊情況不變。在軍事上,努爾哈赤建立旗人制度,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前后,努爾哈赤對牛錄組織首次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與重建,參照女真人的猛安謀克制,規(guī)定300人為一牛錄,5牛錄為一甲喇,5甲喇為一固山,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lǐng),改編后的牛錄被分別隸屬于黃、白、紅、藍四旗,以純色為辨。

這就是后來滿、漢、蒙“八旗制度”的開山之作。在軍事與外務上,努爾哈赤制定了具體的方針、政策和策略。采取了“恩威并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即以撫為主,以剿相輔的方針。他的三個著名原則是:“一為抗拒者殺,俘獲者為奴;二為降者編戶,分別編在各個牛錄內(nèi),不貶為奴,不奪其財物;三為來歸者獎”。努爾哈赤多謀善斷,重視保密。

故后金軍經(jīng)常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萬歷十四年(1586年),努爾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逃到明朝領(lǐng)地。努爾哈赤請求明邊吏押還尼堪外蘭,并將他處死。萬歷十五年(1587年),努爾哈赤再攻哲陳部山寨,殺寨主阿爾太,又派額亦都攻打巴爾達城。萬歷十六年(1588年)九月,努爾哈赤再戰(zhàn)兆佳城,斬城主寧古親章京。

同年冬,努爾哈赤攻克完顏(王甲)城,消滅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個對手完顏部。經(jīng)過5年的征戰(zhàn),努爾哈赤相繼征服了建州五個部落。萬歷十九年(1591年)正月,努爾哈赤揮師東向,攻取鴨綠江路。開始了他長達25年統(tǒng)一女真的行動。隨著勢力的逐漸擴大,努爾哈赤的名號亦逐步從“聰睿貝勒”發(fā)展至“女真國建州衛(wèi)管束夷人之主”、再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再到喀爾喀蒙古上尊號“昆都倫汗”。

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jīng)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尚Φ氖牵捍竺?a href="/pinpai/wangchao/">王朝對努爾哈赤的野心渾然不查,對其行動視而不見。甚至在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的前一年,薊遼總督還向明朝廷奏稱其“唯命是從”。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成為后金大汗,年號天命。明萬歷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4月13日,努爾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師,宣讀了“與明朝的七大恨”的討明檄文,同時率步騎軍2萬向明朝發(fā)起進攻。

由于明軍思想麻痹行動遲緩、四路出擊各自為政,努爾哈赤率軍先后擊敗三路。后金獲得大批武器裝備:馬匹、火器、槍炮、彈藥等。為后金日后 作戰(zhàn)打下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薩爾滸一戰(zhàn),以明軍大敗而告終!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6月,努爾哈赤乘明攝開原道事推官鄭之范貪婪昏庸、防務總兵馬林疏忽大意智取開原。7月底攻克鐵嶺。

明天啟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開始了席卷遼東、統(tǒng)一東北的行動。努爾哈赤終于在明天啟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奪取明東北重鎮(zhèn)盛京(今沈陽)。天命十一年(1626年)1月,努爾哈赤發(fā)起寧遠之戰(zhàn),被明朝守將袁崇煥以葡萄牙制的紅夷大炮擊敗,努爾哈赤后背受傷,兵退盛京。

不久,憂郁成疾,醫(yī)治無果,同年8月,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門雞堡(今沈陽于洪區(qū)翟家鄉(xiāng)大挨金堡村),終年68歲。三年后,努爾哈赤葬于沈陽福陵(今沈陽東陵),廟號“太祖”。努爾哈赤戎馬一生,剛毅沉著、機智豁達,能做到知人善任、賞罰分明。面對四面勁敵,能找準方向,交好東面朝鮮、西面蒙古。佯攻(防守)南部大明。

努爾哈赤是不是李成梁私生子?

謝謝邀請??!努爾哈赤是不是李成梁私生子?我們可以明確的說:并不是!努爾哈赤的生父和祖父記載都很明確,這一點也是得到了明朝官方的確認的。努爾哈赤的生父塔克世,是猛哥帖木兒的后人,猛哥帖木兒是元朝斡朵里萬戶府的萬戶,之前應朱棣的招安歸降明朝,所以實際上努爾哈赤本身和李成梁并無什么關(guān)聯(lián)。李成梁是地地道道的漢人,嘉靖三十八年努爾哈赤出生之時,李成梁甚至還沒有提升為遼東都督僉事,所以他既不可能是努爾哈赤的生父,更不可能和努爾哈赤有什么血親關(guān)聯(lián)。

但是,題主的另一層意思是非常正確的,就是李成梁在努爾哈赤的崛起過程中,是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的。在努爾哈赤的崛起過程中,李成梁多次關(guān)鍵性的給予了客觀上的幫助,比如努爾哈赤進攻強敵如果不克,他就會發(fā)動大明兵馬征剿,美其名曰:以夷制夷。李成梁多次發(fā)兵進攻葉赫,導致葉赫實力大受損失,最終無力抵抗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明證。

再比如李成梁也會利用努爾哈赤進攻其它女真部落,再出面收拾殘局,所謂“誘敵以餌”。這種行為也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努爾哈赤的囂張氣焰。實際上,李成梁還有一種行為對努爾哈赤的實力增長幫助更大。他巧妙地提供了情報支持,保證了努爾哈赤軍事行動的準確性,所以實際上從這個角度來看,李成梁也可以被稱為努爾哈赤的一個“養(yǎng)父”,同時從李成梁自身來說,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等人早就是他的和手下,所以他對努爾哈赤的偏袒和保護也遠超其他女真人。

李成梁為什么不滅掉努爾哈赤?

明朝將領(lǐng)李成梁(1526~1615年),壽90歲。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將領(lǐng),鎮(zhèn)守遼東數(shù)十年,功績斐然,與明末單純防御的軍事思想不同,李成梁崇尚‘’主動出擊‘’,在其鎮(zhèn)守遼東期間,令女真極為忌憚膽寒,努爾哈赤尚未崛起,只敢偷偷的搞些小動作,何來殺之?下面敘述下李成梁戍邊的豐功偉績。*李成梁家族是唐時避亂于朝鮮,明時回歸,居遼寧鐵嶺,是老趙的鄉(xiāng)親。

后世對其評價甚高,清末章太炎曾語:“愿吾遼人,勿忘李成梁?!保魅f歷朝,邊關(guān)嚴密,全賴東南有戚繼光,東北有李成梁,而李成梁當時威名遠勝戚繼光。*明朝東北邊事,初時女真尚還弱小,以對付蒙古各部襲擾為主,李成梁是隆慶四年(1570年)被提拔為遼東都督。一直到萬歷六年(1579年),多次擊退蒙古部落的侵犯,以至蒙古部落聽說李成梁親率出擊,則‘’倉皇遠遁‘’,可見其當時的威懾力。

*對付建州女真部族,是和對付蒙古同步進行的。1573年萬歷元年,女真頭領(lǐng)王杲誘殺明朝官員,次年王杲糾集韃靼等部落,進犯遼東,被李成梁擊敗,此戰(zhàn)中,努爾哈赤被俘,充當了李成梁的仆役。1583年,李成梁出兵攻打王杲勢力,因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為王杲親戚,便與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前去王杲部勸降。而女真另一部尼堪外蘭在李成梁指使下騙開城門,明軍進入后大舉屠城,努爾哈赤的父親、爺爺也死于此戰(zhàn)。

有史稱覺昌安、塔克世為明軍誤殺,實際是出于李成梁與尼堪外蘭的合謀。 努爾哈赤對此極為憤怒,上門問罪,李成梁理虧,便讓努爾哈赤繼承了他父的官職、土地,這也是其起家的本錢。后來努爾哈赤崛起后,將此事作為討明宣言的“七大恨”之一。由此事來看,李成梁極有機謀,挑撥女真各部,行“以夷制夷”之策,使之內(nèi)部爭斗。*1591年,李成梁為人舉報“殺良冒功”,被免職。

在李成梁卸任十年間,遼東換了八名主帥,邊防日漸廢弛,為努爾哈赤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條件。明朝真是自廢武功,觀滿清入關(guān)后的屠戮慘事,李成梁在遼地的作為又算得了什么呢?對待外敵上,仁慈就是最大的愚蠢。*1601年,遼東總兵馬林由于被彈劾,朝廷重新起用李成梁,再鎮(zhèn)遼東八年。李成梁復職后,用暴力手段征伐女真各部,而此時努爾哈赤已統(tǒng)一建州女真,實力暗暗壯大。

1606年,李成梁以“遼左六堡”孤懸邊外很難守住為由,暴力驅(qū)趕居民六萬多戶內(nèi)遷,造成很多流血事件,再次遭到朝野譴責,并于1608年又被罷免。至此,李成梁結(jié)束了鎮(zhèn)守遼東的輝煌生涯,告老還鄉(xiāng),1615年去世于北京。1618年,努爾哈赤詔告“七大恨”,開始了對明朝的宣戰(zhàn)。對于明朝的傾覆,真可說是“自毀長城”。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鑲黃(皇帝)、正黃(皇帝)、正白(皇帝)、正紅(代善)、鑲白(豪格)、鑲紅(代善)、正藍(多爾袞)、鑲藍(舒爾哈齊)。八旗排名,看括號里的“含金量”就行了。如果細說“含金量”,則需要考察八旗的變遷。八旗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尤其在清朝前期,八旗存在著頻繁的換旗現(xiàn)象。最初的八旗早就變得面目全非了。下面,就把八旗的變遷,簡單梳理一遍。

從而也就知道,哪個旗等級最低了。從二旗到四旗:努爾哈赤對外擴張的同時,也不斷鞏固自己在內(nèi)部的權(quán)力最初是兩個旗,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兄弟倆,各自統(tǒng)領(lǐng)黃旗、藍旗。之后,迎來了一次很大的兼并。曾經(jīng)強盛一時的哈達部被努爾哈赤征服。努爾哈赤特意新增了一個旗,將一部分哈達部部眾編入。新增的這個白旗,則由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統(tǒng)領(lǐng)。

還有一部分哈達部部眾,被編入藍旗。藍旗的旗主是舒爾哈齊,但這部分被新編入藍旗的部眾,則由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統(tǒng)領(lǐng)。所以,看似是藍旗得到了擴充,實則舒爾哈齊自己并沒有得到多大實惠,由原來的二分之一,變成了六分之一。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父子三人,一共掌握了兩個半旗。舒爾哈齊只有半個旗。此時,是最初的三旗,即:黃旗(努爾哈赤)、白旗(褚英)、藍旗(舒爾哈齊、代善)幾年后,舒爾哈齊鬧獨立,被努爾哈赤幽禁。

舒爾哈齊所屬的藍旗,也被其次子阿敏繼承。而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則從藍旗中脫離出來,建立紅旗。再后來,褚英也因罪被幽禁。他的白旗劃給了皇太極、杜度(褚英長子)。如此,便是四個旗,即:黃旗(努爾哈赤)、白旗(皇太極、杜度)、紅旗(代善)、藍旗阿敏八旗正式出現(xiàn)褚英被幽禁的第二年,努爾哈赤將原有的四旗擴充,也就形成了最初的八旗。

紅旗分為正紅、鑲紅兩旗,仍由代善統(tǒng)領(lǐng)。此時,代善的兒子們也成長起來了,所以其子岳托、碩托成為鑲紅旗旗主。此后,代善及其后代長期與兩紅旗綁定,穩(wěn)得一批。而按照穩(wěn)定程度來說,僅次于代善家族的是舒爾哈齊家族。舒爾哈齊獲罪后,由其子阿敏接任藍旗旗主。阿敏又被皇太極搞倒后,將藍旗交給舒爾哈齊另一個兒子濟爾哈朗。

藍旗也在八旗整體擴充后,改為鑲藍旗。此后,舒爾哈齊——濟爾哈朗家族與鑲藍旗長期綁定。兩黃旗,則是由原黃旗擴充而來,仍由努爾哈赤統(tǒng)領(lǐng)。兩白旗,由原白旗擴充而來。原白旗旗主皇太極繼續(xù)統(tǒng)領(lǐng)正白旗。原白旗小旗主杜度成為鑲白旗旗主。同時,阿巴泰(努爾哈赤第七子)被安插進鑲白旗,成為鑲白旗小旗主。以上是八旗中的七個旗,剩下的正藍旗出現(xiàn)的有些突兀。

據(jù)不可靠來源,是由原來褚英的白旗分出的。這個新冒出來的正藍旗的旗主,則由努爾哈赤的兩個嫡子莽古爾泰、德格類擔任。這兄弟倆的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第三個正妃富察袞代。子憑母貴,才有資格成為旗主。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地位卻不一樣,主要看其母親是否為正妃。努爾哈赤先后四任正妃及其所生子,分別是:佟佳哈哈納扎青,生褚英(長子)、代善(次子);富察袞代,生莽古爾泰(五子)、德格類(十子);葉赫那拉孟古,生皇太極(八子);烏拉那拉阿巴亥,生阿濟格(十二子)、多爾袞(十四子)、多鐸(十五子)努爾哈赤的這八個兒子,都屬于嫡子,后來的八旗旗主也主要從這些人中挑選,后來的多爾袞三兄弟在努爾哈赤晚年,也成為兩黃旗小旗主。

但由于生的晚,所以沒趕上這次擴充。所以,最初的八旗及其首任旗主,就是這樣:兩黃旗(太祖);兩紅旗(代善及其子孫);正白旗(皇太極);鑲白旗(杜度、阿巴泰);正藍旗(莽古爾泰、德格類);鑲藍旗(阿敏);誰有資格做八旗旗主?哪個旗地位最高?對照上面的兩個表,可以看出:除了阿敏是作為最初的股東之一舒爾哈齊的兒子,享有一個鑲藍旗之外,其他新任的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后代。

主要是努爾哈赤的嫡子,但這里有兩個異類——阿巴泰、杜度,一個是庶子,一個是父親(褚英)被廢的嫡長孫。阿巴泰的母親不是正妃,卻也混了個小旗主。這也是由于他生得早(努爾哈赤第七子,比皇太極還年長),且早期的人手又不夠,阿巴泰確實也有能力,就自然被頂上去了。阿巴泰之后的非正妃之子,則再沒有機會獲得這個待遇。

杜度是努爾哈赤嫡長孫,顯然是繼承了其父褚英。在努爾哈赤的其他嫡子中。代善統(tǒng)領(lǐng)兩個旗。莽古爾、德格類兄弟由于生的晚,則兩個兄弟共掌一旗。而皇太極則是因為不僅是嫡子,而且還正當紅(后面的多爾袞兄弟還沒出生,前面的莽古爾泰兄弟之母又被廢掉),所以獨掌一個正白旗。八個嫡子中五個已經(jīng)做(過)旗主,剩下的三個是親兄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

努爾哈赤晚年,以嫡長子繼位,嫡幼子繼產(chǎn)的原則,讓三個嫡幼子阿濟格(18歲)、多爾袞(11歲)、多鐸(9歲)成為兩黃旗的旗主——正黃旗(阿濟格、多爾袞);鑲黃旗(努爾哈赤、多鐸)。也就是說,努爾哈赤晚年,其名下只有鑲黃旗的半個旗。而且,他也交代:等自己死后,剩下的半個旗也交給多鐸。多鐸作為嫡幼子,地位尊貴,在當時遠超多爾袞。

多爾袞的地位則是皇太極即位后,為了分化其他貝勒被刻意拉高的??苫侍珮O也沒料到,這卻成了給自己埋的雷。因為鑲黃旗是努爾哈赤最后掌握的旗,列陣之時,鑲黃旗列于左翼第一,正黃旗列于右翼第一,其余六旗依次排開。由此,鑲黃旗成為頭旗。努爾哈赤生前,還曾計劃把杜度(鑲白旗旗主)調(diào)到鑲紅旗,讓多爾袞做鑲白旗旗主。由于努爾哈赤突然去世,只完成了一半——杜度被調(diào)到了鑲紅旗,多爾袞卻沒來得及進入鑲白旗。

鑲白旗便落在了新即位的皇太極手中?;侍珮O與多爾袞皇太極做了大汗,自然要鞏固權(quán)力。所以,在其即位前后,就安排長子豪格成為鑲白旗旗主。而原鑲紅旗旗主杜度在被調(diào)到鑲紅旗后,繼續(xù)遭到皇太極的排擠。去世前兩年,太祖長子長孫杜度被皇太極削爵。至此,褚英家族徹底出局?;侍珮O、豪格父子,分掌正白旗、鑲白旗。隨后,又以黃色是國主之色為由,將兩白旗(皇太極父子)與兩黃旗(多爾袞兄弟)交換顏色——只是旗色調(diào)換,人員不動。

也就是,皇太極時期的兩黃旗,實則是最初的兩白旗。而最初的兩黃旗,則被換成了兩白旗。但鑲黃旗是頭旗的定制未變。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德格類兄弟先后去世,又被揭發(fā)有謀反的打算。所以,莽古爾泰之子的旗主之位被剝奪,正藍旗也被拆分。一部分劃入鑲黃旗(豪格、阿巴泰),一部分皇太極自己統(tǒng)領(lǐng)。之后,皇太極將自己的正黃旗和正藍旗混編,改組為新的正黃旗、正藍旗。

又將新的正藍旗改名為鑲黃旗。這樣,皇太極由原來的一個旗(正黃),變成了兩個旗(兩黃旗)。而原來由豪格統(tǒng)領(lǐng)的鑲黃旗,則再次變換旗色為正藍旗。阿巴泰也是穩(wěn)得一批,他所在的旗,旗色從鑲白變成鑲黃,再變成正藍,旗主由杜度換成了豪格,而他始終是小旗主。至此,調(diào)整后的八旗旗主如下:兩黃旗(皇太極)正藍旗(豪格、阿巴泰)鑲藍旗(濟爾哈朗)兩紅旗(代善家族)兩白旗(多爾袞三兄弟)別以為這樣就完了。

皇太極死后,多爾袞掌權(quán),又開始了新一撥的調(diào)整。多爾袞第一次調(diào)換,是對自己的親弟弟多鐸下手。原本,多爾袞與阿濟格共同統(tǒng)領(lǐng)正白旗(最初的正黃旗),多鐸獨自統(tǒng)領(lǐng)整個鑲白旗(最初的鑲黃旗)。多爾袞趁著多鐸犯了一個小錯,將其一半的旗份奪去,收為自己所有。這樣,多爾袞就掌握了一半的正白旗和一半的鑲白旗。隨后,又將多鐸的鑲白旗與自己的正白旗調(diào)換旗色,就組成了一個新的正白旗。

至此,多鐸由獨領(lǐng)一正白旗,變成與阿濟格共領(lǐng)鑲白旗。阿濟格原地不動。多爾袞則由半個正白旗,變成獨領(lǐng)一個正白旗。幾年后,豪格、多鐸相繼去世。兩人屬下的正藍旗、鑲白旗佐領(lǐng)都被收歸多爾袞手中。多爾袞先將正藍旗與鑲白旗對調(diào)。原屬豪格的正藍旗再次變色為鑲白旗,與正白旗一起,由多爾袞獨自統(tǒng)領(lǐng)。還記得阿巴泰嗎?此時已死,其子博洛、岳樂繼承了他的小旗主之位,被多爾袞分到換色后的正藍旗。

這樣,正藍旗有了四個旗主:阿濟格、多尼(多鐸之子)、博洛、岳樂。豪格是多爾袞害死的,豪格的正藍旗(此時是鑲白旗)又被多爾袞統(tǒng)領(lǐng)。等于是多爾袞搶了豪格的旗。最終定型以及什么事抬旗多爾袞死后,其統(tǒng)領(lǐng)的正白旗被順治帝收回,與兩黃旗構(gòu)成天子自將的上三旗。多爾袞的鑲白旗(原屬豪格的正藍旗),則被順治帝還給了豪格之子富綬。

而在多爾袞、順治時期,兩紅旗(代善家族)、鑲藍旗(舒爾哈齊家族)也一直沒有變動。兩紅旗在八旗中的排名一直穩(wěn)定在中等,而鑲藍旗則從舒爾哈齊之后就開始墊底。最不穩(wěn)定的則是正藍旗。阿濟格獲罪被奪爵,其所屬佐領(lǐng)被拆分到正白、鑲白、正藍??勺畛醯淖畛?,阿濟格所屬的正藍旗,正是努爾哈赤時期的鑲黃旗。到此時,已經(jīng)屬于下五旗了。

康熙時期開始,皇子們被分到下五旗做小旗主,進一步分化宗室王公的旗權(quán)。以至于,反倒是下五旗出來的皇族血統(tǒng)更近。理論上,旗人不論在哪個旗,地位都是一樣的。但除了旗人,還有大量旗奴。之所以分成上三旗和下五旗,也正是因為上三旗的旗奴,是皇家旗奴,地位不比旗人差。而下五旗的旗奴則分屬于各家旗主,則沒那么好的待遇了。

推薦閱讀

招商代理條件及電話,關(guān)鍵詞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