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叫陜西冷娃
戶縣出過的歷史名人:
1.王九思(1468~1551)明代文學(xué)家。字敬夫,號渼陂。漢族,陜西鄠縣(今戶縣)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其間,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陸續(xù)來北京,相聚講論,倡導(dǎo)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史稱"前七子"。
2.關(guān)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東,漢族,陜西戶縣人,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長于急襲的千里駒師的首任師長,生性傲岸,有陜西冷娃之稱,部將杜聿明、鄭洞國,劉玉章、覃異之、張耀明皆一時之名將。
3.趙壽山(1894-1965),原名趙生齡,1894年農(nóng)歷11月21日生于陜西戶縣北鄉(xiāng)定舟村。1924年春參加楊虎城部隊。解放后,擔(dān)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陜西省省長。1965年6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4.張廷贊,(1882~1958)字恢元,號化佛,清末秀才,戶縣余下鎮(zhèn)上馬營人。曾就讀于涇陽崇實書院、陜西高等學(xué)堂、京師大學(xué)堂(北大前身)。1958年病故于西安,終年76歲。
5.張乃葳,(1891~1950)中將。字警伯,陜西戶縣余下鎮(zhèn)上馬營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速成學(xué)校及日本陸軍士官學(xué)校。1924年夏,任黃埔軍官學(xué)校第一期戰(zhàn)術(shù)及編譯教官。1937年8月, 張率部參加淞滬會展,扼守吳淞。三萬士卒傷亡殆盡,張之左耳亦因之失聰。后改任第一戰(zhàn)區(qū)預(yù)備軍總參謀長兼陜南師管區(qū)司令。
2. 現(xiàn)在陜西冷不冷
陜西省最冷的地方都是在陜北地區(qū)。陜西省冬天陜北地區(qū)比較冷,主要有延安市的志丹縣,吳起縣;榆林市的府谷縣,定邊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子洲縣,清澗縣等十大縣。陜北地區(qū)這十個縣冬天最冷的時候,平均室外溫度有零下十五度以上,個別地方在零下二十多度左右。
3. 陜西為什么這么冷
不能說哪個好,只能說哪一個地方更適合你。唐山的氣候比較濕潤,屬于海洋性氣候;西安的氣候比較干燥,是典型的內(nèi)陸氣候。唐山由于工業(yè)比較發(fā)達,再加上重工業(yè)發(fā)達,空氣污染比較重;西安比較清潔,風(fēng)也比較大,空氣置換塊,但是揚沙比唐山大。溫度唐山比西安略微冷4度。
4. 陜西冷娃什么意思
(1)飲食來說,西安肯定更北方人。西安的飲食偏面食為主。適合北方人的胃。
(2)居住環(huán)境,夏天的西安熱,但是論熱的時間,西安最多熱1.5個月,8月份北京晚上就可以不用開空調(diào),屬于北方氣候適合北方人居住。
北方的湖泊或許更清澈一些了,水質(zhì)比較硬,適合北方人居住。
冬天的西安,冬天是干冷的。西安的暖氣整體來說這個倒是挺不錯。
(3)就業(yè)環(huán)境,如果都是扎根本地的話,西安的產(chǎn)業(yè)很多,這幾年國家也在發(fā)展經(jīng)濟實力。西安也在沖一線城市。人口已經(jīng)超過了一線城市的標準。會有很多機會等著大家。
(4)人文環(huán)境,西安整體來說北方人更好爽一些,這一點,可能就交流文化而言,更適合北方人了。
5. 陜西冷娃圖片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fēng),十里不同俗。”在陜西這塊黃土地上,由于氣候、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陜西人(關(guān)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jīng)過匯集稱之為“陜西八大怪“
一、面條像腰帶
“扯面寬得像褲帶”。扯面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xiàn)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guān)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guān)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松松的。
關(guān)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搟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后,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饑。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里,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益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shù)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F(xiàn)在算起來鍋盔在陜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后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shù)“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dāng)成一種調(diào)料,而在陜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jīng)八百的菜肴。就連西安城里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diào)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碗盆難分開
陜西人(老陜)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chǎn)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dāng)?shù)厝朔Q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guān)中農(nóng)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nóng)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五、帕帕頭上
6. 為什么叫陜西冷娃是什么意思
大凡陜西人,有一個共同的稱謂,這就是“陜西冷娃”。
“南方才子北方將,陜西冷娃排兩行”——這是外省人對陜西人的總體評價。
這個“冷娃”的“冷”字,形象而不失幽默地抓住了三秦男兒的群體性格特點。
對于陜西“冷娃”的“冷”字,有不少人想當(dāng)然的認為“冷”就是“愣”的意思,可以說錯了。在關(guān)中方言里,“愣”的讀音及含義與普通話中這個詞并沒有多大的差別,有呆、癡、缺心眼等含義。而在關(guān)中方言中,“冷娃”的“冷”字,細究起來,大概是從“冷熱”的“冷”引申的,其含義可以說比較豐富。說話辦事不善察言觀色直來直去出人意外的冷不丁,是這種“冷”;外表冷峻,莊敬實誠、寡言少語,剛板硬正,寧折不彎,是這種“冷”;認死理,一根筋,拼命硬干,八頭牛也拉不回,倔犟勁上來敢把天戳個窟窿的,也是這種“冷”。一般來講,稱一個人為“冷娃”,其感情色彩特別強烈,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褒義,有驚嘆、欣賞、贊許的含義,很少有些許貶責(zé)的意思。
近代陜西才子、比較文學(xué)專家吳宓,曾將陜西“冷娃”這種群體性格概括為:生、冷、蹭、倔。
生、冷、蹭、倔,單獨說來并不好理解,“生”和“冷”、“蹭”和“倔”,分別合起來容易理解多了。
“生”和“冷”
陜西人給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好接近。
所謂“白發(fā)如新,傾蓋如故”,志趣相左、話不投機,陜西人永遠讓你覺得陌生,冷然如冰。外人或覺得陜西人冷傲、或覺得陜西人木訥,這都是因為表面印象所惑。
在西安,流行這樣一句話:“陜西人的心,像西安的大馬路;陜西人的臉,像臨潼的兵馬俑”。這是外地人對陜西人的評價。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這句話大體不差。
但老陜和你志趣相投,真正推心置腹,則風(fēng)趣幽默、熱情如火。
陜西人注重修身養(yǎng)性,陶冶人格,冷靜處世,善御感情,可以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榮辱不驚。也許,這是受了“君子敏于行訥于言”古訓(xùn)的影響太深了吧。在陜西,經(jīng)??梢钥吹?,有不少男人,特別是中老年長輩,不茍言笑,表情嚴肅,在下屬和晚輩面前,臉拽的平平的,面冷得像掛上霜一樣。甚至在老婆面前也改不了這一德行。
在不少家庭,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陜西男人對妻子兒女縱然有滿腔的感情,但卻不會形諸臉上,掛在嘴上。就是當(dāng)兒子的,自小就十分敬畏父親,甚至長大成人也是如此,以至父子之間在一起 基本無話,可以說相對無言。
確實,陜西的男人話很少。
其實,陜西人心熱著呢!是外地人常說的“熱水瓶”。只不過平時不喜形于色罷了。陜西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寧給個好心,不給個好臉”,對子女更是如此。
著名電影導(dǎo)演張藝謀,在一次接受鳳凰衛(wèi)視節(jié)目訪談時說:“我給你舉個小例子就特別逗,每次我打電話到家里邊,我爸都特別想知道我的情況,電影拍的怎么樣呀,出國的情況怎么樣呀,但他從來不問。接電話聽是我,他馬上叫我媽來(笑),然后我媽就問這問那,我在電話里跟我媽聊,而最后掛完電話,我媽一五一十地給我爸匯報。一直到九十年代,在我爸去世前都是這樣子。我爸在電話里跟我從不談,這種習(xí)慣,好像從小就養(yǎng)成的。我跟我爸如果是單獨談話的時候,我好像話也不多,從來都是一問一答式,九十年代我都四十多歲了,跟我爸都是那樣子。”
生冷不是廣東人熱愛的“生猛”,生冷是一種內(nèi)斂的生活態(tài)度。
陜西人的“生冷”,具有兩面性。要了解另一面,足球是絕佳的媒介。
2000年前后的全國甲A聯(lián)賽,最火爆的主場無疑在西安,場場爆滿的球迷往往令客隊未戰(zhàn)先怯。足球?qū)⑵綍r壓抑著的狂野激情滾燙沸騰一泄如注。
“蹭”和“倔”
還有“蹭”和“倔”。這兩個字也是合起來容易理解。所謂“蹭”,是土音,有火爆、凌厲的含意,當(dāng)你見識到陜西人的“蹭”勁,其情景大概與火山爆發(fā)也相距不遠了。陜西人多內(nèi)斂,說他內(nèi)秀也好、陰沉也罷,一般遇事不計較,然而一旦覺得欺人太甚、于理不公,則難免猛然間地爆發(fā),不留余地,倔!九頭牛也拉不回頭的。
因為陜西人的情緒轉(zhuǎn)換激烈而少過渡,不了解的人便以“野”概括。
不少男女,為人老成正統(tǒng),處世剛板硬正,寧折不彎。與朋友交,義氣為先,脾氣相投,性格合得來,倒也可以和你諞個半宿,把心掏出來;一旦你的人品他看不上,那可就對不起了,正眼也不會瞧一下,有時一句話噎得別人半天回不過神來,正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對一件事看不慣,往往會當(dāng)面說出來,管你愛聽不愛聽。如果認為你的人品不好,不管你是領(lǐng)導(dǎo)還是長輩,那就對不起了,正眼也不會瞧你一下,處處和你不合作,但很少干那種腳地下使絆子、桌面上握手的事。也許,他會當(dāng)面和你爭執(zhí),甚至拍桌子爭吵。
受了一點委屈,也還能行,但如果吃虧大了,那就會像“秋菊打官司”一樣,非爭個是非曲直不可。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和你鬧,層層往上告,哪怕告?zhèn)€十年八年也不怕。
在西安就曾發(fā)生我國第一例也是至今惟一一例女性下屬告男性上司“性騷擾”案。
在西安郊區(qū),還有一位農(nóng)民在渭河里見義勇為救人但沒有得到鄉(xiāng)政府表彰,竟然把鄉(xiāng)政府告到法院。
這些事當(dāng)?shù)睾椭醒朊襟w都廣泛報道。
西安籍歌手許巍曾經(jīng)唱道:“我只有兩天,一天用來出生,一天用來死亡”
陜西人,就像是一張黑白照片,中間色完全省略。陜西冷娃“咥”實活
陜西冷娃“咥”實活。
這一句話,委實抓住了陜西冷娃性格特點。
確實,陜西冷娃有共同的性格,有理性精神、實干精神、冒險精神,他們個性倔犟、認真、不屈服等等,都統(tǒng)一在這個“咥”實活之中。
生長在關(guān)中西部周原的周人首領(lǐng),因困厄而演周易,演出了天地萬物變化之理,也演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影響和熏陶這一代又一代的陜西人。
郭沫若先生就說過,司馬遷是“人中龍”。
歷數(shù)歷史上陜西鄉(xiāng)賢,可以發(fā)現(xiàn),明主忠臣賢子廉吏義士多,認賊作父、賣主求榮的漢奸小人少。
推而廣之,可以說,秦人直,這個直是正直;秦人義,這個義是正義;秦人有氣勢,這個氣勢是浩然之正氣.這塊土地滋養(yǎng)壯漢”。
陳忠實這樣總結(jié)道。
誠如是。
一個民族的偉大,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的高度。
同樣,一個地方出的人才,就是一個地方的精神的高度。
他們是空氣、水分、陽光,滲透一個地方的文化土壤,培育這一方的水土,滋育這一方的人文精神。
他們是陜西黃土地上高高聳立的華山,是民族精神的巍巍然的雕像和陜西人精神的永不倒塌的金字塔。
魯迅先生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人的脊梁?!?/p>
有“關(guān)西大漢”之稱的陜西冷娃,都是些非常之人,充滿陽剛之氣,手執(zhí)銅板,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