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市場上,散裝白酒尤其受歡迎,由于科技的發(fā)展,釀酒工藝越來越高超,但酒也是層出不迭。那些所謂的酒有時候連大師都騙過去了,一旦買到假酒,花錢冤枉不說,甚至?xí)ξ覀兊慕】涤兴{,因此,作為喜歡喝白酒的人來說,了解鑒別真假白酒的方式很關(guān)鍵,具體的介紹如下!
怎么鑒別真假白酒
1、外觀
白酒的正常色澤應(yīng)是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的液體。將白酒注入杯中,杯壁上不得出現(xiàn)環(huán)狀不溶物。
將酒瓶倒置,在光線中觀察酒體,不得有懸浮物、渾濁和沉淀。如白酒中有沉淀可用水浴加熱到30~40℃,如沉淀消失為正常。
2、香氣
在對白酒的香氣進行感官鑒別時,好使用大肚小口的玻璃杯,將白酒注入杯中稍加搖晃,即刻用鼻子在杯口附近仔細嗅聞其香氣。
或倒幾滴酒在手掌上,稍搓幾下,再嗅手掌,即可鑒別香氣的濃淡程度與香型是否正常。
3、滋味
白酒的滋味應(yīng)有濃厚、淡薄、綿軟、辛辣、純凈和邪味之別,酒咽下后,又有回甜、苦辣之分。
白酒的滋味評價以醇厚無異味,無強烈刺激性為上品。感官鑒別白酒的滋味時,飲入口中的白酒,應(yīng)于舌頭及喉部細細品嘗,以識別酒味的醇厚程度和滋味的優(yōu)劣。
白酒文化“四韻”
“四韻”指的是“色韻、香韻、味韻、格韻”。“韻”是賞酒、評酒、品酒、鑒酒的一種感知狀態(tài),既是對酒性品質(zhì)的表達,也是對“美味”欣賞層次的詩意表達。比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韻”的高境界是“合”,色香味格,融合而不同,美輪美奐,恰到好處。
白酒文化“五意”
“五意”,指的是“意向、意境、意情、意趣、意義”?!耙狻笔呛染?、愛酒的一種感知狀態(tài),既是精神情懷的表達,也是人性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比如“花看半開,酒飲微醉”,“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意”的高境界是“融”,將愛酒的狀態(tài)真正的融于自身,匠心追夢。
中國白酒的起源
我國白酒起源于何時,眾說不一,尚無定論。
一種說法,起源于詔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xiàn)。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笨梢娫谔拼瑹浦褟V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fù)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dāng)?shù)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diào)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蕩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他又說:“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chǎn)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于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jù)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shù)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jīng)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闭履聦懙摹讹嬍潮妗分姓f:“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⒋坦拧Z也?!爆F(xiàn)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學(xué)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边@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chuàng)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白酒選購方式的介紹,總之,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多為無計劃消費看到產(chǎn)品實物臨時購買,不一樣的陳列可以提高產(chǎn)品的展示效果,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