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鼎天下定鼎中原
只要奪得關鍵的中原大地,就能四面出擊,天下一統(tǒng)取得政權。
2. 問鼎中原定鼎中原
【成語】: 問鼎中原
【拼音】: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解釋】: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出處】: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jù)有。
【近義詞】:問鼎天下
3. 問鼎天下百度百科
這個成語只能說問鼎中原,而不能說成問鼎天下,雖然可能意思是一回事。成語是固定短語,不可以隨便改易。
成語解釋: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jù)有。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成語出處: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jù)有。
4. 逐鹿中原定鼎天下
逐鹿中原之君臨天下,點擊右上角的組隊功能,然后往下拉選擇分組設定,然后設計自己想要的分組就可以
5. 問鼎天下逐鹿中原
驃騎天下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 一個苦逼的軍醫(yī)穿越回到了這個崢嶸歲月,淪為獸醫(yī)。 從此,他和這世界無法割舍。 從此,一個草根可歌可泣的崛起開始了。 拜名師,識豪杰 指點江山,風花雪月 北擊匈奴,有他策馬揚鞭 南下百越,有他擊水中流 但是,歷史的分歧點出現(xiàn)在他的身上時候,他如何抉擇? 是風雨如晦中,力挽狂瀾;雖千萬人,吾往矣! 還是順時而動,登高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6. 問鼎中原的鼎是什么
溫江公園里的鼎:
鼎上有龍有字,有花紋雕飾?;贿呑淌畟€大字:“鼎憑足而穩(wěn),民尊法國興。"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用的是尊法,而不是遵法。
7. 定鼎中原和問鼎中原
問鼎中原的鼎意思是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問鼎中原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 基本釋義: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出處: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jù)有。擴展資料:問鼎中原的典故:夏朝經(jīng)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jīng)歷550多年,到前1046年,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姬發(fā)所得,姬發(fā)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里碰了一個軟釘子。王孫滿說:“統(tǒng)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鼻f王很不服氣地說:“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后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莊王無話可說。從此以后,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
8. 定鼎中原的鼎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jù)有。
9. 問鼎天下的鼎
“鼎盛”中的“鼎”的釋義:正當,正在的意思。 “問鼎”中的“鼎”的釋義: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 鼎盛 讀音:dǐng shèng 釋義:指幾乎到極端的盛世。 出處: 語出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時序》:“經(jīng)典禮章,跨周轢漢, 唐虞之文,其鼎盛乎!” 造句: 唐朝鼎盛時期,人們常常夜不閉戶。 問鼎 讀音:wèn dǐng 釋義: 1、是指圖謀奪取政權。 2、泛指覬覦侵占別國。 3、觸犯,過問。也指奪取某些體育運動的頂尖成績。 出處: 1、圖謀王位。 ①《左傳·宣公三年》:“ 楚子 伐 陸渾 之戎,遂至于 雒 ,觀兵于 周 疆。定王 使 王孫滿 勞 楚子 , 楚子 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禹 鑄九鼎, 三代 視之為國寶。 楚王 問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 ②《晉書·王敦傳》:“﹝ 敦 ﹞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又“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 。 ③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鯨。” ④《周書·于謹傳》:“昔帝室傾危,人圖問鼎?!?⑤明 屠隆 《彩毫記·漁陽鼙鼓》:“國號 大燕 ,偽署文武官爵,敢肆問鼎之奸?!?2、泛指覬覦侵占別國。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非報 德 也,非助 英 也,蓋欲伺瑕導隙,借以問鼎神州?!?3、觸犯;過問。 ①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孫生》:“﹝ 辛氏 ﹞牀頭常設錐簪之器以自衛(wèi)。 孫 屢被刺剟,因就別榻眠。月馀,不敢問鼎。” ②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章一:“像《典論》那樣的著作,是同時的詩人們所不敢輕于問鼎的?!?造句:想逐鹿群雄,問鼎中原,你有英雄識英雄的慧眼,只有你最知道,什么樣的選擇最適合你。
10. 問鼎中原的鼎在哪里
楚莊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zhàn)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莊王元年(前613年)到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莊王熊旅即位,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nèi)矛盾重重,爆發(fā)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充實國力。楚國在北林打敗晉國軍隊后,鄭國開始聽命于楚國。為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zhàn)爭,雙方互有勝負,楚國在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戰(zhàn)中大獲全勝。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xù)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xiàn)了自己稱霸的愿望。
后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莊王去世,謚號莊,葬于紀山。
11. 問鼎中原的鼎是哪個鼎
夏禹鑄九鼎,意味九州。這九鼎為,雍州鼎,又名龍文赤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每個鼎都有人物,花鳥,地理風俗各個不同的紋理。其中一個大鼎比另外八個鼎更大一倍。三足圓鼎,色澤黑亮,而上面刻的四面浮雕也不同,講的是黃帝冀州之野大敗蚩尤。這個鼎就是九鼎中排名第一位,冀州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