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大院文化的典型代表
1.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遙人,中國票號創(chuàng)始人。道光三年(1823)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正式誕生了。從此,中國金融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一紙便可“匯通天下”了。
2.喬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喬家第四位當家人,著名晉商,人稱“亮財主”。喬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晉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棄文從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生意日漸興隆,至清末,喬氏家族已經在中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200多處,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在國弱民貧的清朝,晉商能夠走向全國,實屬不易。
3.曹三喜是使曹家由一個農民走向一代巨商的關鍵轉折性人物。他不滿現狀,獨闖關東到了原東北熱河省的三座塔村,曹家商業(yè)發(fā)展到鼎盛時期,商號達640多座,資產高達1千余萬兩白銀,總雇員達三萬七千人。
4.王實
古人曾訓:積善人家,必有余慶。王家始祖以賣豆腐為生,善良無欺。曾因善心救助一位臥病荒野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感待之誠把發(fā)現靜升鎮(zhèn)“九龍聚首”的吉祥寶地的天機密授給了王家基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王實。后來王實依老人所言開始建造屋宅,果然發(fā)達綿延七百多年,相傳二十余代。造就了王家大院幾乎囊括所有晉商家園文化意義表征的建筑群落,開始了王家與眾不同的人世機緣,成就了王家大院氣勢的恢弘、氣度的超然、氣宇的軒昂、氣概的輝煌。
5.渠同海(1723~1789),字百川,祁縣城內人,渠氏12世,渠氏家族商業(yè)奠基人。由“走西口”經商致富,在包頭購置十余頃土地,并獨自獨資開設“長源厚”字號。
乾隆中期,渠同海前往包頭謀求發(fā)展,購置十余頃土地,獨資經營菜園、糧食、油面、茶葉,兼營錢業(yè)生意,渠家從此發(fā)家。渠同海以“長源本晉川,榮華萬世年”十字,作為其孫子輩以下輩分的世系排名。后來渠家在羊樓洞開辦的茶莊大都與“川”有關,也與輩分世系有關,如“長源川”、“長盛川”、“三晉川”、“宏源川”等茶莊。
6.常威 山西太原車輞人,清朝大富商?!澳艽驎?財源不斷”,“買賣不算,等于白干”,“買賣爭毫厘”,這是山西晉商流傳的致富商諺。山西晉商有個傳統的“生意經”,就是以小見大。他們不求暴利,看中薄利多銷,積少成多。清朝晉商常威就是這樣致富的。常威家最輝煌的時候,家財無數。
7.介休范氏家族
是近代山西晉商群落中身份、地位以及經營活動都比較特殊的一個晉商望族,其經營活動帶有濃厚的官辦色彩,按照今天的標準,屬于典型的官僚資本的性質。
8.侯興域,字蔚觀,晉商之一,生于清乾隆年間,卒于嘉慶年間,是侯家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他在繼承祖業(yè)的基礎上苦心經營,使侯氏財產達數百萬兩以上。
侯興域發(fā)展起來的商號,著名的有在平遙設的協泰蔚、厚長來、新泰永、新泰義、蔚盛長,在介休張?zhí)m鎮(zhèn)設的義順恒、中義永,在晉南運城設的六來信等。這些商號大多是雜貨綢布茶莊和錢鋪。
9.亢氏家族
歷史留傳著一個這樣神奇的傳說,說財富越積越多,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在亢家連住十日,不但吃飯餐餐不重,而且餐具一餐一換,其奢華讓乾隆也為之感嘆。臨走時乾隆說:亢氏之富,非天不可滅。不料一語成讖,果然天降大火,亢氏大院化為廢墟,流出來的水都是銀子化的
10.萬榮李家
在清代以販布為主業(yè),足跡遍布豫晉陜甘與京津等地,光緒初年,李家商業(yè)發(fā)展至鼎盛。
2. 山西大院的組成和優(yōu)勢
中國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山西晉中大院以深邃富麗著稱,而安徽皖南民居以樸實清新而聞名。山西由于地處大陸的內部,干燥的氣候,較為不便的交通,使得境內從明清時期遺存下來的深宅院落,能夠較好地保存下來。
大院的誕生同興盛一時的晉商有著必然的聯系。明朝初期,商人以力役和實物向國家換取鹽引專賣權,控制鹽鐵資源的國家政權則視邊防軍情緩急,定期或不定期召商輸糧。這一政策對相鄰九邊的省份特別有利,山西、陜西商幫以臨近邊鎮(zhèn)的地理優(yōu)勢,捷足先登,成為國家第一批有合法身份的官商。
明代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經濟服務于政治的體制為商人與政權的溝通搭起了橋梁。山西商人實力增強是大院群落出現的直接原因。晉商長期經營鹽業(yè)、票號,明清時期創(chuàng)造了五百年的晉商傳奇。隨著山西商人走南闖北、財富越積越多的同時,植根于人心的儒家文化使得這群足跡天下的商賈們在腰纏萬貫后仍然回到故土,大興士木建造家園。
晉商留下了豐富的別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山西的豪宅大院,建筑雄偉,精雕細刻,匠心獨具,稱得上北方地區(qū)民居建筑藝苑中的一顆顆璀璨明珠。山西大院占地面積成千上萬平方米,院落建筑如城堡般堅固、樓高院深,墻厚基寬,防御性極強,有人歸納為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外墻高,從宅院外面看,磚砌的不開窗戶的實墻有四五層樓那么高,有很強的防御性。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單坡頂,無論廂房還是正房,是樓房還是平房,雙坡頂不多。由于都采用單坡項,才使外墻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三是院落多為東西窄、南北長的長方形,院門多開在東南角?,F對外開放的幾個大院也僅僅是當年規(guī)模的一部分,規(guī)模之宏大令今人折服。
山西大院精心構思巧妙設計的雕梁畫棟間,蘊藏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道德文化和審美情趣。建筑雄偉,精雕細刻,匠心獨具,兼具南北建筑文化。這里的建筑群將木雕、磚雕、石雕陳于一院,人物、禽獸、花木匯成一體,姿態(tài)紛呈,各具特色,承載了古老中國的傳統習俗,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建筑大師梁思成當年考察了山西古建筑后,這樣描述晉商大院:“這種房子在一個莊中可有兩三家,遙遙相對,仍可以想象到當日的氣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墻之高,磚石木料上之工藝,樓閣別院之復雜,均出于我們意料之外許多”。
一代晉商的傳奇歷史,在一磚一瓦間留下了印記,厚重的院墻宛如隔絕出了兩個世界。這些被歲月精心雕刻的院落,是工匠們手刻的
3. 山西院落文化特點
山西博物院的主館造型吸取了青銅鼎的造型,其造型如斗似鼎,象征富足祥和。
山西博物院主館4層方正規(guī)矩,逐層向外斜挑,體現了古人“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審美取向。主館的主題形象,被賦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豐收喜悅,“鼎”象征安定吉祥。
山西博物院外部空間設計采用傳統的院落組合手法,生成“太極中央,四面八方”之勢,融天、地、人、時空于一體,利用水池、疊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觀設計創(chuàng)造文化氛圍,中央大廳仿自應縣木塔。
4. 山西著名大院
黃家大院位于松陽縣城西北郊望松街道烏丼村,分別建于清同治、光緒、民國時期,是當時松陽望族黃中和祖孫三代苦心經營、精心構筑而成的莊園式宅院。
? 黃氏家族經過近百個春秋的苦心經營成為當地的望族,于同治年間開始在后院興建“梅蘭軒”和“竹菊軒”兩座樓房。 又于光緒年間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樓”,并于民國七年投資55000塊銀元在前院興建一幢規(guī)模豪華的“百壽廳”
5. 山西什么大院傳承400年
山西王家大院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時任縣長耿彥波籌集資金,進行維修保護,才得以保留至今。
山西靈石的王家大院位于本縣靜升鎮(zhèn),到八十年代末,也破壞的比較歷害。。由于時任縣長耿彥波力排眾議,籌集5000多萬資金進行維修保護,才讓一座古老破敗的巨大民宅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成為靈石的一張美麗名片!
6. 山西大院文化特征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靜升鎮(zhèn)。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
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筑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qū)
7. 山西大院文化的構建背景
山西商人多土豪,晉商的實力增強,是山西山西大院的產生的直接原因。
山西人戀家,極少舉家遷移他鄉(xiāng),講究“發(fā)財還家蓋房置地養(yǎng)老少”。于是,黃土地上的這些漢子,浪跡天涯積累財富之后,榮歸故里,在自己的那片土地上,極盡奢華,顯赫的蓋起屬于自己的豪宅,成就了大院的輝煌。所以,俗話說“不入大院,枉來山西”!
8. 山西大院建筑的特色和體現的文化內涵分別是什么?
1、從建筑時間、規(guī)模來看 ????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慶年間,于民國初年建成,總面積8725平方米,有6個大院,內分20個小院,313間房屋。?????王家大院在元、明、清三個朝代,共修建有五巷六堡五祠堂和一條商業(yè)街,總面積25萬平方米。目前開放的恒貞堡、視履堡分別建于清乾隆、嘉慶年間,共45000平方米,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2、從興盛年代、建筑風格來看? ?????喬家興盛了200多年,建筑從清乾隆年間開始延續(xù)到民國,所以建筑中融入大量的歐式風格。? ????王家興盛了450余年,其建筑是從明萬歷年間開始到嘉慶年間為止,所以均為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3、從地理選址上來看? ?????喬家大院整體坐落在平川之上,是一座四面臨街的城堡式建筑。? ?????王家大院整體建筑依山而建,這樣修建更利于采光和排水;冬天北墻可以遮擋寒冷的西北風,夏天由于地勢很高,東南風較大又很涼爽;而且四周都是天然溝壑,防御性很強。4、從布局上來看? ?????喬家大院從高空俯視,似一個大吉大利的雙“?幀弊幀???????王家大院現已開放的恒貞堡是以“王”字布局,將姓氏融入建筑,既有引福致祥的含義,又是希望子孫能夠世守祖業(yè),不忘先志。? ?5、從內部格局上來看? ????喬家老院落采用了內五外三穿心院的格局,也就是里院正房廂房都是五間,而外院都是三間,是一種典型的地方民居建筑格式。后院正房雖為清代建筑,卻為明代風格,樓上是只有窗沒有門的統樓樣式。? ???王家院落內部格局沿襲的是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寢風格,主體均為三進式四合院,后院兩廂設有繡樓,正面二層是祭祖堂。? 6、從目前景區(qū)的特色來看? ??????喬家大院是民俗博物館,主要展示了晉中一帶的民俗風情。? ??????王家大院倚重民居藝術館,重點以三雕藝術體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7、從家族史來看? ??????王家和喬家雖都是以經商起家,但王家從清朝開始步入官場,5品到2品的官員有101位;而喬家一直在經商,僅僅因為清光緒年間,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路經山西時,喬家慷慨借銀20萬兩而封得一個2品官(虛職),所以從建筑等級上講,王家是官宅,喬家是民居。在院落中,屋頂的脊獸也最能說明這一點,兩座宅院的脊獸同為鴟吻,做為官宅的王家,鴟吻以張嘴的造型出現,是要為百姓聲張正義,張口說話;做為純商的喬家,其屋頂脊獸又是閉嘴鴟吻,講究商機不可泄露。擴展資料:王家大院家族史略靈石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先祖王實遷至靜升村后,靜升王氏從耕作與兼營豆腐業(yè)開始,由農及商,由商到官,家業(yè)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興土木,營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張家槐樹附近,之后,由西向東,從低到高,逐漸擴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龐大的建筑群,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據《靜升村王氏源流碑記》載,啟年間,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讀為本,有的不持續(xù)以商發(fā)展,有的滿足于一官半職,有的安樂于錦衣玉食,不少人既無承繼先業(yè)之志,亦無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為盜賊、乞丐或不惜賣兒賣女之“莠民”。王氏家族從十三世進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其時,除大興土木,營造住宅、祠堂、墳塋和開設店鋪、作坊外,在當地還辦有義學,設有義倉,修橋筑路、蓄水開渠、賑災濟貧等,善舉不斷。從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間)逐漸衰敗。大院內再無人居住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王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