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能發(fā)面什么道理,白酒在烹飪上有什么作用

1,白酒在烹飪上有什么作用

1、去腥:手上有了魚蝦腥味時,可以在手心里倒一些白酒搓洗,再用清水沖洗,即可去掉腥味;還可將河魚在白酒中浸一下再掛糊過油炸,可去泥土腥味。2、減酸:做菜時如果醋多了,只要往菜里倒些白酒,可減輕酸味。3、解凍:如果想給凍魚快速解凍,可以在魚上灑些白酒再放回冰箱,魚很快就會解凍。4、發(fā)面:在未發(fā)起的面上按一個坑,然后倒一點白酒,用濕布捂10分鐘就能發(fā)起來。5、煮飯:在夾生飯鍋中澆些白酒,蓋上鍋蓋再蒸會兒,可完全蒸熟。6、除膻:紅燒牛羊肉時加點白酒,可消除膻味,還可使味道鮮美并容易爛。

白酒在烹飪上有什么作用

2,白酒可以發(fā)面粉做饅頭嗎

不可以。白酒不可以用于發(fā)面,發(fā)面即發(fā)酵面團,在發(fā)酵過程中會產(chǎn)生酵母菌,而白酒是含有一定濃度的酒精的,會殺死酵母菌,因此在白酒環(huán)境中酵母菌是不能存活的。用白酒發(fā)面會導致發(fā)面失敗。

白酒可以發(fā)面粉做饅頭嗎

3,做包子要什么配料

做好鮮肉包子是需要一定的手法和技巧的。給你介紹的鮮肉包子的做法雖然十分簡單,在口味上卻保持著相當水平。其特點只有兩條:表皮松軟、餡料濃郁。主料:自發(fā)粉適量、鮮肉500克(3分肥、7分瘦)、蝦肉50克輔料:水發(fā)黑木耳50克、蔥30克、姜20克、花椒10克、雞蛋1只調(diào)料:鹽5克、糖2克、魚露5克、香油3克制作步驟: 1、自發(fā)粉用溫涼水揉成面團醒一下備用。 2、花椒用干鍋炒熟后搟成花椒粉備用。 3、鮮肉、蝦肉剁成餡備用。 4、蔥、姜、水發(fā)木耳切成細碎備用。 5、取大腕一只,將肉餡、加輔料、調(diào)料攪打成餡。 6、用發(fā)好的面將餡料包成鮮肉包子。 7、做蒸鍋,將包子下鍋蒸熟即可。PS: 1、面要醒透,成品才能松軟可口。 2、攪打餡料要向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打,讓餡料上勁。 3、蔥姜要切細,不喜吃蔥姜的朋友可以用蔥姜水來代替。
做好鮮肉包子是需要一定的手法和技巧的。給你介紹的鮮肉包子的做法雖然十分簡單,在口味上卻保持著相當水平。其特點只有兩條:表皮松軟、餡料濃郁。主料:自發(fā)粉適量、鮮肉500克(3分肥、7分瘦)、蝦肉50克輔料:水發(fā)黑木耳50克、蔥30克、姜20克、花椒10克、雞蛋1只調(diào)料:鹽5克、糖2克、魚露5克、香油3克制作步驟: 1、自發(fā)粉用溫涼水揉成面團醒一下備用。 2、花椒用干鍋炒熟后搟成花椒粉備用。 3、鮮肉、蝦肉剁成餡備用。 4、蔥、姜、水發(fā)木耳切成細碎備用。 5、取大腕一只,將肉餡、加輔料、調(diào)料攪打成餡。 6、用發(fā)好的面將餡料包成鮮肉包子。 7、做蒸鍋,將包子下鍋蒸熟即可。PS: 1、面要醒透,成品才能松軟可口。 2、攪打餡料要向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打,讓餡料上勁。 3、蔥姜要切細,不喜吃蔥姜的朋友可以用蔥姜水來代替。
主要配料: 面粉1000克、發(fā)酵粉適當、肉餡750克、蔬菜適當、植物油50克、香油少許、基精適當。 作fǎ: 一、發(fā)面: 有兩種發(fā)面的方fǎ 1.用面肥發(fā)面(一般叫大堿發(fā)面) 把面肥用水先泡開然后把面倒進去合勻,醒8小時待面建議是本來的1倍,然后對堿當面沒有酸味,略微有一點點堿味,再醒半小時既可,蒸時鍋內(nèi)放點醋 避免蒸出的包子皮有huā點, 必定要用涼水把包子放進去再通電. 2.用酵母發(fā)面(一般是迅速發(fā)面fǎ) a.配料:面粉500克,干酵母3克 泡打粉5克,豆油1兩, wēn水(250克--300克)依據(jù)面粉的吃水量,糖20克.
材料肉糜(肥瘦3:7)20kg、水9kg調(diào)料知膳郎肉包調(diào)味料(豬肉餡)850g、海天草菇醬油500g、白酒50g、蔥1kg、生姜150~200g做法1、肉糜放入容器加入料酒攪拌均勻;2、分多次加入知膳郎肉包調(diào)味料(豬肉餡)、醬油、蔥姜汁水(將蔥及拍碎的姜加入水中,用手揉捏,直到蔥姜的汁液皆溶于水中;用落網(wǎng)過濾去蔥姜;用容器盛蔥姜汁水即可)等,按同一個方向攪拌均勻;3、再放入切好的蔥末,拌均勻,鮮肉包子餡就好了。
主要是肉

做包子要什么配料

4,白酒可以發(fā)酵饅頭嗎

白酒不可以發(fā)酵饅頭的,酵母發(fā)面的原理是,酵母將糖類轉化成為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將面團發(fā)起,而酒精是揮發(fā)的,所以,發(fā)面時主要發(fā)揮作用的是二氧化碳,用白酒是不能替代的。白酒是可以幫助發(fā)酵的,只是不能用來取代酵母。饅頭,又稱之為饃、饃饃,中國漢族傳統(tǒng)面食之一,一種用面粉發(fā)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

5,泡打粉和干酵母在做饅頭中起到什么作用

泡打粉是一種快速發(fā)酵劑,在做饅頭中起到快速發(fā)酵的作用。而干酵母在做饅頭中起到膨松作用。泡打粉它是由蘇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泡打粉在接觸水份,酸性及堿性粉末同時溶于水中而起反應,同時在烘焙加熱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更多的氣體,這些氣體會使產(chǎn)品達到膨脹及松軟的效果?;钚愿山湍缸鳛槊娣鄣呐蛩蓜?,用于面包、饅頭、餅干的生產(chǎn)制作。人們每天賴以生存的面粉食品,必須經(jīng)酵母發(fā)酵才能食用,人們喜愛的各種酒類飲料都必須經(jīng)酵母菌發(fā)酵而成。做起來的饅頭不蓬松說明發(fā)酵時間不夠長。擴展資料:蒸饅頭的注意事項:蒸饅頭時,如果面似發(fā)非發(fā),可在面團中間挖個小坑,倒進兩小杯白酒,停10分鐘后,面就發(fā)開了。室內(nèi)溫度低,發(fā)面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發(fā)酵時在面里放點白糖,就可以縮短發(fā)面的時間。在發(fā)酵的面團里,人們常要放入適量堿來除去酸味。檢查施堿量是否適中,可將面團用刀切一塊,上面如有芝麻粒大小均勻的孔,則說明用堿量適宜。蒸出的饅頭,如因堿放多了變黃,且堿味難聞,可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入食醋100-160克,把已蒸過的饅頭再放入鍋中蒸10-15分鐘,饅頭即可變白,且無堿味。蒸饅頭時,在面粉里放一點鹽水,可以促使發(fā)酵,蒸出的饅頭又白又宣。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泡打粉 百度百科-活性干酵母 人民網(wǎng)-饅頭好吃有竅門 幾個妙招讓你做又白又軟大饅頭
泡打粉會使和出來的面很膨松,例如炸出來的油條.干酵母粉可以使饅頭很快發(fā)起來好蒸饅頭用泡打粉做饅頭,是化學作用,它不需要發(fā)酵,可即和即做.做法是將泡打粉與干面粉和勻后再加水和.(面團的軟硬度要靠自己掌握,不宜太軟)待面完全和好后,最好讓面團膨潤幾分鐘,這樣做出來的饅頭會更好一些.用于酵母做饅頭,是生物發(fā)酵.于酵母做饅頭先要將其激活,即將于酵母用點溫水、糖,讓酵母盡快蘇醒活化,然后再和面,用酵母發(fā)面做饅頭,必須要有一個發(fā)酵的過程。這個過程時間長短靈活性很大,它受天氣、和面的水溫,酵母與面粉的比例,和面后安放發(fā)酵的環(huán)境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很少用發(fā)酵多長時間來確定,一般都是觀察面團發(fā)起的程度來判斷,你可以看面團發(fā)后的體積來判斷,一般地說發(fā)后超過原體積的一倍就差不多了。用老面做饅頭與于酵母類似,要有發(fā)酵過程,不同的是老面的酵母菌沒有于酵母的菌純,發(fā)后產(chǎn)生酸性,所以用老面做要用堿。上述三種方法都能做出好饅頭,也可將上述任意兩面種或三種方法混合使用,如果用得好,做出來的饅頭會更好,當然也有一定的難度,初學者或只是在自己家里做做,就沒有必要把問題復雜化了。
泡打粉會使和出來的面很膨松,例如炸出來的油條.干酵母粉可以使饅頭很快發(fā)起來好蒸饅頭用泡打粉做饅頭,是化學作用,它不需要發(fā)酵,可即和即做.做法是將泡打粉與干面粉和勻后再加水和.(面團的軟硬度要靠自己掌握,不宜太軟)待面完全和好后,最好讓面團膨潤幾分鐘,這樣做出來的饅頭會更好一些. 用于酵母做饅頭,是生物發(fā)酵.于酵母做饅頭先要將其激活,即將于酵母用點溫水、糖,讓酵母盡快蘇醒活化,然后再和面,用酵母發(fā)面做饅頭,必須要有一個發(fā)酵的過程。這個過程時間長短靈活性很大,它受天氣、和面的水溫,酵母與面粉的比例,和面后安放發(fā)酵的環(huán)境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很少用發(fā)酵多長時間來確定,一般都是觀察面團發(fā)起的程度來判斷,你可以看面團發(fā)后的體積來判斷,一般地說發(fā)后超過原體積的一倍就差不多了。 用老面做饅頭與于酵母類似,要有發(fā)酵過程,不同的是老面的酵母菌沒有于酵母的菌純,發(fā)后產(chǎn)生酸性,所以用老面做要用堿。 上述三種方法都能做出好饅頭,也可將上述任意兩面種或三種方法混合使用,如果用得好,做出來的饅頭會更好,當然也有一定的難度,初學者或只是在自己家里做做,就沒有必要把問題復雜化了。
當然是發(fā)面了,你可能醒的時間不對.
你好!第一,要有發(fā)酵粉,和面的時候適量加入,和好面后要在25度左右的地方放上5-10個小時,看情況,和好后的面過段時間會發(fā)漲!有蜂窩孔的時候就可以了,然后做成饅頭,再等5分鐘,開始蒸,一般30分鐘就可以了出鍋啦,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6,酒能發(fā)面嗎 酒可以發(fā)面嗎

1、酒不能用于發(fā)面,其原因是面團在發(fā)酵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酵母菌,而酒含有一定濃度的酒精,這些酒精會殺死酵母菌,從而不利于面團的發(fā)酵。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fā)酵劑有小蘇打、面肥和酵母粉。 2、白酒也不能用來發(fā)面的,白酒在釀造過程中雖然也有酵母菌等微生物在發(fā)揮作用,但是其作用原理和發(fā)面中的酵母并不相同,白酒在經(jīng)過殺菌處理后加入面粉中很難起到發(fā)酵的作用,并且白酒刺鼻的酒味會大大影響面點的味道和口感。

7,黃山最佳旅游時間及其原因高二地理

四季皆宜 黃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三山五岳中其一 (峨眉、廬山);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素稱黃山“四絕”,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最好 可以欣賞滿山鮮花野果、紅葉,當然 夏天你不怕旅途炎熱的話可以去避暑,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哦 上高中我們地理老師就告訴我們 每年的5-6月去最適宜了,當然人也最多。
水果為什么可以解酒 飲酒過量常為醉酒,醉酒多有先兆,語言漸多,舌頭不靈,面頰發(fā)熱發(fā)麻,頭暈站立不穩(wěn)……都是醉酒的先兆,這時需要解酒。 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帶酸味的水果或飲服1--2兩干凈的食醋可以解酒。什么道理呢? 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例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zhì)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 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盡管帶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過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緩解,但由于上述酯化反應雜體內(nèi)進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貪杯。 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炒菜時,有的人喜歡把油燒得冒煙甚至快燃燒起來才放菜,特別是在使用植物油的時候,覺得又不燒“死”菜里就會有生油氣。須知這是一種不好懂得做法,油 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huán)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huán)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huán)化合物易于誘發(fā)動物得膀胱癌。一般將油燒至沸騰 就行了,油的“生氣”便可以除去。 油條與化學 首先是發(fā)面,即用鮮酵母或老面(酵面)與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團發(fā)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適量純堿、食鹽和 明礬進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長10厘米左右的條狀物,把每兩條上下疊好,用窄木條在中間壓一下,旋轉后拉長放入熱油鍋里去炸,使膨脹成一根又松、又 脆、又黃、又香的油條。 在發(fā)酵過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團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變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變成乙醇,并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同時,還會產(chǎn)生一些有機酸類,這些有機酸與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類。 反應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產(chǎn)生許多小孔并且膨脹起來。有機酸的存在,就會使面團有酸味,加入純堿,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機酸中和掉,并能 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進一步膨脹起來;同時,純堿溶于水發(fā)生水解;后經(jīng)熱油鍋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條更加疏松。 從上面的反應中,我們也許會耽心,在油條時不是剩下了氫氧化鈉嗎?含有如此強堿的油條,吃起來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處也就在這里。 當面團里出現(xiàn)游離的氫氧化鈉時,原料中的明礬就立即跟它發(fā)生了反應,使游離的氫氧化鈉經(jīng)成了氫氧化鋁。氫氧化鋁的凝膠液或干燥凝膠,在醫(yī)療上用作抗酸藥, 能中和胃酸、保護潰瘍面,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常見的治胃病藥“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氫氧化鋁,因此,有的中醫(yī)處方中談到:油 條對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對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療效 真金辨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穿戴金飾品的人越來越多了,購買時,人們總想買純一點的,全純的叫足金即真金。 真金金光閃閃,沉甸甸,比重19.3(克/厘米3),不怕腐蝕,千百年后其色紋絲不變。 真金雖然閃閃發(fā)光,但閃金光的不一定是真金,如愚人金和人造仿金(如氮化鈦等。) 愚人金是指能閃耀金黃色的黃鐵礦(FeS2)或黃銅礦(CuFeS2)的礦石,它們常以迷人的姿色愚弄缺乏礦物知識的人而得其諢名。 愚人金、仿金跟真金色澤無二,真假難辨。但它們一碰到試金石,其“廬山真面目”便暴露無遺??磥?,試金石倒的神秘,其實,它不過是自然 界極普通的石頭,色呈灰黑,狀如鵝卵,通稱輝綠石或石英巖其化學成份主要是SiO2,硬度較大,因久經(jīng)風化逐成鵝卵狀。檢驗時,只要把受試物在試金石上一 劃,便原形畢露:黃鐵礦劃出的條痕是黑色的:黃銅礦劃出的條痕是墨綠色的;而真金呢?在試金石上留下的劃痕,再出其“廬山真面”-金黃色。 “金無足赤”。天然黃金尚且不盡絕對純,更何況黃金稀貴,所以,不少金飾品都是在金里添加一些銅、銀,把它做成合金。人們選購時,這就 面臨一個如何鑒定黃金統(tǒng)一統(tǒng)一純度,確定其成色(含金量)的問題。憑借試金石的“火眼金睛”,不僅能分辨黃金的真?zhèn)?;還能識破黃金的優(yōu)劣(以“K”為單 位,以24K…100%為優(yōu);18K…75%為次;12K…50%為劣)這是因為不同成色的金飾品,顏色稍有差別。人們事先按比例精制出不同含金量的標準 金條,一一在試金石上劃出確知含量的色痕,再拿待測的金飾物在同一試金石上劃痕,兩相比較,最后由經(jīng)驗豐富的行家判定成色。此法簡單位易行,但有一定的誤 差,必須尋找更精確的方法,選用“目光更為敏銳”的儀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國外發(fā)明一種激光試金儀。把激光束照射金、合金或仿金,分別化為蒸氣,顯現(xiàn)不同光譜線及其強度,從而甄別無 誤,操作簡捷,也不用擔心損耗黃金,檢驗時,用激光打的刀比針尖還小,樣品損失不足十億分之一克,真是微乎其微,頗受顧客和珠寶商的歡迎,這種撩開形形色 色“廬山真面”的金飾品的儀器,堪稱名副其實的“試金石”。 1.壺里為什么會有水堿? 燒水的壺用久了,壺的里層往往有一層白色的水堿。使用的時間越久,積存得就越多。

8,酒能發(fā)面嗎 酒可以發(fā)面嗎

1、酒不能用于發(fā)面,其原因是面團在發(fā)酵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酵母菌,而酒含有一定濃度的酒精,這些酒精會殺死酵母菌,從而不利于面團的發(fā)酵。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fā)酵劑有小蘇打、面肥和酵母粉。 2、白酒也不能用來發(fā)面的,白酒在釀造過程中雖然也有酵母菌等微生物在發(fā)揮作用,但是其作用原理和發(fā)面中的酵母并不相同,白酒在經(jīng)過殺菌處理后加入面粉中很難起到發(fā)酵的作用,并且白酒刺鼻的酒味會大大影響面點的味道和口感。

9,怎么樣發(fā)面做饅頭

饅頭做法如下: 用料 主料 面粉500克 糖80克 輔料 酵母5克 水250克 饅頭的做法 1.面粉等材料準備好 2.水的總量控制在250g這大概是你所下面粉的50% ,先少許溫水 3.5克的酵母 4,倒入溫水里融化,讓酵母好發(fā)酵 5.白糖80克就夠了,如果要甜一點味道好點大概要130克倒入另外分量的水融化白糖 6.面粉倒下中間挖一個洞,先下酵母水。再下白糖水攪拌 7.再來是手工揉面,小揉后放10分鐘再揉比較好揉 8.然后發(fā)酵1.5倍大 9.拿出來排去氣體,揉和揉到?jīng)]有氣泡 10.分成9到10份 11.揉搓成團 成圓,放旁邊醒面20分鐘(底下可以用油紙,玉米葉,紗布都行) 12.冷水下蒸籠,冒氣大概蒸個25分鐘,就好了。 饅頭中含有酵母,酵母分為鮮酵母、干酵母兩種,是一種可食用的、營養(yǎng)豐富的單細胞微生物,營養(yǎng)學上把它叫做“取之不盡的營養(yǎng)源”。除了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脂類以外,酵母還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酶類。 蛋白質(zhì)含量 有實驗證明,每1公斤干酵母所含的蛋白質(zhì),相當于5公斤大米、2公斤大豆或2.5公斤豬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因此,饅頭、面包中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比大餅、面條要高出3—4倍,蛋白質(zhì)增加近2倍。 藥用價值 發(fā)酵后的酵母還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物,可以保護肝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酵母里的硒、鉻等礦物質(zhì)能抗衰老、抗腫瘤、預防動脈硬化,并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發(fā)酵后,面粉里一種影響鈣、鎂、鐵等元素吸收的植酸可被分解,從而提高人體對這些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和利用。
用酵母粉發(fā)面的話不用堿。 用老面的話,要對堿的,不然做出來發(fā)酸的,對堿不能太多,多了會發(fā)黃! 如何發(fā)面: 原料:酵母1茶匙(5克)、溫水50ml、面粉200克、和面的水約150ml 做法: 1)將酵母倒入溫水中,攪拌均勻后放置5分鐘。 2)在大碗中放入面粉,將酵母水慢慢分次倒入,邊倒水,邊用筷子攪拌,直到看見面粉開始結成塊。 3)此時用手反復搓揉,待面粉揉成團時,用濕布或者保鮮膜將大碗蓋嚴,放在溫暖的地方,靜置1小時左右(冬季需要2小時左右,如放在暖氣邊,則是1小時) 4)面團膨脹到兩倍大,且內(nèi)部充滿氣泡和蜂窩組織時,發(fā)面就算完成了。 5)要想蒸出好的饅頭,最好此時能用手繼續(xù)揉壓面團,將里面的空氣擠出,然后蓋上保鮮膜或濕布,待面團再次膨脹后,再用于饅頭,包子,發(fā)面餅,豆包等的制作。 超級啰嗦: **融化酵母粉的水一定要用溫水,水溫不燙手為原則,調(diào)節(jié)好溫度后再放酵母。水溫過高會將酵母菌燙死,溫度過低則無法激活酵母,都起不到發(fā)酵的目的,同樣的道理,酵母水也不能放入微波爐中加熱。 **面團要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冬天可以放在靠暖氣周圍,但要避免陽光直射,務必加上蓋子,以免面團風干開裂。 **一般情況下,面粉和酵母的比例為:200克面粉加入5克酵母粉。 **我平時喜歡用安琪angel這個酵母牌子小紙袋包裝的發(fā)酵粉,比塑料袋包裝的好用,個人偏好罷了。 饅頭的做法 原料:發(fā)酵面團400g、蒸鍋,紗布 做法: 1)在面板上撒上干面粉抹平,取出發(fā)酵好的面團用力搓揉,直到面團表面光滑為止 2)取適量的面搓成長條型,切成乒乓球大小的塊,即:下劑子。 3)將切好的劑子用手整出形狀,放在干面粉上再次發(fā)酵10分鐘; 4)蒸鍋中加入冷水(高度約為蒸鍋的1/5即可),將紗布過水后擠干鋪在籠屜上,放入饅頭生胚。 5)大火將水煮開,看到鍋中往外冒蒸汽,調(diào)成中火蒸8分鐘(如果鍋大,或饅頭多,適當延長時間) 6)饅頭成熟后關火,不要馬上揭開蓋子,靜置五分鐘后再出鍋,這樣的話,饅頭不會回縮。 超級啰嗦: **饅頭需要的面胚是經(jīng)過發(fā)酵的,也稱:“活面”。這種面制熟后,口感非常柔軟,嚼起來能感覺帶有彈性,內(nèi)部組織很蓬松。這種面,還適合做發(fā)面餅,包包子,包豆包等等,留待以后我們再一一介紹。 **蒸饅頭有三個關鍵:一定要涼水下鍋、水開后保持中火、熄火后加蓋燜制
1、洗凈雙手與和面盆。 2、在和面盆中放入二至三小碗水,根據(jù)需要可適量增減。 3、在和面盆中放入適量酵母粉,用手攪拌均勻。 4、用瓢挖一大瓢白面,也可添加少許玉米面,一邊倒入面盆中,一邊用另一只手攪拌成面穗狀。 5、手用力扶面盆邊沿,一只手用手背發(fā)力蹭盆子的邊沿,直到盆邊無粘著的面為止。 6、搓雙手,至雙手無粘著面為止。 7、雙手用壓手腕的力量擠壓面塊,反復倒騰,至面塊柔軟光滑。 8、蓋好和面盆,防止上面的面干燥。 9、放置向陽的或溫暖的地方三四個小時待用,以后的時間可以做其它的家務。(以上是和面工序,注意三光:盆光、手光、面光,15分鐘可搞定。) 10、整理面板,平整,干凈干燥,放面撲,也就是案子上的底面。 11、把發(fā)好的面連同面盆一起端上面板,把面倒在案子上,用手抓少量干面蹭面盆內(nèi)底至干凈為止,蹭下來的面與大塊面放在一起。 12、把面揉成長條狀,左手把面塊右頭,以手四個指頭并擾的寬度為準,左手左移,剁下一塊,依次左移,不要傷著手。 13、碼好一塊塊面塊,這時已成饅頭的樣子,注意用布蓋好,放置兩三分鐘。 14、在醒饅頭的同時,可做鍋 ...
如果發(fā)酵時在面里放點白糖,如因堿放多了變黃。 (6)蒸饅頭時,就可以縮短發(fā)面的時間,蓋濕布4-6小時即可發(fā)起,入口回甜,則說明用堿量適宜。 (3)冬天室內(nèi)溫度低,可將面團用刀切一塊,上面如有芝麻粒大小均勻的孔,且堿味難聞。 (5)蒸出的饅頭,且無堿味,可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入食醋100-160克。蜂蜜發(fā)面蒸出的饅頭松軟清香。面團揉軟后,人們常要放入適量堿來除去酸味,可用蜂蜜代替蒸饅頭小竅門 (1)蒸饅頭時,倒進兩小杯白酒,在面粉里放一點鹽水。檢查施堿量是否適中,發(fā)面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面似發(fā)非發(fā)。 (2)發(fā)面時如果沒有酵母。 (4)在發(fā)酵的面團里,每500克面粉加蜂蜜15-20克,可在面團中間挖個小坑,可以促使發(fā)酵,把已蒸過的饅頭再放入鍋中蒸10-15分鐘,饅頭即可變白,停10分鐘后,面就發(fā)開了

10,用酒可以發(fā)面嗎

可以用啤酒來發(fā)面。下面介紹做法:準備材料:啤酒200g、面粉300g、水適量(看情況增減)、糖適量、麥麩一把、鹽一小撮制作步驟:1、啤酒和普通面粉,一把麥麩,少許鹽,適量糖,用筷子攪拌成絮狀,由于面粉吸水性不同加入啤酒后不夠可以慢慢加適量水,成絮狀后就用面包機揉面了,沒有面包可以手揉也快的。2、揉成三光的面團就可以靜置發(fā)酵了,這里就放了二十分鐘,一般都是一次發(fā)酵的,就是整形好后才發(fā)酵,這里沒放酵母,想看看能不能發(fā)起來,所以二十分鐘后稍微大點就拿出來排氣揉光了。3、發(fā)好后用面包機稍微揉一下就拿出來,放案板上灑粉,揉成光滑的面團。4、揉好后分成八份小面團,取其中一份揉光。5、依次揉完八個面團6、隨手分的,面團大小不一,揉好面團就自然發(fā)酵7、夏天這個溫度發(fā)的很快,冬天時間會延長一些8、發(fā)酵到體積稍微膨大,冷水上鍋,大火蒸二十分鐘,然后關火燜五分鐘,跟用發(fā)酵粉做出來的一樣蓬松9、成品圖

11,高分化學與生活 知識總結

如果當從書本上講的話當然是內(nèi)容章節(jié)最多詳細的為重點嘍.但我認為還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多注意當前的社會熱點話題,焦點新聞,人們所關注多的議論多的話題,等等.知識學來是用與實際中的,已書為主,在結合實際生活的熱點焦點難點,就不難找不到重點.是不是重點不是很重要,學以致用才重要.
水果為什么可以解酒 飲酒過量常為醉酒,醉酒多有先兆,語言漸多,舌頭不靈,面頰發(fā)熱發(fā)麻,頭暈站立不穩(wěn)……都是醉酒的先兆,這時需要解酒。 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帶酸味的水果或飲服1--2兩干凈的食醋可以解酒。什么道理呢? 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例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zhì)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 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盡管帶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過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緩解,但由于上述酯化反應雜體內(nèi)進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貪杯。 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 炒菜時,有的人喜歡把油燒得冒煙甚至快燃燒起來才放菜,特別是在使用植物油的時候,覺得又不燒“死”菜里就會有生油氣。須知這是一種不好懂得做法,油 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huán)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huán)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huán)化合物易于誘發(fā)動物得膀胱癌。一般將油燒至沸騰 就行了,油的“生氣”便可以除去。 油條與化學 首先是發(fā)面,即用鮮酵母或老面(酵面)與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團發(fā)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適量純堿、食鹽和 明礬進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長10厘米左右的條狀物,把每兩條上下疊好,用窄木條在中間壓一下,旋轉后拉長放入熱油鍋里去炸,使膨脹成一根又松、又 脆、又黃、又香的油條。 在發(fā)酵過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團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變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變成乙醇,并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同時,還會產(chǎn)生一些有機酸類,這些有機酸與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類。 反應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產(chǎn)生許多小孔并且膨脹起來。有機酸的存在,就會使面團有酸味,加入純堿,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機酸中和掉,并能 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進一步膨脹起來;同時,純堿溶于水發(fā)生水解;后經(jīng)熱油鍋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條更加疏松。 從上面的反應中,我們也許會耽心,在油條時不是剩下了氫氧化鈉嗎?含有如此強堿的油條,吃起來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處也就在這里。 當面團里出現(xiàn)游離的氫氧化鈉時,原料中的明礬就立即跟它發(fā)生了反應,使游離的氫氧化鈉經(jīng)成了氫氧化鋁。氫氧化鋁的凝膠液或干燥凝膠,在醫(yī)療上用作抗酸藥, 能中和胃酸、保護潰瘍面,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常見的治胃病藥“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氫氧化鋁,因此,有的中醫(yī)處方中談到:油 條對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對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療效 真金辨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穿戴金飾品的人越來越多了,購買時,人們總想買純一點的,全純的叫足金即真金。 真金金光閃閃,沉甸甸,比重19.3(克/厘米3),不怕腐蝕,千百年后其色紋絲不變。 真金雖然閃閃發(fā)光,但閃金光的不一定是真金,如愚人金和人造仿金(如氮化鈦等。) 愚人金是指能閃耀金黃色的黃鐵礦(FeS2)或黃銅礦(CuFeS2)的礦石,它們常以迷人的姿色愚弄缺乏礦物知識的人而得其諢名。 愚人金、仿金跟真金色澤無二,真假難辨。但它們一碰到試金石,其“廬山真面目”便暴露無遺??磥恚嚱鹗沟纳衩?,其實,它不過是自然 界極普通的石頭,色呈灰黑,狀如鵝卵,通稱輝綠石或石英巖其化學成份主要是SiO2,硬度較大,因久經(jīng)風化逐成鵝卵狀。檢驗時,只要把受試物在試金石上一 劃,便原形畢露:黃鐵礦劃出的條痕是黑色的:黃銅礦劃出的條痕是墨綠色的;而真金呢?在試金石上留下的劃痕,再出其“廬山真面”-金黃色。 “金無足赤”。天然黃金尚且不盡絕對純,更何況黃金稀貴,所以,不少金飾品都是在金里添加一些銅、銀,把它做成合金。人們選購時,這就 面臨一個如何鑒定黃金統(tǒng)一統(tǒng)一純度,確定其成色(含金量)的問題。憑借試金石的“火眼金睛”,不僅能分辨黃金的真?zhèn)?;還能識破黃金的優(yōu)劣(以“K”為單 位,以24K…100%為優(yōu);18K…75%為次;12K…50%為劣)這是因為不同成色的金飾品,顏色稍有差別。人們事先按比例精制出不同含金量的標準 金條,一一在試金石上劃出確知含量的色痕,再拿待測的金飾物在同一試金石上劃痕,兩相比較,最后由經(jīng)驗豐富的行家判定成色。此法簡單位易行,但有一定的誤 差,必須尋找更精確的方法,選用“目光更為敏銳”的儀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國外發(fā)明一種激光試金儀。把激光束照射金、合金或仿金,分別化為蒸氣,顯現(xiàn)不同光譜線及其強度,從而甄別無 誤,操作簡捷,也不用擔心損耗黃金,檢驗時,用激光打的刀比針尖還小,樣品損失不足十億分之一克,真是微乎其微,頗受顧客和珠寶商的歡迎,這種撩開形形色 色“廬山真面”的金飾品的儀器,堪稱名副其實的“試金石”。 1.壺里為什么會有水堿? 燒水的壺用久了,壺的里層往往有一層白色的水堿。使用的時間越久,積存得就越多。有人叫它“水銹”,也有叫它“鍋垢”的。這究竟是那里來的呢?這是水里夾帶著不容易溶解的物質(zhì),如硫酸鈣CaSO4等,沉淀下來的。硫酸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由于水的溫度增高,會更降低它的溶解度,因此它就沉淀在壺底了。還有水里夾帶著一些溶解的物質(zhì),如酸性碳酸鈣Ca(HCO3)2酸性碳酸鎂Mg(HCO3)2等,這些物質(zhì)受熱就會分解,生成碳酸鈣CaCO3和碳酸鎂MgCO3等不溶解于水的物質(zhì),就沉淀在壺底。硫酸鈣、碳酸鈣和碳酸鎂等都是白色的沉淀物,混和在一起,就是水堿。 2.水有軟硬嗎? 水有軟水和硬水的區(qū)別,凡是含有鈣、鎂等鹽類的,就叫做硬水。不含鈣、鎂等鹽類的,就叫做軟水。硬水里所含的鈣、鎂等鹽類,如果是酸性碳酸鹽,如酸性碳酸鈣、酸性碳酸鎂等,就叫做暫時硬水,因為酸性碳酸鈣和酸性碳酸鎂受熱后,就變成碳酸鈣和碳酸鎂沉淀下來,經(jīng)過過濾后,就成軟水了。硬水里所含的鈣、鎂等鹽類,如果是硫酸鹽,如硫酸鈣、硫酸鎂等,就叫做永久硬水。因為這樣的水雖然經(jīng)過煮沸后,也不能把他們?nèi)咳サ?,因為硫酸鎂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在20oc的時候每100公分的水中可以溶解72公分。如果水中既含有鈣、鎂的硫酸鹽,那就叫做兩性硬水。 3.怎樣防煤氣? 煤氣是煤在隔絕了空氣的地方受到強烈而分解出來的一種混合氣體,是氫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乙烯C2H4、氮N2以及二氧化碳CO2等的混合氣體。它們的成分比例大約是H246%、CH438%、CO12%、C2H43%、N2和CO21%。這些混合的氣體里,氫、甲烷、一氧化碳和乙烯都是可以燃燒的,并且占有這種混合氣體的最大比例,所以煤氣可以用作燃料。 我們平常所說的煤氣卻是專指一氧化碳氣體說的,一氧化碳是煤在空氣不流動的地方燃燒生成的,我們有時看見煤爐口上有藍綠色的火焰,那就是一氧化碳氣體在燃燒著。 一氧化碳是一種很毒的氣體,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燒煤,最容易產(chǎn)生這種氣體,如果在室內(nèi)生煤爐取暖而不裝置煙筒,人們在室內(nèi)常會中毒而死。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因此常常使人在不知不覺中中毒。防止一氧化碳的產(chǎn)生,就要在燃燒煤爐的時候供給足夠的氧,所以在室內(nèi)取暖的煤爐上,必須裝置煙筒通風。 4.茶里含有些什么化學成分? 茶是我國的特產(chǎn),種類很多,大別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紅茶是將茶葉暴曬在日光下或微溫后,使茶葉萎軟,再搓揉,使它發(fā)酵,至茶葉轉褐色,再烘焙制成的。綠茶是將新鮮的茶葉炒熬,破壞其中酵素,再搓揉,烘焙成的。紅茶和綠茶中所含化學成分相同,不過分量方面略有不同而已。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茶堿C8H10N4O2.H2O,其他是鞣酸及芳香油等。純粹的茶堿是白色針狀結晶體,有苦味,能夠溶解于熱水,不易溶于冷水中,所以開水不熱,茶葉是泡不下來的。茶堿能夠興奮大腦,使思想靈敏,醫(yī)藥上用它作興奮、強心、利尿的藥劑。它還能夠解嗎啡或酒精的毒,所以酒醉的人要喝濃茶。鞣酸是制藍黑墨水及鞣制皮革的原料,也能夠溶于熱水中,而難溶于冷水。綠茶所含的鞣酸量比紅茶多,所以綠茶味比紅茶味澀。鞣酸能夠使胃液的分泌量減少,阻礙食物的吸收,使大便秘結。 茶所以有香味,就因為其中含有芳香油,芳香油受到高熱就揮發(fā)變成氣體,所以茶能泡不能煮沸。 5.人體需要那些礦物質(zhì)? 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zhì)或無機鹽類,也就是指鈉、鉀、鈣、鎂、鐵、硫、磷、硅、氯、碘、氟等元素的化合物說的。這些鹽類必須能夠溶解于水,而且能夠為腸胃所吸收,才為人體所利用。最容易為腸胃所吸收的是氯化物與醋酸鹽,其次是硝酸鹽、硫酸鹽與磷酸鹽最難吸收。
化學源也生活。

12,白酒和面有什么作用

面發(fā)不起來就會讓人們很著急,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的人們想到在里面放入白酒,這就可以讓發(fā)面的效果變得更加好些,其實發(fā)面最重要的還是發(fā)酵粉和面粉之間的比例,還有加入的水量,只有這樣才可以讓面發(fā)的更加好,吃起來味道上面就會變得更加勁道,如果是發(fā)不起來還可以加入一些小蘇打。一、選對發(fā)酵劑1、發(fā)面用的發(fā)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面肥(老面)和干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fā)酵劑在面團中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面團變得松軟可口。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并不豐富,所以用它發(fā)面的成品松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堿性物質(zhì),會破壞面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面食的營養(yǎng)價值,不建議選用。3、面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fā)酵之后留取的一塊面團,適當保存之后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fā)酵。面肥必須要搭配堿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面團產(chǎn)生酸味。但堿會破壞面粉的營養(yǎng),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4、活性干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yǎng)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面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面團中的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fā)酵制作出的面食成品要比未經(jīng)發(fā)酵的面食如餅、面條等營養(yǎng)價值高出好幾倍。二、發(fā)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發(fā)酵粉是天然物質(zhì),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fā)酵的速度,也許還能增加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也說不定。所以,對于面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fā)面的成功率。三、活化酵母菌對新手比較重要。加干酵母的方法我其實是不講究的。有時候偷懶就直接和面粉混合了,再加溫水和面。不過對于新手來說,酵母的用量多少和混合不均勻等問題,會對發(fā)面結果產(chǎn)生一些影響。所以,建議新手先活化酵母菌:適量的酵母粉放入容器中,加30度左右的溫水(和面全部用水量的一半左右即可,別太少。如果圖省事,全部水量也沒問題。)將其攪拌至融化,靜置3-5分鐘后使用。這就是活化酵母菌的過程。然后再將酵母菌溶液倒入面粉中攪拌均勻。

13,俚語和俗語的區(qū)別是什么

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該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jīng)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 有的文章中偶爾也把俗語稱作成語。俗語和成語都是漢語中的約定俗成的語言形式,二者關系密切。“約定俗成”這一成語,就包含著俗、成二字。但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它們還是各有特點的。試比較下列例句: 甲、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乙、弱肉強食 甲、多年的老歪樹,直不起來了 乙、積重難返 甲、后長的牛角,比先長的耳朵長 乙、后來居上 甲、撿了芝麻,丟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乙、分道揚鑣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鍋問到底 乙、刨根問底 甲、王八看綠豆,對上眼兒 乙、一見鍾情 以上各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為俗語,乙為成語。俗語以形象為主體;成語以精練為特色。俗語多為完整的句子,長短不一,運用時可以變通;成語多為四個字的穩(wěn)定結構,形式整齊。俗語流行于人民群眾的口頭上,文字上保持著通俗的特點;成語多用作書面語,文字上趨向典雅。從這一比較中,可以從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語是以形象為主體的通俗的口語,它的結構形式相對穩(wěn)定,而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靈活變通。 這是俗語的主要內(nèi)涵,就外延來說,它跟成語難免有交錯的情況。俗語雖然以形象為主體,但也不排除精練;成語雖然以精練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語雖然絕大多數(shù)是四字結構,但也有一些是由四個以上的字組成的;俗語句式雖然長短不齊,但也有少量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俗語雖然多為口語,但已廣泛進入文學作品,甚至哲學、科技圖書中也經(jīng)常用到;而隨著人們教育水準的提高,成語在口語中也經(jīng)常使用。這樣,俗語跟成語,就可能互相滲透,存在著交錯現(xiàn)象。如: 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形象,八個字,成語→俗語) 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形象,八個字,成語→俗語)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語→成語) ④習慣成自然(精練,五字,俗語→成語)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練,七字,俗語← →成語) 俗語是口語型的,成語是書面語型的。這些語例,兼有俗語和成語的某些特點,看來俗語辭典、成語辭典都可以收錄,好在這種情況并不算多。 俗語和成語,有時候也可能互相轉化,并同時存在。例如: ①板凳沒焐熱←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兒← →投鼠忌器 ③火燒眉毛顧眼前← →燃眉之急 ④雞蛋碰石頭← →以卵擊石 ⑤雞飛蛋打一場空← →雞飛蛋打 ⑥拉完磨殺驢← →卸磨殺驢 ⑦魯班門前弄大斧← →班門弄斧 ⑧沒喝過墨水← →胸無點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飯← →因噎廢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藥← →對癥下藥 ①①一網(wǎng)打盡滿河魚← → 一網(wǎng)打盡 俗語語句結構如果趨向整齊,就有可能轉化為成語;成語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轉化為俗語。俗語轉化為成語,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語轉化為俗語,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補充,往往轉化為歇后語。(參見下文歇后語)俗語與成語,二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俗語有俗語的優(yōu)點;成語有成語的長處。俗語使得描寫生動活潑,成語使得論述鏗鏘有力,都值得很好學習。 二,諺語和格言 有些圖書把俗語、諺語并稱為俗諺,把它們匯編在一起。匯編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諺語只是俗語的一部分,它是一些總結知識經(jīng)驗,寓有思想意義的俗語。如: ①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②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③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⑤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⑨墨是可以磨濃的 ⑩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 ①①人心齊,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鐵尺磨成針 格言也總結知識經(jīng)驗,寓有思想意義。但仔細區(qū)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總結的知識經(jīng)驗主要是社會方面的,多屬邏輯思維,是哲理性的語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諺語總結的知識經(jīng)驗不限于社會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學、生產(chǎn)實踐(如農(nóng)諺),它出自人民群眾之口,多屬形象思維,是文學性的語言。這種區(qū)別,應該把格言歸入書面語一類,把諺語歸入口語一類。但是,也難免有交錯的情況。 甲,滿招損,謙受益(書面語) 乙,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口語) 甲,有志者事竟成(書面語) 乙,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口語) 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書面語) 乙,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口語) 以上三組,嚴格地說,甲為格言,乙為諺語。但是,由于人們教育水準的提高,這些帶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進入了口語。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加以區(qū)分,而不得不承認,實際上存在一些交錯現(xiàn)象 俗語中一部分為諺語,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語句,它們并沒有總結知識經(jīng)驗,而只是表述一種情態(tài)。如: ①不認這壺酒錢 ②不知道哪頭炕熱 ③蟬曳殘聲過別枝 ④橫挑鼻子豎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趕晚集 ⑦求爺爺,告奶奶 ⑧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⑨搖頭不算點頭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紅的,來了穿綠的 這一部分語句是描述性的,跟總結知識經(jīng)驗的諺語不同,而又無確定的術語,現(xiàn)在只是籠統(tǒng)地稱為俗語,實在有必要把它跟諺語區(qū)別開來,給它一個確定的名稱。 有的圖書稱之為“慣用語”,但所涉及的語言現(xiàn)象,卻是“俚語”,如:背靠背、開夜車、亂彈琴、磨洋工、冤大頭,等等。筆者以前在《俗語五千條》的前言中,曾用“熟語”來稱呼描述性的俗語。熟語這一術語的定義,也不十分明確,有的辭典又把它當作高于俗語、成語的術語來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語”的讀音近似,某些方言區(qū)甚至就是同音詞,作為術語,自身有不足之處。再三斟酌,覺得不如用“俚語”來代替。 俚語,這個術語有時跟俗語相混,俚俗并稱。這個“俚”,跟“鄉(xiāng)里”之“里”有關,望文生義,也就是里人(鄉(xiāng)下人)的意思。俚語常指帶有方言色彩的土語。既然它有時跟俗語相混,而“慣用語”實際上又多指俚語,不如就借用“俚語”一詞,來專指這些描述性的俗語。 四,歇后語、俏皮話 歇后語、俏皮話,基本上是同義詞。歇后語是語言學上的術語,俏皮話是口頭上的稱呼。 歇后語形式上是半截話(前半為形象或事例,后半為解釋、說明),實際上是要把話說得更形象些,更具體些。因此,歇后語應該包括在俗語之內(nèi)。不過,歇后語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畫式的,帶有戲謔調(diào)侃的色彩。它用種種修辭手段,對字、詞、語、句(包括俗語本身)加以修飾,使之生動活潑。因而跟諺語、描述性俗語(改稱俚語),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開花,裝蒜(修飾詞) ②貓哭耗子,假慈悲(修飾詞組) ③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己人不認自己人(修飾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飾成語) ⑤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修飾俗語本身) 有些成語,為了增強形象性,往往會轉化成歇后語。 ①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②金彈子打鳥,得不償失 ③綠綢緞上繡牡丹,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沒頭沒尾 ⑤螃蟹過河,七手八腳 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殼郎變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閻王爺出告示,鬼話連篇 歇后語良莠不齊,有些歇后語內(nèi)容和形象,均不見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語言垃圾,不宜濫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語,形象較好,前后結合得比較緊密,已經(jīng)跟諺語、描述性的俗語(俚語)近似。如: ①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前為形象,后為解釋,經(jīng)驗之談→諺語) ②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前為形象,后為解釋,描述性俗語→俚語) ③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前為形象,后為解釋,描述性俗語→俚語) 綜上所述,諺語,俚語(描述性的俗語),歇后語,這三部分構成俗語的整體。俗語屬于口語型的語句,與書面語型的成語、格言有所區(qū)別,它們是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的兩大系統(tǒng)。 諺語是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固定語句,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和教訓的結晶。諺語雖然簡單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歇后語 歇后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 歇后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例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最早出現(xiàn)"歇后"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杜f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xiàn),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了。如《戰(zhàn)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語。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當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經(jīng)驗。這類古代的歇后語,雖然很少見于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恒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后語,直到今天還繼續(xù)為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fā)凡》中,將歇后語列入"藏詞"格一節(jié)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語源起于"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關于歇后語的分類,向無定說。何況還有不少歇后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zhì),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為了便于查閱,我們將歇后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zhì)分為三類。 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無人> 小蔥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這類歇后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后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第二,喻事類。如: 弄堂里搬木頭 - <直來直去> 冷水發(fā)面 - <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后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后半截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如: 秋后的螞蟻 - <蹦達不了幾天> 棋盤里的卒子 - <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后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設比物的性質(zhì),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如 楚霸王舉鼎 - <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后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項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類情況的,則歸入其特點更為明顯的一類。如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這一歇后語兼喻物、諧音,現(xiàn)歸入諧音類。 歇后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俚語常指帶有方言色彩的土語。 俚語,這個術語有時跟俗語相混,俚俗并稱。這個“俚”,跟“鄉(xiāng)里”之“里”有關,望文生義,也就是里人(鄉(xiāng)下人)的意思。俚語常指帶有方言色彩的土語。既然它有時跟俗語相混,而“慣用語”實際上又多指俚語,不如就借用“俚語”一詞,來專指這些描述性的俗語。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shù)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 區(qū)別就是俚語常指帶有方言色彩
俚語,這個術語有時跟俗語相混,俚俗并稱。這個“俚”,跟“鄉(xiāng)里”之“里”有關,望文生義,也就是里人(鄉(xiāng)下人)的意思。俚語常指帶有方言色彩的土語。既然它有時跟俗語相混,而“慣用語”實際上又多指俚語,不如就借用“俚語”一詞,來專指這些描述性的俗語。
我暈,這是腦筋急轉彎嗎?如果是的的話,那就是前面的字不一樣?!百怠?-“俗”
俚語為粗俗和通行面極窄的方言.俗語為通行和流行廣泛的定型語言.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