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酒怎么不嗆,喝酒怎么喝才不嗆

你就別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喝白酒了,就算愿意喝哪還有時間去溫酒去慢慢的享受呢。白酒是否溫著喝,并不是最必要的,中國幾千年的國酒都是低度數的黃酒或者米酒(廣義上,米酒和黃酒是同一種酒)比如曹操煮酒論英雄,或者古代小二們倒酒前都要篩酒,就是米酒飲用前用來加溫或者過濾的一種方式黃酒度數低,不殺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狀元紅,女兒紅,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詩情畫意,無酒不歡,說的都是低度數的米酒,如果是兩三杯就醉的白酒,詩興未發(fā)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寫出“三杯兩盞淡酒”一類的風情,就連粗獷的水滸傳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數的黃酒否則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氣萬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細抿一直到元朝蒸餾技術的興起才開始出現高度數的白酒(燒酒),也就是說幾千年的黃酒(米酒),幾百年的白酒雖然明清兩朝已經有了白酒,但是社會還是比較歧視白酒,認為白酒是不正經的或者勞動窮人尋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勁大,解乏,適合勞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價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釀制,不像黃酒米酒那樣需要用糧食主要還是因為白酒價格便宜,使白酒最終開始產量在清朝年間就超過了黃酒(米酒)但直到民國期間,上層社會和精英都是只認同黃酒(米酒)的,包括民間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黃酒珍藏起來白酒還是勞動者解乏用的廉價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國家整合傳統(tǒng)酒廠,建立國營大廠,而解放后這段時間,經濟困難,糧食比較緊缺,大米不夠吃,國家大力推行新工藝白酒,這最終導致黃酒(米酒)徹底一蹶不振,逐漸被邊緣化,而白酒占據絕對優(yōu)勢所以幾千年國酒地位黃(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間興起了,各大白酒廠商紛紛花巨資打造中國酒文化,白酒儼然成為新國酒的樣子以至于現在說到酒,國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黃酒就邊緣化了,甚至和料酒一個水平了難喝不難喝看,因人而異,其實對古人來白酒解乏,勁大,便宜,足夠了但是現在隨著中國富強,糧食危機已經解除,這些年,黃酒(米酒)似乎又有興起的勢頭。

1、喝酒怎么喝才不嗆?

1、喝酒怎么喝才不嗆?

被嗆到,我個人覺得吧,有幾個原因的,一個是高度酒太辣,所以容易嗆到,二個是喝得太急,容易到時用鼻腔呼吸的時候酒氣從鼻腔出來所以就被嗆到了,有鼻炎的朋友更加敏感。所以針對這兩個情況,喝高度酒的時候多配合吃幾口菜就不容易嗆到,第二種情況就是別和急酒,一次別喝太多,總之,酒喝多了也會傷身,酒精的刺激會導致胃腸道慢性炎癥,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導致消化道潰瘍甚至消化道癌癥。

2、現在人們喝白酒為什么不溫酒、燙酒?

現在人喝白酒已經很少溫酒,燙酒,煮酒了,其實歸根結底是白酒的釀酒工藝已經今非昔比了。最適合溫熱喝的是黃酒我國從古至今都記載了很多溫酒煮酒的典故和傳說,比如劉曹青梅煮酒,比如關云長溫酒斬華雄等,但需要確認一點的是,他們喝的都不是白酒,而是米酒,黃酒。這種酒的度數并不高,但是有礙于當時并不完善的釀酒技藝,雜質卻非常多,

這其中主要以甲醇最為致命,可在釀酒過程中偏偏沒有辦法去除。人們喝酒容易醉,還容易頭疼,突然有一次發(fā)現燙過的酒口感更好而且喝完睡一覺神清氣爽。這其實是因為在加熱的過程中甲醛被揮發(fā)掉了,可以降低對身體的危害,酒的溫度上升又可以暖胃驅寒,而且在當時黃酒的口味并不好,通過加熱之后各種雜醇會揮發(fā)掉,使得它更加醇厚,喝起來更順口。

我國民間也流傳著“冷酒傷肝,燙酒傷肺”的說法,明代的張瀾之的《瞥惰園集》中就提到這么一個故事。說是太倉有一個財主,夏天的時候喜歡喝冰酒,冬天的時候又喜歡喝燙的要命的酒,結果過了幾年,他明顯感覺到夏天氣喘,冬天又渾身冰冷。后來當地老者就告訴他,熱酒雖然能活血,但是對肺的損傷非常大,而冷酒當時是喝的爽了,喝多了必然讓寒涼淤積在體內。

所以這位老人提議,喝酒只需要把酒溫熱到三四十度即可,此為不冷不熱,喝下既能暖身,又不至于傷身。也正因為如此,古人都有喝溫酒的習慣,元明時期的白酒,的確有溫熱后再喝的習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中,就曾提到燒酒要加熱飲用。特別是搭配羊腸湯,對五臟的滋養(yǎng)效果更好,首先,當時白酒開始慢慢的發(fā)展起來,但技藝依然不成熟,酒內含有大量的雜質(醛類,酸類,脂類,醇類)和微量元素。

所以通過加熱可以讓這些東西盡快揮發(fā),在提高酒品質的同時,對身體的危害也能降到最低,其次,當時可沒有空調,沒有地暖,就算是皇宮,冬天也一樣冷的刺骨。再加上元代的皇族特別喜歡外出打獵,都是住在氈房里,不凍成三孫子才奇了怪了,所以在寒風刺骨中把酒溫熱了,燙熱了喝就是最好的選擇。溫酒還能活血,抵御風寒,追獵物追的滿頭大汗,衣服一脫,爽!特別是一些蒙古族的官員到南方來任職,

冬天陰冷的天氣那可是妥妥的魔法攻擊,你穿再厚的毛裘都不管用。所以在跟當地漢族的上層人士交流中,他們也學會了把白酒加熱,達到驅寒發(fā)暖的作用,現在為什么白酒很少有加熱的喜歡呢?首先,中國90%的白酒市場都已經被酒精酒占據了。它們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香精和水,如果加熱后酒精就會揮發(fā)掉一部分,使得酒味變得寡淡,

其次,這些香精會隨著溫度揮發(fā)出來。往往溫度越高,異味越濃,你會覺得這杯酒不像是酒,而像是泔水,令人作嘔。所以對于這種香精酒精酒,大家就很自覺的放棄了加熱,誰也不想找不痛快,那么有的人會說純糧酒難道也不適合溫熱了再喝嗎?原則上來說是可行的,但真的沒有什么必要了。因為現在的釀酒工藝已經今非昔比了,只要大品牌的純糧酒,它所含的甲醇,乙醛等物質就會非常的少,

沒有必要專門為了加熱去去除它們。而且現在不少做純糧酒的酒廠,都是在高溫的時候取酒,甲醛在21度左右就會沸騰蒸發(fā)掉,甲醇會在64度左右揮發(fā)掉,真正的乙醇要到80度左右才會揮發(fā),所以只要卡在65~70度左右加熱3分鐘,然后再降到正常溫度(21.5度-29度)取酒,就可以完美的去除這兩種物質,唯一的壞處就是有些酒精會被蒸發(fā)掉,會損失一些酒。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