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沉湎酒色哪個字錯了
有關(guān)色的成語,色為最后一個字還是挺多的,下面舉例一下:
黯然失色,繪聲繪色,水天一色,當行本色,臉無人色,下氣怡色,勃然變色,疾言遽色,天香國色,惡言厲色,了無懼色,仙姿玉色,不動聲色,疾言厲色,五光十色,頓足失色,滿臉春色,賢賢易色,不露聲色,假以辭色,五顏六色,狗馬聲色,民有菜色,相顧失色,菜蔬之色,鑒貌辨色,喜形于色,鵠形菜色,面無慚色,一路貨色,察言觀色,見貌辨色,相形失色,觀貌察色,面有難色,怡顏悅色,沉湎酒色,江天一色,形形色色,觀形察色,無聲無色,英雄本色,承顏候色,驚愕失色,盱衡厲色,和容悅色,無顏落色,憂形于色,齒牙春色,驚恐失色,義形于色,和顏說色,奴顏婢色,乍毛變色,怛然失色,滿園春色,有聲有色,還年駐色,巧立名色,正容亢色,大驚失色,面不改色,正言厲色,疾聲厲色,情見于色,直言正色,大有起色,面如土色,正顏厲色,疾言倨色,裘馬聲色,鐘鼓之色,簞豆見色,面無人色,黯然無色,疾言怒色,十光五色,,當行出色,面有菜色,變臉變色,假人辭色,水光山色,,得意之色,目迷五色,變顏變色,鑒毛辨色,貪財好色,,忿然作色,怒形于色,不露神色,金聲玉色,貪聲逐色,,怫然作色,平分秋色,不露形色,驚慌失色,天姿國色,,毫無遜色,巧言令色,察顏觀色,驚惶失色,危言正色,,和顏悅色,山光水色,諂詞令色,靜言令色,喜見于色,,湖光山色,室怒市色,逞妍斗色,倦尾赤色,喜行于色
最后一個字為色的成語還真的挺多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2. 沉湎酒色的意思和造句
1、紅顏禍水
拼音:hóng yán huò shuǐ
含義:比喻漂亮女人是禍害的根源。
造句:他把她描述成是紅顏禍水
2、垂涎美色
拼音:chuí xián měi sè
含義:喜歡美色,妄圖占為己有
近義詞:垂簾美色、垂憐美色。
造句:他是一個垂涎美色的人,非常膚淺。
3、沉湎酒色
拼音:chén miǎn jiǔ sè
含義: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間。形容對于美酒和女色過于放縱,毫無節(jié)制,通常形容君王把國 ?
家大事都忘了。
出處:《尚書·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4、酒池肉林
拼音:jiǔ chí ròu lín
含義: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 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
后也形容酒肉極多。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p>
5、酒色之徒
拼音:jiǔ sè zhī tú
含義:指沉迷于吃喝與女色之中的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以后相處的雖多,都是豪華之輩。”。
3. 沉湎酒色讀音
沉湎酒色
沉湎淫逸
桂酒椒漿
金波玉液
金貂換酒
金貂取酒
金貂貰酒
金龜換酒
金漿玉醴
金漿玉液
沉湎酒色 拼音:chén miǎn jiǔ sè 形容對于美酒和女色過于放縱,毫無節(jié)制。
沉湎淫逸 拼音:chén miǎn yín yì 形容對于美酒和女色過于放縱,縱欲放蕩。
桂酒椒漿 拼音:guì jiǔ jiāo jiāng 泛指美酒。
金波玉液 拼音:jīn bō yù yè 比喻美酒。
金貂換酒 拼音:jīn diāo huàn jiǔ 形容不拘禮法,恣情縱酒。
金貂取酒 拼音:jīn diāo qǔ jiǔ 取下金冠換美酒。形容不拘禮法,恣情縱酒。
金貂貰酒 拼音:jīn diāo shì jiǔ 取下金冠換美酒。形容不拘禮法,恣情縱酒。同“金貂換酒”。
金龜換酒 拼音:jīn guī huàn jiǔ 形容為人豁達,恣情縱酒。
金漿玉醴 拼音:jīn jiāng yù lǐ 原指仙藥,后指美酒佳釀。
金漿玉液 拼音:jīn jiāng yù yè 道教說是一種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藥。也指美酒。
4. 沉迷于酒色用古文怎么說
1.春秋時期,簡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說,前770年~前403年),屬于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后是戰(zhàn)國時代?! ?.戰(zhàn)國時期,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在后來西漢末年劉向編著的《戰(zhàn)國策》中記載這一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zhàn)國?!妒酚?六國年表》記載,戰(zhàn)國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前403),至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并六國。戰(zhàn)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zhàn)國七雄,連年征戰(zhàn),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爭十分激烈。由于秦國的商鞅變法發(fā)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于后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秦王掃六合”的統(tǒng)一大業(yè),形成“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的統(tǒng)一國家。七雄當中,為了富國強兵而競相實行變法,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等實行的變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的進步。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人物在外交斗爭中十分活躍。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和交通的發(fā)展互相促進,出現(xiàn)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鄭國渠、鴻溝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僅促進了當時的農(nóng)業(yè),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學術(shù)的發(fā)展上,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辯家鵲起,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先秦文化,對后世有極大的影響?! ?.楚漢之際,沙丘政變之后,中車府令趙高專權(quán)殺蒙恬李斯等功臣,帝國每況逾下,十年暴政引爆了大澤鄉(xiāng)起義,六國死灰復(fù)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陳勝、吳廣農(nóng)民起義失敗后,楚地義軍分兩路攻秦。項羽破釜沉舟,在關(guān)東(指函谷關(guān)以東地區(qū))聚殲秦軍主力于巨鹿城外,并且坑殺了投降的的20萬秦軍,舉世震驚;與此同時,劉邦乘隙攻入咸陽,秦亡。依據(jù)楚懷王“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史記·高祖本紀》)的約定,劉邦欲稱王關(guān)中(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派兵駐守函谷關(guān)(今河南靈寶老城東南北寨村之北,因在山谷中,險如函,故名),以防諸侯入關(guān)。同時,宣布廢除秦朝苛政,與關(guān)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史記·高祖本紀》)??墒琼椨饸v經(jīng)千辛萬苦在血雨腥風中與秦軍的虎狼之師對戰(zhàn),勝利在望,卻被劉邦摘了桃子,搶了勝利果實,自然怒氣沖天,不理義帝盟約,自立為西楚霸王,將劉邦改封漢王。劉邦在漢中、巴蜀一帶儲蓄實力,于公元前206年八月拉開了楚漢之戰(zhàn)的大幕?!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quán)。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常引起后人追思。 5.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隋唐時,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樹,如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兩稅法等,對后世影響深遠。隋唐對外采取較為開放的政策,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文學以唐詩成就最大。以初唐陳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隱、杜牧為杰出代表。韓愈、柳宗元倡導(dǎo)的古文運動,對后世影響甚大。顏真卿的書法,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王維的繪畫,《霓裳羽衣舞》等音樂舞蹈,以及眾多的石窟藝術(shù),均流傳后世??茖W技術(shù)方面,中國四大發(fā)明中的印刷術(shù)和火藥兩項均出現(xiàn)于這一時期?! 『笃诘奶瞥位靵y,從牛李黨爭到宦官專權(quán),其間農(nóng)民起義不斷發(fā)生,終于爆發(fā)了黃巢起義,起義領(lǐng)袖之一朱溫開始叛降唐朝,后又取代唐朝自立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個王朝——后梁。 7.五代十國并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quán)。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出現(xiàn)的十個割據(jù)政權(quán):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北漢,統(tǒng)稱十國。關(guān)于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說為:北宋滅亡北漢時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說為,五代十國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 ?.北宋末期,靖康元年,金軍僅以4萬人南下,一路鋒芒如入無人之境,連破北宋27州,兵鋒直指宋都汴梁,黃河北岸宋地皆陷沒。北宋朝廷本想借黃河天險以御金兵,但戍守黃河南岸諸部宋軍久已虛缺,偶有在營兵卒也多為懶散之徒,根本不能作戰(zhàn)。當時宋軍雖燒毀黃河浮橋,但兩岸渡船均因部屬瀆職拖延而未能徹底收繳,金軍在北岸僅用數(shù)日便匯集了足夠渡船,于十月丁卯強渡黃河,北宋守軍見金兵至皆不戰(zhàn)而潰、四散奔逃,次日金軍兵不血刃占據(jù)汴梁以北軍事重地仲牟驛,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盡驚慌失措、方寸大亂,主和派趁機大造聲勢,舉朝皆投降之聲。金軍圍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東京的情況下,北宋皇室準備投降,開封下級軍民卻堅決要求抵抗,30萬人決心參戰(zhàn)。欽宗竟然親自到金營求降,卑躬屈膝地獻上降表,還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開封進發(fā),甚至鎮(zhèn)壓自發(fā)組織起來準備抵抗的軍民。金軍于是肆無忌憚地大肆搜刮,開封平民遭受了巨大災(zāi)難。第二年2月,金軍廢宋徽宗、宋欽宗人,另立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偽楚皇帝。4月,金軍將俘虜?shù)膬晌换实垡约昂箦?、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連同大量寶璽、輿服、法物、禮器、渾天儀等開始北撤。宋朝在歷史上留下了這奇恥大辱的“靖康之變”?! ?.南宋末期,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并不甘心失敗,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于宋軍奮勇作戰(zhàn),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后,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lǐng)孟珙、余玠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1259年,蒙古帝國蒙哥汗在占戰(zhàn)合州受宋軍的流矢所傷因而死于軍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與宋軍交戰(zhàn),聽到消息后,立即準備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而此時南宋權(quán)臣賈似道派人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這樣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為汗?! ?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鎮(zhèn)襄陽,是為襄樊之戰(zhàn)。宋軍利用漢水把資源源不絕送入城內(nèi),才能堅守城池。守將呂文德及呂文煥堅守城池六年,賈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兩者之間不和。賈似道封鎖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國號為元。在1272年,張順,張貴兩兄弟的義兵曾血戰(zhàn)元軍。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陽城破,在宋軍繼續(xù)巷戰(zhàn),呂文煥最終投降,六年的襄陽保衛(wèi)戰(zhàn)結(jié)束?! ?276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主體政權(quán)宣告)滅亡?! 『髞?,南宋殘余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杰等人連續(xù)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舍,不斷逃亡至南方,經(jīng)過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杰戰(zhàn)船沉沒,走投無路的南宋殘余勢力終于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崖山海戰(zhàn)失敗及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徹底滅亡,四十多年與蒙古-元朝的抗衡完結(jié)?! ?0.元末明初,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fā)的紅巾軍大起義,主要分為兩支,一支起于穎州,領(lǐng)導(dǎo)人是劉福通,一支起于蘄、黃,領(lǐng)導(dǎo)人是徐壽輝、彭瑩玉(即彭和尚)?! ⊥晡逶?,劉福通率領(lǐng)農(nóng)民軍攻下潁州。劉福通長期以來即以白蓮教組織農(nóng)民進行反元斗爭。他最初在永年推韓山童為首,稱韓為宋徽宗八世孫,“河、淮、襄、陜之民,翕然從之”。不料事機泄露,韓山童被捕,其子韓林兒逃至武安,福通即來潁州,攻下朱皋,在朱皋開倉賑濟貧民,“從者數(shù)十萬”。以后又相繼占領(lǐng)羅山、真陽、確山、汝寧、息州、光州等地?! “嗽拢靿圯x、彭瑩玉攻下蘄州。彭瑩玉是袁州“莊民家子”,自幼出家,以清泉為人治病,袁州百姓“事之如神”。他長期利用白蓮教組織農(nóng)民起義。至元四年(1338年)起義失敗,逃匿淮西,淮民“爭庇之”[12]。至此彭瑩玉又推布販徐壽輝為首,在蘄、黃起義,建元治平,國號天完,很快便占領(lǐng)了武昌、安陸、沔陽、江州、饒州各地。這兩支農(nóng)民軍頭裹紅巾,稱為紅巾軍或紅軍,他們都信奉彌勒佛,燒香聚眾,又稱“香軍”。此外,以紅軍為號的還有蕭縣芝麻李、南陽布王三、荊樊孟海馬、濠州郭子興,“兩淮、豐、沛、許、汝、荊、漢”的農(nóng)民都起來響應(yīng)。紅巾軍的基本群眾都是貧苦的農(nóng)民。元末文人葉子奇說當時“人物貧富不均,多樂從亂”[13]。明太祖朱元璋也說濠州地區(qū),“民棄農(nóng)業(yè)執(zhí)刃器趨兇者萬余人”[14]。農(nóng)民起兵抗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元末社會的貧富不均,階級矛盾激化。但蒙古統(tǒng)治者的殘酷的民族壓迫也是重要原因。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并不甘心失敗,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于宋軍奮勇作戰(zhàn),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后,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lǐng)孟珙、余玠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1259年,蒙古帝國蒙哥汗在占戰(zhàn)合州受宋軍的流矢所傷因而死于軍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與宋軍交戰(zhàn),聽到消息后,立即準備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而此時南宋權(quán)臣賈似道派人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這樣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為汗。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鎮(zhèn)襄陽,是為襄樊之戰(zhàn)。宋軍利用漢水把資源源不絕送入城內(nèi),才能堅守城池。守將呂文德及呂文煥堅守城池六年,賈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兩者之間不和。賈似道封鎖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國號為元。在1272年,張順,張貴兩兄弟的義兵曾血戰(zhàn)元軍。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陽城破,在宋軍繼續(xù)巷戰(zhàn),呂文煥最終投降,六年的襄陽保衛(wèi)戰(zhàn)結(jié)束?! ?276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主體政權(quán)宣告)滅亡?! 『髞恚纤螝堄鄤萘﹃懶惴?、文天祥和張世杰等人連續(xù)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舍,不斷逃亡至南方,經(jīng)過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杰戰(zhàn)船沉沒,走投無路的南宋殘余勢力終于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崖山海戰(zhàn)失敗及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徹底滅亡,四十多年與蒙古-元朝的抗衡完結(jié)。 11.明末清初,永歷帝被害后,全國較大規(guī)??骨寤顒泳椭挥匈鐤|十三家與鄭成功在臺澎金廈1662年清軍開始對其進行絞殺,1664年,夔東十三家軍抗清失敗,首領(lǐng)李來亨全家自焚。永歷十六年五月鄭成功病逝后,鄭經(jīng)從廈門來到臺灣接手經(jīng)營,繼續(xù)沿用永歷年號,表面上仍舊奉明監(jiān)國寧靖王朱術(shù)桂為正朔,并于次年從福建迎接朱術(shù)桂入臺。1663年滿清與荷蘭聯(lián)手進攻金門與廈門,金廈兩島陷,明鄭勢力撤退臺灣,在陳永華的輔政下,撫土民、通商販、興學校、進人才、定制度,境內(nèi)大治。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fā),鄭經(jīng)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請援,率軍西征福建。鄭經(jīng)收回廈門后,并收漳州、泉州與潮州三府,進而攻下廣東惠州。后來,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繼為清軍所平定,云南平西王吳三桂亦敗亡,鄭經(jīng)勢力敗退僅能守住廈門,1680年清將萬正色遣人游說鄭軍水師副總督朱天貴(原為耿精忠部將)率艦300艘,將士2萬余人降清,鄭經(jīng)放棄廈門并班師回臺,之后沉迷于酒色。1681年鄭經(jīng)病歿,遺命鄭克臧嗣位,馮錫范毒害鄭克臧,擁立其婿鄭克塽,獨攬大權(quán)。清康熙帝趁明鄭政權(quán)內(nèi)部爆發(fā)內(nèi)訌,以叛將施瑯為水師提督著手征討臺灣。1683年,施瑯大敗劉國軒攻克澎湖,給臺灣造成極大軍事壓力,結(jié)果鄭克塽剃發(fā)降清,寧靖王朱術(shù)桂攜五妃自殺殉國,全國最后一支抗清勢力覆滅。
5. 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
飯飽酒足不是成語。
應(yīng)該是:酒足飯飽
[ jiǔ zú fàn bǎo ]
【解釋】:酒已盡量,飯也吃飽。形容吃飽喝足。
【出自】: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俺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著他酒醉抉飯飽,走不動?!?/p>
近義詞:
花天酒地 [ huā tiān jiǔ dì ]
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指妓女。
大吃大喝 [ dà chī dà hē ]
1.狼吞虎咽地吃。 2.指沒有節(jié)制,沒有計劃地吃喝。 3.指進行大規(guī)模、高檔次的吃喝活動。
酒酣耳熱 [ jiǔ hān ěr rè ]
酒酣:酒喝得很痛快。形容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6. 沉湎于酒色的讀音
讀音:shèng
組詞:剩下、過剩、剩余、剩磁、下剩、余剩、剩人、???、剩遺、剩索 、剩員、???/p>
釋義:多余,余留下來的。
造句:
1、一輪紅日漸漸的墜落下來,風也漸漸變的微弱。剩下的一絲亮光,映照在河面上,像是給寬闊的河面圖上了一層美麗的色彩。河水是軟的。微風習習,波紋道道,像是一幅迎風飄舞的綢……真吸引人?。?/p>
2、用過午飯,桌上盡是些殘羹剩飯。
3、前天你送來的月餅,現(xiàn)在已所剩無幾了。
4、南宋的統(tǒng)治者,面對殘山剩水,不思勵精圖治,而是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
5、現(xiàn)在,他正致力于解決極端貧困、人口過剩和氣候變化問題。
7. 沉湎于酒的意思
沉湎/拼音
[chén miǎn]
[釋義]深深地迷戀著,不能自拔:~于酒色。
8. 沉湎于酒色的成語是什么
1、垂涎美色
含義:喜歡美色,妄圖占為己有.
近義詞:垂簾美色、垂憐美色。
造句:他是一個垂涎美色的人,非常膚淺。
3、沉湎酒色
含義: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間。形容對于美酒和女色過于放縱,毫無節(jié)制,通常形容君王把國
家大事都忘了。
出處:《尚書·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4、酒池肉林
含義: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 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
后也形容酒肉極多。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
5、酒色之徒
含義:指沉迷于吃喝與女色之中的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以后相處的雖多,都是豪華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