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賦(洞庭春色賦朗誦)

1. 洞庭春色賦朗誦

1. 洞庭春色賦朗誦

《洞庭春色賦》為蘇軾撰并書,此為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28.3厘米,橫306.3厘米,前者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書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題十行,八十五字,前後總計六百八十四字,為所見其傳世墨跡中字?jǐn)?shù)最多者。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為蘇軾晚年所作。

2. 洞庭春色賦書法欣賞

2. 洞庭春色賦書法欣賞

【洞庭春色賦】

蘇軾 - [宋]

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

豈霜余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戲于其間?

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斑。

舉棗葉之有馀,納芥子其何艱。

宜賢王之達(dá)觀,寄逸想于人寰。

裊裊兮春風(fēng),泛天宇兮清閑。

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

攜佳人而往游,勒霧鬢與風(fēng)鬟。

命黃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俱還。

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

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

翠勺銀罌,紫絡(luò)青綸。

隨屬車之鴟夷,款木門之銅鐶。

分帝觴之馀瀝,幸公子之破慳。

我洗盞而起嘗,散腰足之痹頑。

盡三江于一吸,吞魚龍之神奸。

醉夢紛紜,始如髦蠻。

鼓巴山之桂楫,扣林屋之瓊關(guān)。

臥松風(fēng)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

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煢鰥。

屬此觴于西子,洗亡國之愁顏。

驚羅襪之塵飛,失舞袖之弓彎。

覺而賦之,以授公子曰:

“烏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為我刪之?!?/p>

3. 洞庭春色賦 蘇軾

蘇軾畫真跡,見于文獻(xiàn)記載者不及十幀,傳世更少,今僅存《古木怪石圖》等。

傳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等。

4. 蘇軾書法洞庭春色賦

荊浩《山水賦》

  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丈山尺樹,寸馬豆人。此其格也。遠(yuǎn)人無目,遠(yuǎn)樹無枝,遠(yuǎn)山無石,高與云齊;遠(yuǎn)水無波,隱隱似眉。此其式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樓臺樹塞,道路人塞。石分三面,路看兩蹊,樹看頂寧頁,水看岸基。此其法也。

  凡畫山水,尖峭者峰,平夷者崖,有穴者岫,懸石者巖,形圓者巒,路通者川。兩山夾路者壑,兩山夾水者澗。水注者溪,泉通者谷。路下小土山者坡,極目而平者阪。若能辨乎此,則粗知山水之仿佛也。

  觀者先看氣象,后辨清濁。定賓主之揖拱,列群岫之威儀。多則亂,少則慢,不多不少,要分遠(yuǎn)近。遠(yuǎn)山不得連近山,遠(yuǎn)水不得連近水。山要回抱,寺觀可安。斷岸坂堤,小橋宜置。有路處人行,無路處林木。岸絕處古渡,山絕處荒村,水闊處征帆,林密處店舍。懸崖古木,根露而藤纏;臨流怪石,嵌空而水痕。

  凡做林木,遠(yuǎn)則疏平,近則森密。有葉者枝柔,無葉者枝硬。松皮如鱗,柏皮纏身。生于土者修長而莖直,生于石者拳曲而伶仃。古木節(jié)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蕭森。

  凡畫山水,須按四時:春景則霧鎖煙籠,樹林隱隱,遠(yuǎn)水拖藍(lán),山色堆青;夏景則林木蔽天,綠蕪平阪,依云瀑布,行人羽扇,近水幽亭;秋景則水天一色,簌簌疏林,雁鴻秋水,蘆島沙??;冬景則即地為雪,水淺沙平,凍云匝地,酒旗孤村,漁舟倚岸,樵者負(fù)薪。

  風(fēng)雨則不分天地,難辨東西,行人傘立,漁父蓑衣。有風(fēng)無雨,枝葉斜披;有雨無風(fēng),枝葉下垂。雨霽則云收天碧,薄靄依稀,山光淺翠,網(wǎng)曬斜暉。曉景則千山欲曙,輕霧霏霏,朦朧殘月,氣象熹微。暮景則山銜落日,犬吠疏籬,僧投遠(yuǎn)寺。帆卸江湄,行人歸急,半掩柴扉?;驘熜膘F橫,或遠(yuǎn)岫云歸?;蚯锝哦桑蚧内啾??;蚨赐ゴ荷?,或瀟湘霧迷。如此之類,謂之畫題。

  筆法布置,更在臨時。山行不得重犯,樹頭不得整齊。樹借山以為骨,山借樹以為衣。樹不可繁,要見山之秀麗;山不可亂,要見樹之光輝。若能留心于此,頓意會于元微。

  意懶石不硬,心怯水不堅。筆尖樹不老,墨濃云不輕。

5. 洞庭春色賦原文

羲之書法最清真,曲水流觴翰墨勻。

放浪形骸身自在,蘭亭一序筆如神。

注:王羲之,字逸少。官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世多稱王右軍。傳世書作有《蘭亭序》、《樂毅論》、《十七帖》、《喪亂帖》、《奉桔帖》、《孔侍中帖》、《行穰帖》、《快雪時晴帖》、《遠(yuǎn)宦帖》等,皆墨林至珍,世以為寶。唐太宗最愛其《蘭亭序》,歿以之殉葬。現(xiàn)傳之《蘭亭序》墨跡,以馮承素所摹即所謂神龍本最為著名。對于王羲之,我認(rèn)為說再多的話都是多余的,要想領(lǐng)略羲之書法的妙處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多臨多看,方可窺其妙處,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6. 洞庭春色賦表達(dá)了什么

蘇軾《洞庭山中賦包含《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賦》。

洞庭春色賦: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豈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戲于其間。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舉棗 葉之有馀,納芥子其何艱,宜賢王之達(dá)觀,寄逸想于人寰。嫋嫋兮春風(fēng),泛天宇兮清閑。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攜佳人而往游,勤霧鬢與風(fēng)鬟,命黃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俱還,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 而涕潸。翠勺銀罌,紫絡(luò)青倫,隨屬車之鴟夷,款木門之銅镮。分帝觴之馀瀝,幸公子之破慳。我洗盞而起嘗,散腰足之 痹頑。盡三江于一吸,吞魚龍之神奸,醉夢紛紜,始如髦蠻,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瓊關(guān)。臥松風(fēng)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鰥,屬此觴于西子,洗亡國之愁顏。驚羅襪之塵飛,失舞袖之弓彎。覺而賦之,以授公子 曰:烏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為我刪之。

?中山松醪賦:始予宵濟(jì)于衡漳,軍涉而夜號。燧松明以記淺,散星宿于亭皋。郁風(fēng)中之香霧,若訴予以不遭。豈千歲之妙質(zhì),而死斤斧于鴻毛。效區(qū)區(qū)之寸明,曾何異于束蒿?爛文章之糾纏,驚節(jié)解而流膏,嘻構(gòu)廈其已遠(yuǎn),尚藥石之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爾灰燼之中,免爾螢爝之勞。取通明于盤錯,出肪澤于烹熬。與黍麥而皆熟,沸春聲之嘈嘈。味甘馀之小苦,嘆幽姿之獨(dú)高。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內(nèi)府之蒸羔。酌以癭藤之紋樽,薦以古蟹之霜螯。曾日飲之幾何?覺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罷兒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邀??绯逯悸梗訏毂谥w猱。遂從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濤。使夫嵇阮之倫,與八仙之群豪?;蝌T麟而翳鳳,爭榼挈而瓢操。顛倒白綸布,淋漓宮錦袍。追東坡而不及,歸鋪啜其醨糟。漱松風(fēng)于齒牙,猶足以賦遠(yuǎn)游而續(xù)離騷也。始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猶子德麟得之以餉予,戲為作賦。后予為中山守,以松節(jié)釀酒,復(fù)以賦之。以其事同而文類,故錄為一卷。紹圣元年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東坡居士記。

7. 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譯文

蘇軾的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黃庭堅的代表作品有《松風(fēng)閣詩帖》《諸上座帖》;《苕溪詩卷》、米芾的代表作品有《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蔡襄的代表作品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等。

1、《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并書,墨跡素箋本,橫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所發(fā)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dá)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dú)的心情。

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2、《松風(fēng)閣詩帖》

《松風(fēng)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并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風(fēng)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dāng)年孫權(quán)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jīng)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3、《諸上座帖》

《諸上座帖》,紙本、草書,是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為友人李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今江蘇南京)僧人文益的語錄,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書學(xué)懷素的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yùn)筆的高超書藝。

4、《研山銘》

《研山銘》是北宋米芾創(chuàng)作的澄心堂紙本手行書卷,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研山銘》分三段: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的三十九個行書大字;第二段為繪制的《研山圖》。

第三段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書畫家陳浩的題跋?!堆猩姐憽烦令D雄快,跌宕多姿,結(jié)字自由放達(dá),不受前人法則的制約,抒發(fā)天趣。

《研山銘》 是米芾書法精品中的代表作,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見珍品。

5、《郊燔帖》

《郊燔帖》,蔡襄行草書札的代表作。筆畫渾雄敦厚,婉轉(zhuǎn)有致,運(yùn)筆飛動自如。此帖取法于《伯遠(yuǎn)帖》,又參以章草筆法,使之有機(jī)的融為一體,形成蔡襄獨(dú)特的草書風(fēng)格。

8. 洞庭春色賦原文的解釋

宋四家是中國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這四個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書法風(fēng)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稱“宋四家”?!八嗡募摇背删椭饕w現(xiàn)于行書,此外是楷、草兩體。

明清以來,有一些人認(rèn)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應(yīng)該是蔡京,后人不齒其為人,所以把蔡京換為蔡襄,并認(rèn)為蔡襄的藝術(shù)成就在蔡京之上。

蘇軾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

作品:《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