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界和租界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租界?)

1. 華界和租界是什么意思

1. 華界和租界是什么意思

由于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署的多項屈辱賣國條約,上海在19世紀末被英,法,美,日等主要西方強盜強行設立了租界,在租界內(nèi),各國有權行使行政,司法,駐軍等權利。想想香港就是租界,一樣的。

租界分:法租界,日租界,英租界,美租界,英美租界后并為公共租界,這些租界區(qū)域在現(xiàn)在的靜安區(qū),黃浦區(qū)和徐匯區(qū),虹口區(qū)靠近淮海路,南京路,外灘的中心區(qū)域。

除此區(qū)域外,在浦西市區(qū)的原南市區(qū),以及愿靜安區(qū)的北部,原閘北區(qū),原虹口區(qū)大部都是中國政府所轄統(tǒng)治,被稱為華界。

2. 什么叫租界?

2. 什么叫租界?

法租界,是法國在中國的殖民地,公共租界是英美等國在中國的租借地,也是殖民地。

公共租界在中國共有三個,分布在上海、鼓浪嶼、蕪湖。

租界是根據(jù)《南京條約》,帝國主義在中國設立的殖民地,開始于1843年,英國租借上海外灘。1853年,英法美三國成立租界工部局,行使租界行政管理權利,1862年,法國退出工部局,成立法租界公董局,英美將兩國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在上海形成的國中之國,就是法租界和公共租界。1943年,收回租界。

3. 租界什么意思是什么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SMP,美國人常稱為Shanghai International Police)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下設的武裝警察部門,成立于1854年8月,1943年7月租界交還中國(汪精衛(wèi)政府)時結束,共存在約90年時間。

1853年,迫于太平天國和小刀會起義給上海帶來的軍事壓力,英、法、美三租界達成聯(lián)合,并與1854年建立巡捕房。1854年成立的上海英租界巡捕房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警政機構。1862年法租界退出聯(lián)合,自行組建"公董局",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并與1893年更名為公共租界。

這支巡捕部隊最初完全由歐洲人組成,當中主要是英國人,1864年開始招募華人加入,隨后不斷擴大并于1884年加入印度巡捕(Sikh Branch),1916年新增日本巡捕分隊(Japanese Contingent),1918年建立由志愿人士兼任組成的特務警察(Special Police,類似當今的"義警"或"輔警")。1941年更從上海萬國商團(SVC)中抽調(diào)成立了一支俄羅斯警務輔助隊(Russian Auxiliary Detachment)。

1936年,日本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和平時期最后一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共有4,739名警員,其中華籍警員3,466人,西捕(the Foreign Branch,主要是英國人)457人,印捕(Sikh Branch)558人,日捕(Japanese Contingent)258人。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遺產(chǎn)有三個方面:為了回應武裝犯罪的上升,威廉·費爾貝恩(William E. Fairbairn)、艾瑞克·賽克斯(Eric A. Sykes)和奧尼爾(Dermot 'Pat' O'Neil)等警官率先創(chuàng)新了手槍射擊(combat pistol shooting)、徒手格斗(hand to hand combat)和刀具格斗(knife fight)的訓練,以及特種部隊技術,最終為國際上其他力量所采用,并秘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使用。

在多數(shù)場合下,巡捕穿著英式或者英國殖民式制服。這類制服包括在20世紀早期還被歐洲警察廣泛使用的高筒盔。在衣服方面,夏天為卡其布的短袖短褲,冬天為深藍色的嗶嘰。此外,錫克巡捕頭戴紅色的頭巾。而中國巡捕則要求戴著亞洲式的圓錐形帽子。但是在1919年后,中國和歐洲巡捕統(tǒng)一頭戴深藍色鴨舌帽,穿著有公共租界臂章的制服。

4. 租界地的意思

? ? ? ? 法租界是指在其他國家的領土上,法國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的合法的居住地。

? ? ? ? 租界是指兩個國家議訂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國的領土上為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的另一國設立的合法的外國人居住地(土地國有化)。

? ? ? ? 在中國是指近代歷史上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在中國獲取的租借地的簡稱,多位于港口城市。

5. 華界與租界

天津租界與上海租界的對比。

天津租界的數(shù)量很多,有八九個。上海只有兩個。但是上海的兩個都是龐然大物,按面積,每一個都相當于或超過天津租界的總和。按人口,更是遠遠超過。天津的租界,最多只有三四萬人,總人口最多十幾萬。上海兩租界人口約兩百萬人。

天津租界似乎影響的華人可能主要還是中上層,如英租界五大道那些,對于普通市民的影響似乎遠不及上海。

天津租界的文化遠不及上海是肯定的,但還是有的吧,可能大部分都遷走了。不像上海,再怎么遷,還是會剩下不少。

6. 什么是“租界”

1.上海公共租界(又名英美租界,含日租界):

最大的時候面積擴展到33503畝(22平方千米),東面擴展至周家嘴(今平?jīng)雎奋姽ぢ忿D角處);北面的邊界到達上海、寶山2縣的交界處;西面一直擴展到靜安寺。整個租界劃分為中、北、東、西4個區(qū)。

2.

上海法租界:

1914年法租界擴展至15150畝(約10平方米),主要位于上海市的盧灣區(qū)(已并入黃浦)和徐匯區(qū)兩區(qū)內(nèi),東部狹長地帶則伸入今黃浦區(qū)。其中著名的地段有霞飛路(淮海中路)、貝當路(衡山路)、福煦路(延安中路、金陵西路)、小東門(城隍廟一帶)等

7. 上海華界和租界什么意思

一個意思。在表述上是多個字少個字的區(qū)別。公租界是公共租界的簡稱。

8. 華界和租界是什么意思區(qū)別

“租界”這一名詞在中文中出現(xiàn)的時間為19世紀60年代。一般認為,租界要具備中外文件條約作為依據(jù),有明確的地域四至,區(qū)域內(nèi)的外國居留民行使獨立完善的行政、司法體系。

中國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為藍本,并影響到其他租界。

租界最主要的特點是內(nèi)部自治管理,并不由租借國派遣總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機構——工部局,擔任市政、稅務、警務、工務、交通、衛(wèi)生、公用事業(yè)、教育、宣傳等職能,兼有西方城市議會和市政廳的雙重職能。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