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中國古代最早的鹽按出產地分幾種分別位于哪里
- 2,中國食用鹽主產地在哪里
- 3,中國都有哪些產鹽地
- 4,我國食鹽的主要來源
- 5,我國主要的食鹽產地有哪些
- 6,中國哪些地方產鹽啊
- 7,我國生產食鹽的主要方法
1,中國古代最早的鹽按出產地分幾種分別位于哪里
井鹽自貢,其實是自流井與貢井的合稱
沿海城市,基本都會有自己的鹽田曬鹽,并且有國家設立的鹽業(yè)局去管理食鹽的批發(fā)銷售。
2,中國食用鹽主產地在哪里
在我國的主要產地是西北部的青海、內蒙古、新疆、山西等省區(qū),約占我國鹽業(yè)總產量的17%多一點。除湖鹽之外,尚有海鹽、井鹽、礦鹽(巖鹽)等不同種類,其中海鹽為我國鹽業(yè)的主要鹽種,約占整個鹽業(yè)產量的60%以上。
3,中國都有哪些產鹽地
海鹽主要集中于河北及天津、遼寧、山東、蘇北4大產區(qū),次為浙江、福建和廣東。沿海有35座大中型鹽場,包括長蘆鹽區(qū)的塘沽、漢沽、黃驊、南堡,遼寧鹽區(qū)的復州灣、營口,山東鹽區(qū)的壽光、羊口、膠澳,蘇北鹽區(qū)的青口、臺北、臺南、灌西等。
4,我國食鹽的主要來源
我國海鹽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個產區(qū),北方海鹽區(qū)位于長江以北的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是我國海鹽的主要產區(qū),年蒸發(fā)量(約1,500~1,800 mm)大于降雨量(約500~900 mm),雨量集中在6月底至8月底。采用平曬生產工藝,分春曬和秋曬兩個生產階段;春曬階段一般完成全年生產任務的70%~80%,9月上旬至11月上旬為秋曬,由于蒸發(fā)量逐漸減少,因此一般產量不大。
南方海鹽區(qū)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等省(區(qū)),日平均氣溫比北方鹽區(qū)高,年蒸發(fā)量較大(除浙江省外),降水量也大,一般利用連晴日產鹽,全年生產。浙江省平均年蒸發(fā)量1,100mm以上,降水量1,000~1,300mm以上,每年7月至10月連晴天較多,為產鹽旺季,其他月份為淡季。福建省平均年蒸發(fā)量2,000mm以上,平均年降水量1,000~1,500mm以上,氣候干燥的10月至翌年元月是產鹽旺季,每年的7至9月雨量雖大,但連晴天多,也可產鹽。廣東省雷州半島和海南省的鹽區(qū)年蒸發(fā)量為2,000~2,400mm,年降雨量為1,000~1,200mm,每年的3月至7月氣溫高、日蒸發(fā)量大、雨量不多,為產鹽旺季;湛江以東鹽區(qū)年蒸發(fā)量為1,500~2,000mm,年降雨量為1,800~2,500mm,每年的一季度和四季度雨量少,連晴天多,為產鹽旺季。廣西年蒸發(fā)量平均1,800mm以上,年降水量平均1,700mm以上,雨水集中在6月底到9月,每年的第二和第四季度為生產旺季。 河南的主要來自平頂山鹽礦
鹽城,,我的家鄉(xiāng)
5,我國主要的食鹽產地有哪些
長蘆鹽場;布袋鹽場;鶯歌海鹽場
長蘆鹽場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其中以塘沽鹽場規(guī)模最大,年產鹽119萬噸。長蘆鹽場南起黃驊,北到山海關南,包括塘沽、漢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鹽田在內,全長370公里,共有鹽田230多萬畝,年產海鹽300多萬噸,產量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長蘆鹽區(qū)的開發(fā)歷史悠久。遠在明朝時期,在滄縣長蘆鎮(zhèn)就設置了管理鹽課的轉運使,統(tǒng)轄河北全境的海鹽生產。到清代,雖然將這一機構轉移至天津,但是襲用舊名,一直稱長蘆鹽區(qū)。這里海灘寬廣,泥沙布底,有利于開辟鹽田;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fā)旺盛,有利于海水濃縮;這里鹽民善于利用濕度、溫度、風速等有利氣象要素,具有豐富的曬制海鹽經驗。上述這些條件,都為該鹽場大規(guī)模發(fā)展制鹽業(y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長蘆鹽場所產之鹽,數(shù)量大,質量好,顆粒均勻,色澤潔白,中外馳名。
布袋鹽場 臺灣省最大的鹽場。在臺灣島西南沿海。這里海灘平直,地勢緩斜,且冬半年干燥少雨,常常兩三個月滴雨不下,日照充分,季風強勁,對曬制海鹽十分有利,是臺灣唯一曬制海鹽理想岸段。目前從大肚溪以南的鹿港到高雄附近的烏樹林,連綿分布著一系列鹽場,總面積達4000多公頃,其中以布袋、七股、北門、臺南、高雄5大鹽田最為著名。布袋鹽場在嘉義縣西部布袋鎮(zhèn)附近,其鹽田面積雖不及北門鹽田,但年產量卻大大超過北門。這里海水含鹽量高達35‰以上,約等于長江口外的7倍多,是我國含鹽度最高的水域之一。布袋一帶海水含鹽度所以很高,主要是因為沙灘廣布,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全年日照時間長,氣溫高,蒸發(fā)快,使海水出現(xiàn)相對的高濃度。布袋附近海岸,因有上述優(yōu)越條件,所以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臺島鹽場富集區(qū),每年生產著60多萬噸食鹽,素被人們譽為“東南鹽倉”。所產之鹽成本低、色澤純白,堪稱上品。
鶯歌海鹽場位于樂東西南海濱,是海南島最大的海鹽場,在華南地區(qū)也是首屈一指。 鹽場建在山海之間,尖峰嶺的連綿群山擋住了來自北方的臺風云雨,使這里長年烈日當空,有充分的光熱進行鹽業(yè)生產
6,中國哪些地方產鹽啊
青海青海的鹽湖,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這里有察爾漢、茶卡、達布遜、大柴旦、小柴旦等30多個鹽湖,湖中含有近萬種礦物和40余種化學成份的鹵水,是我國無機鹽工業(yè)的重要寶庫。鹽類形狀十分奇特,有的象璀燦奪目的珍珠,有的象盛開的花朵,有的象水晶,有的角寶石,因此才有珍珠鹽、玻璃鹽、鐘乳鹽、珊瑚鹽、水晶鹽、雪花鹽、蘑菇鹽等許多美麗動人的名稱。 察爾漢鹽湖是我國最大的鹽湖,距格爾木市60多公里,青藏公路橫穿此湖的32公里路面全用鹽鋪成,被稱為“萬丈鹽鋪”。 茶卡鹽湖,面積105平方公里,儲鹽量達4億4千多萬噸,已有3000多年的開采史。
唐山鹽場
主要產鹽的地區(qū):(1)長蘆鹽區(qū):長蘆鹽區(qū)的鹽場主要分布在樂亭、灤南、唐海、漢沽、塘沽、黃驊、海興等縣區(qū)內。其生產規(guī)模(包括鹽田面積、原鹽生產能力和鹽業(yè)產值等)占全國海鹽的25%~35%。1988年原鹽產量為415萬噸,占渤海區(qū)海鹽產量的50.2%。從長蘆鹽區(qū)的開發(fā)現(xiàn)狀看,天津濱海的塘沽、漢沽等鹽場擴大的余地不大,隨著城鎮(zhèn)、港口工業(yè)的發(fā)展,還有進一步縮小的可能,但黃驊、南堡、大清河等鹽場還有相當?shù)陌l(fā)展?jié)摿?。?)遼東灣鹽區(qū):遼東灣鹽區(qū)有復州灣、營口、金州、錦州和旅順5大鹽場,其鹽田面積和原鹽生產能力占遼寧鹽區(qū)的70%以上,1988年原鹽產量達205.7萬噸,產值達2.8億元。(3)萊州灣鹽區(qū):該區(qū)是山東省海鹽的主要產地,包括煙臺、濰坊、東營、惠民的17個鹽場,鹽田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1988年海鹽生產量為293.9萬噸。萊州灣鹽區(qū)從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以及企業(yè)經濟效益來看,在國內各鹽區(qū)中處于先進地位,主要鹽場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高達 73噸/公頃,列北方各海鹽區(qū)單產之首。(4)淮鹽產區(qū):因淮河橫貫江蘇鹽場而得名。江蘇鹽場分布在北起蘇魯交界的繡針河口,南至長江口這一斜形狹長的海岸帶上,跨越連云港、鹽城、淮陰、南通4市的13個縣、區(qū),占地653平方公里。江蘇海岸帶有全國最為廣闊的沿海灘涂,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適宜于海鹽生產。(5)四川自貢井鹽 我國最大的井鹽產地。在四川省南部偏西的自貢市附近。自貢地區(qū)東邊屬富順縣,西邊屬榮縣,因兩地都盛產井鹽,所以在川鹽生產史上稱為“富榮鹽場”。鹽場分東、西兩場,東場的鹵水自己噴出,被稱為“自流井”;西場的井鹽質量特別好,曾用來進貢宮庭,故稱為“貢井”。貢井鹽場的前身就是富榮鹽場西場。自貢巖鹽、天然鹵水資源極為豐富,其中僅威西鹽盤體儲量就達174.6億噸,它產于三迭系碳酸性巖及硬石膏層中,鹽層平均厚26米,最厚40米,分布面積達700多平方公里,具有規(guī)模大、品位富、埋藏淺等特點,如果按現(xiàn)在開采水平計算,足足可采二千年。除威西富礦外,自貢其他地方還尚有剩余儲量216.6萬噸。天然鹵水資源雖已經千年開采,但仍有5535萬立方米的剩余儲量尚未利用。其內富含硼、溴、鉀、碘、鍶、理、銣等3o多種元素,為鹽鹵化工生產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四川鹽鹵井一般分為黃鹵、黑鹵、巖鹵三類。黃鹵井含有大量泥沙、氧化鐵,故色黃。井深400—750米,含鹽量為12%;黑鹵井含硫化氫和較多的有機物,顏色發(fā)黑,距地表約800—1300米,含鹽量達18%;巖鹽鹵井深260—300米,清水注入后,將巖鹽溶解成鹵,含鹽量達15%。三種鹽鹵以巖鹽鹵井最多。目前多在背斜的斷裂地帶打井取鹵,各種鹵井約四五萬口。制鹽燃料常用天然氣,用它熬制的細粒鹽,具有色白、雜質少、品質佳的特點,人們稱它為“火花鹽”。用煤炭做燃料煎制成的細鹽粒,品質比火花鹽還好,稱“炭花鹽”?,F(xiàn)在自貢原鹽產量約占全川原鹽產量的三分之二;占全國井礦鹽產量的40%。自貢井鹽生產歷史悠久,最早開采是在公元前250年的周秦時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第一口鹽井鑿于雙流縣境(古稱廣都),是由秦蜀郡守李冰主持進行的,人們把他稱為“井鹽之父”。到西漢中期,四川井鹽產地達14處之多,左思《蜀都賦》在描寫井鹽生產景象時說:四川“家有鹽泉之井,戶有橘柚之園”?!度A陽國志》也記載:“……井有二水,取井水煮之,一斛(鹵)水得五斛鹽”。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氣煮鹽的記述。后來自貢因采鹽鑿井技術發(fā)展最快,從唐至明清,一直為四川最重要的鹽產地。唐代,僅富義鹽井就創(chuàng)造了日產鹽9.15萬公斤的記錄。1800年,四川犍為、富順等地區(qū)已形成擁有工人數(shù)十萬計的大鹽場。原鹽年產量達20—30萬噸,川鹽生產規(guī)模幾乎可與海鹽相提并論?,F(xiàn)在自貢已建成大安、長山、鄧關、貢井、自流井等著名鹽場。
四川自貢“井鹽”
鶯歌海,海南的地方
四大鹽城:蘇北鹽場、青島鹽場、復州灣鹽場、長蘆鹽場
7,我國生產食鹽的主要方法
食鹽的生產方法: (一)海鹽的生產 我國的海鹽生產,一般采用日曬法,也叫“灘曬法”,就是利用濱海灘涂,筑壩開辟鹽田,通過納潮揚水,吸引海水灌池,經過日照蒸發(fā)變成鹵水,當鹵水濃度蒸發(fā)達到波美25度時,析出氯化鈉,即為原鹽。日曬法生產原鹽,具有節(jié)約能源,成本較低的優(yōu)點,但是受地理及氣候影響,不可能所有的海岸灘涂都能修筑鹽田,所有的季節(jié)都能曬鹽??諝飧稍铮照臻L久,蒸發(fā)量大,鹽的產量就高,反之,產:量就低。在我國的北方鹽場,只有3月至11月才是曬鹽季節(jié)。 日曬法生產原鹽,其工藝流程一般分為納潮、制鹵、結晶、收鹽四大工序?! ?.納潮 實際上是生產原鹽的原料提取過程。海水是鹽業(yè)生產的原料,為確保生產的正常進行,必須千方百計地保證原料的供應。目前,采用的納潮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然納潮,二是動 力納潮。自然納潮是在漲潮時讓海水沿引潮溝自然流人;動 力納潮一般采用軸流泵將海水引入,其特點是不受自然條件限制?! ?.制鹵 制鹵是在面積廣闊的蒸發(fā)池內進行的,根據每日蒸發(fā)量適當掌握蒸發(fā)池走水深度,使鹵水濃度逐步提高,最后濃縮成飽和鹵。 3.結晶 海水在不斷蒸發(fā)濃縮過程中,各種鹽類濃度不斷增大, 當鹽類濃度達到飽和時,將以晶體形式析出,在過飽和溶液中,不斷維持溶液過飽和度,晶體就能繼續(xù)生長?! ?.收鹽 就是將長成的鹽,利用人工或機械將鹽收起堆坨。 (二)井礦鹽的生產 井礦鹽生產主要分為采鹵和制鹽兩個環(huán)節(jié)。不同的礦型 采用不同的采鹵方法。提取天然鹵的方法有提撈法、氣舉法、抽油采鹵、深井潛鹵泵、自噴采鹵等方法。在巖鹽型礦區(qū)大多 采用鉆井水溶開采方法,有的采用單井對流法,有的采用雙井水力壓裂法?! ?.對流法 此法是目前國際國內開采巖鹽礦床比較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機械化程度較高,成本較低。它利用了巖鹽礦具有溶解于水的特點進行開采,具體方法是:打一口井到鹽層,下兩層套管,外層套管用油升水泥固好井,從其中一層管注入水,溶解鹽層,由另一根管子把鹵水抽上來?! ?.壓裂法 此法是在地面打兩口鉆井,下人套管,將井管與井壁封固,從一口井壓人高壓水,在鹽層形成通道,溶解鹽層,形成飽和鹵水,由另一口井壓出地面,交付生產。 制鹽是在廠區(qū)進行的,將蓄鹵池凈化后的鹵水輸入罐中,利用蒸汽加熱,使水分不斷蒸發(fā)。鹵水經過蒸發(fā)后即成為半鹽半水的鹽漿,再經離心機脫水,輸入沸騰床干燥即為成品鹽;如果鹵水含芒硝較多,可采用冷凍母液或熱法提出芒硝;江西鹽礦引進瑞士蘇爾壽公司的鹽硝聯(lián)產工藝,具有領先的代表性。 如果鹵水含石膏較多,則提出石膏以保證鹽品質量?! ?三)湖鹽的生產 湖鹽分為原生鹽和,再生鹽,主要采用采掘法或灘曬法。采掘而言,有些湖經過長期蒸發(fā),氯化鈉沉淀湖底,不需經過加工即可直接撈取。如柴達木盆地的鹽湖,歷經數(shù)千萬年變化;形成了干湖,其鹽露于表面。各地目前以采鹽機或采鹽船進行生產,它的工藝流程大致是:剝離覆蓋物——采鹽——管道輸送(或汽車輸送)——洗滌、脫水一皮帶機輸送一成品鹽人坨。至于灘曬法與海鹽生產工藝相類似。
主要就是煮鹽和曬鹽!
主要是撒淹
長蘆鹽場;布袋鹽場;鶯歌海鹽場 長蘆鹽場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其中以塘沽鹽場規(guī)模最大,年產鹽119萬噸。長蘆鹽場南起黃驊,北到山海關南,包括塘沽、漢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鹽田在內,全長370公里,共有鹽田230多萬畝,年產海鹽300多萬噸,產量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長蘆鹽區(qū)的開發(fā)歷史悠久。遠在明朝時期,在滄縣長蘆鎮(zhèn)就設置了管理鹽課的轉運使,統(tǒng)轄河北全境的海鹽生產。到清代,雖然將這一機構轉移至天津,但是襲用舊名,一直稱長蘆鹽區(qū)。這里海灘寬廣,泥沙布底,有利于開辟鹽田;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fā)旺盛,有利于海水濃縮;這里鹽民善于利用濕度、溫度、風速等有利氣象要素,具有豐富的曬制海鹽經驗。上述這些條件,都為該鹽場大規(guī)模發(fā)展制鹽業(y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長蘆鹽場所產之鹽,數(shù)量大,質量好,顆粒均勻,色澤潔白,中外馳名。 布袋鹽場 臺灣省最大的鹽場。在臺灣島西南沿海。這里海灘平直,地勢緩斜,且冬半年干燥少雨,常常兩三個月滴雨不下,日照充分,季風強勁,對曬制海鹽十分有利,是臺灣唯一曬制海鹽理想岸段。目前從大肚溪以南的鹿港到高雄附近的烏樹林,連綿分布著一系列鹽場,總面積達4000多公頃,其中以布袋、七股、北門、臺南、高雄5大鹽田最為著名。布袋鹽場在嘉義縣西部布袋鎮(zhèn)附近,其鹽田面積雖不及北門鹽田,但年產量卻大大超過北門。這里海水含鹽量高達35‰以上,約等于長江口外的7倍多,是我國含鹽度最高的水域之一。布袋一帶海水含鹽度所以很高,主要是因為沙灘廣布,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全年日照時間長,氣溫高,蒸發(fā)快,使海水出現(xiàn)相對的高濃度。布袋附近海岸,因有上述優(yōu)越條件,所以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臺島鹽場富集區(qū),每年生產著60多萬噸食鹽,素被人們譽為“東南鹽倉”。所產之鹽成本低、色澤純白,堪稱上品。 鶯歌海鹽場位于樂東西南海濱,是海南島最大的海鹽場,在華南地區(qū)也是首屈一指。 鹽場建在山海之間,尖峰嶺的連綿群山擋住了來自北方的臺風云雨,使這里長年烈日當空,有充分的光熱進行鹽業(yè)生產
曬鹽從海水中可以提取食鹽。提取的方法是將海水引入海灘上的鹽田里,利用日光和風力逐漸使水蒸發(fā),慢慢濃縮,使食鹽呈結晶析出從鹽鹵中提取氯化鉀曬鹽后剩下的鹽鹵中含有氯化鉀、氯化鎂,還含有少量氯化鈉??衫萌N物質溶解度的不同將它們分離開來。分析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可知,室溫(20℃)時,氯化鎂的溶解度(54.3克)大于氯化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因此,在室溫時向混合物中加適量水,就可將大部分氯化鎂溶解在水中,從而可分離除去氯化鎂。然后根據在27℃以下氯化鉀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鈉的溶解度的特點,向剩余的混合物中第二次加適量水,就可將氯化鈉溶解于水,從而得到氯化鉀粗品。將粗品氯化鉀進一步進行結晶和重結晶,可得到精制的氯化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