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白酒哪個季節(jié)喝哪個,黃酒與白酒相比

盡管現(xiàn)在白酒的名氣似乎遠遠大于黃酒,但在黃酒流行的江浙地區(qū),黃酒依然是本地酒水消費的大頭。相比黃酒的歷史,其實白酒是一個小年輕,黃酒分四種,甜、半甜、半干和干黃酒,前三種有甜味,后一種太干澀,整體的風味口感太敏感,白酒注重香型而非口感,因為喝幾口嘴里就麻了,遮丑。

1、黃酒與白酒相比,哪個對人身體好些?

1、黃酒與白酒相比,哪個對人身體好些?

這個在目前的消費環(huán)境下其實沒法做出比較公認的對比。相比黃酒的歷史,其實白酒是一個小年輕,目前考證的白酒起源,一般是說源于宋元時代蒸餾技術(shù)的興起,然而黃酒的歷史差不多可以追溯到秦漢乃至更早。盡管現(xiàn)在白酒的名氣似乎遠遠大于黃酒,但在黃酒流行的江浙地區(qū),黃酒依然是本地酒水消費的大頭,黃酒的衰落其實是近百年間的事情。

在近代以前,黃酒是全國范圍最普及的酒種,清末民初的時候發(fā)展到頂峰,當時中國人喝酒以釀造酒(黃酒、米酒等)為主,蒸餾酒(白酒)還比較少。而且那時候黃酒是屬于“上層酒”,官僚文人飲宴喝的都是黃酒,而那時候白酒還被叫做燒酒,因為酒精度數(shù)高、刺激性大,一般只有中下層比較窮苦的腳夫走卒用來驅(qū)寒、獲得刺激等,而且黃酒的喝法比較文雅。

黃酒一般不干杯,“干杯”其實是一個外來的身體儀式,有一篇回憶錄講的就是俄羅斯人評價當時的中國人喝酒:中國人喝酒很奇怪,端起杯子來,也不碰杯,在空中讓一下,說一句“請”,小抿一口又放下,整體來說酒風是比較恬淡優(yōu)雅的。白酒作為新時代產(chǎn)物出現(xiàn)以后,黃酒在很多方面都處于劣勢,首先,白酒多次蒸餾,酒精度高(最高70多度),黃酒一般不超過18度,這種反差帶來的影響是超強的,感官刺激、快速反應(yīng),對抗寒冷效果更強,這點也是黃酒南盛北衰最主要的原因。

至于深層次的文化中心、經(jīng)濟中心、政治中心北移等原因,我們就不做深入討論了,其次,黃酒分四種,甜、半甜、半干和干黃酒,前三種有甜味,后一種太干澀,整體的風味口感太敏感,白酒注重香型而非口感,因為喝幾口嘴里就麻了,遮丑。再次,酒的陳化其實就是其中微生物的變化和反應(yīng),越高度的酒中微生物活性越低,也就是說,黃酒十年的陳化后口感變化遠大于白酒,好的黃酒成本太高太難得,反過來說,就是白酒其實不需要陳化很久,因為陳化的效果極微,

而白酒的不同香型中,又以醬香型白酒的陳華效果最好,但在短時間內(nèi),還是不如高端黃酒。最后,就是算經(jīng)濟賬,如果酒水預(yù)算是1000,一桌十人,喝白酒(假設(shè)48度)可能三四瓶就狀態(tài)正好,可以買每瓶二三百元的;喝黃酒(假設(shè)12度)要達到喝得差不多的狀態(tài),可能需要的瓶數(shù)就要翻4倍甚至更多了(度數(shù)低有甜味好入口),這樣每瓶只能買七八十元的,

花的錢一樣多,喝的酒價位差幾檔,你請客會這么喝嗎?對于現(xiàn)在不愛喝白酒的年輕人來說,黃酒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對于我們喝慣了白酒的中年人,黃酒仿佛就是果汁飲料一類的淡口味酒,沒法給我們想要的刺激,不同的人群,對黃酒和白酒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單論對身體的影響的話,黃酒的刺激性是比白酒要小的,然而很多人喝酒,就是為了刺激。

2、黃酒是什么酒?為什么感覺喝黃酒的越來越少了?

2、黃酒是什么酒?為什么感覺喝黃酒的越來越少了?

我是小逸,關(guān)注我們更懂酒,目前對于黃酒的定義,最權(quán)威的是國家標準。在最新的定義中,黃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谷物為原料,經(jīng)加曲、酵母等糖化發(fā)酵劑釀制而成的發(fā)酵酒,大約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就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用的是獨創(chuàng)酒曲復式發(fā)酵法。周代時開始官員釀黃酒,那個時候已經(jīng)有完整的釀酒記錄和專職管理釀酒的官僚體系,

總管釀酒的官員稱為酒正。上等酒用來做最嚴肅的祭祀,而且黃酒的釀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藝,黃酒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是從東漢末年一直到北宋,由于當時有很長時間的戰(zhàn)亂,有很多人不得志,文人墨客不問政事,借酒澆愁,陰差陽錯使酒業(yè)興盛起來,這個時候飲酒主要流行在上層社會,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像著名詩人李白的斗酒詩百篇,杜甫的獨酌成詩,都是當時黃酒盛行的真實寫照。

熱文