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愛玲出身名門
再說冰心和張愛玲。張愛玲有一位好友叫蘇青,一點不作做扭捏,當大家談論知名作家時,總會提到冰心,但蘇青直接指出,在未見到冰心照片前,她的文字是美麗的,讓人向往的,在看到照片后,覺得再也不想讀她的作品了。她覺得,冰心的文字讀來,就像能透過文字看到一個妙曼的身影,讓人以為作者是怎樣一位翩若驚鴻的女子??煽催^照片后,覺得她是在賣弄她的女性美,完全像在拿捏姿態(tài)。
張愛玲
蘇青對冰心的反感是女性的直覺。而張愛玲對于冰心的嫌棄完全是不同的文學風格,她看不慣冰心文章里林志玲般的腔調(diào),處處拿捏,很少有讓人動容的情感。張愛玲的文字則讀來都是心疼,沒有傳統(tǒng)文學的框框架架的束縛。
2. 張愛玲的出身
張愛玲血型:有說是O型的,也有說A型的,具體血型不知道。中國現(xiàn)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shù)”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鉆進你的心里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
3. 張愛玲出生在
張愛玲的外公是黃宗炎。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廷重(張志沂)屬于遺少型的少爺,母親黃逸梵(黃素瓊)是新式女性。
黃宗炎(1616~1686),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晦木,一字立溪,學者稱鷓鴣先生。黃尊素次子,黃宗羲弟。與兄黃宗羲、弟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
繆篆,善制硯,畫宗小李將軍趙千里,嘗作《連江疊嶂圖》,灑灑不窮。吳孟舉嘗約交游中,挾一長一技者,共賣藝戲,作賣藝文,其中列賣印者晦木也。
著有《周易象辭》、《尋門余論》、《六書會通》、《二晦集》、《山棲集》。
4. 張愛玲是哪里人
這句話出自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張愛玲的18歲時的創(chuàng)作散文《天才夢》,這被她視作自己文學生涯中的“處女作”。
該散文為當年的上?!段黠L》雜志獲獎征文,當時的張愛玲尚為香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原刊《天才夢》,1941年上海西風出版社出版。原文如下: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 出手摘樹頂?shù)木G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墒俏乙惶觳荒芸朔@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5. 張愛玲出身名門之子
民國著名女作家張愛玲一生結過兩次婚,卻沒有一個孩子,這是為什么?因為張愛玲根本不想生孩子,原因最少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張愛玲的生育觀和一般人不一樣,她從來沒有認同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不會因為了讓孩子給她養(yǎng)老而生育孩子,她認為生孩子必須給孩子好的生活才能生育。
第二個原因就是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她的父母都不愛孩子,她和她弟弟都是傭人帶大的。父母離婚后,她父親再娶,一顆心撲在后妻身上,為了后妻毒打女兒,而她母親忙著談戀愛,對兒女并不上心。
張愛玲不喜歡父母,因為沒有得到家庭的溫暖,所以她不想生孩子,不想讓兒女重復她的家庭悲劇。
第三,張愛玲沒有遇到生孩子的機緣。她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用情不專,尋花問柳,結婚沒幾年就離婚了。胡蘭成沒有給張愛玲安穩(wěn)的生活,自然沒法生孩子。
而張愛玲的第二任丈夫賴雅雖然也是作家,但是他又老又窮,結婚時已經(jīng)60多歲,不但人老體衰,而且還很貧窮,靠救濟金過日子。而張愛玲結第二次婚也已經(jīng)年近40歲,她的作品在美國不受歡迎,以至于她的經(jīng)濟條件很差,她根本沒有錢來養(yǎng)活孩子。
6. 張愛玲名門之后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fā)現(xiàn)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終年75歲。張愛玲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于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后,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蕓蕓眾生“可笑”背后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
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nèi)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后,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7. 張愛玲出身名門嗎
不是
張愛玲的母親是黃逸梵,原名黃素瓊。生于名門,祖父是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
陸英是才華出眾又貌美如花的合肥四姐妹的母親。合肥四姐妹是大姐張元和、二姐張允和、三姐張兆和、四妹張充和。著名教育家和作家葉圣陶先生評價她們:九如巷張家的4個女兒,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8. 張愛玲出身名門是誰
1920年,張愛玲出生于上海的一個名門望族,她的祖父張佩綸曾經(jīng)是晚清名臣,祖祖母李菊耦亦是晚清四大重臣李鴻章的長女,而她的母親黃逸梵祖父則是長江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可謂是權勢之家。
在這樣的家庭出生的張愛玲從小便接受著良好的教育,熟讀詩詞歌賦,且極具文學天分和藝術細胞的她從7歲起就已經(jīng)能夠自己寫小說了,雖是稚嫩卻有趣,并在小學期間發(fā)表了短篇小說的《不幸的她》,以及《遲暮》、《秋雨》等散文。
9. 張愛玲姓名由來
1920年9月30日,一位未來的文壇之星呱呱墜地,她就是張愛玲。張愛玲的祖母是李鴻章的親女兒,但她沒有因出身高貴而得意。
張愛玲的文字像一把靈巧無比的梭,為她織出一塊塊華美的錦繡,鋪就了她的天才夢。她“出名要稱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么痛快”的個人愿望催促著她去創(chuàng)造更多精彩的文章。1943年,她拜訪了一位鴛鴦蝴蝶派作家——周瘦鵑,并且在她辦的雜志上發(fā)表了兩篇文章:《第一爐香》、《第二爐香》,標題為《沉香屑》。這兩篇文章的發(fā)表讓張愛玲走入了世人的眼中。接著,她又在柯靈的雜志《萬象》上刊登了小說《琉璃瓦》、《連環(huán)套》和散文《到底是上海人》。
《紫羅蘭》《萬象》為張愛玲進軍文壇吹響了號角,但是真正讓張愛玲名聲大噪的卻是《雜志》這本刊物。
張愛玲一生中創(chuàng)作好的小說差不多都是在《雜志》上發(fā)表的,例如《傾城之戀》《金鎖記》《花凋》《紅玫瑰與白玫瑰》……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散文。
1943年到1944年,上海文壇稱之為“張愛玲年”,僅僅兩年時間張愛玲就像雪花片散地似地,將她的小說、散文覆蓋了整個上海文壇。張愛玲這個名字在當時的上海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1944年9月,張愛玲發(fā)表了她第一篇中短篇小說集《傳奇》。這本小說囊括了愛玲1943年到1944年間的十篇小說,她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最受讀者歡迎、享譽最高的小說差不多都收錄在這里了。
1943年到1944年算是張愛玲在文壇最輝煌的時候了,之后便慢慢隱退了。
10. 誰是張愛玲
張愛玲是李鴻章的后代,李鴻章是張愛玲的外曾祖父。
1、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碗s志上發(fā)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chuàng)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2、張愛玲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學創(chuàng)作,另外在學術與翻譯外國作品上也有一定成就。
3、張愛玲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chuàng)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張愛玲小說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她的小說無論是選材、立意,還是人物塑造、敘事結構和語言技巧無不顯現(xiàn)出個人的特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說無論是超越雅俗,還是對邊緣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寫,都是20世紀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無法比擬的。因此她的小說不能歸于任何一個小說流派,而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張愛玲貢獻了一批文學精品,創(chuàng)造了寫實小說的新高,在中國小說史具有坐標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