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用古代語怎么說,古代約人喝酒怎么說

為啥古人說吃酒,而很少說喝酒。怎么說呢,用這個來解釋為什么是吃酒而不是喝酒,有些過于牽強。今天咱就說說這“吃”與“喝”。老麥最近不“神棍”,說說文史也挺帶勁。差不多就是上面幾個原因吧,當然這只是老麥隨意說說,大家也權當樂樂吧。

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薩沙第9145條回答。古人要看什么時代的古人。如果是元代之前的古人,大體喝這幾種酒。第一,谷物釀造酒。釀造酒是借著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質(zhì)原料的物質(zhì)進行發(fā)酵,產(chǎn)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中國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釀造酒。釀造酒制造很繁瑣,通常要將薯類和谷類以及野生植物原料經(jīng)過加壓蒸煮,淀粉糊化成為溶解狀態(tài),然后加入酵母進行緩慢的發(fā)酵,形成酒精。

隨后再進行過濾,去掉酒糟,留下含有酒精的液體,就是釀造酒了。可以說,釀造酒是純天然的酒。谷物釀造酒就是用各種谷物制成,常見的是黃酒。不過,黃酒的原料也是不同的,南方以糯米、北方以黍米、粟、糯米為原料。一些南方人很喜歡喝的米酒,其實就是黃酒的一種。第二,水果釀造酒。常見的就是葡萄酒。水果釀造酒同谷物有些不同,主要是不需要放酵母,只需要自己發(fā)酵。

葡萄酒的度數(shù)較高,但比較酸,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況且,古代中國種植葡萄的數(shù)量有限,葡萄酒不太流行,但其他果酒如李子酒,楊梅酒、獼猴桃酒還是很有市場的。這就是元代之前的酒。這些酒是純天然,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古人沒有化學概念,導致釀造酒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zhì),比如甲醇。如果長期不做處理飲用這些酒,會有害身體。

同時,民間小店釀造酒技術不高明,往往酒中會有很多雜質(zhì),顏色也難看。所以,我們看小說《水滸傳》,喝酒的時候都要首先溫酒。溫酒就是將酒加熱,這樣可以將甲醇的有害物質(zhì)揮發(fā),而不是想熱著喝。隨后,在端給食客之前還要篩酒,就是對酒液進行過濾,減少雜質(zhì),端上來好看一些,口感也好。釀造酒最大問題是酒精度不高,很好的黃酒也就十幾度。

普通民間小店釀造的黃酒,也就幾度而已,類似于今天的啤酒。所以武松能夠喝十八碗還能走上景陽岡再醉倒,這十八碗大約相當于今天的7到9瓶啤酒。武松這么個大漢,喝這些酒還是沒問題的。元代開始就有蒸餾酒了。蒙古人等少數(shù)民族習慣于喝烈酒,才出現(xiàn)了蒸餾酒。蒸餾酒是把經(jīng)過發(fā)酵的釀酒原料,經(jīng)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

為什么有些古人說“吃酒”而不說“喝酒”?有何典故?

老麥最近不“神棍”,說說文史也挺帶勁。今天咱就說說這“吃”與“喝”。為啥古人說吃酒,而很少說喝酒。或者說,吃茶等等,到底為何?我看到有些回答中,提到原因是古代喝的意思,主要是用于呵斥,吆喝等等,而不是如現(xiàn)在“喝水”這樣的動作。怎么說呢,用這個來解釋為什么是吃酒而不是喝酒,有些過于牽強。喝,作為飲的意思,其實很早就有,至少能查到的文獻中,北齊就有過“喝墨水”的記錄,啥意思呢,就是在考試的時候,對“成績?yōu)E劣者”要罰其喝墨水。

那喝多少呢,得根據(jù)你考試成績的優(yōu)劣來定,譬如梁武帝時規(guī)定:士人應試時,凡書跡濫劣者要罰喝墨水一升。我靠,一升,兩礦泉水瓶墨水啊。我想俗語中,稱對方好有文化的樣子,往往說,一看就是喝了不少墨水(看來這句話,感情是罵人的,哈哈)。所以呢,喝作為飲的動作由來已久,但是為什么在很多文獻中很少見到“喝酒”字樣,通常都是“飲酒”,或是時常見到“吃酒”。

這里其實是幾個小原因。一是,古人認為喝酒是一個很正規(guī),很重要的禮儀活動,用喝顯得比較粗俗與隨意,而用吃則會表現(xiàn)出一種正規(guī)的儀式感(吃飯,在古人看來那是每天很正式的一種行為),是對對方的一種尊敬。二是,飲酒,同時需要佳肴,佳肴自然比平時所吃要好很多,所以飲酒即是美酒的豪飲,也是佳肴的饕餮,在整個行為中,吃也占了不小的時間,佳肴美酒,吃起來才更爽。

三是,喝,通常是作為一種日常生活的口語來用,很隨意,被古人認為是拿不上桌面的鄉(xiāng)村俚語,也就是說,這個字屬于非官方正式用語。只有極為隨意的吃喝,或者在埋汰人的時候正式場合才用喝(譬如喝墨水)。差不多就是上面幾個原因吧,當然這只是老麥隨意說說,大家也權當樂樂吧。說明:本文原創(chuàng)老麥,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首發(fā)今日頭條。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