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鶴妻子佳話的詩人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復,后人稱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漢族,奉化大里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
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jīng)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yǎng)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2. 梅妻鶴子佳話的詩人是
1.一葉知秋,雙重喜悅,三分秋色,四通八達,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七彩秋光,八面秋意,九喜之秋,十分快樂過立秋!祝你秋高氣爽幸福平安過金秋!
2、你說你有什么可牛的,你以為會舞弄兩下刀叉就是武林高手了嗎?整天橫行霸道的,現(xiàn)在好了立秋到了,俗話說秋風起螃蟹肥,是該你下油鍋的時候了,螃蟹!
3、夏天揮一揮衣袖,說拜拜;立秋伸伸懶腰說,我來啦;酷暑要帶著你的煩惱光榮下崗,涼爽攜手你的精彩閃亮登場,愿藍天白云對你笑,幸福甜蜜把你繞。
4、秋風一縷排面來,送走高溫不停留;秋雨一陣潤心頭,煩惱焦躁即刻丟;秋露一滴葉中沾,秋意濃濃景色優(yōu)。立秋到了,愿你欣賞著美景,快樂安康!
5、秋風秋雨送清涼,早晚記得添衣裳。中午時光仍炎熱,避開高溫免受傷。秋景一片心歡暢,豐收,在望稻谷香。短信祝福身邊傍,幸??鞓啡f年長!祝立秋快樂!
3. 梅妻鶴子的佳話的詩人是
被譽為“梅妻鶴子”的是北宋詩人林逋,仁宗賜其謚號為“和靖”,因此史稱和靖先生。
他自幼聰敏好學,書讀百家,性格孤傲清高,不慕名利。林逋常居于西湖邊孤山上,每次一有客人來,家中童子便放鶴而去,而在游湖的林逋見鶴必歸。因林逋終生不為官不娶妻,只喜愛梅鶴二物,自稱是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林逋身上還有一個千古謎題,就是林逋到底有沒有妻子,世人曾為此大加討論。有人說,林逋早年喪妻,便暫別家人自行隱居,他還有遠渡日本的后裔;但也有人說,如果林逋真的無妻無子,那他究竟是如何將愛情描繪得如此動人的呢?而南宋滅亡后,盜墓賊打開了林逋的墓,墓中只有一方端硯和一支玉簪,因此,人們根據(jù)這支玉簪又認為林逋必定是有一個紅顏知己的。
4. 梅妻鶴子留下佳話的詩人是
典故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典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后比喻清高或隱居時也作:梅鶴因緣、妻梅子鶴。 釋義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比喻清高或隱居。宋·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種植梅花飼養(yǎng)仙鶴,終生不娶,人謂“梅妻鶴子”。 出處 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二》:“林逋 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5. 梅妻鶴子佳話的詩人是哪位
梅妻鶴子這段佳話源自于宋代詩人是林逋(讀:bu,一聲平音)。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因為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yǎng)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故人稱“梅妻鶴子”。這也是他幽獨清高、自甘淡泊人格的生動寫照。
梅妻鶴子典故:
林逋從小就非常有才華,性格孤傲,精通百家經(jīng)史。他的祖父曾經(jīng)擔任過大官,所以林逋是出生在書香門第中的。唯一不足的是林逋出生時就已經(jīng)家道中落了,他十一歲的時候,父母也相繼去世,即林逋從小的生活就很貧困。
家庭環(huán)境對林逋的影響就是造就了他性格萬面的閑適寡淡,不喜追名逐利。而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使得他一生游歷,在四十歲的時候隱居了杭州西湖,結廬在孤山。隱居孤山后,林通整天與梅相伴,與鶴同行,加之他的詩作多與梅有關,堪稱一絕,所以人們便稱之為是“梅妻鶴子”。
6. 梅妻鶴子的佳話詩人是誰
女主角是伊娃,由布里吉特·芳達飾演。
《傾城佳話》是由安德魯·伯格曼執(zhí)導,尼古拉斯·凱奇、布里吉特·芳達、羅西·培瑞茲等主演的喜劇片。該片于1994年7月29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善良的警察查理和咖啡店服務員伊娃的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
7. 留下妻梅子鶴佳話的詩人
據(jù)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
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重耳好心卻辦成了傻事。后悔莫及。成了一個千古的哀傷憾事,被人記憶和傳誦。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成了“寒食節(jié)”的來源。也可能是晉文公的懺悔彌補吧。 寒食節(jié)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xiàn)在,清明節(jié)取代了寒食節(jié),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一個多么深沉的歷史說明和清明節(jié)掛上了勾。晉文公和介子推這一對君臣的佳話成了清明節(jié)的起源。
關于清明節(jié)掃墓的習俗,民間還流傳著一個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的故事。朱元璋幼時家貧,父母在一次瘟疫中死去,他和哥哥草草埋葬了父母,便到皇覺寺當了和尚。后來朱元璋參加了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東征西討打下江山當上了皇帝??墒歉改傅倪z骨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原來,當年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多出了許多墳塋,朱元璋沒辦法辨認出哪座墳墓是自己父母的,于是經(jīng)常悶悶不樂。
有個他家鄉(xiāng)來的太監(jiān)猜到了皇帝的心思,于是獻了一條妙計。朱元璋聽后大喜,下令清明節(jié)這天,國民都要去祭祀祖先、踏青掃墓。暗地里卻偷偷地派侍衛(wèi)去窺探,發(fā)現(xiàn)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上,只有一座墳荒草茂盛,無人掃墓,于是朱元璋便了卻了一樁心愿,移骨厚葬了他的父母。大概清明節(jié)的復興與朱元璋傳說有關吧。
8. 梅妻鶴子佳話的詩人是誰?
詩人大杜是指杜甫。詩人小杜是指杜牧。
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的合稱,小李杜是李商隱和杜牧的合稱,他們在詩歌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造詣非常高,他們都是唐朝人,也正是因為他們和很多優(yōu)秀詩人的出現(xiàn),造就了唐朝詩歌的巔峰時代。
李白(公元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一說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主要成就:創(chuàng)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fā)展打開了新局面,批判繼承前人傳統(tǒng)并形成獨特風格,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代表作品:《蜀道難》、《行路難》、《望廬山瀑布》、《夢游天姥吟留別》。公元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鞏義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集為《杜工部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7歲學詩,15歲揚名。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為"詩圣",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于風景秀麗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留下詩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絕唱。杜甫一生潦倒,其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
李商隱(約公元813年—約公元858年),唐朝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擅權和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糜爛,《行次西郊一百韻》、《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賈生》、《隋宮》、《富平少侯》等較突出。無題詩也有所寄寓,至其實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義山詩集》,文集已散軼,后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
杜牧(公元803年-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史,以及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剛直,屢受排擠,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縱情聲色,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 杜牧的詩、賦、古文都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大,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其詩風格俊爽清麗,獨樹一幟。尤其長于七言律詩和絕句。有《泊秦淮》等詩。
9. 梅妻鶴子的佳話的詩人是誰
個人拙見。林逋不在乎世俗的目光,隱居山林,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是一個在山林自然中找到自由的人,當然他也看得清世事。
他讀書不是為了光耀門楣,飛黃騰達,僅僅為了求知,可見其對于學習的熱愛。
讓我想起了孔子對顏回的評價:“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山林中的隱居生活清苦,但林逋依舊堅持自己的喜好,我想林逋也應該是賢德的君子。恬淡孤高,超脫世俗,又才華橫溢。順帶附上自己非常喜歡的蘇纓所著的《大宋詞人往事》中關于林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