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杜氏老窖酒醬香型53度十年多少錢
首先告訴你,這酒不是茅臺酒,茅臺酒是茅臺股份公司生產(chǎn)茅臺鎮(zhèn)大小酒廠有5百多家,這酒只是一家小的酒廠生產(chǎn)1652也就是一般的白酒62國人收藏的都是53度500ml飛天(或五星)茅臺酒,你的酒現(xiàn)在價格也就在2百元左右,不好意思我的回答讓您失望了
2,日本著名釀酒的姓氏
擁有兩千年的歷史,被稱為日本文化結(jié)晶的日本酒。如同葡萄酒中首席釀酒師,在日本酒里,把釀酒的最高負(fù)責(zé)人被稱為“杜氏”。而被稱為“杜氏”這樣靈魂人物首領(lǐng),在一個酒窖里只有一個人。在杜氏手下從事釀酒的工匠被稱為“藏人”。俗話說:「換了一個杜氏,酒的味道也跟著改變」,“杜氏”完全決定了酒款未來的命運。釀酒的最高負(fù)責(zé)人被稱為杜氏。因為是釀酒的技術(shù)工匠集團,所以也被稱為杜氏。因此,冬季在酒窖工作的所有人都被認(rèn)為是“杜氏”,而被稱為“杜氏”的首領(lǐng),在一個酒窖里只有一個人。在杜氏手下從事釀酒的工匠被稱為藏人。杜氏、釀酒師們從農(nóng)村、山村、漁村前往酒廠,從農(nóng)閑期、漁閑期的晚秋到早春時節(jié),都在酒廠努力釀造酒(造寒かんづくり)。在古代的日本,酒是在春、夏、秋、冬這一年里,每逢祭神舉行時釀制的。負(fù)責(zé)釀酒的是侍奉眾神的少女們,將這些年輕女性統(tǒng)稱為“刀自(とじ)”。后來,造酒變得大型化,處理大桶等重物增加了。力氣活的要素,即使是變成了以男性為中心的工作,其發(fā)音也是被延用下來,所以就寫成了“杜氏(とうじ)”。在江戶時代,由于大米歉收等原因,幕府對釀酒進(jìn)行了限制,經(jīng)常局限在冬季。加上“減釀令”這一釀酒統(tǒng)制的基礎(chǔ)上,在寒冷的氣候下更好地提高酒的品質(zhì),所以人們越來越集中在寒冬季節(jié)釀酒。同時,在農(nóng)閑期、漁閑期,冬季外出打工的杜氏制度作為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被固定下來。杜氏的出生地分布在全國各地。各地的杜氏的稱呼,加上出身地名,有南部杜氏(巖手縣)、山內(nèi)杜氏(秋田縣)、越后杜氏(新瀉縣)、諏訪杜氏(長野縣)、能登杜氏(石川縣)、但馬杜氏(兵庫縣)、丹波杜氏(兵庫縣)備中杜氏(岡山縣)、三津杜氏(廣島縣)、糠杜氏(福井縣))、秋鹿杜氏(島根縣)、熊毛杜氏(山口縣)、越知杜氏(愛媛縣)、三級(みづま)杜氏(福岡縣)等。根據(jù)釀酒師的不同,釀酒技術(shù)也有微妙的不同。通過傳承、經(jīng)驗和直覺的積累,作為冬季釀酒技法形成了眾多流派。
3,永安各鄉(xiāng)鎮(zhèn)趕集日期
1、幾江:因長江曲折回流于此,形如“幾”字,得名。清代為縣城中區(qū),民國時期名城守鎮(zhèn),1935年屬第五區(qū),1944年屬督導(dǎo)區(qū),1956年為城關(guān)鎮(zhèn)。1980年因改為幾江鎮(zhèn)。百日場 2、銅鑼:因境內(nèi)一小山的一塊墳地,形似銅鑼,故名。駐地紅碑石 3、白沙:以江岸河沙在陽光下呈白色得名。東漢末年建場,北宋《元豐九域志》曾載名。明神宗萬歷九年(1581)設(shè)水驛。清宣統(tǒng)二年(1910)置鎮(zhèn),民國時設(shè)第三區(qū)署,1949年后設(shè)第五區(qū)。1951年至1956年曾為江津縣治。1957年至今為白沙鎮(zhèn)。歷為四川四大鎮(zhèn)之一。場期三、六、九 4、德感:據(jù)民間傳說,此地原為湖泊,經(jīng)常泛濫成災(zāi),人民群眾筑壩抗洪,玉帝命龍王消災(zāi),人們感德以名,因系長江沖積壩,故名德感壩。場期三、六、九 5、和愛:以境內(nèi)有一塊石狀似紙牌中的和牌,習(xí)稱“和牌石”,諧音為和愛。駐地和牌石,場期二、五、八 6、臨峰:因鄉(xiāng)周圍是小山峰,人們勞動生產(chǎn)其間,傳為臨峰斗天之感,故名。駐地大蓮寺,場期一、四、七 7、圣泉:習(xí)稱兩路口,1984年因重名,以境內(nèi)古跡圣泉寺更今名,曾名雙龍。駐地兩路口,場期四、七、十 8、享堂:原名九龍,1980年因重名,以明代工部尚書江淵故里,其父江英病故,欽賜御祭設(shè)享堂更為今名。駐地九龍場,場期三、六、九 9、雙溪:因境內(nèi)有兩條小溪匯合于此而得名。原名雙河,1980年因重名更為今名。場期一、四、七 10、津福:據(jù)傳,清道光年間建場時出土一棺,棺內(nèi)一老人尸體完好如生,以福壽延年之意,故名。原名福壽,毗鄰巴縣,其場址為巴縣、江津各轄一半,1953年將縣屬半邊劃給巴縣,1980年因重名更為現(xiàn)名。駐地滴水巖,場期二、五、八 11、油溪:地當(dāng)江邊一巨石似牛,人稱“牛溪”,清代以溪兩岸油坊多,取沃土如油之意,遂改牛為油。相傳,唐刺史趙延之曾游于此,又名游溪。場期二、六、九 12、店子:因地當(dāng)埡口上一小街,過路群眾常在此歇腳,人稱店子口,即以此為名 13、金剛:因地處長江渡口,回水沱岸,有金剛寺而得名。駐地謝家祠堂,金剛沱場期一、五、八 14、山王店:建場時,以此地有山王廟得名。場期三、七、十 15、長沖:清乾隆九年(1744)始建興隆場,場上房屋沿大正溝修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5)以場南華蓋槽水流長期直沖境內(nèi)更現(xiàn)名。場期一、五、八 16、吳灘:位于璧河、箭梁河匯合處,建場前方圓幾里內(nèi)一片荒蕪,人稱“蕪灘”,明代建場后,諧音為吳灘。場期三、七、十 17、梯子:以駐地有大石階梯300余步,故名。曾名新民,駐地金子場,場期二、五、九 18、吳市:因明末將領(lǐng)吳鞭逃于川主廟為僧,士紳逢迎,廟為吳氏寺,鄉(xiāng)亦改現(xiàn)名。場期一、四、八 19、碑槽:以山形若巨碑和山槽地貌為名。原名丹鳳,因有一小山,狀似鳳凰,山上杜鵑艷麗無比,人們以丹鳳山稱之。1980年因重名改為碑槽。駐地丹鳳場, 場場期三、六、九 20、現(xiàn)龍:地形如龍,遠(yuǎn)望似巨龍騰躍,因名。場期二、六、九 21、石門:因兩岸石壁如門矗立,江水滔滔奪門而出,狀景奇觀,故名。場期一、四、八 22、李家:以地當(dāng)李家壩李姓多為名,駐柑子園 23、秦家:原以秦姓多,場建山坳上名秦家坳。原名永安,1980年因重名改為現(xiàn)名。駐地永安場,場期二、五、九 24、茨壩:以地處云霧坪山尾一壩,習(xí)種茨菰而得名。原名板橋,1980年因重名改為現(xiàn)名。場期三、六、十 25、朱楊:清初沒周楊磧港口,名周楊磧,場名周楊場。1927年易名復(fù)興場,后以溪水朱色,兩岸楊柳垂青改為現(xiàn)名。場期二、五、九 26、河口:以駐地河口場得名。駐地小天座,河口場場期四、七、十 27、灘盤:以長江邊有一大石灘,灘上有一大石盤,故名灘盤。場期四、七、十 28、石?。涸摰匾蛳聢隹谟幸淮笫蟾蝮〉妹qv石蟆口,場期一、四、七 29、羊石:集市建在長江邊一個大石盤上,據(jù)傳有羊兒廟,場因名羊石盤。場期三、六、九 30、仙魚:據(jù)傳,古時有一石匠在此地石包上刻有石魚而得名。駐地關(guān)溪子,場期二、五、八 31、二溪:因近靠江邊韓灘村,有兩條小溪于此匯合入長江而得名,場期三、六、九 32、楊柳:以境內(nèi)楊柳丘而命名。駐地彭咀,場期三、六、九 33、稿子:據(jù)傳稿子壩原名大壩場,距現(xiàn)街道北約一里處,因火廢后遷此建場。壩上曾出秀才,能詩文書畫,人們求稿者眾,習(xí)稱稿子壩,場期二、五、八 34、永興:相傳,明代一廟宇為梁、董兩家捐建,名梁董廟,訛名陽通廟,后人們?nèi)∮肋h(yuǎn)興旺之意改名永興場,場期二、五、八 35、旸巖:因位置較高,從早到晚,一直陽光照射,后在巖頂建廟,名旸巖廟,鄉(xiāng)以廟名。駐地老學(xué)堂 36、高屋:以境內(nèi)地勢較高的高屋基命名,駐地三重堂 37、三口:地處三個嵐埡中,故名三口埡場。鄉(xiāng)以場得名,場期二、五、八 38、塘河:地呈耕田所用的枷擔(dān)形,故原名塘枷河,嗣后,人們便于稱呼,將枷字去掉,得名塘河。場期一、四、七 39、幾子:清道光年間建場,地形似椅子,后將“椅子”訛為“幾子”而得名。駐地金盆穴,幾子坎場期二、五、八 40、鵝公:因場后有一象鵝形的小山,故名。駐地松林崗,鵝公場場期一、四、七 41、毗羅:源于毗羅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7)建,寺內(nèi)供奉毗羅佛,故名。場期四、七、十 42、龍門:長江奔流至此,為石梁所阻成灘,傳說蜀王命工鑿石梁如門,江水從門流過,得名龍門灘,場期三、七、十 43、梁家:相傳過去此地梁姓較多,故名梁家壩。場期二、六、九 44、刁家:早年此地刁姓多,并有一刁氏宗祠而馳名,清順治九年(1652)建場時,取名刁家場,場期二、五、八 45、羅壩:清代名隆興場,后以當(dāng)?shù)亓_姓較多改名羅壩場,場期一、四、七 46、高占:相傳清初,此地曾因高姓插占為業(yè)和駐地江邊有一石灘,故名高占灘。 47、先鋒:早年此地建有七座廟宇,與居民住房相連成街,取名仙峰場。場建在境內(nèi)一條長10公里的山埂最高處。清代中期演變?yōu)橄蠕h場,含南面陸路為縣城前衛(wèi)之意。場期二、五、八 48、高牙:地處“高埡”,因“埡”的諧音為“牙”,保衛(wèi)縣城安全如人之牙意而得名,駐地白鶴林,場期四、七、十 49、瑯山:地處一小土崗,遍地卵石如珠鑲玉嵌而得名。駐地仰天窩 50、五舉:當(dāng)?shù)赜袃蓷l小河,早年修筑有石橋兩座,因名雙石橋。1980年因重名,以境內(nèi)五舉沱(傳說從前有五個舉人在此落水)更為現(xiàn)名。駐地土紅山,雙石橋場期二、五、八 51、麻柳:早年,當(dāng)?shù)匾蚵榱鴺涠喽妹?,駐地夏家塆,麻柳場場期三、六、九 52、夾灘:明代名枷擔(dān)溪。清代以上有楊家灘,下有北斗灘改名夾灘。駐地夾灘場,場期一、四、七 53、永豐:以境內(nèi)早年有一古廟永豐寺而得名。駐地永豐場,場期三、六、十 54、金泉:因境內(nèi)金紫寺得名金紫場,1980年因重名,以境內(nèi)有一泉水名金泉而改為現(xiàn)名。駐金紫場,場期一、四、七 55、李市:明洪武二年,李姓插占落業(yè)于此,遂名李市壩,明天順年間形成場鎮(zhèn),故名李市場。清道光時置鎮(zhèn)。 場期三、六、九 56、慈云:原名慈音寺,后以“慈航普渡,煙云繚繞”易名慈云寺,鄉(xiāng)因得名。場期一、四、七 57、大橋:建場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次年因地方官吏吞沒場頭建大橋款,改建成長約10米的石板小橋,眾諷稱“大橋”,鄉(xiāng)因得名。場期二、五、八 58、洞塘:境內(nèi)石巖溪上游有一石巖,水從巖洞口流下,終年不絕,形成池塘,得名洞塘。駐地大墳壩,場期二、五、八 59、黃桷:因當(dāng)?shù)赜泄爬宵S桷樹而得名,駐地新房子 60、兩岔:因地當(dāng)石龍峽小河及筍溪河的匯合處形成兩岔而得名。場期一、四、七 61、沙?。旱靥幑S溪河?xùn)|岸,遍地沙石土埂,集市后有三條大土埂,早年稱三埂場,后諧音,故為沙埂場。駐地碼頭上,沙埂場場期二、五、八 62、下塆:以當(dāng)?shù)赜幸恢南聣G大屋基而得名。駐地興隆莊 63、蔡家:早年崗上為蔡姓聚居地,故名蔡家崗,場期二、五、八 64、龍吟:以地處仙佛巖與貓兒山之間的一條峽谷中部,周圍山嶺蜿蜒如龍,三條小溪流水潺潺,人們附會其聲如龍吟,故名。駐地龍吟場,場期一、四、七 65、嘉平:舊名嘉平,寓幸福平安之意,后為清平。1980年因重名改為嘉平。場期二、五、八 66、月沱:因筍溪河在此形成一沱灣,狀如一弓明月而得名。駐地月沱場,場期一、四、七。大埡口場期三、六、九 67、清溪溝:以地處清溪河邊夾溝為名。原名太平。1980年改為清溪,1984年改為清溪溝。駐地太平埂,場期二、五、八 68、中山:系由龍洞、荒中壩、高升橋三條小街連接而成,名三合場。1980年因重名,以地處中山崗上,更名為中山。駐地三合場,場期三、六、九 69、嘉樂:取其地勢高平,物產(chǎn)豐富,人民安居樂業(yè)之意為名,原名太和,1980年因重名改為嘉樂。駐地太和場,場期一、四、七 70、常樂:清代當(dāng)?shù)匾蛴幸怀窂R而得名。 71、頭道河:1927年6月,因當(dāng)?shù)鼗露孪珊用?。場期一、四、七?,F(xiàn)為四面山風(fēng)景區(qū) 72、鳳儀:以境內(nèi)一山嘴狀似鳳凰,取名鳳儀。駐地新場,場期一、四、七 73、柏林:昔以周圍柏樹成林得名柏林場,場期一、四、七 74、東勝:清代在此新建“東岳廟”,后形成集市,名東勝場。場期二、五、八 75、四面:因四面山峰重疊,溝谷縱橫,站在鄉(xiāng)中心舉目四望,皆為大山,故名四面山。場期三、六、九 76、沙河:以筍溪河流經(jīng)境內(nèi),山洪爆發(fā)時,夾下泥沙至此聚積而得名,河旁有廟名沙河寺。駐地大通寺 77、鳳場:據(jù)傳曾有兩只鳳凰飛到這里,清代為一大地主所有,建成小街名雙鳳場。1980年更名為鳳場,場期二、五、八 78、傅家:清代傅姓入川,在此定居建場得名傅家塆,1936年舊場全部被火焚,住戶遷到現(xiàn)址重建,取名復(fù)興場。1980年更名傅家。駐地復(fù)興場,場期三、六、九 79、紫云:清光緒年間名“魯家橋”,清宣統(tǒng)甲寅年更名為“龍安橋”。后在此修王爺廟一座,廟內(nèi)金身龍王高坐臺上,一旁石碑上刻“紫云臺上鎮(zhèn)江王爺”八字,遂改名紫云場。場期一、四、七 80、仁沱:相傳,早年有小販“任駝背”在此擺攤,形成集市,遂名任駝子,后以境內(nèi)綦江流水沱易名仁沱。場期一、四、七 81、支坪:因該地較平坦,前以梔子樹多得名梔坪,后簡化為支坪。駐地幺店子,場期三、六、九 82、白溪:據(jù)傳,該地為少數(shù)民族——僰族居住地,故名僰溪。后簡寫為“白溪”。駐地洋滿咀 83、真武:以場側(cè)有一真武廟得名。場期三、六、九 84、和平:清初以地處燕尾山、和尚山、油草河、雙河口之間的一坪上,得名“河坪”,后諧音為和平。駐地和平場,場期一、四、七 85、馬宗:因場地象馬鬃,名馬鬃嘴,習(xí)寫為“馬宗”,駐地馬宗咀,場期二、五、八 86、珞璜:據(jù)傳,明工部尚書江淵告老還鄉(xiāng)病故,明憲宗親書一玉石碑致悼,派專人運至此時,碑落入長江中,人稱“落皇石”。因落皇犯諱改為“珞璜”。1985年建鎮(zhèn)。場期三、六、九 87、順江:因地順長江、綦江東、南岸,古名僰溪口,又名江口,后稱順江,故名。南齊永明五年(487)為江州縣治,西魏為江陽縣治,置七門郡,隋開皇三年(581)郡廢。北周時江陽縣治移至今幾江鎮(zhèn)。駐地江口,場期二、五、八 88、賈嗣:明初,有名賈四者娶妻繼嗣,捐贈資財于此修石拱橋一座,眾議以彰其德,故名賈嗣橋。場期二、五、八 89、夏壩:因山間壩地一夏姓老宅,昔為夏姓世居地,故名。百日場。 90、五岔:因周圍溪河形成五條水岔而得名。原名五福,1980年更名。駐地五岔場,場期四、七、十 91、崇興:原名桐崗寨,場建于清咸豐十年(1860),以興場于高山上,故名“崇興”。場期三、七、十 92、長林:以境內(nèi)長林山為名。駐地關(guān)勝場,場期三、六、九 93、龍登山:昔日宋太祖和明惠帝曾登此山,故名。原名龍山,1984年更為現(xiàn)名。駐地挖斷山 94、黃泥:境內(nèi)絕大部分是黃色粘質(zhì)土壤,故名。駐地黃泥場,場期三、六、九 95、青泊:綦江流經(jīng)境內(nèi),河中一石灘狀如青鲌魚,人稱青鲌灘,后簡化為青泊灘。場期二、五、八 96、河壩:以駐地場尾一沙壩,1915年建場時命名小河壩,故名。場期一、四、七。現(xiàn)為西湖鎮(zhèn)。 97、杜市:據(jù)傳,清乾隆時名裕隆場,因避諱,當(dāng)?shù)囟判杖硕?,更名“杜氏場”,后遭異姓反對,改為杜市場。場期一、四、? 98、廣興:相傳,明代廣姓在此開鋪設(shè)店,后逐漸興旺,修建成街道、寺廟(廣佛寺),故名廣興場。場期二、五、八 99、屏麓:因以附近屏麓村地處玉屏山麓而得名。曾名新場,1984年更現(xiàn)名。場期三、六、九 100、高歇:明末崇禎年間建高歇場,相傳,以古對聯(lián)“月小山高人散后,風(fēng)停月歇客來初”中取“高”、“歇”二字得名。1949年前由巴縣劃入。場期三、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