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釀造酒,遠比白酒早。再要往細里說黃酒喝起來和白酒有什么區(qū)別,那就是黃酒的成分和白酒不可同日而語,會的,白酒的淘汰是一種趨勢,從歷史上看,早期白酒本來就是一種低端的烈酒,早期白酒的興起迎合滿足了那些佃農,和體力工人對高度廉價酒的解乏需求,但是而且白酒的歷史遠沒有幾千年,從元朝才開始有了蒸餾技術,算起來頂多幾百年而已中國真正歷史悠久的酒是黃酒,也叫米酒,價格遠比白酒要昂貴得多,比如說有名的紹興黃酒,女兒紅,狀元紅,河南雙黃酒,花雕酒,清酒,粟米酒等等都是黃酒武松打虎喝的十八碗酒也是黃酒所以在古代一般窮人是喝不起黃酒的,所以才寧愿選擇喝烈性廉價的白酒,因為白酒特別夠勁,解乏,而普通白酒的歷史也不過幾百年而高端白酒(如茅臺,五糧液等等)的名氣甚至直到清朝才開始打開而黃酒的地位被白酒取代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因為建國后,有一段時間糧食危機,所以國家不鼓勵用糧食釀造黃酒,慢慢的黃酒的在民間的地位就消失了而國酒的名聲也讓給了白酒,而黃酒的衰弱不過是近百年,尤其是近十年的事情實際上,在明清,民國很長一段時間里,貴族和上層社會待客往往都更加傾向于用黃酒,甚至建國后,還在民間還有用高檔黃酒專門招待客人,而在底層和廣大北方地區(qū),白酒者更加普遍紅樓夢中的酒水,怎么也不會讓人聯(lián)想到白酒黃酒的歷史據說可以追述到商朝甚至更早,真正的四千年歷史,與啤酒,葡萄酒,并成為世界三大古酒很久就有杜康造酒的傳說而且黃酒含有二十一種氨基酸,包括人體內所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還有糖類,纖維素等等,口味純正,酒精度,在十幾度左右,營養(yǎng)價值比單純的白酒更加豐富,養(yǎng)生歷史上,唐詩宋詞中的酒都是指黃酒,女詞人李清照也好這一口,“曹操煮酒論英雄”“李白斗酒詩百篇”,“東籬把酒黃昏后”,“昨日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如果是一杯就醉倒的烈性白酒的話,那么詩情畫意那還真難想象可憐黃酒的消失幾乎就是幾十年的事情,也與糧食危機等有關系,而且不是慢慢消失,是迅速衰弱,現(xiàn)在黃酒已經淪為料酒的尷尬地位了反觀白酒企業(yè),通過不斷地廣告營造高端酒形象,使現(xiàn)代人似乎忘卻了黃酒的歷史,似乎幾千年高端酒歷史就是白酒的歷史現(xiàn)在隨著生活方式的提高,烈性白酒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降低也是毫無疑問的,畢竟如果白酒當初就是憑借低價高烈而占據的廣大從事繁重勞動的人的好感,而現(xiàn)在年輕人更加喜歡欣賞優(yōu)雅緩慢而且健康飲酒方式,白酒自然不在適合年輕人當然白酒消失不會的,畢竟眾口難調,肯定有人喜歡烈性酒,但是白酒慢慢的衰弱,應該是一種趨勢。
1、釀酒和釀醋的歷史哪個更早?歷史最悠久的白酒是汾酒嗎?
談起釀酒,到底從何說起,已經不能考證。只能從一些古籍中找到有關釀酒的記載,比如:《孟子》一書就有記載?!睹献印吩疲河韾褐季?,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夏禹之前就有釀酒了。只不過那時候釀出來的酒,酒的度數很低。一般都不會醉人,釀酒也是偉大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摸索出來得。并不斷發(fā)展,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獨特文化,
酒的品種以及喝酒所用的酒器也成為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些出土的遺址中就可找到釀酒和酒器的都出現(xiàn)的很早,比如說:原始氏族社會末期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大量陶制的酒器,就可說明大約四千年前我國已開始釀酒。同時,醋從酒中來的說法一直都被認同,在釀酒的同時,人們還利用發(fā)酵原理,從谷物中釀造出醋,供作調料。
在古代,醋稱“醯”、“酢”或“苦酒”,在春秋、戰(zhàn)國時的文獻中已有所記載,如《周禮·天官》中的醯人,掌共五齊七菹,是管理釀醋的官員,比這成書更早的《論語》中有“或乞醯焉”之語,除酒、醋以外,醬及醬清(醬油)也是古代釀造工藝產品,供作食用,所以,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釀酒的歷史遠早于釀醋。說到汾酒,汾酒是中國傳統(tǒng)名酒,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又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汾酒的制作工藝精湛、源遠流長,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在我國歷史上,汾酒曾經歷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就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
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無疑不凝聚著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同時,除了汾酒,我國還有很多知名的酒,比如:西鳳酒,2600年歷史,始于殷商,盛于唐宋。早在唐朝就被列為珍品,宋朝蘇軾曾詩云: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古井貢酒,酒中牡丹,色如水晶。公元196年,曹操曾將老家毫州所產美酒進獻給漢獻帝,那就是古井貢酒,
劍南春,唐時宮廷酒,盛世劍南春。劍南春在唐朝定型,成為宮廷御酒,也被載入史冊,茅臺,第一國酒。誕生于八百多年前,醬香型美酒,現(xiàn)在的國宴必須酒,瀘州老窖,濃香鼻祖,酒中泰斗。元明時期瀘州老窖大曲酒正式成型,公元1324年第一代瀘州老窖大曲酒出世,五糧液,陳氏秘方,姚子雪曲。公元1368年,宜賓人陳氏繼承姚氏產業(yè)釀造而成,
2、黃酒是怎么釀制的?喝起來和白酒有什么區(qū)別?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釀造酒,遠比白酒早。文獻記載有4000多年,其實遠遠不止,只是無法考證,黃酒的釀造,最早源于家庭制作,現(xiàn)今家里做的甜酒醪糟,還有著古代釀黃酒的核心工藝技術。當然還有很多的地方仍然保留著古老的黃酒釀造傳統(tǒng),普濟就在多地的朋友家喝過,這里不說工廠化生產,只說家庭怎么做,給喜歡的友友們提供個模板,自己看了在家就能做出好喝的黃酒。
工藝大致與醪糟做法相同,流程:糯米泡到飽滿雪白,手碾即粉時撈出瀝干水分,上蒸鍋大火半小時蒸熟,拿出攤涼到稍微燙手,大致三十幾度時,按10:1,十份米、一份紅酒曲拌均勻后,裝進可以加蓋密封的容器里,然后按10:15,十份米、十五份的比例加進涼開水,然后加蓋密封放置不要動了。然后每十天開蓋攪拌一次,第三十天就成了,
剛出的新酒是紅色,然后在不斷沉淀中變黃。新酒可以喝,存放幾年就更好喝,三年以上就叫“花雕”了,家里做黃酒根據自身條件,決定做多少米的,不論幾斤米,上面的兩個比例不能變,一年四季都可以做,要注意的是,做酒全過程不能接觸油膩和生水,否則必壞,再說黃酒的喝法。黃酒和白酒喝法有所不同,一般的,黃酒都要溫熱喝,不喝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