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不同香型中,又以醬香型白酒的陳華效果最好,但在短時間內(nèi),還是不如高端黃酒。當時中國人喝酒以釀造酒(黃酒、米酒等)為主,蒸餾酒(白酒)還比較少,不同的人群,對黃酒和白酒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單論對身體的影響的話,黃酒的刺激性是比白酒要小的。
1、什么樣的白酒最受人歡迎?能否說說你對白酒的看法和感受?
我認為白酒以大曲酒為最好。醬香型白酒不僅是大曲高溫釀造,新酒儲存醒酒的時間也是最長,成分非常復(fù)雜,現(xiàn)在普遍認為醬香是由高沸點的酸性物質(zhì)與低沸點的醇類組合而成,留香最為持久,所以醬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茅臺酒有空杯留香的說法,而以瀘州老窖、五糧液等為代表的濃香型白酒則屬于中溫大曲,其他香型的多數(shù)都不是大曲酒,有的甚至不是傳統(tǒng)的純糧固態(tài)發(fā)酵,是液態(tài)發(fā)酵(簡單說就是酒精勾兌酒)。
中國的白酒品種繁多,香型就有十一種,品牌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的人心中的最佳自然也不一樣,但是比較公認的top2還是茅臺五糧液吧。按照幾種方式來分類我認為最好的酒:一、按香型分:醬香——茅臺濃香——五糧液清香——汾酒米香——桂林三花酒鳳香——西鳳酒芝麻香——一品景芝酒藥香——董酒其他——老白干、豉香、兼香等等二、按質(zhì)量分獲過全國質(zhì)量獎的有四家白酒——沱牌、茅臺、五糧液、景芝三、按銷量分1-5:五糧液、紅星、茅臺、劍南春、金六福,
2、喝酒應(yīng)該喝什么酒對身體好?
謝邀。唐朝時期的《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酒都是由糧食、谷物或者水果釀造而來,純糧食白酒還有“糧食精”的別名。可見,適量飲酒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和能量,又因為酒是液體,更有利于吸收,酒中的酸性能很好地起到軟化血管的作用;酒精可以活血疏通經(jīng)絡(luò),放松中樞神經(jīng),緩解壓力;紅酒是公認的美容養(yǎng)顏利器;黃酒含有大量微量元素。
3、黃酒與白酒相比,哪個對人身體好些?
這個在目前的消費環(huán)境下其實沒法做出比較公認的對比,相比黃酒的歷史,其實白酒是一個小年輕。目前考證的白酒起源,一般是說源于宋元時代蒸餾技術(shù)的興起,然而黃酒的歷史差不多可以追溯到秦漢乃至更早,盡管現(xiàn)在白酒的名氣似乎遠遠大于黃酒,但在黃酒流行的江浙地區(qū),黃酒依然是本地酒水消費的大頭。黃酒的衰落其實是近百年間的事情,
在近代以前,黃酒是全國范圍最普及的酒種,清末民初的時候發(fā)展到頂峰。當時中國人喝酒以釀造酒(黃酒、米酒等)為主,蒸餾酒(白酒)還比較少,而且那時候黃酒是屬于“上層酒”,官僚文人飲宴喝的都是黃酒,而那時候白酒還被叫做燒酒,因為酒精度數(shù)高、刺激性大,一般只有中下層比較窮苦的腳夫走卒用來驅(qū)寒、獲得刺激等。而且黃酒的喝法比較文雅,
黃酒一般不干杯,“干杯”其實是一個外來的身體儀式,有一篇回憶錄講的就是俄羅斯人評價當時的中國人喝酒:中國人喝酒很奇怪,端起杯子來,也不碰杯,在空中讓一下,說一句“請”,小抿一口又放下。整體來說酒風(fēng)是比較恬淡優(yōu)雅的,白酒作為新時代產(chǎn)物出現(xiàn)以后,黃酒在很多方面都處于劣勢。首先,白酒多次蒸餾,酒精度高(最高70多度),黃酒一般不超過18度,這種反差帶來的影響是超強的,感官刺激、快速反應(yīng),對抗寒冷效果更強,這點也是黃酒南盛北衰最主要的原因,
至于深層次的文化中心、經(jīng)濟中心、政治中心北移等原因,我們就不做深入討論了。其次,黃酒分四種,甜、半甜、半干和干黃酒,前三種有甜味,后一種太干澀,整體的風(fēng)味口感太敏感,白酒注重香型而非口感,因為喝幾口嘴里就麻了,遮丑,再次,酒的陳化其實就是其中微生物的變化和反應(yīng),越高度的酒中微生物活性越低,也就是說,黃酒十年的陳化后口感變化遠大于白酒,好的黃酒成本太高太難得,反過來說,就是白酒其實不需要陳化很久,因為陳化的效果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